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舒国治精选集》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08-30 23:4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舒国治精选集》经典读后感10篇

  《舒国治精选集》是一本由舒国治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舒国治精选集》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

  《舒国治精选集》因之前零零散散读过一些舒国治的文章,很认可随性生活态度,所以看到豆瓣鉴书团推出的新书《舒国治精选集》,就报了名。

  可是,书读着并不像以前那么有味。本书收的大多不是新作,是把之前出版过的文章,按主题分类再集结成书,但主题设置让人感觉有些散乱,让人不能投入。要是日常等人等坐时,用来打发时间倒是不错,也能让人从喧嚣生活中暂时抽离出来。

  这本书虽有厚度,好在轻,最大的优点是字大,看起来不费劲

  《舒国治精选集》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灵魂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读过《理性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穷中谈吃》《台北小吃札记》,这次有幸被豆瓣鉴书团选中,阅读了《舒国治精选集》。

  和前四本著作相比,《精选集》像个大杂烩,各式各样融入了一些,无论养生,读书,影评书评,画评,还是旅行杂记多多少少都有涉猎。如果读过前四本,论书的系统性这本精选集还是略微欠缺,如果没读过前四本,如果要了解舒国治,这一本足矣。

  尤其是书中附赠的【舒式游玩秘笈】,更类似于各类旅游网站上的游记,看起来十分有意思

  《舒国治精选集》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

  也许是因为后来更加崇尚"言贵于简",对于如《走路》《赖床》等文章觉得逻辑不甚鲜明,半文半白不甚具有意义重复让人觉得无趣。有些观点让人有"世另我"之感,有些却仅仅是让人感觉堆砌论点的僵涩。

  语音上的美没有体会到多少,读起来更像是故作淡泊之感。也许这本书更适合于初高中应试阶段用于课余迅速提高行文语气

  闲时用来打发时间可能不错,然而对于后来看书更加功利的我来说,这本书的信息获取效率一般。

  《舒国治精选集》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一本我不会购买的书

  舒国治,推荐中将他的文章归纳为“舒氏风格”,这本散文集收录了他关于饮食、旅行、生活多方面感悟经验

  由于有一部分是从报刊中集结的文章,读起来明显感到十分琐碎,而且过时。写美食其实不难,尤其是如文中一般,对餐厅进行提名,但是这些十几二十年前的店铺,对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还不如去微博看看美食博主

  而在游记这方面,他反复强调流浪”,可是我既没有感受到他的肉体在流浪,也没有感受到他的精神在流浪。

  如果要求本书有什么思想,实在是难为了。

舒国治在字里行间提现的个人风格过于明显了,令人难受

  《舒国治精选集》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晃荡的生活 我体会不了太多

  o lucky 终于被抽中啦 敲开心感谢豆瓣^ ^

  整本书主要讲吃喝玩乐~生活就是流浪,在路上到处看看。

  开篇的“耽溺与逃避”,是我见过关于睡觉赖床最清新脱俗的说法了。

  最感兴趣大概是“吃饭更吃面”这一板块了~想吃烧饼炒饭卤肉饭牛肉面啦!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想到了汪曾祺先生,他写的感觉更好吃

  看到后面就觉得有点无聊了T T(好多英文.......

  感觉适合闲暇时候翻翻看几页吧。

  文字流于表面,未入深层,半文半白,长句繁缛,短句矫作。

  总有人喜欢走走停停,流浪四方,晃晃荡荡,平平淡淡,自有乐趣。但是我在这本书里,看不到太多更深入东西

  《舒国治精选集》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适合在理想的下午看的书

  本文旨在为感兴趣者和意愿购买者提供参考

  形:浅黄色的书封,蓝色的书腰,简单协调,类似于黄昏时候的天空,如果这本书的文字有颜色,那应该是这个颜色

  分为十个章节和一个附录,排版较为稀疏,赠有书签一个和一册游玩秘笈

  神:本书的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标题中一窥:“烟火世情,亦是人间至味”“任自我逍遥”“我们缺的不是钱,而是生活”(引自百度)

  他写了很多游记,但不是旅行攻略,而是描绘一种旅行的心态;他写很多生活琐事,不是流水账,而是展现他一贯闲散生活的侧面……他的书,若无平和的心态,又怎能窥见术中的云彩?最适是在一个理想的下午,肚里有物,心尚有闲,翻开这册书

  总结: 这本书构建审美意境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故本书适合于舒国治老师粉丝或是真正的闲人阅读。

