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这里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站。”
01
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ICU。
ICU,又叫重症监护室。
最让人揪心的,或许就是:
探视时间被安排到下午4点,
只能一个人进去,
只有30分钟的时间。
当时,我并不太理解母亲,
为什么一定要从上午等到下午,
为什么非要换上无菌服进ICU。
在我的认知中,
对于没有意识的人来说,
两天后,母亲告诉我,病重的长辈去世了。
当年在工作上帮过你爸,多亏了他才……
那次探望,其实是最后的道别。
其实,
所以听到他们还在说,
“放心,会好的”之类的话,
我甚至还觉得有些矫情。
加油鼓励的话,
是说给活着的人听的,那是一种宽慰,
等待着进ICU,
更像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只是,太年轻的自己,当时不懂。
不懂的,又何止于此。
或许,在医院待上一天,你能窥探到更多:
它就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这道防线的边缘,
有的人忙着生,
有的人忙着死,
有的人忙着生不如死,
有的人忙着向死而生。
02
在医院过生日的商学兰
面对命运的安排,
到后来的全盘接受,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首先,她要教老公烧菜。
看着被自己照顾了32年的老伴,她有些心疼,却还是忍不住地吐槽到:
趁着手术前,
趁着还有腿,
教完老公炒菜,
这台缝纫机,
这是她最后一次用这台机器,
被子赶出来了,
做了7个坐垫,2个靠垫,和1个布兜儿。
商学兰喊来老伴儿,打开布兜儿,
练习没有腿的日子,如何背自己。
她说:
“因为左腿没有了,
没有这块布,
更加难背自己。”
最残忍的事情,
手术的前一天,
商学兰刻意化好妆,见了自己的亲人。
手术后,
她在医院里躺了71天,才出院。
回到家的商学兰,
看到笨手笨脚的老伴儿和女儿,
会忍不住唠唠叨叨。
过年了,她想再为家人炸一次春卷,
平时在人前连手都羞于牵的老公,
那一天,紧紧地站在背后抱住她。
商学兰笑着说:
三十几年了,都没做过这样的动作。
“这样混混,也不知道要混几年。”
你混几年,我混几年,
你到东我到东,你到西我到西,
你到什么地方,我也到什么地方,
分不开了。
如果可以,谁不想好好地活下去。
时日无多了。
这袜子啊,
袜子没人补了,
原来都是老婆弄的,
现在就是我弄不来,
原来坏了以后她补一补,
我也不想买新的,
截肢了,会想念走路,
肿瘤转移了,会觉得睡个好觉真好,
以前听人说过一句话:
“每一个你所厌烦的今天,都是昨天死去的人,曾经奢望过的明天。”
当时,我的感受不深,
现在,之于你们,又能懂几分?
03
杨凯,29岁,爱喝酒。
一次酒后腹痛,生命垂危了。
发病前一天,
再加上火锅,得了急性胰腺炎。
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勇气。
昏迷了8天的杨凯,最终挺过来了。
出院时,杨凯心有余悸地说:
ICU就像是人生一个突然的急刹车。
又有多少人,还在仗着年轻,
挥霍着自己的身体,预支着自己的明天。
每个人,
都不会认为自己是突然病倒的那一个。
但其实,年轻人,也是会突然死掉的。
04
生命就是这样,有猝不及防,也有为时已晚。
纪录片《生命里》,
生命所剩的时间大多不超过三个月。
生命最后的时光,人们都在忙什么?
82岁的吴留生,
想回嘉兴海盐,再看故乡一眼。
虽然离她住的医院并不遥远,
可吴留生已经离不开病床了。
弥留之际,
05
躺在病床上的朱慧芳,
断绝往来十几年,终究是心里最深的牵念。
尽管医护人员付出了种种努力,
还是没能联系到她的女儿。
来生,又有多少人,能有缘再聚。
06
老头子,
一个事情,吃。
第二,睡。
张敏要把视频,从医院送到敬老院。
那里的周爷爷,是老太最惦记的人。
相隔不远的距离,
能在视频里见上一面,
敬老院的周爷爷
家人和医护人员的付出,
那些未完成的心愿,
到后来,
有多少不着急,都变成了来不及。
07
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
那些与死神擦过肩的人,
一定会比我们更懂得如何活着。
去见想见的人,
对生命,心存感恩。
那次经历,
甚至改变了,
她说:
它不跟你讨价还价,
它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也只有如此,
我们才可以放下内心,
一定没有见过死亡。
有些人,光为了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论死亡,
而是因为:
还是那句话:
“每一个你所厌烦的今天,都是昨天死去的人,曾经奢望过的明天。”
真希望我们都能好好活着,
趁还年轻,
趁还来得及,
趁这个世界还属于你。
纪录片《人间世》
纪录片《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