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知道在人生的紧要关头相互扶持是多么美好。
——小婚家
那一刻,
你希望老公全程陪在身边,和你一起对抗痛苦,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吗?
01在刚刚播出的《新生日记》中,
“过来人”朱丹向李艾夫妇介绍经验,就提及了“要不要老公进产房陪产”的话题。
“我没有打算让他进去,因为他进去也帮不上什么忙啊!”
朱丹赶紧否定:
“帮得上忙!我生产的时候,老公给喊的倒数,10,9,8,7,6……他喊得声音越大,我的力量感就越强!”
但问题来了,
生孩子可不是听音乐剧,经历了数小时的剧痛后,在宫缩的最后关头,倒数10秒到底由谁来喊,真的那么重要吗?
当然重要!
因为,这根本不是倒数几个数的问题,而是最亲密的人之间相互支撑的问题。
如果那一刻,夫妻两人能同在,就会有决心应对后面的困难。这点很多“过来人”都有体会。
02欣欣是个很独立的女孩子,从怀孕伊始到住院待产,从没想过要老公陪产。
一来,整个孕期很顺利,没有太多不方便的感觉,自然不觉得需要特殊照顾;
更重要的是,欣欣有一种很微妙的担心——生育虽然伟大,但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少尴尬的时刻,
所以,还是不要让他进产房的好。
可是,临产时,当医生问“你需要爱人陪你进去吗?”的时候,欣欣突然改了主意。
毕竟,这是自己第一次面对完全未知的、令人恐惧的挑战,在那一刻,她觉得人生大事当前,有一个值得托付、值得依赖的人在身边比什么都重要,其他的,就随他去吧!
最开始的宫缩痛还能忍受,开5指后上了催产素,欣欣开始受不住了,这时,老公一直陪在她身边,紧张时为她讲笑话、疼痛时为她按摩,并且过程中一直非常稳健和淡定。
看着身边熟睡的宝宝和一脸喜悦的老公,欣欣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担心有些可笑。
之前自己一心想着要保护自己的“面子”,但经历了陪产的那几个小时之后,她才明白,什么是分担,什么是同舟共济。
单凭想象,
我们无从得知这一段经历的全貌,
只有亲身体验过,
才能知道在人生的紧要关头相互扶持是多么美好。
也许,
爱人陪伴在身旁,
你的痛苦并没有减少,
却因为有人支持,
变得没有那么难熬;
也许,
孩子的爸爸陪伴在一旁,
和你共同期待孩子的到来,
多出的这一份期待似乎无法令产程加速,
却可以让等待变得更加有意义。
在整个产程中,丈夫贴身照料、帮助妻子分担痛苦、共同迎接孩子的到来,不仅可以增进夫妻间的感情,也是对欣欣的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
在这个过程中,欣欣的老公第一时间进入了父亲的角色,理解了妻子的不易,增加了责任感和内心的感激之情,这对于两个人将来共同分担家务,协作抚养孩子都非常有利。
所以,
在节目中,李艾被朱丹打动,
03虽然老公陪产好处很多,但是,千万不能把老公是否陪产、以及陪产中的表现是否合格,当做是对爱情的检验的标准和对婚姻的考验。
因为,并不是每家医院都有条件让丈夫陪产,也不是所有的丈夫都适合陪产。
大刘为人直爽,脾气也比较爆,妻子在产房里折腾,他在一旁瞎指挥,最后妻子哭哭啼啼地把他赶了出去。
大刘一脸无辜,不知如何收场。
小张从小就晕血,还没进产房就开始紧张,看见床单上染了一点儿红色,他就头晕目眩。
焦虑是会传染的,妻子看到丈夫的表情,也开始害怕,只希望他赶紧离开,不要再来添乱……
这些情况,如果在决定前做好充足的沟通,就可以避免现场的慌乱。
所以,
在做出陪产与否的决定时,
因为妻子是当事人,所以看似最有发言权,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多听听另一半的心声。
也许,
不经历这些选择,
夫妻间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沟通理解,
彼此也不会正视自己的弱点和局限。
而经历了这些,
两个人可以因为这些弱点和不足,
所谓产房见人心,我们希望最后看到的,是在充分理解和关爱的基础上,构建出的充满爱的互动。
哪怕这个过程很痛、很丑,但只要夫妻可以共同面对,就是美好的!
当然,因为一些原因,有些丈夫无法陪伴妻子生产。
这时,在产房外的默默陪伴和静静守望,通过手机的简短问候和进入手术室前的深情对望,都是能够传递支持的。
丈夫是否在产房陪妻子生产,这件事因人而异,无需夸大效果,也无需道德绑架。
而在那些人生特殊而艰难的时刻,
“我一直都在”的决心和行动,
这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作者: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情感帮助全媒体平台,关注女性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维护。温暖风趣,与你聊聊爱情婚姻那些事儿;专业理性,力邀众多心理咨询师,为你解答情感困惑;线上线下,微课沙龙情感陪护。(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婚姻与家庭杂志)
戳一戳“在看”,和小伙伴们一起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