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有一部分人会很高兴,因为等到五六十岁的时候,还能有事做,还有钱可赚,所以现在不用着急。
而有一部分人就不高兴了,职场上35岁以上的人占据了主要的管理岗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对自己的饭碗虎视眈眈,前途堪忧。
35岁,或许就是职场人的一个分水岭。走到这里,很多人的职场轨迹开始分岔。
1
前几天,朋友跟我说,他们公司一个快40岁的同事勇哥打算离职了。
他最开始是做软件开发,后来做项目经理岗位,一做就是十几年,勇哥的职场角色蜕变得还算顺利。
公司在广州的项目要求项目经理驻场办公半年,勇哥带着团队另外两个人在广州租房子。
他们连续两个周末都在找房子,很难找到合适的。
距离客户单位近点的,条件稍微好点的房子,一个月租金要四五千,大大超出了公司的预算。
公司领导对预算这块卡得特别紧,甚至有点“抠门”,作为项目经理的勇哥完全没有质疑的资格。
最后,他们在公司的预算范围之内,租了一个靠近客户单位的广州老房子,8楼,每天爬上爬下去上班。
年近不惑的勇哥,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么多年的付出,也不过是一个有名无权的干事者,关键时刻还是得看领导脸色。
2
我们公司有个85年的同事,光头,肉脸,大大的啤酒肚,说话声音缓慢有力,颇有派头,大家都习惯性地叫他“秦老板”。
他家境也不错,所以我觉得我这个“秦老板”的称呼绝对不仅是源于他的外表。
“秦老板”在公司的岗位应该是产品经理兼任项目实施的角色,按道理说,这样的双重身份应该十分忙碌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
早上接近10点钟,慢悠悠来到办公室,坐半个小时,出去抽根烟。
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之间,玩手机的同时等外卖,吃完饭接着玩手机,一点半左右,放下手机,开始午睡,两点左右醒过来,开始下午的工作。
至于工作效率如何呢?我记得有一次开部门周例会的时候,他两周时间都在完成一件事情,而那件事情并非特别复杂。
工作对于他来说,是生活的一种调剂。
3
辉哥看起来神采奕奕,身材瘦削结实,身躯挺拔,我以为他最多30岁出头。
没想到偶然得知,辉哥实际上是80年初的人。
原本以为他是话不多说一句的技术宅男,更没想到的是,他却把业余生活过得别样丰富多彩。
看他朋友圈里的动态,参加马拉松长跑,东湖骑行,做义工,参加急救培训,当活动志愿者……真是别有一番天地。
他让我们知道,原来35岁以后,人不是只能接受被动地老去,或者把精力消耗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上,而是还能有不一样的活法。
4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里有朋友说,他把公司给炒了。
朋友35岁上下,说因为不想打工了,找来几个前同事打算自己单干。
虽然有时候,等待客户资源的时间是漫长而痛苦的,但是既然工作上看不到更好的发展或是希望,索性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或许是看透之后的坦然,或许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但是选择自主创业,已经成为一部分互联网人35岁以后转型的一条重要路径。
由于在行业内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客户资源,有自己的成熟产品和团队,即使脱离了公司这个平台,这部分互联网人仍然能够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
成为给自己打工的创业者,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虽然累并快乐着。
一直觉得互联网公司是年轻人的世界。是90后的天下,更确切地说是95后的地盘。
有传闻说华为35岁以上的程序员要么转岗了,要么就是离职转岗了,因为他们已经“老”了,写不动代码了。
35岁左右的人,他们中有的人已经当上了中高层管理者,有的人,浑浑噩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人在试着转型,谋求更好的发展。
35岁以后,很多人的职场目标开始涣散,有的人开始晋级,有的人开始寻求人生下半场的稳定,有的人试图寻找人生新的可能。
年少无知的时候总觉得,35岁了,年纪好大,好老啊,却没想到,职场上35岁以上的人,真的很多。
而我自己,不知不觉也年近30了,也还在职场上摸爬滚打。
35岁的分界线,遥遥地在向我招手,很难分清它是一种希望还是另一番惆怅。
因为我们不知道,年龄危机和职场机遇哪一个会先来,唯有做好准备迎接一切。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作者:珊澜
每天与你真心相遇
推么推:100+位原创写手喜欢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