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伊姐(不闲聊)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 李艾修
就在前两天,李安科幻悬疑惊悚新作《双子杀手》正式预告终于和大家见面!
不卖关子,直接奉上,先睹为快↓↓↓
在17年该片刚放出消息时,便有不少影迷搬着板凳在豆瓣上心心念念地期待。
现已确定,《双子杀手》北美时间10月11日正式上映!内地还在洽谈中,不过有望引进。(问题应该不大,就看什么时候定档)从放出的预告片来看,这次的李安如同爆炸贝(迈克尔·贝)附体,彻彻底底放开了在拍。
一向擅长剧情长片的李安,这次拍的片子一反常态,节奏紧凑凌厉,而且充满悬念。
再加上预告片不遮不掩,大大方方提供的信息量,已足够我们构建出一个初步的故事轮廓——
史皇(威尔·史密斯)饰演的尖端特工临近退休之际,突然遭到了势均力敌的杀手追杀。
杀手不是别人,正是25岁的他。
同样,当杀手得知刺杀目标是自己“本体”时,内心又相当震撼纠结。
乍一看故事梗概;
完全就是十几年前好莱坞主流的,早就被别人拍了无数遍的工业电影嘛。
彼时,本有意找一流制作团队打造,但因拍摄技术所限,最终只能搁浅。
现如今,电影工业技术已足够成熟。
于是李安披挂上阵,拿起了导筒。
片子采用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120FPS技术。
此前,观看过120FPS版《比利·林恩》的观众,几乎皆折服于其身临其境的视觉享受:不论清晰度还是立体感皆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李安参加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电影产业大会时,曾秀出过一小段片花;
《好莱坞报道》不吝各种溢美之词,直言:该片的视觉效果震撼到下巴都快掉下来。
不仅如此,李安还加入了好莱坞工业革命中的革新技术,VR换脸术。
所以,我们还将在电影中看见史皇一人分饰两角,自己和自己同台飙戏!
坦白说,就电影框架而言,《双子杀手》的设定在科幻领域早已司空见惯,所以难免显得有些老气、陈旧。
然而好故事,从来就不怕老;
更何况手执导筒的是李安。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
前者一举打破长期霸占韩国影史(对,没错,影史)票房冠军宝座《鸣梁海战》所保持的纪录。
反观后者,几乎没有掀起什么水花。
但当导演一栏印上李安两个字,片子的质量已经有一个很高的下限了。
作为大师级别的导演,李安一大风格魅力便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它们皆是以稀疏平常的家庭关系为切口,然后一层一层推进,将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与新时代价值观的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里直说一个点。
按照李安的话来说:这个结局是开放式的,像投降,像妥协,像自由。
需要敲黑板的是,如果不是有心,这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举手安检动作啊。
李安的电影经常如此。
总是在非常朴实无华的命题之中,情节之内,糅杂进宛如六十二度酒的后劲给观众。
拿下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卧虎藏龙》里,从现代“爱TA就睡TA”干脆直接的爱情观出发,李慕白与俞秀莲的感情线,显得是那么保守迂腐。
但从人文境界角度而言,两人的你言我语,实则非常巧妙地融入了东方含蓄的情愫,以及柏拉图式纯粹隽永的本真爱情。
再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单凭画面特效便可在美学电影中排进前五之列。
而它的故事,仍旧保持着李安惯有的风格,后劲十足。
它用一场非现实的奇幻漂流,去进行了一场极具禅意又通俗的思辨——
其实,就算前两年被诸多影迷抨击言之无物,只有120FPS作为噱头的《比利·林恩》在口碑上都不容小觑。
豆瓣二十六万人,评出8.4的高分。
不可否认,从故事性上来说,整个剧情节奏显得温温吞吞。
但你不能否定人物情感的细腻,而其背后,仍旧有着足可解析出几千字影评的精彩内涵。
从林恩彷徨不定的自我怀疑,到对个人发展的探讨,甚至可以以片中情节去撬动国家、政治、军队、战争之于个人命运影响价值以及意义上去,也不会生拗硬拽。
聊到《双子杀手》时,李安曾坦言:这是关于年轻的自己引导年长自己成长的可能性的探索。
《双子杀手》的内核立身于所有哲学概念诞生的根源“何为我”之上——
“我”之于“我”意味着什么?
电影里有两个我。
鸡汤一点解析,它像极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假设:如果遇见过去/未来的自己,你会对TA说些什么?
自己通过那些话,明白当下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最重要。
除却李安亲口承认的成长线,似乎有道更具备未来寓意的影子笼罩在整个故事之中。
总之,在电影没有正式上映前,李安这部电影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一切犹未可知。
只需要五秒钟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