“幸好,人生有离别。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的,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消看见了开阔的蓝天。可以因缘离散,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有时候正是生命的期待与盼望。”——林清玄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趟列车的话,那么我们就是这车的旅人,大家因为机缘巧合而上了同一辆车,奔向了同一个目的地,拥有了同一趟旅程。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地是江西吉安市值夏镇新车村。
孩子们渴望知识的期待目光,村镇清晨和傍晚的自然风景,以及从不太熟悉到彼此打闹的美好时光,都成为我们留恋的理由。我们从相遇,相识到相知,最后又相离,期间的点点滴滴唯有自己最清楚,但是,这八天,却成为我们不可磨灭的回忆。
离别之际,大家都向这场旅程正式的告别:
“可能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太窄,看不到彼此的成长和改变,可能记忆总会慢慢褪色,有一天淡成白纸一样,但铅笔写过的白纸上也会有橡皮擦不掉的痕迹,这种经历本身,就是一种隐秘的滋养,一些暂时无法清晰感知的东西已经悄悄沉淀了下来,在我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它就流进我的血脉,对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春天里的花,总有凋零的一日,但赏花人见过它的绽放,也无需相机来记录,他会记得这种美丽,他会知道,盛放的鲜花是美丽的。”成员李思静如是说。
韩竟泽说:“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在漫长而又短暂的支教日子里,我看到了许多,听到了许多,也想了许多。我收获着教书与合作的喜悦,同时也承受着寂寞。短短的异地支教的生活,确是一段令人终身难忘的经历,怀念那些充满了欢笑也间杂着淡淡忧伤的时光,我同时也尝试着提炼些许理性的感悟。读书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给他们写下的话,这也是我自己的修身之道,我希望他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在参加这次支教前,我对那群孩子的印象就是大眼睛苏明娟那渴望知识而又清澈的眼神,冰花男孩那淡然而倔强的脸庞。出生于偏远地区,成长在一个物资贫乏的环境,他们是不幸的,但他们往往比生活优越的同龄人更懂事、更珍惜自己拥有的、更感恩,他们理应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以及改变命运的机会。十天的时间在他们的生命中微不足道,但我还是希望能通过时间不长的支教滋润这些成长于岩缝间的幼苗,我愿当一粒火种,或者哪怕是一根火柴,去帮助点燃他们内心希望的火。”张庆源说道。
大家还说了很多很多话,话在嘴边,源自心间。
这一场筑梦旅程,我们郑重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