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好像也没有关系
日期:2019-08-12 22:18:10 作者:达达令 她在江湖漂 她 来源:她在江湖漂 阅读:

好像也没有关系

  常常会觉得自己在无意间走入某种狭隘,于是提醒着她:或许这是大多数人需要面对的同样境况;或许于你而言,是第一次的偶然事件;但是偶然事件背后,当然也是诸多必然性构建

  早年间职场里,有阵子会跟邻座一位同事一起午饭。期间的交谈中,她大概会谈论起对公司里的种种不满。有时候会给出一些建议,比如为公司梳理或者制定新的流程一类。

  创业型公司,大多时候我们都可以直接跟高层对谈。于是她去讲述了自己的理念,而后被“善意”地回绝了。她不甘心,一而再继续提出建议。最后受伤,觉得无人赏识,于是选择离职。

  你知道在这个时代里,无论是财富论坛,或者经济杂志总会报道一类传奇故事:他向自己的上司提出了一个创意,上司否决;他出走公司,建立团队,而后新产品上线,正是原来被否掉的创意;前上司找到他,提出收购,他并不接受;之后企业做大,并购了前老板的公司。

  这样的故事,想来总是激动人心,给人一种大约是“复仇”的快感。可是这样的故事又太少了,以至于大部分人,总是在看过别人的命运逆转故事之后,继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启这一日的辛苦劳作。

  我常常在想,这其中可以参考,或者可以借鉴部分是什么?

  思来想去,得到一个词语,叫做恒定性。

  对比起早些年,喜欢借用一些他人的故事或者案例,来修正自己的生活事业路径。这几年逐渐有些许变化开始从对外转向某种“内观”。

  这种“内观”思维,用悲观逻辑,是因为,好像越发明白了人之命运的独特性。于是你必须非常(非常非常)有耐心,并且不厌其烦地,才可以为自己谋求一条出路。这出路不再是二十岁初期,如何在这个城市里活下来。这个出路是,如何不让自己在三十岁的时候,活着却如同死去?

  很多人,在人生的某个节点突然发生某种性格极速扭转,“像是着了魔”一样,不再同于往日的自己。而大多时候,这种扭转的变化,是从外在迹象反应出来的。

  一个女人然间变得苍老一个男人突然间就“倒塌”下去,并再也起不了身;一个女人突然跟看似和善丈夫说,我要跟你离婚;一个男人忽然觉得要买张车票或者机票,丢下儿女情长家庭和睦,去赴约从前暗恋多年的女子

  人的脆弱,常常是借用某种关系能量反射出来的。于是那些平和湖面之下,生活风暴正在到来。我常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种“隐秘绝望”,因为画面音乐力度,它比在文字作品中的搅动人心,更为具体,以及残酷一些。

  看电影《消失的爱人》里,起初我不明白为何导演大卫·芬奇会喜欢这个故事。后来的每一次重看,才越发理解这种平静生活之下的狡猾诡谲不信任冷漠忍耐极致到最后会彻底地摧毁一个人

  无人察觉,而你又身临其中。

  这是我感受到的巨大恐怖

  我说的不是婚姻,而是一段段关系,一次次我们跟他人展开某种协议之后,所能主导走向,以及之外的“无能为力”部分。

  这些日子,逐渐有种新的体会——

  就命运的长线来说,一个优秀的人,大概是一直优秀下去的;即便当中有所偏差,但是只要大步伐上遵照他(她)原本卓越品质,至少不至于走向特别糟糕境地

  而一个懒惰差劲)的人,大概是一直这么懒惰下去的;即便在生活中,会在节点上有些压迫时刻;但是因为这压迫是来自于外力,而并非本能欲望驱动;于是他(她)总是需要解决今日的难题,并仅仅止于解决今日的难题。

  这其中,会有过渡者 ,但是数量并不多。因为就“恒定性”原则来说,一个人的底层价值,大概是年少时候就已经稳固下来了;在日后的成长以及成熟过程中,会有人有所修正(依托环境影响自身格局);但是大多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还是依赖那个“幼年时候”的准则线。

  于是,在我们成年之后,遇到一些抉择时刻的时候,总是惊讶对方(一些人)反馈逻辑,与这个人一开始给人所呈现出来的性情大不一样。

  早前我会用“人是会变的”这个基础逻辑。但是在之后,便进阶为了——或许他(她)没有变成另一个人,他(她)只是越发向自己的幼年性格走去。

  你想啊,一个年少时候压抑自我的人,在后来的岁月里,大概会得到两种自信:一种是外向标签所赋予的名利地位样貌,一种是内在审视之后得到的自我肯定坚定气场

  前者大多会增添许多得失心,因为那些大概都是会随时离开你,而你又无法抓住的。后者大多会增添一个人的耐心、平和、甚至是对自由的新感受;并且你知道,这是他人无法从你身上带走的东西

