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社恐崩溃日常:“为了躲开熟人,我特意多走了2公里”
日期:2019-07-26 22:00:39 作者:大羊 刺猬体验 刺猬体 来源:刺猬体验 阅读:

社恐崩溃日常:“为了躲开熟人,我特意多走了2公里”

  Hi,欢迎打开刺猬体验

  我是每天都超级害怕出门的大羊

  上个星期天,骑电动车遇到了一个熟人。因为不想打招呼又不想让他发现我,于是我硬是跟着他后面慢慢慢慢骑。

  当天下午,被爸妈带去参加了一个亲戚饭局,我完全无法参与聊天,全程低头猛吃,假装玩手机。亲戚问我:“你怎么那么安静呀?”

  这一天对于“社恐”的我来说就像亲身经历了一部恐怖片,以后再也不想出门了。

  离开人群,我只喜欢个人房间听着音乐唱歌,一个人逛街看电影,甚至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

  人们说我这样“不正常”,可是这样真的很开心呀!

  现在的年轻人平常网络上骚断了腿,但现实生活中只是个面无表情生物

  有调查显示,有40%-6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社交恐惧别看他们总是在网上蹦迪,到了现实世界里,什么都想逃避

  微信突如其来收到一句“在吗?”就能让他们紧张手足无措。巴不得周围的人都把自己空气,可以一个人默默吃饭、逛街和看电影。

  为了避免与人们社交,“社恐”总是会做出一些奇怪事情因为只要一接触人群,他们的心里仿佛就在上演一出大戏,好像下一秒就要窒息。

   · 在路上遇到熟人 我可以绕道走 

  迎面走来这个人好像认识!怎么办,要不要打招呼?要是她没听到我打招呼多尴尬呀!要不还是打一个招呼吧,可是要说什么?说完以后要怎么接话?

  在经历激烈心理斗争后,我还是选择拿起手机假装有事。可是谁又知道,我的手机早就因为没电而关了机。要是这里有个路口就好了,我不介意多绕500米去下个路口乘公交

   · Tony老师热情永远顶不住 

  随意走进一家理发店迎面而来的Tony老师热情地开始与我交谈

  “想要什么发型?”

  “都行。”

  “我觉得你适合剪个刘海。”

  “您看着剪吧。”

  每次剪头发,Tony老师总是要问我:“在哪里工作呀?”“家里几口人?”“昨天吃了啥?”“你最近是不是总熬夜?这头发需要护理了啊……”

  不知道该怎么回,但却不得不应和他。每次他一开口,我就想说:“求求您别说话了。”

   · 电梯漫长的十几秒 

  本来电梯里空无一人,一个人甚至可以开心地放飞自我。

  很不幸,就在门要关上的那一刻,进来了一个不太熟的同事突然之间,那2平米的小空间也承载不了我无处安放的手脚

  脑子里开始准备对话

  同事:“嗨”

  我:“嗨”

  同事:“来了啊?”

  我:“嗯”

  同事和我:“……”

  电梯还没有到我要去的10楼,话却已经说完了。空气突然安静,太煎熬了,这简直是在度秒如年。

   · 压抑“买买买”的不只是贫穷 

  左脚刚迈进店里,一群导购围上来喋喋不休推销。“美女要点什么?”“防晒霜今天有优惠,需要带一支吗”“今天有换购活动,你要不要看点别的”

  慌乱之中,我只能摆着手说“不不不”,然后迅速逃离这家店。从此以后,每次进店之前我都要站在门口观望一下店里有没有热情的导购。

   · “要不要一起……” 

  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我的回答通常只有三个:不用、谢谢、我可以比如说一个人去吃海底捞,对于“社恐”的我来说,这简直是无声的凌迟

  服务员:“您好,需要换毛巾吗?”

  我:“不了,谢谢。”

  服务员:“您好,需要加水吗?”

  我:“不用不用,我自己来。”

  服务员:“没事没事,我们来吧。” 

  同样的问题还有“要不要一起看电影”、“要不要一起逛街 ”、“要不要一起打车”。天呐!谁要和你们一起啊,我自己只想一个人。

   · 不熟悉长辈饭局 

  参加一场饭局印证了什么叫“社交2分钟,充电5小时”。特别是,参加这场饭局的都是不熟悉的长辈。

  我原本想全程低头吃饭,但总会邻座的长辈问你家长里短。“你家是哪里的呀?”“你今年多大啦?”“你住哪里呀?”

  好不容易熬到了散场,以为终于可以回家享受一个人刷剧的快乐不料,爸妈邀请他们到家里坐坐。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拷问”。

  长辈A:“你什么时候毕业呀?”

  我:“明年。”

  长辈B:“毕业打算回家吗?”

  我:“没想好。”

  长辈C:“有对象了吗?”

  我:“没有。”

  ……

   · 当众说话犹如当场暴毙 

  人群中突然被喊起来做自我介绍游戏惩罚时说要当众表演节目,还有社团开会时被学姐突然点名说说自己的看法

  当大家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我,整个人开始脸红心跳加速,说话还有点结巴在一群人面前说话,可以说是压死我这个“社恐”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社恐”的世界里,自由和快乐也可以是一个人的。一个人宅在家里追剧打游戏、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一个人在脑海里变出许多个小人相互唱歌和蹦迪……

  不只在国内,国外的“社恐青年”们同样也在一些小瞬间里感到高兴自在这些令“社恐”们高兴的瞬间,让网友在推特上热议了一番。

  人们眼中,“社恐”好像总是生活得很痛苦。他们不爱说话,只要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耳朵上一定挂着一副耳机。他们甚至看上去没有朋友,无论与谁都保持着距离

  在这个越来越需要社交去维系时代外向性格的强社交人类比不敢说话的“社恐”更容易获得资源机会

  就连“社恐”自己也知道,在需要与人保持社交关系场合中,那些随时有说有笑的人能更快速地与别人“玩在一起”。可是,他们还是愿意保持着这样这样的状态

  人们总是把“社恐”看作是“异类”,觉得不合群的一个人显得特别格格不入。近年来,关于“社恐”的搜索热度不断,越来越多的声音试图帮助他们去成为合群的“正常人”。

  可事实是,他们不需要被拯救,也不需要被引导变得“正常“。“社恐”们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过得很自在,就像我们也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过得舒服

  这可能就是村上春树笔下那条的“缝隙”:整个世间好像还有不少类似‘缝隙’的地方,只要走运,找到适合自己的‘缝隙’,就好歹能生存下去。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生活方式绝对正确,只要生活得舒服,我们就幸运地找到了那条合适的“缝隙”。

  我猜你还想看

   今日话题 

  你最喜欢一个人做什么事情?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与我们聊聊

  ▼ 戳阅读原文了解刺猬更多精彩活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社恐崩溃日常:“为了躲开熟人,我特意多走了2公里”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