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香港群星璀璨时
导演是徐克、高志森,编剧是王晶、陈嘉上,摄影是刘伟强,配乐是卢冠廷。
除去主演曾志伟、郑裕玲配角张学友、梁朝伟、洪金宝,还有张国荣、周星驰、王祖贤、梁家辉、梅艳芳等100多位演员跑龙套。
所有人都是零片酬。
但揭开表面的俗套故事,下面深藏的,是香港电影90年代最烂漫的星河。
那年,张国荣、梅艳芳暂退歌坛,“双周一成”格局成型,“四大天王”呼之欲出,巨星闪耀,百舸争流,美艳佳人们身处颜值巅峰,无数佳话在香江边滚动。
我猜,如果有人要将那段时光剪辑成一部纪录片的话,想必会和《豪门夜宴》一样,把第一个特写镜头让给刘德华。
「电影《豪门夜宴》」
那年,步入而立的华仔演了10部电影,《五亿探长雷洛传》提名金像男主,《一起走过的日子》提名最佳原创电影歌曲,还连续第二年拿下十大劲歌金曲奖最受欢迎男歌手。
不但演、唱俱佳,当老板也是有模有样。
劳模迎来第一个巅峰。
编剧是王家卫,导演是元奎,男配是郭富城,女主是梅艳芳,女配是刘嘉玲,摄影是鲍德熹。
第二年,他把剧组拉到加拿大雪山拍戏,票房900多万,赔到吐血。
自此一赔三年,最后只能收拾公司,顶着天王头衔,靠拍烂片还债。
猜中了故事的开头,却猜不中故事的结局。
戏里戏外,他们都演得有声有色。
1991年,香港金像奖走到了第十年。
拍片时,他在菲律宾跳桥“自杀”8次。
《阿飞》4000万投资,拍了60万英尺胶片,剪出来90分钟,上映时遇到《赌侠》,两周后惨淡下线,把大佬邓光荣气得住进医院。
1991年,他在加拿大学电影,不愿回香港,奖杯由周润发代领。
没想到,此后十来年,一次次跟影帝奖杯擦身而过。
在数十年的演艺生涯里,他唯一一次上台领奖,还是83年为朋友鲍比达代领最佳电影配乐。
巧的是,影帝缺席,影后也不在。
不在也就罢了,在场的刘嘉玲,简直尴尬透顶。
颁奖当晚,人人都以为上台的是她,结果林青霞念出来的,是没有到场的郑裕玲的名字。
1991年,在与曼神一同出演《阮玲玉》时有段采访,刘大姐对着镜头说:
「电影《阮玲玉》,张曼玉&刘嘉玲」
但要说不甘心,1991年,有一位女星比她更不甘心。
那就是金像奖的首位影后,惠英红。
那年,日本拍了部纪录片,《香港女星图鉴》。
不幸风水一变,七八年后,武打片没落,玉女上位,曼神、红姑成了风光的焦点。
惠英红再去接戏,接的都是二三流的配角。
1988年,为展示自己的女人味,惠英红拍了套写真,结果恶评连连。
待到更年轻的女演员们上来,彻底没戏演了。
抑郁之中,险些自我了断。
那时,惠一看找上门的角色就恨:“这种无足轻重的配角,凭什么找我来演?”
「日本纪录片《香港女星图鉴》」
2003年,收拾好心情,什么小角色都不挑,硬是蜕下“打女”标签,成功转型。
最终,苦熬7年的惠大姐再次封后。
往往觉得穷途末路时,下面还有峰回路转。
那里面,望着夜海,柏芝对星爷说:“前面黑乎乎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啊。”
当时星爷说什么来着?
