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写字的人”:这个项目记录的是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活在当下,有不同的年纪,不同的职业,面容各异,摩登而忙碌。
但他们有同一个生活习惯,写毛笔字。在身外事团团包裹,更不必再亲手提笔的现在,有许多人为这件看似无用的事,持续地付出了时间和专注,也因此受益。
我们这么忙,为什么要写字?
■
ISSUE 47
汤方士
他的职业:私营业者
写字时间:三年
他的老师:林曦
“我在想,这三年来的隔周六,如果不到教室上课,会做什么?大概还是会去上班吧。我平时比较少休息,暄桐学习是给自己放的一天假。课堂在北京,有种出远门的感觉。
南京到北京的高铁上,可以看书或者复习功课。下午三小时的课,信息量很大,回去路上虽然有点累,但还是会再看下课堂笔记,又会有些新体会。
三年过得很快,暑假结束重返教室就四年级了,四年级结束不能继续这样的周六该怎么办?那就继续暄桐的线上课吧,老师外表天真靓丽,心里却住着一个老学究,她会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和我们分享传统经典。感觉我在这里不但能学习文化知识,也能体会一种轻盈又扎实的状态。
△
我之前在纽约念的商科,按照路数也喜欢谈商业模式,学校也鼓励创业创新。毕业后感觉自己总要趁年轻闯荡一下。现在觉得,大家喜欢关注新机遇新动态,比较忽略自身心力的增长。
在做花卉观光园之前,我和哥哥去了日本,荷兰等地考察,发现花卉和亲子类的产品存在一个市场空缺,感觉是有前景的,于是做了市场调研和规划。后来随着项目推进,发现商业模型和PPT不是事情的全部,事情要一步一步来,急不得。
土地和书法都非常天然地让我学会先放下自己,花时间在上面,然后才能领悟到它们正确的节奏。
和土地打交道的这几年,土地给我上了很多课,分享给大家。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植物园也是
▼
01 | 不急不急何必要急
“负暄梧桐,做个学童,朝朝暮暮练功夫,不急不急,何必要急,一本一本读书,一字一字思索,时光如梭,有幸笔墨是小舟,任我自在游”。这是老师作的校歌,我很喜欢。
△小林老师给暄桐教室写的校歌
谦卑做个学童,对自然和未知的世界有所敬畏,不急不忙朝夕勤勉。这些听起来“老一套”的做学问方法,运用到工作里是一样的。脚踏实地,先把花种明白。
以前我们做过着急的事。曾经去买过成品苗,直接栽到地里,看上去马上就成风景了,但是大苗移栽的植物生长不繁茂,中间会出现裸土影响景观效果,这就是着急的模样。后来,我们从种子开始,发芽后换盆,再移栽到地里,让花苗的根系有充分生长的时间,开出来的花就很大很好看,成本也大为降低。
△
从种下一粒种子开始,和它们一起生长
去年春末,我们做了夏休决定,关起门来不迎客好好种地。在全年最热的季节,知了叫个不停,大家忙个不停,衣服上都是盐渍。处暑后的一个礼拜,风就有些凉意了。国庆七天,花海游客如织,一切看起来很平常,背后都是默默耕耘。
不急不急,心里不能着急,手上却不能停的,做起来很重要。
△
小苗苗变成大苗苗,从盆里移栽到地里
土地和种子都有自己的节奏
土地所供养的植物是有生命的,用平等心对待,它们就会展现美好的姿态,而土地也一直平等地对待我们。
只是我们这个时代,是以“我”为中心的。不但花要一年成景,树刚移栽回来也希望枝繁叶茂。“怎么还要等呢?要等多久啊,我可没那个耐心”,这是典型的以我为中心想问题。
游客拍花景时,有些躺在花堆里,也有摇树抖花瓣的,一定要凌驾在植物之上。其实和花花们打打招呼,问候一下“你们好啊”,心情就会特别美,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也会好看。
不平等的心态,扩展到人际交往里,也给我们带来了麻烦。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这个世界的法则是要让我顺心,要以我为主。不然就是找别人的麻烦,或者给自己置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平等对待会使我们的关系变得融洽。
△试试看,和花花们打个招呼,心情也会美的
03 | 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轴上
记得老师有节课说,朋友问她,暄桐教室打算做多久?她说,至少做个三五十年吧。这句话对我也是很有触动的。
我们这个时代被互联网大加速,大家一坐下来就是,市盈率,PE值,金融杠杆,投资回报,三五年获利都嫌周期长。
日本北海道有个富田农场,他们的彩虹花田是北海道旅游的标志景观之一。这么美的景观能够复制回来吗?我认为是有难度的。每一片土地从花田设计、引种、种植管理、植株密度、土壤状况、病虫害防治等等,都存在非常多的变量。摸清这些变量最少需要好几季的试验,一季往往就是半年。富田一家用了近半个世纪不停耕种试验,这个时间的投入就是最大的壁垒。
△日本富田农场的彩虹花田,一家人默默耕耘了半个世纪所以,用五年十年这样的长度去考虑问题,制定发展策略,往往在战术上也能得到很好的铺陈,会有一些阶段性成果。作用到生活中,大多数烦心事虽然也确实重要,把它们放在更长的时间范围里,好像就没那么了不得了,我们就容易从情绪中摆脱出来。
✍写字教会我的那些事
