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八点我等你
☽
1
金玫是在开会的时候接到养老院打来的电话的,说母亲王秀英突然昏迷,正在医院抢救。
王秀英今年七十八岁了,三个儿女都不在身边,金玫的哥哥姐姐在国外。
母亲一直能生活自理,去年突然感觉到身体衰弱,金玫本想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可老人说故土难离。
最终金玫架不住王秀英的坚决,把她送到了当地这家条件最好的养老院里。
金玫顾不上欣赏美景,母亲已经转到了医院的加护病房,一天只有一小时的家属探望时间。
才想起自己今年也四十多了,可是来见母亲这急切的心情,就像小时候,放学回家找不到妈妈,心慌得想哭。
“王秀英的家属到没到?马上过了探视时间了。”
好心的护士站在加护病房外面喊,金玫直起腰:“来了来了!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护士抬起头看她,刚要埋怨几句,看到她跑得一身的汗,满脸通红,口气软了下去:
“进来做一下准备,你妈妈生命体征已经平稳,只是还没有醒来。”
从知道母亲昏迷到现在,五个小时过去,金玫一直憋着的眼泪突然涌出。
她狠狠抹了把眼泪,待会儿见了妈妈不能哭。
妈妈即使还没有醒来,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哭,她会心疼的。
金玫跟着护士进了ICU,她的身后,跟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先生,正在慢慢地靠近ICU......
虽然走得缓慢,可是从他颤.抖的双手来看,似乎激.动得难以自持。
这一刻,母亲不再是独自带大他们三兄妹的强大的女人,像一个需要呵护的孩子,让人那样心疼。
金玫看着浑身插满管子的母亲,机械地听着医生陈述病情,等医生都说完,她走过去,轻轻拉起母亲的手:
“妈,别怕,我来了,我哥和我姐正在办理手续,会很快回来看您。”
母亲的手冰凉地搁在金玫的手心,金玫越握越紧,她想把自己所有的力量与温度,都毫不保留地送给自己最爱的妈妈。
2
金玫回到母亲的老房子。
医生说需要母亲以往的病例,还有一些证件,金玫到处翻找,越翻越自责。
父亲早逝,离开的时候金玫才十岁,哥哥上高中,姐姐上初中,母亲拖着三个孩子,没有再嫁。
白天一份工,夜里一份工,咬着牙把他们养大,而且个个养得很好。
哥哥大学毕业,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姐姐嫁给了外国人,也出国定居。
金玫作为老幺,坚决要留在母亲身边。
如今金玫望着这个被母亲收拾得整整齐齐的老房子,过去的回忆涌上心头。
对于家,又熟悉又陌生,母亲的东西放在哪里她竟然不知道,翻来翻去,也没有找到需要的病例与证件。
金玫知道母亲是个仔细人儿。突然想到以前母亲经常用小布包装一些零钱,藏在衣柜的角落。
她打开母亲的大衣柜,果然,在衣服遮挡住的紧里面,找到了一个小箱子。
打开箱子,金玫松了一口气,上面就是母亲以往的病例,下面一个塑料袋子里,装了母亲的一些证件。
她把这两样拿起,刚要盖上箱子,突然发现,箱子的最下面,有一个精巧的锦缎盒子。
小盒子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可上面的锦缎依然光鲜亮丽,母亲不是花哨的人。
打开盒子,金玫无端地紧张,尘封的痕.迹似乎在提醒她,这是隔了岁月去窥探母亲的秘密。
盒子里有两个本子,一个大而薄些,一个小而厚些。
薄的打开,里面有几张剪报,晕黄的纸张上,醒目的是一张年青英俊的照片。
厚的打开,是母亲的日记本,第一句便是:“海生哥……”
金玫有些慌,“啪”地一下子将日记本合上。
刚要将这些放回盒子,突然脑中响起一个片段,惊得她立在原地,一时恍惚,竟动弹不得——
“姑娘,这是你母亲吗?我听护士喊她王秀英,你母亲是哪里人,今年多大岁数了?”
从ICU出来时,一个老者拦住了金玫。
金玫当时匆忙,来不及跟老者细说,回答完老者的问题就往外走,依稀听到老者念叨着:“我叫郑海生,和你母亲自小认识……”
郑海生!金玫当时以为只是碰到了母亲的同乡而已。
没想到,老人竟然是母亲年轻时日记本里的男主角,金玫再仔细去看那张剪报,内容里清清楚楚写着,照片的主人叫郑海生。
可是,剪报上风华正茂的脸,跟匆匆一面的那张苍老的脸,怎么也对不上。
3
第二天上午,金玫来到医院,母亲已经从ICU转到了普通病房。
母亲苦了一辈子,到了老年,没想到用上他们的钱,是在医院里。
窗台上放着一束热烈的小花,姹紫嫣红的,插在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子里。
一看就是在楼下采摘的小野花,虽然平常,对于这白色的病房,却多了几分生命的绚烂盎然。
“护士,这花是谁放在这里的?”
金玫好奇,护士笑了:“郑老师一早就过来看你妈妈了,这花是他亲自摘的。
郑老师?金玫想起那个颤巍巍的身影,沟壑的脸,下意识地问:“郑老师,也在这里住院吗?”
护士摇摇头:“郑老师不住院,他刚刚住进医院隔壁的养老院,这几天过来这边,是例行检查身体。”
别人送来了花,出于礼貌,金玫也应该去打声招呼,把母亲安顿好之后,金玫问清楚郑老师住的房间号,便往养老院走去。
母亲依旧静静地躺在床.上,就像她的晚年,安安静静地从不打扰子女的生活,母亲总说他们不容易,而她一个人过得很好。
金玫想起昨天那个锦盒子,有片刻的窒息,母亲这些年过得真的好吗?