“也不是,天亮之后会很美的。”
1991年最美的人,非周星驰莫属了。
如果说前一年《赌圣》打破票房靠运气,这年的《逃学威龙》就是百分百的实力。
一句“星爷”,宣告港片正式进入“双周一成”时代。
1991年底,在香港演艺学院读书的朱茵被陈嘉上挖掘,与星爷对戏。
两人一见面,又是聊牛顿又是聊罗伯特•德尼罗,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星爷家里。
那几年,周想将恋情藏入地下,朱茵感到十分委屈。
多年以后,星爷接受电视台采访,提及《逃学威龙》时说:“难忘的只有朱茵一个。”
说再多“一万年太久”,也争不回朝夕。
对此,1991年靠《沧海一声笑》拿到最佳电影歌曲的黄霑,一定感同身受。
《赌圣》火爆院线时,黄霑拿下“金针奖”,词坛巨匠的头衔终于落定。
拿奖时,他大胆向挚爱林燕妮表白,说爱她胜过母亲,亲近胜过女儿,一生中再也不会爱一个人到这地步。
结果,霑伯把奖杯寄给林后,林才女跑到报上声明:黄的所作所为,都是他一厢情愿。
此前,两人已谈婚论嫁。
黄霑求婚时,还有金庸作证。
黄霑和林燕妮
分手后,黄霑难忘旧情,时常隔空示爱,林燕妮压根儿不搭理。
想当初,林燕妮写过一个很有名的句子,叫做“一见杨过误终身”。
这话放在1991年,可真是应景。
那年不少女星,都差点误了终身。
1991年,这位被周润发赞为“香港最聪明的女人”,犯了人生中最大的糊涂。
尽管对方名气比自己小,个头比自己低,郑裕玲还是毫无怨言地选择在一起。
恋爱后,吕搬入郑的豪宅,不思进取,滥饮豪赌,再三撺掇影后投资。
那年,同样深陷情网的,还有李嘉欣。
李嘉欣是港姐出身。
88年的李冠军没想到,91年的季军蔡少芬,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威胁。
不料,蔡娘娘出道第二年,大刘就给她摆了一堂生日宴,还要替她母亲还债。
风流刘在李嘉欣、关之琳、蔡少芬、袁洁莹间来回游走,她老婆不堪忍受,提出离婚。
李小姐以为能上位,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这丝毫没影响李的豪门梦。
而在1991年,曾与刘嘉玲热恋的许富豪,第一次步入婚姻殿堂,与赌王千金何超琼喜结连理,摆了整整四晚豪门夜宴。
两大家族港澳联姻,被传为一时佳话。
谁知故人心易变,千禧年还没过完,两人就劳燕分飞。
就连1991年《倩女幽魂3》里的王祖贤,也未能免俗。
那一年,王祖贤上黄霑节目时说:“我对婚姻很期待,希望它会成为人生的归宿。”
当时,为摆脱狗仔,她与齐秦假分手,恋情转入地下。
她想要归宿,可齐秦一拖就是三年。
2001年,拍完《游园惊梦》,王祖贤宣布息影,从此退出娱乐圈。
再度接受黄霑访问时,她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结婚这个词。”
遥想当年,王祖贤去台湾看望齐秦。
看着在躺椅上午休的恋人,齐秦只花了十来分钟,就写出那首《大约在冬季》。
故事何等撩人。
那时王仙女大约想不到,冬季来临时,手握的不是重逢,而是半生孤寂。
《倩女幽魂》里,黄霑写得好啊:
林子祥去录歌时,没有乐队,对着钢琴就唱。
同年,叶倩文推出《潇洒走一回》,一句“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撩动无数人的心。
就在第二年,歌王、歌后合作了《选择》。
1983年,把叶介绍给丈夫的吴正元哪儿能料到,岁月磨损下,她和林子祥的爱情炭火熄灭如此之快,一首《选择》会让丈夫重启人生。
13年后,林、叶二人在加拿大完婚,退出娱乐圈,过上了神仙眷侣的日子。
「林子祥&叶倩文」
有的人是主动离开,而有的人,是被迫告别。
1991年,《逃学威龙》里,苑琼丹首次做星爷的配角。
四年后,拍摄《僵尸道长》,她与林正英陷入爱恋。
苑琼丹
为了与恋人依偎,她从跑马地迁居西贡,结果没多久,林正英就提出分手。
林正英是做武行出身的,脾气硬得跟石头一样。
苑琼丹根本不知道,林道长突然说分手,是因为得了肝癌。
《僵尸道长》林正英
1997年,林正英葬礼上,石榴姐哭成了泪人,许久无法走出悲伤。
而同样因肝癌去世的,还有11年后的肥肥沈殿霞。
1991年,为郑欣宜,肥肥推出唱片《给亲爱的》,还特意跟女儿合唱《妈妈好》。
一曲宠爱背后,藏着无限哀愁。
想当初,为了挽留郑少秋的心,肥肥以40岁高龄生子,产后抑郁,无心事业,不过换来秋凉一梦。
时至2002,往事已随风,肥肥开清谈节目《掌声背后》,与十几年没见的秋官重逢,还痴痴地追问“你到底有无喜欢过我?”
