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不应该胡乱猜忌,但是还是会不断地胡思乱想。
为什么知道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可是我们还是会难以避免呢?
在之前,我们把潜意识比喻成大象,把我们的意识比喻成骑象人。我们之所以难以避免是因为我们的行为不合符我们潜意识的要求,而只是我们的意识认为应该这样,所以,这样便很难起到效果。
在NLP里面有一名言,即我们的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我们的行为没有效果。
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做这个事情多么不合理,但是我们做件事情的动机肯定是不会错的,只是说我们的行为没有达到我们动机所想要达到的效果而已。
这句话换过来就是,如果我们的动机没有合适的行为来得到满足,那我们那些错误的行为也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这也就是前面说了那么多的为什么明明知道不应该这样,可还是那样的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只是在表面上进行回答,或者进行教育,那起不到什么效果。因为你没有看到撒谎背后是什么。
那我们要看到,他为什么要撒谎?
可能是在学校经常有同学请他吃,但是你又不给他适当的零花钱,这样,他为了能够维持同学关系而选择偷钱这个行为。
如果你不了解到他拿钱是为了能更好搞好同学关系,而只是一味说教或者打骂。
那也许这个偷的行为得到制止,但他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解决。最后终究还是会出问题的。
就跟治水一样,只是去堵,不去疏导。在短时间来看水是堵住了,可长时间来看,这不过为下次爆发积蓄力量。等到下次,将是崩溃性的力量。
当然,这还有一个跟本文内容无关的问题,也就是孩子有正当的需求为什么不敢跟家长说,而要选择“偷”这种方式。
再比如有些人为什么总是习惯拖延。
如果要想解决拖延这个行为,需要看到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比如他可能通过这个行为来被动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从内心是对这件事情不看好、有焦虑、不自信等等。
如果你不去从他的内在去调整,而只是逼迫、打压的话,那效果将是非常有限。
重复一遍NLP的那句名言:我们的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我们的行为没有效果。
如果我们的行为总是让我们焦头烂额,那么我们需要看看这个行为是在满足我们什么心理需求,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更合理的办法去达到我们所想要的那个需求。
【你还想了解的内容】
【1】在强迫、焦虑、抑郁中修炼—加油吧朋友,我能从地狱中走出来,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