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孩子
——程晓东
1放孔明灯越架空线,寓意压线过。
更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小镇的战斗。
仅以毛坦厂中学为主题的《毛坦厂的日与夜》,就拍了两集。
在毛中,能看到无数高中的缩影,而它又极端到无法被任何一所高中代表。
2
除了少数本地学生,多半是高价买入的借读生、高考复读生。
程晓东是毛坦厂中学的一名普通班主任,他的忙碌程度堪比警察、医生。
这一招,妙在出其不意。
但百密一疏,他上届的学生很快摸清了他的课程表。
每周四上午,他去其他班上课,无暇到看顾班上情况。
这一届时,他更加行踪不定。
有时一上午来探查几遍,有时整天不出现。
3何飞,是一名高考复读生。
陪读,在毛坦厂并不算新鲜事。
随着远超原住民两倍的人口,涌入这座小镇。
在这里就读的学生,不是达官子弟,不是富二代,更多是普通打工者子女。
因而,毛坦厂式陪读,经常是三四个学生合租在一起。
以此来摊销成本。
“我开小三轮车,一天180,下雨天挣不上。全家老小都靠我养,实在是经济跟不上。”
然而还是要征求何飞意见。
距高考只剩100天了,何飞的成绩一降再降。
一个月后,月考成绩稳步爬升,跻身班级第二梯队。
《毛坦厂的日与夜》最后,并未揭示何飞的高考成绩如何。
这个在重压面前,一次次痛哭、无措的复读女孩,不知走向了哪个明天。
4
为了儿子高考,他关停了自家工厂,入校陪读。
吴世康的排名从年纪前300,倒退至3000名开外。
高考在即,打骂都是施压,生怕起了反向作用。
吴俊压着火,一次次和儿子谈心。
在一阵摸查找到一家后,老板一脸无辜地说:“上周还开了,但被几个家长找上门,索性关了。”
儿子成绩下滑的原因还没浮现,5月的月考排名仍旧没能再战辉煌。
高考这天,他没能去考场送儿子。
最终,吴世康不负众望,考过了一本线。
“都值得了。”
5在毛坦厂,所有与学习相关的一切,都被老师承包了。
张号号成绩下滑。
晚上10点多下晚自习,程晓东还要骑电动车随他回家。
在彻查了一番衣柜、抽屉、床铺后,确认没有任何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物件。
他嘱咐学生睡下,又在寒风中赶回学校。
放寒假前,在班里讲完注意事项,他又一遍遍嘱咐:寒假少出去聚会。
班里都是往届复读生,同龄孩子都上了大学,免不了聚会放纵。
“你还在复习,讲出去都丑。”
专门请了一位医生跟班里女生做交流,简单说明后,他便退出教室。
另有一位女生说,每逢大考必拉肚子。
考一门,拉一回,第一年高考就吃了这个亏。
还有女生说,高三后长期便秘,最久一次20来天没有大便。
高考被赋予了太多意义。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冲破这道墙。
6毛坦厂中学每年输送上万名高三生到考场。
2014年,镇上仅陪读家长就8000多户,这部分外来人口是小镇原始居民的两倍。
很多当地人回忆起来,幼年山明水秀的环境,早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居民们苦不堪言。
成也败也。
如今的毛坦厂经济,全靠毛坦厂中学拉动。
一年又一年,高考迎来送往了大批学生。
只要高考不死,毛坦厂便一直存在。
2018年,毛坦厂中学一本过线率为66%,本科达线率95.7%。
在全省高考排名前2000名的考生中,毛坦厂中学有23位学生入列。
在这样的成绩背后,一面是泯灭人性的规训,另一面是复读生的灵丹妙药。
7“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尽管当下高考人数逐年下降,有经济实力的高级玩家早早将孩子送出国外,不再挤这座独木桥。
而真正身处毛坦厂中学的人,只会埋头追赶被落下的人生。
他们的父辈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对子女最朴素的愿望便是走出大山。
“要求这一代比父母过得更好些,拯救一个学生就是拯救一个家庭。”
于是,他要尽可能抓住班里每一位学生。
背负着外界的骂名,和上万个考生家庭的希望。
数万人守着大客车,孩子出发去高考。
在这样的一个人群当中,寄托着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甚至卑微家庭梦想。
还把梦想放在高考上,这是好事!
别破坏它。
如果将来任何足以替代高考的选拔方式出现,毛坦厂中学功成身退。
可是眼下,面前是上万名考生、上万个家庭的企盼。
“我做不出任何嘲讽毛坦厂的事情。”
纪录片《高考》
-END-
如需转载
往期阅读故宫猫走红:猫活出了人类该有的样子郑渊洁带儿子逃课,黄磊鼓励女儿染发:没有坏孩子,只有懒家长硕士港姐嫁草根影帝:全香港都不看好他们,如今却被狂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