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有幻 美编 ▏有幻
从来没有想过,那部电视剧能够把婆媳、养娃,这些尖锐话题,表现的如此“接地气”。
结婚生娃的看了感同身受,未婚未育的看了胆战心惊,普通家庭你我他,有笑有泪才有味道。
《BB来了》
豆瓣评分:8.0(2840人评价)
导演: 廖晋硕
编剧: 黄秉怡
主演: 黎诺懿 / 李佳芯 / 高海宁
年轻小夫妻唐恬儿和叶致廷初为父母,并没有做好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因为怀孕,唐恬儿不得不选择放弃时尚光鲜的买手工作,转行接手经营配月中介公司,职场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
让“预备宝妈”唐恬儿最为恼火的,便是自己孕期的各种不安躁动,以及宝宝出生之后接踵而来的挑战。
也许这就是你现在遭遇的事情,也可能会是你未来将要面对的事情。
老一辈和年轻人在育婴观念上南辕北辙,一个小小问题便引发家庭大战,看得人既好笑又心惊。
上个星期天陪老妈到表姐家,中午正巧撞上表姐正在给小孩儿准备辅食,就是那种超市里面卖的胡萝卜泥。
我一单身青年哪里接触过小朋友吃得东西啊,所以就好奇,跑到厨房站在表姐背后瞅。
闲扯中,表姐边说话边打开橱柜拿出一罐白色粉状物品,经我多年吃货的直觉判断,那就是食盐没错了。
“这是食盐吧,姐。”
“是啊。”
“你干啥往小孩辅食里面加这个?孩子那么小能吃吗?”
“你没带过娃,好多事情都不知道,我看人家说小孩儿要注意钠的补充,适当在辅食里面加盐是有好处的。”
好像在哪篇公众号里面看到过类似的文章,于是经过各种尝试,终于找到了表姐口中的“人家说”的原文章。
☛ 这真的不是谣言吗? ☚
这就是谣言,而且还是被腾讯官方判定的谣言。
先来看看这篇文章好了,文章标题为《重磅|婴儿辅食不能加盐?儿科临床案例告诉你:很可能是误导!》,还是一篇10万+的爆文,光是点赞的就有千人。
原文的一开头就给读者树立了一位“资深儿科医生”的形象,然后引入话题“小孩辅食里面不该加盐”。
按照这位“科班出身”的老医生的逻辑,“在所有教材中都没看到这个说法呀!”
(以上为该文章截屏)
然后,紧接着就是证明“周岁内的婴儿辅食可以加盐”的这个说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列举了这些年他接到的几个“奇怪”案例的特点,并得出他的结论。
(以上为该文章截屏)
简单的几个案例当然是不足以支撑他的观点,因为我们认知中“周岁内的婴儿辅食不可以加盐”这个观点更加可靠。
从普通食物中无法摄入足够的钠,先是一套很有科学依据的计算公式。
以一份普通食谱为例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一般的食谱不满足每天必要500mg钠摄入标准。
整个计算过程,可以说看上去非常科学了,还拿出了各种学术资料来参考。
(以上为该文章截屏)
然后,还有详细的专项分析,说实话,各位爸妈看不看的明白还两说,但这个严谨的态度确实给人很可靠的感觉。
所以,当初有幻我看完文章之后,对其中的内容深信不疑,还积极转发给身边的宝妈们学习。
文章最后还不忘举一个邻居家的小男孩跑步摔倒的例子来烘托紧张的气氛。
文章刚一发出短短时间之内就达到了10万+的阅读量,现在回头来有幻一想,其实这篇成为爆文也是情理之中。
为什么呢?
+
具备真实感的案例
+
死死抓住了为人父母的心理,迎合对孩子健康的担忧和恐惧的心理。
然后把自己的言论包装成一种貌似科普,实则唯恐天下不乱的模样。
其实中间那么一长段演算过程,大家未必都看得明白,但会给你一种可靠的感觉。
当然,这篇文章爆红之后,很快的,就有人提出了质疑。
对应的也出了很多反驳的文章,里面有详细列举出反驳的理由和证据。
但你要说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观点完全是谣言吗?
这未免有点武断。
其中确实有部分是有理有据的事实,但正是这种夹杂着科普言论的谣言,才是最可怕的。
那么,周岁内的婴儿辅食。
☛ 到底应不应该添加盐? ☚
6个月以内的婴儿饮食不添加盐,1岁以上可以添加盐。
那么,6-12个月之间的孩子,要视情况而定。
1岁内添加辅食时,应该根据个体和家庭的饮食传统和习惯作出适当具体指导。
或者说,我们换一种方式来看这个问题。
基于最小风险的更佳做法,将“加”和“不加”,转换为“加一点”和“一点不加”怎么样呢?
引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副总编朱建幸教授,在《朱建幸教授|关于婴儿盐的摄入问题,讲一些道理》的话作结。
“结尾时其实还有一句话:
可能也值得成为证据。”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
说回电视剧,《BB来了》其实算是部新手父母的“应援剧”,短短二十集的长度。
却讲到了时下现实有敏感的种种话题,世界上没有所谓容易的父母,有无奈也有坚持。
不管是已婚已育还是未婚未育的朋友,都推荐你们去看一看这部《BB来了》。
没有阴谋争斗,没有大起大落,轻松平和的家庭剧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是有幻,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