《尼罗河上的惨案》里,波洛怎么说来着?
“女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个人爱她!”
对于一个男人而言,心愿可能就复杂多了。
复杂到男人自己都猜不透自己。
比如在《豪门夜宴》里打酱油的狄龙和姜大卫,这两个邵氏时代的巨星,原本是形影不离的好基友,居然说掰就掰,一掰就是数十年。
想当初,两人在邵氏做打星,领两百元工资,狄龙可以给姜大卫喂饭吃。
等到出人头地,反而看对方不顺眼了。
那年,李翰祥拍《倾国倾城》,狄龙主演,为保证票房,狄龙请来姜大卫。
李导拼命给姜加戏,搞得狄龙不爽。
两人一言不合,就把一段深深的兄弟情给埋葬了。
「为纪念张彻导演的电影《义胆群英》」
所谓爱恨难测,荣辱不定,这是人生常态。
1991年的棋王,想必对此最有感触。
在《棋王》里,梁家辉演内地知青。
他头一次跟内地发生联系,是1983年跟刘晓庆合演《火烧圆明园》。
没想到出道即巅峰,立马摘下金像影帝。
更没想到的是,因遭台湾市场抵制,第二年,只能去铜锣湾摆地摊。
前脚拿影帝,后脚摆地摊,这事儿放在电影史上,也算是一段传奇了。
好在梁影帝没有沉沦,熬过低潮后,当起了拼命三郎。
1991年,他一口气参演了12部电影,喜剧片里有他,爱情片里有他,鬼片里有他,警匪片里有他,动作片里也有他。
两年后,又接片13部,从此江湖人称“梁十三”。
「电影《棋王》,改编自阿城小说」
在他最窘迫的日子里,《文汇报》曾邀他写专栏,取名《辉笔而就》,一篇500字,稿费200港币。
钱不多,救的是燃眉之急。
可见残酷的岁月里,依然会有一些光亮照进来。
而心怀感恩的梁家辉,一写就是21年。
在变幻的生命中,怎样才能抵御无常啊?
电影《岁月神偷》里面说了:“做人嘛,总要信!”
