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9-08-26 23: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经典观后感10篇

  《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是一部由刘毛宁执导,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观后感(一):(ฅ>ω<*ฅ)

  

开始是被画风名字吸引,观看后被剧情折服,没有人物配音,没有精美画风,全篇简单的带点旧时代复古色调作品,不带感情的幕后音用讲故事方式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温柔轻快的ost让人舒服,13分钟很短让人回味无穷,我夸爆刘毛宁

  《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观后感(二):童年记忆里总有一起拥有梦想的人

  讲述的是一个80后男孩,从出生到认识小明的过程,从现实与动画结合真实故事。他对乡下生活眷恋,一开始的晒稻谷空气中弥漫着谷香和灰尘气息,再到一个下午与小明坐在树杈上,一起玩弄着小鱼玩具观赏傍晚的夕阳

  这部电影简单却有意味深长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和童年时代好朋友相处快乐,及童年时代的梦想。

  《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观后感(三):农村孩子,该要去哪儿呀

  

画风很淳朴自然,像极了小时候老家。这片儿于我特别共鸣,小时候自己也自己攒钱买小玩意儿,比如跟着老爸老妈村子北边的树林里拾虫蜕、和小伙伴们一起用竹竿儿捅马蜂窝,还有在收获季节陪着老太奶奶下地拾豆子……总有一种感觉,我这一代就是原生农村的最后一代孩子。现今农村的孩子们啊,很多都喜欢角落里用一块亮晶晶的屏幕满足自己的心愿,用碎片般的瞬时幸福,遮蔽了乡下生活的应有的模样书本里的梦想与远方。等孩子长大了,就到远方的城市面包,孩子的孩子又很喜欢亮晶晶的屏幕……如此的生命轮回,往复不息,造成了一个伟大国度的时代悲哀。真希望小孩们的老爸老妈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是内在的,从而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能否灿烂的过一生关键就在于爸爸妈妈们如何去上色。一个人故事的开始,是以亲子之间的互动序幕的。

  《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观后感(四):童年里的那种情绪

  《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 “洞洞奖之所以有趣” “是因为在没有戳开始前你永远知道格子里面是什么样的玩具”

  没有华丽的转场特效和充满视觉冲击感的炸裂画面,只是很平静叙述自己的童年,声音放大的话会觉得那个夏日仿佛永远漫长不会结束,那记忆中最早的雪一开始下,童年也就宣告终结了。 沉下心来打磨一部作品很难,因为这里是中国,或者说大陆,台湾的作品在意识形态上已经较为成熟,也知道影视创作核心是什么,不像大陆一直在生产干瘪垃圾,其实,在经济市场上,生产者产品是面向消费者的,消费者的喜好大部分决定了生产者生产什么样的作品,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我们也就不能老抱怨看到的都是些矫揉造作狗血的剧情和供人沉溺的肥皂剧,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喜欢看到这种东西。 又想到了去年三年级复习资料艺术部分一句话:“当文艺创作者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够成功出售,在作品中违心的表达雇主意愿的时候,文艺创作也就走到了尽头。”(画家的名字和作品现在想不起来了,感谢应试教育) ps:超过10分钟的视频不能上传,只能链接走起了。(这就很蛋疼了) http://www.vmovier.com/56937?source=other&people=user&position=1#0-qzone-1-67210-d020d2d2a4e8d1a374a433f596ad1440

  《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观后感(五):那个无法回去的岁月迷宫

  这个作品给了我巨大力量

  吸铁石、洞洞奖、时钟、死去的蚂蚱秘密基地宇宙飞船、童年游戏、巨大的尸体

  这些诗意元素,切合的联系在一起,相互交错,行程了一个童年的迷宫让你去探索重组

  我在里面行走,并发现了自己的过往,我觉得最好的就是作者旁白,没有太多个人情绪的植入,让我仿佛在听一个朋友讲故事,温暖柔软

  这是个年轻导演,值得很多的鼓励,希望能看到他以后的作品。

  《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观后感(六):入围昂西动画节的背后:关于《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更多的故事