三年的写字课,太受益了。写字的背后是文墨可爱,是一个个书家鲜活的性格。老师常说的,一幅字之所以被喜欢,是因为背后那个人,人的精神气质立住了,他的文章他的字才值得历代写字的人反复临摹,无限接近。
三年来,我没数具体临过多少帖,十几位书家二三十种碑帖还是有的,一二年级就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不太容易说得清楚究竟更喜欢哪位书家,现在回过头来看,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书家是虞世南,和他的《孔子庙堂碑》,还有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尤其喜欢这篇文章的内容,这二者于我,工作与做人的反哺最大,我也分享一下。
▼
01 | 温州商人vs《孔子庙堂碑》
△
唐代·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我来自温州商人家庭。改革开放后温州商人凭借一股莽勇之气,走南闯北算是最早富起来的一群人。勤勉重利是他们的典型特征。大家都认为天下最正经的事就是要努力赚钱开奔驰S600,到现在几乎还是社会共识。我感觉这也是一种鲜衣怒马良马骏足的状态。时代变换,通过某种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商业机会越来越少,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很多人开始在成熟的行业里相互拥挤。
接触到了虞世南,写了他的《孔子庙堂碑》,我发现他老人家根本没有着急忙慌的。他的字里透出的安静,祥和,笔划中没有明显的棱角外露,每个字的留白很大,同样用方块安置每个汉字,他就会把很大的一部分空间留出来,谦让恭敬,进退有度,功成身退不敢为天下先,我看到他温润如玉的君子气象。
他本人出生乱世,历经陈隋,来到大唐,成为李世民最敬重的大臣,上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绘像。和他同时代,同样人生底色的欧阳询,际遇就大不相同,真是字如其人。读他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亦然。
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种平静不外露的样貌,也就是中和的人生态度。当然,明白这些道理,不代表就能好多少。暄桐的学习使我有机会能不断修正自己。
△
汤方士临的《孔子庙堂碑》(局部)
02 | 商业决策vs《阴符经》
△唐代·褚遂良·《阴符经》
创业这几年,我特别需要大量观点思想策略的输入,如此才会有输出,无论是商业决策还是个人修为,《阴符经》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箱,几乎每一句大白话,都可以运用在每一天的方方面面。
二年级写褚遂良,主要还是写他的《圣教序》,一般老师会写一个碑刻,再写一帖墨迹,《阴符经》就是拿来感受褚字的墨迹。暄桐的学习,真的不止于写字,老师对经典的解读,让我真正看到文字背后的深意。
比如: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什么都想占,那是不可以的,一定是在某一项或者某几项里,完成度比较好,才能达到预期。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做事情必须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是你主观认为该怎样,不遵守规律,就会自取灭亡,这是天地的规则。
擒之制在炁。有多大能量办多大事,够不到那个能量级,就不要去揽更高级别的事,超越了能够承受的责任和压力,就是燃烧自己。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这句话对我的性情修养有莫大的提升。我比较急躁,比较短视,比较扭捏,不耐烦,小聪明,沾沾自喜。每个人都有巧和拙的,只会露自己的聪明,而不懂得藏拙,就很笨,我就是这种笨人。
以前话特别多,爱论断人。《圣经》里也有一句话叫: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还说,为什么你看到别人眼中有刺,却看不到自己眼中有梁。和这句话是一个道理,你能好哪去,殊不知你比别人更蠢。所以,真诚地做自己,不要去表演,也耐心倾听别人。意识到了这个,就开始有了改正。
《阴符经》句句珠玑。但我还是要说,道理老师都倾囊相授了,可一遇到事情,还是会先烦躁起来,慌乱起来,这个程序也是对的,就像养花一样,总得养死几盆才知道怎么养活。
△汤方士临的《阴符经》
Ask
▼
《圣经》里说的,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和花打交道的过程中,我直观地了解了国民性格。花海在中国是个独特的存在。在国外,只有花园,日式花园,英式花园,法式花园,各式花园,没听说过花海。我就在想,这是为什么?从接触过的政府官员,大学教授,普通市民看,大家对花的审美全都一样。都喜欢热烈的,巨大的,震撼的,有规则的,铺天盖地的,反而不太喜欢日式素雅的,欧式田园的。这就是国民性格。
2.种花这件事上,有没有一本书一个人对你影响比较大呢?