1991年,日后靠《岁月神偷》称帝的任达华,演的还不是什么体面角色。
港片巅峰时,总喜欢把一个题材拍到烂为止。
《赌圣》之后,《赌霸》《赌豪》《赌尊》接连上映,《僵尸家族》火了,《僵尸道长》《僵尸至尊》《非洲和尚》就闹个不停。
由任达华引领的风潮,则是《香港舞男》。
那两年,他连演四部“舞男”电影,可谓风光一时。
于是在《豪门夜宴》里,也客串一只“鸭子”。
别看后来任哥都是演黑帮大佬,扮起Duck来,娘炮到骨子里。
不过香港类型片,来得快,去得也快。
1992年底,任达华终于厌倦了“舞男”,跑去出演了港片中的另一款经典角色——变态。
1991年,在分级制度的“庇护”下,香港电影群魔乱舞。
这一时期,不少女星宽衣转型。
这里面,有拿到亚姐冠军的叶玉卿,也有落选了亚姐的陈宝莲,还有因整容被退赛的邱淑贞。
叶玉卿
陈宝莲
邱淑贞
三位美艳佳人,几乎在同一时间决定投身无边风月。
由于表演豪放,三人成就一时美名。
而在对戏的男演员中,出现了两个神人。
一个叫徐锦江,另一个,叫黄秋生。
「电影《九品芝麻官》」
说徐锦江神,是因为他从艺道路实在“荒诞”。
他原本是东北人,从小学美术。
辗转到香港后,混了半天也没混出名堂。
偶然报考TVB,成了梁家辉的同学。
因身材高大,进入演艺圈后,始终接不到好角色。
无奈之下,准备去美国。
结果在飞机上,偶遇大名鼎鼎的麦当雄。
此人是谁呢?1991年《跛豪》的导演,最爱拍男盗女娼的主。
麦见他身材好,推荐他去演风月片。
徐锦江也怪,又不是穷得叮当响,片约来了,却不挑剔,一下子成了情色界的头牌。
多年后,人家问他后不后悔演那些电影,他说:
“既然做了演员,就要认真对待角色。”
瞧瞧,什么叫专业?
至于黄秋生,比他苦命多了。
以演“变态”而出名秋生哥,是个混血儿。
渣男父亲将母子二人抛弃,身为粤剧演员的母亲为拉扯他长大,唱戏唱到失声,只能去做女佣。
黄秋生从小孤立无援,没人愿意多瞧他一眼。
他干过各种底层工作,露宿的滋味也尝过。
好不容易考上训练班,即便拥有一张俊朗的混血脸,也只能演反派。
「电影《花街时代》」
1991年,他从演“变态”男魔起家,一演就是几年。
1993年,《八仙饭店》上映,他出演“变态老板”,拿下影帝。
活动结束,黄秋生孤零零地离开,跑到尖沙咀喝酒。
奖杯放在桌上,依旧无人多看一眼。
想想他后来演的那些经典角色,这一路上几多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霸王别姬》里,芦编剧说得好:
“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得人后受罪。”
人呐,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1991年,也有不少港星成全自己。
这一年,徐克交出《黄飞鸿》,陈可辛交出《双城故事》,吕良伟留下跛豪这一经典角色,做了多年配角的甄子丹,终于靠《命运迷宫》里的反派获得认可。
想当初,他跟周星驰一起搭戏,这一年,人家已经称爷了。
「电视剧《无冕急先锋》」
不过要说励志,最励志的,还是吴孟达。
1991年,靠《天若有情》里的小人物,吴孟达摘下最佳男配。
有趣的是,来找他演戏的监制杜琪峰,就是当初骂他烂泥扶不上墙的人。
杜导演骂他,也不是没理由。
1979年,吴孟达跟郑少秋搭戏,出演“胡铁花”,一夜之间爆红。
从此豪赌滥交,香车宝马不断,黑白两道通吃。
最后落得无戏可演,债台高筑。
问周润发借钱,周润发还不给。
背着30万港币的债务,吴孟达只好从TVB的配角演起,每月靠2000元活命、还债。
正因为这番打击,他才痛改前非,从此开始悉心研究表演。
苦熬了近十年后,达叔脱胎换骨,成为港片黄金时代最耀眼的配角。
那一年,梁朝伟也没闲着。
他带刘嘉玲去参加了吴启华的婚礼。