  《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

  刘毛宁

正式海报

  微博:@刘毛宁

  邮箱:460160977@qq.com

  这个故事设定在90年代的现实,故事里的主要剧情取自我自己的童年经历。在计划生育的时代背景下, 我和两个姐姐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我的父亲是艺术相关的从业者,但迫于生计,只得回到老家务农。母亲传统的农村女性,温柔顾家,但也存在着没有知识的局限。在家庭和时代的环境下,我的朋友小明,也就是故事里的另外一个主角出现了。他的原型是取自童年的一个真实人物。 在我的童年时代,我时常因为无所事事把一块吸铁石绑在裤子的后面,整天拉着它出门。吸铁石能吸到很多公路上的铁钉,螺丝啤酒盖,这让我很开心。小明和我一样无所事事,我们俩经常结伴去玩洞洞奖,我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但伴随着一场大雨过后,小明意外的去世了,我的童年也就结束在了那里。

  这部片子现在已经做好了,并顺利入围了2019年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学生毕业作品单元。但是,这个创作的过程非常漫长。

  全片13分钟

入围“动画界奥斯卡”昂西的国人动画:2018中传毕设完整版《我和吸铁石

  前一段时间学校的官微给我做了一个关于毕设的采访,当时说了很多。官微的记者后来以第一人称角度发了一篇推送,主要是当时我聊的几个话题文字版,我会在下面附上那篇推送的所有内容。 在此之前,我想分享四个时间段纪录备忘录里的文字。

  第一段文字是2017年的年末,当时我正处在故事创作的瓶颈期;第二段文字是2018年的六月,我在毕业展映的最后时刻交上了只有六分钟的粗剪版本;第三段文字是2019年的三月,我被通知作品入围了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第四段文字是2019年的七月,我的作品完整版在网上正式发布。

  2017年10月17日

  此时,我已在南方暂时租下的工作室待的有快一个月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屋内,没有走很远的地方。有几次朋友的父母带着我们去了海边看日出。我生在北方,看海是很早的愿望了,没想到,在做毕设的这段时间实现了。

  反反复复的自我否定,现在很难说,正在做的这个动画还是不是最想要的。待久了,时间也变得模糊起来,起初多是浑身自在,现在多是浑身疲倦不堪,情绪没有波澜。最后情绪也变的模糊了,行走,发困打开手机,都很模糊,眼睛也模糊了。吃晚饭,吃午饭,就是一个时间节到另一个时间点。朋友父母做的饭,甚是好吃,今天吃的什么呢,白粥木耳菜,和青菜,拌米饭。 今天和昨天没什么区别,昨天直接躺在地上就睡了,今天就睡床上吧。但是睡床上了又和前天差不多,睡地上就显得独特了一点。

  南方的天气真是温和,看其他人的照片,此时的北京已经都穿上了厚衣服羽绒服冷空气我想也能使人精神点。说到这,倒真是有点想北京了。这里气温一天内也没什么变化,呆在工作室,周围的环境也没什么变化,自己变的无感了。没有感觉就想等一个外边的事发生,比如后天就回北京;比如该去吃饭了,但此刻,吃饭是不可能的,晚饭已经吃过了;回北京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事,那我想让现在的我摆脱一下无感的状态,该怎么办呢?朋友推门而入,我就该变得长吁短叹的给她抱怨开,故事不精彩,做出下去,怀疑自己,没救了,或者一无是处

  那别的办法呢?我走吧,我就此逃避吧,逃走,跑走,我在这想了多少次,我说让台风来把我吹跑吧,我真这样想。

飞船的早期设计图与参考

  2018年6月14日

  在过去得几个日子里,我一直在想着如何创作出一个好得作品,我从一个不断构建的故事改到一个只问自己内心的故事。不断的推翻自己,我在追求精致得画面,感觉这也是在掩盖自己对作品真正感动不足,构建的过强烈,就会感觉离自己的心远离太多,如今面对自己,偶尔却会羞于完全的表达。

  一个人从在寝室孤单难耐,然后到去工作室画,内心依然焦虑,最后又跑到福建好朋友那里画了一段时间。这一路我都心神不定害怕失败,直到昨天毕设展映结束完成了自己的仪式。我慌张于自己的能力,我似乎总在期待某种破釜沉舟的时刻,每一个时刻到来然后刺激自己作出改变

  我的创作是有缺失的,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补足,内心深处渴望稳定,但自我的不确定使得屡遇瓶颈,不得不做出改变,极为难受,最后使得麻木。该如何去创作一个好的作品,该如何释怀,没有执念,做自己就一定好吗?我现在说应该是不会出太大错误