他们是不是太不关心母亲了?
日记本她没有勇气看下去,剪报倒是认真看了,原来这位郑老师上报纸是因为拿到了国家的科技成果奖。
金玫根据报纸上的时间,算出来那是四十八年前,母亲三十岁。
三十岁的母亲,已经有了哥哥姐姐,金玫知道以前家里穷,母亲肯定是忙不停,又是以怎样的心情。
郑老师坐在养老院的小花园里晒太阳,看着金玫过来,似乎并不意外,指指自己的身边:“孩子,来坐。”
金玫小心地坐过去,离得近了,老人起伏的呼吸声传进她的耳朵里,郑老师的内心,并没有他的表面那么平静。
“来看你母亲啊,今天她还好吧?早晨我去看过她,我想她很快会醒过来的。”
提到母亲,金玫有了话题,不再那般尴尬,赶紧说道:“郑老师,谢谢您送我妈妈的花,很好看。”
郑海生转过头,细细打量着金玫:“叫我郑伯伯吧,我们之间不该那么疏远。
以前,我跟你妈妈……很亲的,你很像你妈妈,你妈妈年轻时候,很漂亮。”
漂亮?金玫眼前浮现出小时候妈妈的样子。
永远穿最朴素的衣服,因为总是忙碌不停,每天风尘仆仆的,发式也是最简单好打理的那种。
跟漂亮,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
“走吧,孩子,伯伯请你吃饭,顺便给我讲讲你母亲,这些年来,我很想念她。”
4
金玫那天在医院陪着母亲到很晚,回到老房子躺.下,却怎么也睡不着。
中午跟郑海生吃饭的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
每个子女认识的母亲,仿佛都是从她们苍老时开始,殊不知,她们也曾青春美丽,人比花娇。
金玫受宠若惊,同时隐隐感到,郑海生与母亲的关系一定不简单,不然几十年未见,待她怎会如此亲.切宠.爱。
起初郑海生只是听着金玫说话。
他说跟王秀英有五十年没见了,很想知道这漫长的半个世纪,她是怎么过来的。
金玫的父亲英年早逝,她对郑海生有一种长辈的亲.近感,一点一滴,把自己能想起来的往事,慢慢讲给郑海生听。
郑海生听到金玫父亲四十几岁不幸出车祸去世,长叹一声:“你母亲没有再嫁吗?
她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是怎么过来的!秀英啊,总是这么要强,就是不愿意麻烦别人。”
金玫边吃边说,饭快吃完,母亲的一生也快讲完。
她突然发现,人这一辈子,几十年太短,一生那么长,一顿饭的功夫,似乎就都说完了。
郑海生大多时候沉默着,偶尔问一问他关心的问题,直到最后,他才开口问道:“你母亲,从来没有提过我吗?”
听到金玫否定的答案以后,郑海生明显的情绪低落下来,喃喃自语:“我找了秀英很多很多年,也许,她早把我忘了吧。”
“没有!”
金玫也不知道为什么,很不忍心看到郑海生这个样子。
一个人真正忘了另一个人,怎么可能把关于他的记忆,一直珍藏在锦绣年华的岁月里。
她本不想提及母亲的日记,毕竟那是母亲的隐私,但是郑海生的落.寞,一下子就打动了她。
“我在我妈的一个锦盒里,看到了她珍藏的关于您的剪报,日期是四十八年前了,而且,母亲有本日记,第一页就写着,‘海生哥’。”
金玫小心翼翼地说出这些,郑海生直愣愣地抬起头,怔怔望着金玫,金玫有些手足无措:“郑伯伯,您……您别激.动。”
郑海生突然低下了头,在他低头前的一瞬间,金玫看到他哭了,浑浊的眼睛里,像是盛了一汪清澈的湖。
金玫被心头巨大的震撼所刺痛,一个人要藏了多久的思念,才能隔了几十年的岁月,为了另一个人的一声‘海生哥’而泪奔。
郑海生简单向金玫说了自己的生活,他结婚晚,三十五岁成为单位最年轻的科研员,组织上关心他的个人生活,给他介绍了后来的妻子。
他们只有一个儿子,现在生活在外地。
十年前老伴去世,郑海生一直独自住着,最近这几年身体每况愈下,近日才决定来养老院。
“早些来多好,可以遇见你母亲,找了半辈子,没想到又一.次错过,金玫,等你母亲醒来,我有许多话想跟她说。”
她真希望明天母亲就会醒来,与故人相见,然后把她搂.在怀里安慰着:
想着这些,金玫睡不着,郑海生那么晚才成家,是不是与母亲有关呢?
他们当年,到底有怎样的故事?
金玫索性起身,找出了母亲的日记本,开始一页一页地翻看。
金玫没想到,自己这一看就是一整夜。
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候,抬起头,窗外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金玫感到眼睛酸涩,去卫生间洗把脸,才发现眼皮肿了起来,这一.夜,看看哭哭,竟不知流了多少泪。
金玫打算回床.上睡两个小时,然后再去医院看望母亲,也看看郑伯伯。
金玫有许多许多话想跟母亲说,她希望还不会太迟,母亲还会给她这个机会。
刚躺到床.上,手机却响了,金玫接起来,听筒里是医生焦急的声音:
“是王秀英的家属吗?你赶紧来医院,王秀英的病情有变化!”
金玫跳起来,抓了外套就往外跑,心里默默念着:“妈,等我。”
未完待续
百芷姑娘
我想认识你 跟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