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收藏了一个小短片,虽然看的人很少,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却让人鼻子一酸。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一个独居老人,某一天发现自己家里进来了一只小老鼠,于是他想方设法想要抓住这只小老鼠。
但老鼠怎么可能敌得过人呢?最后这只小老鼠还是被老人抓住了。
他用一只小纸箱把小老鼠困住,想了想,于是用一只小瓶盖装了一点水放进去给小老鼠喝,接着他怕小老鼠饿着,又往纸箱里撒了点碎饼干。
老人还不断地逗小老鼠,他把小老鼠不敢吃的饼干往自己嘴里扔,假装要吃掉饼干,等小老鼠伤心地以为饼干被吃掉了,结果老人像逗小孩一样,往自己拳头上吹了吹,变魔法一般把饼干重新“变”了出来,小老鼠高兴坏了。
老人也高兴坏了,一脸慈祥地看着小老鼠把饼干吃掉。最后把它给放了,还默许小老鼠继续待在他的家里。
有一次,老人一个人看电视时睡着了,他的衣领上还残留着很多饼干屑,小老鼠看着老人的睡颜,犹豫了很久,还是忍不住爬到老人肩膀上偷吃了饼干屑。
等小老鼠跑掉以后,老人才睁开眼睛,满脸欣慰地像看着逃跑的小老鼠,就像看着自己曾经年幼又调皮的孩子一样。
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像这个老人一样,一个人待在家里,没人陪着说话,生活无趣得只能逗逗小老鼠?
回家让人兴奋,虽然旅途艰巨——抢票难啦,刮风下雨塞车啦,三五个小时的疲惫旅程啦……,但只要想到放下行李时,见到多日未见的父母亲的笑容,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想想父母平时都不大爱玩手机,也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社交活动,所以总是整天整天地待在家里,无聊时看看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偶尔家里来了客人就特别热情,尤其孩子们回家之后,更是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唠叨着准备这个准备那个,家里的被子要洗一洗啦,地要拖得闪闪发亮啦,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也跑去买一批回来……。
更不用说团圆的第一顿饭,至少得准备上老半天。
回家以后的生活其实也没想象中那么丰富多彩,除了偶尔去逛逛街,陪父母到公园走一走,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玩手机。
记得小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看肥皂剧,广告时刻还会和父母争论剧情,因为不想错过精彩的下集预告而不肯去洗碗洗澡。
偶尔还会为了争夺遥控器闹别扭,总觉得父母以大欺小——为什么不让我看动画片啊?!
现在电视台还是看的同一个电视台,婆媳大战、家庭伦理剧还是轮番播出,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父母会主动把遥控器递给你,你笑得再大声父母也不会嫌弃你很吵,反而会一脸欣慰地跟着笑。
每一次从家里拖着行李去客运站搭车,一路上都是失魂落魄的,总感觉落下了点什么东西在家里没有带上,心里空空荡荡,落不到实处。
第二天去公司上班,思绪也还停留在和家人最后一起吃的那一顿饭上。
只能眼巴巴地等待着下一次的假期:
哎呀,这次回家都顾着玩手机,没怎么陪爸妈,下次一定要好好陪他们;这次给爸妈的家用那么少,一定得好好努力赚钱了,下次给他们买很多好吃的回去;下次假期争取一家人去旅游;爸妈好像老了许多,以后得多点回家了……。
思绪万千,但都是围绕着同一件事:回家,想爸妈。
但又害怕分别时刻的不舍,怕父母看到自己离去的背影,怕看到父母转身的背影;感慨自己长大了,也哀愁父母终于还是老了。
一句“爸妈,我回来了”,所包含的感情太多太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