有。安迪·沃霍尔的《波普启示录》。他不是讲种花,写的是波普艺术和他自己的一些絮叨。简单化是这本书传递的一个重要精神。他不喜欢讨论过于精微的东西,全书基本用短句和简单的英文单词写就。他画梦露,画猫王,选择名人画,就更容易出名,大家也更容易喜欢。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就是,事情要一目了然,不要精巧,很多事情都不必往那个太深层次的地方想。这里有深刻的商业道理。
△
安迪·沃霍尔的《波普启示录》
另外我还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园艺智慧》,英文书名叫《Down to Earth》,作者是英国知名的园艺家蒙提·唐,这是新鲜出炉的中文版,读起来恬静深远。他在书的末尾写道:最终,一年四季的韵律和节奏并不是遵循日历,而是跟随阳光。因此,在圣诞节到新年的数周里,我会试着与花园重逢。白昼已然短暂到极致,接下来的只有复苏。天气通常很糟糕,欢愉也总是很短暂。然而,一切已经悄然开始。
△
蒙提·唐的《园艺智慧》
3.有没有一个地方,带给你特别的感受?
瓦尔登湖。高中就读过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大学有一年春假专门去了,在波士顿乡下。这本书视角能够非常安静地观测自然和自己,和现代人完全不一样,我们总是在渔猎见闻,希望读了马上就有感悟。这本书不一样,当时读了是没感觉的。多年后看见乡下的麦田与飞鸟,我会想起瓦尔登湖,它给了我观察自然和自然独处的闲心。
老师很美啊,她是一个艺术家。她也不是成天就是美,她有刚强的部分。她说中华民族最核心的精神是自强不息。老师很爱好吃也很喜欢小朋友的天真。这两件事我觉得都是特别正经的事。做学问上我感觉她首先是一个理科生,文艺理科生,学习这件事她是讲方法论的,不是大家惯常认为的“艺术家”。比如面对一个陌生的事物,她会理性地解构分析,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生发出自己的观点,不是万事靠感觉,她有一整套章法。
5.你说在暄桐看到了宝藏,那你愿意分享给周围人吗?
《世说新语》里有个小故事《赵母嫁女》,很短,但道理很深刻。女儿出嫁前赵母这样教育她:嫁到夫家去后,做好事时,要多思虑,慎重行事。女儿遂问,不做好事,可以做坏事吗?她说好事不能随便做,坏事更不能了。不要轻易做好事,也不要轻易做分享。认真问,我认真答,不问我不答,随便问那就随便答。不过我对子侄辈不一样的,我有机会还是会告诉他们,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得机缘,老师这里给我们开了一扇宝库大门,我在门外得以窥见传统文化的美,更希望我的家族会有文化传承。
△
买给侄女的书,希望她能在大学前认真读完
6.写字对你的社交有影响吗?
社交还是挺重要的。但是另外一些时候,纯属大家在家闲的心慌,组团出来消磨时间,这个时候我就会选择在家写字。不过我不发任何有关写字的朋友圈,一来确实才疏学浅,还有就是免得标签贴满身,没什么益处。默默写字就好了,节能最重要,老师传授的这个心法简直千金不换。
△
一年级写《峄山刻石》
✨✨
他还有话?
▼
1|关于外地学生
都说外地学生跑来学习真不容易,你错啦,外地学生的出勤率是最高的。
2|关于师承
王羲之够厉害吧,王羲之还有卫夫人教呢,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我还是比较重视师承,要有好老师领进门,这也是一种传统吧。
3|关于同学
同学们聚在一起我只想用四个字形容:抓紧开心。我有时候也会和几个要好的同学聊一些生活中的事,她们的段位都很高,总能给我带来不同的视角。
4|关于爱写书的人
特别感谢爱写书的这些人,他们这么厉害还爱写书,假如他们这么厉害但不写书,我就不知道世界还这么精彩了。
5|关于写作业
三年级了,我到现在也写得不好,也不好意思晒作业。不过动笔我向来不纠结的,写字的感觉不能断档,古人说的跬步千里想来不是一句空话。
他的书桌
△汤方士的书桌,很man,很理性,很有秩序感
_
下 期 再 见
?
◼︎
采编_小新
图片提供_汤方士
出品 | 小世界工作室
- 完 -
可点击两张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
|暄桐教室:一间书法教室,基于中式文人审美,教授以书法为主的传统文化与技艺,推崇非功利的学习态度。教室认为写字是一种生活方式,师生共同以书法为原点延展深入传统与艺术的种种乐趣,探索着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可能。
—
|林曦老师:1983年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于2011年创办暄桐教室,旨在以书法为起点,亲近中国传统之美,以实践和所得,滋养当下生活。
至今已经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1600余学时的教学,从零开始,从执笔蘸墨写下第一个线条,到篆、隶、真、行、草各个书体的系统学习,为喜爱书法和传统的同好提供了一种有趣扎实,可坚持进阶的学习可能。
七年积累后,开始通过线上直播课程《从书法之美到生活之美——林曦老师的零基础书法课》,跨越时空限制,与大家分享。师生在手忙心闲,精进又游戏的氛围中,学习传承文人的趣味与智慧。
她还创办有美育&文化工作室「林曦的小世界」(L Studio)和基于中国文人审美的生活方式品牌「山林曦照」,前者致力于出版、视频、展览等原创内容的制作,后者至今已设计并产出约六百余件围绕书房文化与行止空间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