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无论你喜欢与否,生活是一场比赛。懦夫从未启程,弱者死于途中,只剩下我们继续前行。”
地球上任何一个人,都知道耐克的商业奇迹。但耐克的创始人,却不像苹果、亚马逊、脸书的创始人那么知名。若没有《鞋狗》(Shoe Dog)这本自传,恐怕大多数的我们就只能买买它穿穿它而已了,难有机会去了解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以及耐克幕后的故事。
《鞋狗》这本书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它有两个版本--普通版和“青少版”,这不并不常见,而且两个版本销量都很高。
这是一个艰辛创业的故事,半个世纪之后回首,奈特写下的回忆生动又有趣。巴菲特说,奈特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这不是一本商业教科书,而是一本真实的人生影像:记录他一生的迷惘、愤怒、挫折、激情和梦想。
1美国哲学家、教育家莫蒂梅尔·阿德勒说:“任何一个有资格拿大学学位的人都必须起码读过一百本文学经典。”在芝加哥大学执教期间,他和时任校长罗伯特·霍特金斯共同推出了“伟大书籍”计划,所以芝加哥大学的学生的阅读任务非常沉重。
奈特读了很多书。这就是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或称博雅教育的基本学养。古希腊神话和哲学、荷马史诗、圣经、莎剧,各种史哲和小说,什么书他都读。
但是,24岁的奈特从斯坦福商学院毕业的时候,却准备走出书里的世界,去开始环球旅行。“书我读得够多了,但我更想要品尝其他美食,听听其他语言,体会其他文化。我真正渴求的是精神之间的联系。我想要体会中国人所谓的‘道’,雅典人所谓的‘理’,印度教所谓的‘智’,佛教徒所谓的‘法’,以及基督徒所谓的‘灵’。”阅读为奈特打开了世界的大门,但远远不够,他对世界的风景产生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奈特的太太佩妮也是书籍爱好者。创业初期,奈特需要做其他工作来挣钱糊口,他去大学教书,在课堂上对佩妮一见钟情,他点名确认了她的名字。 “佩内洛普,与奥德赛那忠诚的妻子的名字一样”。在《鞋狗》一书结尾处,他写道“当然,还衷心地大声感谢我的佩内洛普,她一直在等待着。”对于奈特来说,耐克的创业历程何尝不是一场奥德赛式英勇的远征,而奈特的佩妮就是忠诚等待的佩内洛普。他在书中数次提笔,晚上奈特在躺椅上思考或和父亲通话时,佩妮在看书。
比奈特更痴迷读书的是耐克第一号员工约翰逊。开会间隙、出行路上书不离手。后来,他给自己建了一个放满书的“孤独城堡”。为了帮助需要空间阅读和思考的人,他更多建了一个24小时免费的图书乌托邦。
1962年,90%的美国人还没搭过飞机。奈特先去环球旅行,此时的他还未开创自己的事业,“在出发开启个人的生活之旅前,我觉得自己首先需要理解人类更伟大的旅程;去探索最宏伟的寺庙、教堂和神殿,最圣洁的河流和山峰;去感受……上帝的存在?”
他去了夏威夷,住着那里的期间,他推销百科全书、学冲浪和潜水,后来又去了日本、香港、菲律宾、泰国、越南、印度、尼泊尔(攀登喜马拉雅)、埃及、耶路撒冷、土耳其、希腊、意大利、法国、德国、奥地利、英国等。
奈特似乎天生有冒险的勇气,在日本神户旅行时,他成功谈下了鬼冢运动鞋的代理权。
2奈特说耐克的故事是“一群俄勒冈体育怪人的发家史”。一群鞋狗。“普通人一天平均要走7500步,一生要走2.74亿步,相当于绕着地球走6圈。于我而言,鞋狗只是想要参与大家的这趟旅程,鞋子是他们与人类联系的方式。在鞋狗的观念中,改进每个人与地球表面接触的方式就是优化这种联系方式。”
刚开始尝到成功滋味,奈特反思,“我认为我之所以没法销售百科全书,是因为自己打从心眼里瞧不起它。销售基金时表现也只是稍有改进,因为我没有投入热情。那为什么卖鞋会如此不同呢?那是因为我发现这不是在销售,而是我对跑步的信赖。我坚信如果人们每天外出跑上几公里,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我也坚信这些鞋更适合跑步。”
哈佛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在研究过耐克之后说:“如果公司有一位管理者能有战术、有策略地思考问题,它的前景就会不错。你太幸运了!过半数‘恶棍’的成员都是这样的人。”