媒体除了关注他俩,还关注了一下吴的前任,蓝洁瑛。
而在单独采访梁朝伟的报道里,金像奖背后的《电影双周刊》,用了四个颇有预见性的字做小标题:蓄势待发。
《阿飞正传》最后那段梳头的表演,已经让所有评委看到了他的潜力。
同样是这一年,张曼玉也发生蜕变。
1991年,她参演《阮玲玉》。
凭借精湛的演技,彻底打破外界质疑,拿下柏林影后。
再次封后金像奖时,曼神站在台上,一脸骄傲:
“奖在我手上,管你们怎么说。”
话说得这么拽,怕是委屈受多了。
想当初,她以花瓶出道,在片场被成龙怒喷“不要浪费胶片”。
为摆脱花瓶标签,也算受尽白眼。
要说有谁比她更想证明自己的话,1991年放眼全香港,只有吴君如了。
一早跟着星爷搭戏的她,本已坐上喜剧女星的头把交椅。
时至1991,壕到可以买下800万港币的房子。
偏偏到这一年,吴君如看着镜中臃肿的自己,决心要做一个美人。
她不想再靠扮丑赚钱,一日三餐,木瓜果汁,一口气瘦了30多斤。
慢慢地,喜剧片她也很少接了。
她想让香港观众看到她的另一面。
1995年,吴君如做了件疯狂的事。
为了投资自己演的《四面夏娃》,她卖了房子,一半留给父母,一半拿来拍电影,差点亏了个倾家荡产。
不过投资并非没有回报,第二年,她就提名了金像奖最佳女主。
曼神、君如,好歹是把梦想追到手的人。
1991年的Beyond,可没那么幸运。
黄家驹的梦想,是专心搞音乐。
但这一年,越来越多的娱乐需要他分心。
不但出演自传电影《莫欺少年穷》,还搞了个访谈节目《Beyond放暑假》。
音乐方面,虽说去非洲溜一圈,写了首《Amani》,十大劲歌金曲,却一个奖都没捞到。
而在《放暑假》的第一期,被他们采访的黎明,不但拿下同年十大劲歌金曲金奖,还成为香港销量冠军。
那时,《香港周刊》直接用“神话”二字来形容他,可见风头之劲。
「综艺《Beyond放暑假》」
至于张学友和郭富城,一个忙着跟女友罗美薇复合,一个忙着到处爱爱爱不完。
香港人明确地感受到,谭、张二人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回看那些过去,仿佛就像谭咏麟在1991年春晚上唱的那样:
“凄雨冷风中/多少繁华如梦/曾经万紫千红/随风吹落/蓦然回首中/欢爱宛如烟云/似水年华流走/不留影踪…”
1991年,谭咏麟还唱过一首很煽情的歌,叫做《一生中最爱》。
曾志伟说,每次听见这首歌,他都忍不住要哭。
这首歌,是《双城故事》的主题曲。
而陈可辛的这部处女作,就是曾大佬投的。
早些年,陈可辛刚入行,在剧组做泰国翻译。
跟着成龙拍《龙兄虎弟》时,偶遇曾志伟。
曾志伟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他说:当导演。
后来,曾一步步做到制片人,没忘记帮陈可辛一把。
拉上谭咏麟,一起演了《双城》。
好人有好报,第二年,曾就拿到了金像奖影帝。
陈可辛似乎觉得还不够,多年以后,感念曾大佬的提携,他亲自监制了一部电影,名叫《七月与安生》。
导演,就是曾志伟的儿子。
而说起曾志伟入行,就意外多了。
他本来是踢足球的,踢了好几年,也没什么成绩,倒是与洪金宝结识后,进洪家班干武行,慢慢又做演员、做编剧、干导演。
1991年,曾导过一部《五虎将之决裂》,那是“无线五虎”一生中唯一合作的一部电影,可见曾地位之盛。
当然,跟洪金宝比起来,曾是比不了的。
香港多少红人,什么元奎、元彪、林正英、午马,都是洪家班的人。
业内称他大哥大,不是没有道理。
然而,金像奖上斗10年,洪家班拿奖2次,大哥成龙的成家班,却拿了7次。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成龙够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