  《舒国治精选集》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一本轻松的书

  一本读着很轻松的书,读的时候想象作者是一个,晚上不睡,早上赖床,每天出去遛弯,偶尔出去一个人旅行,简直就是退休后的快乐生活。

  其中关于睡觉和赖床简直是深有同感,每天早起上班,很少有机会赖床。到了周末才有机会能感受早上将醒未醒时候,不用担心工作破坏自己睡觉的的感觉。仿佛没有赖床的睡眠失去了灵魂,赖床之后才能体会到充分休息的感觉。另外就是睡觉,快节奏的生活里大家都更难睡够。读到作者说要有几天的时间充分享受睡眠时,简直就想立刻找张床躺上去睡一觉。

  还有关于走路的旅行的文章,感受到的都是作者悠悠闲闲的生活,不慌不忙享受生活。简直羡慕这样悠闲的例子。想到自己都是每天在上班的地铁上读着别人轻松的生活,突然觉得有点想笑。感谢这本书在每天挤地铁的时候给了我一丝轻松,生活本没必要那么苦大仇深

  《舒国治精选集》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舒国治精选集》:读别人的人生,寻不到自己的向往

  读散文讲究气味相投。若相性不和,那是怎么读怎么别扭

  可惜,我与这本书,不投机

  半文半白的语句,读来是在造作。有时候一长段或者一长句口语化的末尾,突兀来一个“也”字,脑中不禁一长串的问号。相比,几篇纯闲聊般口语化的文,读来还略有所得

  许是作者的生活状态与我相差甚远,文中的幽静别致,读来无感。我等芸芸众生,皆在繁杂浮尘的日常中,蓦然觅得一丝别雅,绽出一朵心莲,欣欣然,短,却足以令人心醉。不似作者心淡然,身也放逐与世俗之外,静中寻幽,淡淡地描述许多的悠然,却只是他的日常,实在与我等繁芜中寻心中宁静之人生状态,差之甚远,无法令心向往之

  他只念经,不做方丈。这个对梁文道道长的评价,倒令我印象深刻

  可读,但我不太喜欢。

  感谢赠书。

  《舒国治精选集》读后感(九):【豆瓣鉴书团】可能的生活

  记得大学时候读过舒国志的书,但是对于那种“背包客”的游走方式还颇为向往。如今自己也参加了数年工作,再看这种“晃荡”人生,确实恍若隔世。这大概是人的根本上的差异,也因此,舒国志对于生活中的每一种行为解释都可能与一般的捆缚于种种条条框框的“不自由”之人都会存在差异。不论是“睡懒觉”、“闲逛”或者是生活的种种细节

  某种程度上讲,舒国志是真正的活在当下的人,真正一直以生活为中心的人,所以他的文字、他看问题角度、他赋予事件意义与以“工作”为中心的人就大相径庭了。

  他象征着某种“诗与远方”?似乎也不是,毕竟书中很多方式就是一般人都能达到的。我们也可以学到一点心境与眼界,诸如与德波顿《旅行的艺术》提及的“卧室旅游”、机场旅游等等,“重估一切价值”,悟言一室之内。

  可能与不可能的生活,除了行动还有认识,思想意识自由是第一自由。莫困于思维定势牢笼,那样是最大的悲哀

  《舒国治精选集》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清汤寡水自有人爱,但我终归不喜欢

  读完这本集子,最大的感受是没什么感受。清汤寡水自有人爱,但我这样口重的终归不习惯也不喜欢。

  作者谈日常闲事,便发几行似是而非感慨;谈吃、谈旅行,大多罗列一串名字,再加以一段浮于表面的描述。一切都浅显平淡得过了头;轻飘飘地,什么都记不下、留不住。有之前的书评说,文字里看不到“他者”的存在,反而更适合作某部(人文纪录片旁白,我颇以为然。你知道作者似乎对他笔下物事颇有感触,但你从那缺乏特点深度的文字中感觉不到

  至于文风,是不大讨我喜欢的。书中写烧饼,来一句“寒冬蒙蒙之早点渴望,必也烧饼乎!”;论小说历史,发一问“然则历史便是真实乎?”。这般半文不白的句子比比皆是,既无古兴,又不自然。何必故作姿态?与此同时,作者还偶尔插一句带有“啥”“恁”等等的口语感叹。二者混搭,或许做好了会为文字添几分新意,可惜在这本集子里,徒留一种怪异尴尬感。

  刻薄一点说,作者先生像是没什么天分灵气,却勤勤恳坚持写作的人。这坚持,点点滴滴攒到今天能出一部数百页的文集,也实属不易,大抵是值得尊敬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舒国治精选集》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