从奈特本人,到创业合伙人鲍尔曼,到第一号员工约翰逊,到运动员出身后来事故致残的伍德尔……初创时期的伙伴,每一个,单拉出来,顶天立地,凑在一起,惊天动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热爱:跑步。
耐克的重磅人物鲍尔曼,是奈特在俄勒冈大学运动队的教练,俄勒冈传奇教练,他的学生创下13个世界纪录、22个美国纪录,1972年奥运会美国田径队教练(那届奥运会出了恐怖事件,鲍尔曼带着心灵创伤归来)。但他不喜欢自己被称作教练,他自称“教人应对竞争的人”。
为他的学生“修补”鞋子、研发佳得乐运动饮料、发明聚氨酯、从太太的华夫饼机找到灵感发明了华夫鞋底运动鞋……“他就是门洛帕克的爱迪生,佛罗伦萨的达·芬奇,沃登克里弗的特斯拉。”
当奈特问他怎么在一天24小时里安排好这么多事,鲍尔曼表示这都没什么,自己还写了一本书《慢跑》,这本书引发了慢跑热潮,因为在当时,运动员之外的人在路上跑步,会被人视为怪物。鲍尔曼的家在幽静山上,有一个漫不经心的卡车司机开车经常碰到他家的邮箱,警告无效之后,鲍尔曼在邮箱里装上爆炸物质,下一次司机再碰上就——“砰”!
3走向父亲
奈特对父亲和教练鲍尔曼都兼有喜爱和恐惧的情感。“这两个男人内心的‘恶魔’却完全不同。我的父亲是屠夫的儿子,总是在追求体面,而鲍尔曼的父亲曾任俄勒冈州州长,他本人完全不在乎体面……”
1960的那个时代,环球旅行不是他们那样安稳的中产阶级家的孩子会做的事,父亲比尔·奈特也很不赞同儿子去卖鞋子。但这位注重体面的父亲却为奈特付了大学学费、斯坦福商学院学费、旅行费用、创业启动资金,(母亲则在父亲犹豫要不要支持儿子创业的时候第一个花钱买了一双儿子代理的运动鞋。)
这位过去经常在俱乐部喝醉、被儿子接回家的父亲,在耐克公司官司缠身的时期克制了自己的酒瘾。“我的官司让父亲的内心混乱找到了更加健康的发泄渠道。我法律上的麻烦、我晚上打给他的电话,都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保持高度清醒。他很少再去俱乐部的酒吧喝到深夜了。”“他经常使用‘我们’这个具有魔力的代词,这让我感觉很亲切。我们之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或许是因为父子关系已经回归到最本质的状态。他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儿子,而我正处在人生的战场之中。”
4老狮王和小狮子
奈特有两个不同的儿子:大儿子马修,似乎生来有些叛逆,对父亲不满;而小儿子特拉维斯却对父亲有天生的热爱和崇拜。或者正因为如此,特拉维斯身上也遗传了父亲的叛逆和倔强。但父亲奈特太强大了,人们只记得他是奈特的儿子,不记得他是特拉维斯。于是他拒绝斯坦福的录取通知,出道当歌手,运营动画工作室,一度想要摆脱父亲的光环。
菲尔·奈特和儿子特拉维斯·奈特
但特拉维斯没想象到,哥哥马修会在31岁在潜水时因事故去世。“So this is the way it ends”,奈特深刻的遗憾。他后悔没有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们,“也许,如果我做到的话,就能够解开马修·奈特的密码了”。这个掌控着千亿商业帝国的人,其实也只是个普通的父亲。
奈特的起伏一生绝不止这些数笔描摹,在奈特的故事里,创业不是改变世界,而是一场长达几十年的马拉松。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到身价千亿,这条跑道上,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责任和压力。常年徘徊在破产死亡的边缘,到中年将公司带入上市,却没有停歇,而是越跑越快,一直到自己退休那年,他恍然四顾,发现自己已经是那个最后的胜利者。这本书有遗憾,有放下,有奈特想要告诉更多年轻人的事情。
当每日令人厌倦的工作使人筋疲力尽,还时常伴随着不公的待遇。要怎样才能度过呢?
奈特说“我想,可能唯一的答案就是找到某个有价值、有趣又合适的梦想,即便荒谬也无所谓。然后,以全身心投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运动员精神努力追寻。”
请发送“合作”至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