毕业展的1500放映厅

  2019年3月29日

  从去年不完整的作品展映结束后,就断断续续的在修改,时常觉得没有给当时帮助我的老师同学朋友们一个很好的 交代,而感到羞愧。如今能得到这个结果与他们也是分不开的。

  回想起来创作期间也是感慨颇多,其实我特别想说一件事。每次想起来,我都会脑子吐槽自己,哈。那是很丧 的一天。当时正在为进度苦恼,和同学约完饭后,就去他住的地方做客。我坐在椅子上玩手机,那会突然闻到一阵 的屎味。他家养的有猫,还以为是猫乱拉屎在了某个地方,我俩找了一会没有找到。少停了一会,我就回宿舍了, 在洗漱的时候抬脚发现原来是在来的路上自己踩到了狗屎。找了个没用的牙刷把狗屎清理掉,接着站在厕所觉得很 恶心,发呆了很长时间,然后觉得自己丧到了极点

  后来总觉得,再丧也丧不过那天。、

入围昂西动画节

  2019年7月2日

  今天晚上收到了很多关于作品的评论赞许,内心诚惶诚恐。一方面,因为受到肯定开心;另一方面,因为这个 作品从最开始到如今呈现在大家面前,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和鼓励。

  反反复复的打了很多字,然后又删掉,很想说些什么,但又找不到特别合适词语,发呆很久。其实我相信这些故事里的细节一定能引起你的共鸣。也许我们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成长在不同的环境,但是最深处的情绪会是相通的。 就在今年五月份的时候,二姐打电话告诉我她已经怀上了小宝宝。她的家里人和我父母都很开心。其中有一段时间二姐从市里回老家让我妈照顾了几天。我就正好把刚做完的片子发给了二姐,让她下载到电脑桌面上,能便于我父母点击观看。

  事后二姐又打电话和我说,我妈坐在电脑前看了好几遍,并且开心的说里边有她的故事。在某一刻我妈的反应让我觉得这个作品就已经足够了,但我又深知它远不止如此。在我看来这一切正在产生着某种奇妙的联系,从母亲怀着二姐躲藏在玉米地里,到如今二姐也有了自己的宝宝,我相信这就是最纯粹美好

  我把我脑子里的一些回忆筛选整理出来了这个故事,就像采访时我对野草师哥说的,我希望所有看过这个作品的人都有种长舒一口气愉悦感,我知道这种感受。 最后谢谢你们能喜欢我的作品,这给了我莫大的力量。

正片截图

  1,关于故事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做的不是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做青铜器匠人的故事。我爸爸早年学过服装设计,后来因为那个时候做服装工资不高,就转行做了仿古青铜器,我的片子里只选取了他早年学习服装设计的经历,因为后面的故事更复杂。之所以第一个故事想做青铜匠人,是因为他的双胞胎弟弟,也就是我二叔,也是做这个出身。不过后来这个行业不景气,我二叔改行去了大城市谋事,而我爸爸还在家里做青铜器。就这样过了很多年,我二叔因为工作很辛苦,人就变得特别瘦;而我爸爸因为做手艺需要久坐,变得很胖。这两个原本是双胞胎的兄弟现在已经变的不再相像了,这让我感触非常大,产生了做第一个故事的想法

  但那个故事做了很久之后,我就做不下去了。因为从最开始的时候,我就老想着表达一个很大、很概念主题,比如反映一些社会、时代的问题,关于传统和现代,社会变迁冲突。后来在做的过程中,我就感觉那个东西太空了。我老是带着抨击些什么的目的往里添东西,添着添着它就不纯粹了,找不到创作初衷了,故事中的情感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变得很假。它的美术是往城市和乡村差异上做的,体现大城市的那种压迫感,看上去也很有视觉冲击力,但里边的情感却不是我想要的了。我知道我可以把它做出来,但做出来之后我肯定自己会不满意。

美术风格尝试 · 第一阶段(图1)美术风格尝试 · 第一阶段(图2)美术风格尝试 · 第一阶段(图3)美术风格尝试 · 第一阶段(图4)美术风格尝试 · 第一阶段(图5)

  我大三联创的时候做的短片《白日星辰》,也是这样的路子,是关于城市的,讲城市和自然的对立。我现在回想起来,它有些不足的地方在于,最根本情绪点被外部的设定裹挟掉了,变成了很多内容都在解释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反而把开始内心的东西给丢失了,就像大楼没有了根基,只剩下漂亮的外壳,高楼盖得再高,也是不稳的。当然就像我想的第一个故事,你要坚持做下去也行,漂亮但不好住的楼多得是,但作为一个创作者,你要过自己这关。

