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小欢喜》没有结局
日期:2019-08-27 22:00:08 作者:阿怡 来源:3号厅检票员工 阅读:

《小欢喜》没有结局

  写在前面

  在《小欢喜》即将大结局的前48个小时里,微博上一共出现了4个与之相关的热搜

  两条关于小演员,一条关于大结局的预告,还有一条仅仅就是结局可能要后天才能播的通知

  这种不可思议巨大流量,还只是这部剧达到现象级的一个小缩影

  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你都必须承认哪怕它违逆着所有造剧公式,流量法则,却依旧在这个夏天席卷了几乎所有阶层年龄段观众

  如果要去分析它的成功,我相信每一个公众号都可以写下一张长长的清单

  但我们始终觉得,它想要带给我们的,绝不止是跟着几个家庭一起哭,一起笑。

  背后还有它之于中国影视行业,甚至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的某些特殊意义

  所以,在这个大结局的夜晚,我们想当一个冷静旁观者,来和大家聊聊,这部剧给我们留下了些什么?

  

  如果要从头说起的话,那么它首先留给我们的是国产家庭剧对于“性教育”的不避讳。

  这片土地对于性如何避而不谈,我们的教育中如何缺失“性教育”早就是一个老生常谈问题了。

  教材缺失,课程空白,那些少有的几节生理课大多只是泛泛而谈,点到为止罢了。

  另一方面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些父母们常常对于性话题感到难以启齿,更谈不上有任何引导

  再加上自身本就对性知识缺乏,最后索性持回避态度,用一句“长大后你自然就懂了”搪塞而过。

  因为各种不可抗的原因,国内影视传播大风,也始终吹不动性教育的这颗小石子

  而性教育缺失的结果其实也不需要再多说。

  每个人都很清楚,都在最近几年的社会新闻报端用白纸黑字惊叹号写着。

  所以,当剧中方圆和童文洁怀疑儿子方一凡和乔英子谈恋爱,第一时间对儿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那段,出现在我们荧幕上的时候

  其实就已经构成了一种非常值得鼓掌尝试

  虽然涉及的剧情不多,但编剧在其中对性教育的认知输出非常清晰

  通过方圆的嘴巴不仅谈论了基础的生理方面,还衍生到了性别平等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

  甚至除了基本的性知识普及,他还引导儿子应该如何与女孩相处

  教育儿“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人家,征求同意叮嘱一个男人重要的就是学会控制自己欲望,不能冲动

  我知道,性教育当然任重道远,但终于有人在荧幕起头。

  哪怕是减少了一例儿童性侵案件发生,避免了一场少女意外怀孕堕胎的悲剧

  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兴奋

  

  另一方面,它还抛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这其实是整部剧最让我感觉惊喜地方,剧情设置呈现方式也非常巧妙

  先把“丁一由于高三学习压力过大、大学被父母逼迫学不喜欢专业,最终患上抑郁症,跳楼自杀”这场悲剧摆在了我们面前。

  用死亡,用这种最极端的结局,并非为了制造压抑、窒息的气氛

  而是希望更多人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去思考“如果父母只在意孩子的成绩分数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紧接着,又通过“乔英子失眠,易哭,精神恍惚,出现幻觉,有过自残行为,险些跳海自杀”的种种行为,给我们做了一次心理科普。

  认识抑郁症的常见症状

  关于这一点,导演考虑的很全面

  毕竟出现这些症状并不等于患上了抑郁症,必须要去正规医院检查才能确诊。

  所以抛出问题后,它还利用“宋倩和乔卫东带女儿去医院检查,寻求心理医生帮助这段剧情,留下了一个正确处理方式。

  仔细看会发现,其实很多桥段都有故意在引导父母反思

  比如,在确诊之后,宋倩和乔卫东平静接受了女儿患得抑郁症的事实

   

  他们没有指责女儿身在福中不知福,也没有把女儿的敏感脆弱当做无病呻吟

  而是询问病因耐心陪伴女儿接受治疗

  在剧中,我们看到了宋倩和乔卫东为了女儿做出的改变,也看到了乔英子逐渐地痊愈。

  这时候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看一看,一些父母在面对孩子患得心理疾病时,他们又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

  于是《小欢喜》在某种意义上给很多家长上了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课。

  虽然是被动的,但被动不也是主动的船锚吗?

  

  当然,这部剧留给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它自始至终都在探讨核心话题,关于“原生家庭。

  其实原生家庭这个词真的已经快被说烂了。

  但我依旧从《小欢喜》的辩证性里看到了对待原生家庭的一种新视角

  比起单方面批判“父母皆祸害”、讨伐原生家庭的罪恶

  或者单方面用孩子的任性不孝反衬父母用心良苦形象,刻意制造冲突和对立,放大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这些做法

  它没有偏袒任何一方。

  而是分别站在了父母和子女角度展现亲子关系中的种种矛盾。

  就拿宋倩和乔英子这对母女来说。

  我们痛恨宋倩对女儿有着强烈掌控欲的同时,也能理解她身为一个单亲母亲苦衷

  妈妈只有你了。”

  我们同情乔英子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变得听话、顺从、小心翼翼,但也能看到她的叛逆不够成熟,偶尔也会伤母亲的心。

  母子双方,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没有任何一方是绝对委屈,绝对无辜的。

   

  但谁对谁错其实从来都不是这个问题应该得出的答案

  就像剧中刘静所说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永远是有时差的。”

  很多人在谈原生家庭亲子关系的时候,都忽视了母子,父子首先是两个人。

  两个活生生,有思想的人。

  哪怕是血脉相承,依旧是两个独立个体

  立场身份阅历世界观决定了这两个人在大部分问题上必然是无法达成共识的。

  你没办法要求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去像四十岁的人一样思考,也没办法要求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搞懂未成年人世界

  那既然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无解的,《小欢喜》是在呼吁什么呢?

  私以为它其实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是想给我们提供父母,孩子双方的视角,把矛和盾都隐去,让双方都能意识到这个“时差”。

  而后再去想一想:

  当矛盾变得不可调和时,我们是否应该适当地换位思考?

  是否可以不再“以爱之名”去绑架、要求彼此?

  尽管真正做到很难。

  但互不赞同也互不要求的和解,总好过歇斯底里的斗争和无止境的相互折磨

  写在最后

  很多人说,舍不得《小欢喜》就这样大结局了,但我觉得今晚并不等于结束

  因为它想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更希望我们看完之后,关掉电视,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可能你也有一个像童文洁那样很爱你,但是脾气却非常暴躁、不善沟通的妈妈。

  或者像季杨杨一样,和常年工作繁忙爸爸之间有着距离隔阂

  但你始终都要拾起那把扫帚,去和解,去打扫自己家里的一地鸡毛

  不信,你现在回过头来看,《小欢喜》里在几代人身上发生的这些事,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生可能要经历的。

  寒窗苦读十几年,为了拿到一个好学历,找到一个好出路

  毕业走向社会进入职场,总是有着避免不了的竞争,顶着压力不说,甚至还会遇上性骚扰

  人到不惑之年,明明很多事情都应该想得透彻了,却意外地陷入一场中年危机,满是焦虑

  好不容易安享晚年了,结果一个不慎就会掉进传销组织圈套里。

  《小欢喜》好就好在,不设置明晰主角,以群像供每个年龄段的人代入。

  它想要抚摸的人,不止是此时此刻的你,还有未来的你;

  也不止是此时此刻的父母,还有过去的他们。音乐/刘瑞琦 - 小欢喜配图/《小欢喜》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小欢喜》没有结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