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上海某男大卫,从小就是学霸,大学读的是同济,后来留学加拿大,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后回国,今年49岁。
这样的人设,在我们眼里也算“特别成功人士”了,大家可能都开始想象他回国以后做出了哪些成就,担任了什么职位,拿着什么样的高薪。
但是都不是!
这个高学历的学霸,7年前回国以后,天天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就靠他妈一个老太太的退休金活着。
他妈妈还有尿毒症,每周都要去透析,虽然有重症医保但自己每月也得自费2000多,还得养活自己和儿子,实在力不从心。
老太太没办法了,准备去法院告儿子,要求他出赡养费,希望能逼迫他工作。但律师也告诉她,就算胜诉,儿子要是依然不肯出去,法院也没辙,老太太最后无奈撤诉。
“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就连儿子也指责她,称是“母亲的溺爱毁了自己的前途”,而面对儿子的指责,老太太也哭道:“我有罪......”
甚至这新闻里,我也看不到老太太对儿子有更多的怨怼了,除了后悔,满满的都是自己百年后儿子怎么生活的担心。她想打官司,最本质的目的也只是希望用这种手段逼迫孩子出去工作,希望他能用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
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但不管我们怎么指责这个不思进取懒惰得要命的儿子,还是无比同情这位身患重病的母亲,也不能改变一个事实——是她亲手把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的!
1
对孩子的爱,并不简单
“小朋友成长的经历,家庭里父母教养的理念、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交互模式非常重要。那是源头上,不是简单的溺爱,应该有一个教育导向。”
“爱”只有简单的一个字,但实际运用起来,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对孩子关爱、宠爱,但绝对不能跟溺爱联系起来!
有的是单纯的溺爱。
就像几年前的新闻,妈妈溺爱孩子,每天饭都喂进孩子嘴里,有事出门几天怕饿着孩子,给做了个大饼套孩子脖子上。结果被喂惯了的孩子吃完了嘴巴跟前的一圈,手都懒得伸一下把饼转一转,活活饿死了。
大概这孩子在饿死之前都想的是:我再撑一下等我妈回来帮我。
当然也有像这位妈妈这样,发现孩子很聪明,就把自己和家庭的期望都压在孩子身上,为了保证期望不落空,于是伸手包揽下孩子所有的琐事,就让孩子努力读书好成绩光耀门楣。
可能妈妈自己这么做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是在要求孩子做价值交换,但孩子已经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了这种认知,于是他读好了书,拿好了文凭,认为自己完成了任务,该妈妈继续了。
他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读书上,等到毕业了书读完了,他对未来一下茫然起来,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除了读书还能干嘛,他这辈子除了读书就不会干别的事了!
2
不管孩子再怎么聪明,他也不可能在长大后突然就了解所有的社会规则懂得基本的生存方式,这些也必须在小时候,由他的父母一点一滴灌输给他。
但问题是,8岁就该会自己穿衣穿鞋的孩子,20岁时他的确学会了,但20岁的正常年轻人,都开始学会如何融入社会了,而一个才刚刚学会穿衣服,正常吗?
就像一个从来没有经过独立训练的孩子,你不能指望他在上大学的第一天就突然开窍会铺床叠被,并且不会因为自己糟糕的生活习惯而被室友嫌弃。
孩子需要的,不是事事包办的父母,而是能在他每个成长阶段都能给他正确指引、教给他合适的技能与责任的父母!
如果你在8岁还帮孩子穿衣穿鞋,18岁也不让他独自处理麻烦,28岁你还在掏钱倒贴他,那他在38、48岁依然啃老,就已经是可以预见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