  所以青铜器匠人那个故事画到后来,我就开始纠结,想要不要再换个故事。因为当我在基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故事的时候,这个故事就有了个真实的,能打动我的内核,然后这个内核再用叙事技巧架构起来,继续衍生的时候,衍生出来的东西也是基于我的初心的,是有真实性的。比如我童年经历过计划生育,现在再写计划生育,就发现原来它包含了更多的东西,这是从心出发再走到故事的。而当如果我一开始就基于一个概念就本末倒置了。我觉得如果我做不了那么大的东西,不如就从自己内心最深的东西出发,写点自己的小故事,纯粹简单一点。写着写着,就有了《我和吸铁石》。

美术风格尝试 · 第一阶段(图6)美术风格尝试 · 第一阶段(图7)

  创作《我和吸铁石》的时候,我先把很多有意思的童年小事情写下来,然后挑出可加工的事件组合成故事,在这过程中,有很多都被删掉了。

  比如我原来的故事里,有一个二叔,他是个兽医,还会写诗,是我当时认为在村子里最有文化的人(这个二叔和前边说的爸爸的双胞胎不是一个,哈哈,我的农村老家有很多二叔)。现实中,我有一个爷爷就是兽医,而我的二叔是个农民,我把这两个人结合到一起,做成了片子里的角色。我那个爷爷很有意思,给我讲过当兽医的事。我们那个地方,要是牛啊猪啊拉不出屎,你像人一样给它们吃泻药是不行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给它灌油。我爷爷当时用排比的方法说:“我给它灌完一桶芝麻油之后,不行,又灌了一桶大豆油;灌了一桶大豆油,不行,又灌了一桶大豆油。灌了满满四桶油之后,它才好了。4桶油要100块钱,但一头猪要400块钱,我给他们家挽回了300块钱,多值啊。”这就是我那个爷爷,想法特别简单。然后我那个二叔,在我们那儿是读书很多的,但他的职业不那么有趣,就是个农民。我就把这两个人结合到一起,想出这么一个角色。剧本里在我取名字的那段,有一句独白说:“二叔告诉我妈妈外国有一个名人叫列宁。”那个二叔就是这个角色。我当时还想把一个前苏联的小说写进去,叫《静静的顿河》,这本书确实是二叔和我说的,他看书比较多。剧本里的二叔看过这本书,然后他通过这本书知道了列宁,然后起名字的时候就告诉我妈妈。他就象征我们那个区域,知识和文化的一个代表,然后又融合了很多我自己对周围人的印象。

  但后来,我还是把这个角色删掉了,一方面是片子做不完了;另一方面是,他不包含在我、吸铁石或者朋友这三个点中的任何一点,只是作为一个辅助的角色出现。如果给我更长的时间,我可以把他加进去,但后来我考虑很久,还是把他删了,因为它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王莽篡汉美术设计(图1)王莽篡汉美术设计(图2)王莽篡汉美术设计(图3)王莽篡汉美术设计(图4)

  还有一情节,是关于那个山。那个山原本不叫伏象山,叫伏牛山,我为了让这个意象更有味道,就改成了伏象山。这个山在我们那儿有一个故事,是说当年王莽篡汉,被刘秀追杀,一路逃到我们这座山上。我们这座山上全都是石头,但在石头上却有两个很大的土坡,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这个故事就说刘秀追到这里,觉得脚硌得慌,把鞋脱下来,在山上磕,一磕就磕了两个大土包。然后他翻过山,碰到了王莽派来捉他的兵。这时山上出现了一只大青牛,那牛就把他吃到了肚子里。王莽的人来找,怎么都找不到,就走了,然后牛就把刘秀吐出来了,刘秀感激大青牛,但他害怕追兵掉头再来,于是大青牛就躺下变成了一座大山阻断在了路中间,这山也就叫了伏牛山。

  本来我想以这个故事开场,但后来从剧作上考虑,觉得可能有的人会觉得有意思,但有的人会不感兴趣。

美术风格尝试 · 第二阶段 ( 图1 )美术风格尝试 · 第二阶段 ( 图2 )美术风格尝试 · 第二阶段 ( 图3 )美术风格尝试 · 第二阶段 ( 图4 )美术风格尝试 · 第二阶段 ( 图5 )美术风格尝试 · 第二阶段 ( 图6 )美术风格尝试 · 第二阶段 ( 图7 )美术风格尝试 · 第二阶段 ( 图8 )