  很难比较恒定,哪一种是好的所得。但是比较容易鉴定出来的,是哪一种模式,更适合你自己的契合选择。

  比起从前来说,我好像更容易谅解别人,亦宽容起了自己来。想来这也算是年长所带来的另类礼物——某个夜里,我跟一位忘年交大姐说起我在这个夏天收获——

  如果说从前我有仇必报,十年不晚;而如今我迎接每一个过客的理念都是——无论你从前如何待我,我都放进我的抽屉里了。

  眼下,你再一次来到我身边——你已然不再是过去的你,而我也不再是从前的我。倘若我们之前曾经有过误会,如今我不必在乎,我也自然不必在乎“你是否还会在乎”。

  因为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这世间同类人彼此理解的握手与拥抱;也会存在非同类人中彼此厌恶,但是生活依旧恒定在某种秩序中,进行下去。

  一切看似改变,而一切却又从未改变。

  我们在走向自己,带着多年的努力皈依某种价值理念,获得某种力所能及的生活。而我们亦在走出自己,去跟一些不善待我们的人、不看好我们的人,见面、交谈、争执,而后分别。

  是的,我用了“分别”这个词语。

  年少时候,看父母争吵,或者邻居的大人们争吵,我总是疑惑,为何他们不分开。再长大一些,你以为岁月会抚平一些裂痕——通过更大的外力进攻,于是这一家人又开始了团结起来。而到如今我才发觉,其实更大的裂痕,并不能抚平上一段裂痕。

  早年间跟那个男孩恋爱,期间有过争吵。那几日我们没有联系。直到他告诉我,说家里的一位长辈出了事故,他很难过。我与他见面,牵手,拥抱,算作这一次的和解了。

  很多年后,我依旧记得这个画面,是在一些电影故事里:一个男人在婚内遇上了另一个女人,他一次次地欺瞒自己的妻子——但是与此同时,他亦为自己进行“自我合理化”开脱。

  “我是可以同时爱上两个女人的,我并没有错做什么。”

  妻子终于无法忍受,带着一双女儿,离开了他。男人颓废不堪。与此同时,好些年之后,男人作为警员,破解了一个案子拯救了很多的受害者。他是事业上的英雄,亦是很多人眼里的英雄。

  他因为枪击案受了伤,于是在医院里疗伤。妻子来看望他。妻子说,我知道你做对了一件事,或者这些年做对了很多事。但是在我们之间——在我这里,裂痕永远存在。

  “我不可以谅解你。因为他处的功劳,无法祢补我(她指着自己的心)这处的曾经被摧残。”

  “你好休息恢复身体。但是我不会与你恢复婚姻关系。因为眼前这样的生活,也没有很槽——至少它比我想象中,要让我自在得多。”

  我常常借用这些故事,提醒自己在具体生活困境中的参考法则:无论我多么恐惧对抗)生活的复杂,它都会走向你;而能够让心灵自由一些,不至于那么痛苦方式,或许就是听从自己的意愿

  只是在听从自己的意愿之前,你的功课还有很多:在心底里真正地“杀死”过一次你的父母,“杀死”过一些权威力量,而后才能在自己的王国里,建立你的游戏原则。

  也就是说,这一生无论怎样,都是没有关系的。如果你沮丧地想,它就是某种宿命。如果你乐观一些,它就是某种宇宙规律

  而在这场“身不由己”中,大概有原则的一些人,会比较容易得到更多的自由之感受。

  没有人生来就喜欢受苦,这点你我都知道。但是那些越早明白命运本质之人——在这场苦旅版图上,圈出自己所能接纳的辛苦部分,而后品尝酸苦之后的些许甜——或许会比较早一点跟生活握手言和一些吧。

  我依旧脆弱,活在现在。但是我感激的部分是,我亦同时知道的是,别人也有脆弱的时候。脆弱会衍生人性之恶,也会照耀出你内在的分寸感。我将这种复杂揉进自己的逻辑体系——眼下它是一锅微微沸腾中的水。

  我会决定将这热浪向谁人进攻,何时进攻,如何进攻。但是与此同时,我亦知道,持续的沸腾,就已经是某种活力的彰显了。

  你不必言说,而他人知道依照你的原则展开对话。——我期待这样一日的到来。以及,如果这一日无法实现,那也没有关系的。

  你看,我都这样放过自己了。

  “不努力好像也没有关系的。”——我说的,不是放任自流;我说的,是如果你累了,在倒下之前,记得让自己“回魂”一次。

  知道如何停止下来,获得喘息与力量——某种更宏大的“自我谅解”——或许会继续行走地更远一些,亦更有收获一些。

  “那我就不祝福锦绣前程了。但是我坚定地信任着,你会比很多人都可以更快地抵达你所期待的那个彼岸。或者说不定,你现在已经抵达了。”

  那夜里,那位与我交谈的长辈大姐与我告别。

  我一个人走路走家。这个城市的夜晚很美,这个夏天很友善。它友善地告诉我:这一生无论是否到达彼岸,好像都没有关系的——你在行走的路程中,已经提前与对岸的“她”拥抱了。

  这已经是足够

  ✎文章配图均来自Unsplash✎

  “命运旅人,不必赶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好像也没有关系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