  在片子里面,我借爷爷的讲述,把这座山改成是由一个长着奇怪鼻子的大象变的,所以叫伏象山。然后在二姐出生的时候,大姐看到了一个长者向日葵鼻子的大象。最后我又回到故乡,发现这座山已经被采空了,大象的形状也没有了,现实中它也确实被采空了。

  为什么是个奇怪鼻子的大象呢,这个点后来我也改掉了,但是我想在这里把它说出来。我原来的设计是,如果你遇见了什么困境,你看到的象鼻子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它象征着人生人生的困境。比如二姐出生的时候,大姐看到的是长着向日葵鼻子的大象。后面还有一个镜头,是向日葵上结满了葵花子,象征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和人的生育相呼应。而且葵花子在中国人的印象里就是多子多福,象征着中国人生孩子、传宗接代的欲望。

正片截图

  2,关于主题

  一开始写东西的时候都凭直觉,是无意识的,但当你写完之后,再用所学去理这个故事,就需要取舍。最开始我就想把一系列琐碎的小事件串联起来,做一个生活流的拼接,最后收尾再做个照应。

  但这些事件的内在是需要有联系的,所以首先我把它们统一在一个情绪里。一开始的我虽然很孤独,老是一个人,但我自己意识不到,所以在主观感受上还是很阳光的,就像开场那片金色的麦田。后来我有了朋友,又失去了朋友,再回到那个孤独的状态,就是和开场形成了截然相反的情绪。所以我以情绪开场,以情绪结束,做了一个呼应。然后在中间,我从妈妈摘无花果开始,引出爷爷奶奶,再从爷爷奶奶引出山,这些都是在用相似的事件作串联,从个人讲到家庭,再从家庭讲到时代,时代之后又回到个人。我觉得再大的背景也抵不过童年的一个玩伴,当有一天我的好朋友忽然离开了,我心里会空落落的。而当我在做取舍的时候,衡量的标准就是符不符合我的情绪。比如那个二叔,如果单独做一个故事很有趣,但他只能算众生相中的一种,跟我自己没有太大关联,所以就把它删了。

美术风格尝试 · 第三阶段 ( 图1)美术风格尝试 · 第三阶段 ( 图2)美术风格尝试 · 第三阶段 ( 图3)美术风格尝试 · 第三阶段 ( 图4)

  如果你问我想表达什么,我就想通过这个作品,对童年留下的一些心结做个回应。

  小时候经历事情,很多时候都是非常茫然的感觉。因为你太小,控制不了自己,也没法真正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大多时候都是经过周围人的引导,对发生的一些事情进行一些反应。但是现在我有能力了,作为一个创作者,我想通过作品对小时候的自己做一个回应。就像小时候的我埋了一个种子,现在这个种子长出来了,开出花了,我才知道,哦,原来它是这样的种子,开的是这样的花。我就想告诉小时候的自己,这个种子开了这样的花。

  吸铁石是我回忆童年的时候,最先跳进脑子里的东西。小时候我没事干,就把家里的音响给卸了,拿出里面的吸铁石,再把盖子偷偷盖上,音响就只剩了一个喇叭。因为我爸一直不用音响,我就觉得他发现不了,就拿着它天天玩。我邻居家院子里有个铁凳子,但他家里一直没人,我就很想拿吸铁石把那个凳子给吸上来。不过确实吸力不够,从来没成功过。这个我没写进故事里,但确实也经常带它出去玩。

美术风格尝试 · 第四阶段(图1)美术风格尝试 · 第四阶段(图2)

  童年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非常漫无目的的状态,很多时候都很茫然。比如小时候交的朋友,你不会意识到那是朋友,是长大之后,随着我们认知的发展,才把朋友这个概念建立起来。小时候的朋友,其实就是玩伴,他们总会回家,不会一直陪着你。而自己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无序的、茫然的状态,不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那时候我能想到的就是自己拿吸铁石出去玩。如果说吸铁石有什么象征意义,那它就象征我的童年,那种散漫的、悠闲的、无意识的状态。当我想自己的童年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到它了,这是它对我的意义,也是它在这个片子里的意义。就像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始长大,我也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开始不玩吸铁石了,可能我不玩它了,就是长大了。

  而关于那个朋友,其实也是两个人的故事。那个叫小明的朋友家里是收废品的大垃圾场,另外一个是村子里的人,我看到了他的死亡。我就把他们合成了一个人物。当时那个溺水的人被救上来,做心肺复苏,我都在旁边看着。我们现在会美化死亡,或者把它仪式化,但是在小时候,在事情正在发生的当场,我是没有这种概念的,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死了就是死了,很简单。我看着他躺在那边,没想到自己要哭或者要难过,就是在静静感受整件事情的发生。但是长大之后我再慢慢回味这件事,它就在我心里越放越大。所以我在片子里把朋友画得很大,其实就是在描绘我回忆这件事的时候感觉到的冲击。

人物图列角色风格尝试角色风格尝试

  火箭就是一个超现实的意象了,完全是我想象出来的,包括那个雪也是,夏天不可能下雪。片子中的我一开始是个很孤独的状态,直到有了朋友之后我才有了陪伴,而当他离开之后我就又回到孤独的状态,又拉着吸铁石满街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但当我回到我们的秘密基地的时候,我就真正意识到朋友离开了,意识到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这个状态和以前一样,但又不一样,因为我中间经历了这一切,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无意识。火箭起飞的那一刻,就象征着我的童年结束了,所有的一切,包括童年朦胧的状态,都随着火箭离开了。我最后把吸铁石吸在了飞船上,吸铁石就代表我的童年,它随着火箭离开了。

  3,关于创作

  换故事的时候,临近毕设只有两个月了。我当时的文件夹都是“毕设2,真的吗”。但是我内心深处是知道自己想做好东西的,不管做完不做完,我都想做。当时改故事之前,我都没跟老师说。二次答辩之后,我就开始纠结要不要换。纠结一段之后,我觉得我可能是进入了疲倦期,因为一个新故事刚出来的时候很有新鲜感,但我怎么能保证新故事不会像旧故事一样也陷入疲倦期呢?这真的是个玄学。现在我这个作品入围了,别人从结果来看我的创作历程,会觉得中间的过程很自然,但我自己无法预见最后的结果,在过程中是很容易失去坐标,这也是创作者必须要面对的压力。

横版海报其一横版海报其二

  于是我就决定不管怎样一定要画完。但是画了一个星期,我就实在画不下去了,开始着手画《吸铁石》,但是别人问我在干嘛,我就说还在画原来那个,老师问我我也说一切正常,谁都没告诉。直到最后我把大纲画出来之后,才去找艾胜英老师,跟他说“艾老师我今天给你看个新片子。”艾老师是系主任,什么情况都经历过,就很淡定地说“放吧。”然后我就放,放完他说“可以,就做这个片子”,就这么过了。最后答辩的时候,我只有两个完整的镜头,其它都是草图,一共十三分钟,就那么在报告厅放。 当时段老师说:“你这片子刚开始一分钟我就代入情绪了,不用做那么长。”这意思就是我的情绪感很好,对路了。但是他又很担心我的毕设,比我还发愁,老说“要不再做原来的吧?”,“要不就做三分钟?”。最后我毕设做了六分钟。

背景美术(图1)背景美术(图2)背景美术(图3)背景美术(图4)背景美术(图5)背景美术(图6)背景美术(图7)背景美术(图8)背景美术(图9)背景美术(图10)背景美术(图11)

  后来毕业之后,其实我就开始接活养活自己了,不想再做那个片子。但后来又不甘心,觉得自己没完成好。当时还没想投奖什么的,因为片子还没完成。然后艾老师就鼓励我:“先粗剪一个拿去投奖吧,投个看看。”于是我熬了一两个星期,粗剪出来投了。

  很多人都说片子的风格很梵高,我确实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深受他的影响,我也很爱他这个人,我回忆家乡,想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中间一条石子路,旁边一排松树,两边大片的麦田,充满绿色和金黄色。我相信荷兰的农村也一定有这样的风景,梵高是个很纯粹的人。其实最初在写文本的时候,我自己就感觉文本还行,可以创作。但至于最后能呈现出什么样,我也是没底的,只能边推边做。我觉得昂西可能更喜欢故事,纯粹的故事是没有国界的,我相信他们都能感受到我的情绪。我也相信观众在看片子的时候也能想到自己的童年。虽然这个创作过程很累,但我知道这是我想做的东西,这很重要。

我的家乡

  谢谢你们喜欢我的作品。 欢迎大家在豆瓣上打分写影评,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交流,都可私信我。我看到后会认真的阅读和回复, 也可关注我的微博 @刘毛宁,我会在上面发一些关于这个片子的更多资料,还有我自己的其他作品。最后,再次感谢你们看完这篇文字,是你们的认可,让这个作品变得更加有意义。

  作者:刘毛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