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心 图/网络
◐
读过《红楼梦》的朋友,大概不会忘了王熙凤这位脂粉队伍里的英雄。
她心狠手辣,聪明能干。她的功过是非,在此笔者不作赘述。我想与大家探讨的是这位女强人的成长环境。
林黛玉夺魁菊花诗,薛宝钗讽和螃蟹咏,史湘云能填柳絮词,贾元春因才入选凤藻宫,贾探春挥毫展书法,贾惜春承画大观园,就连贾兰之母李纨兴致来了也能同众小姑子们一起吟诗作赋,嗨上一把!
同样来自盛族豪门的凤姐却是文盲一位,斗大的字她不识一个,婚后升级做了贾府的总经理,不得不配备一个专职记帐的秘书叫彩明。
这就让人奇怪了。
纵观中国历史,哪朝哪代的官家子女认不得字?愈是富贵之家,愈重视儿女的文化知识的投资。林如海就斥资聘请贾雨村为五岁的女儿教诗文。
据书中交待,王熙凤自幼是被当作男孩儿教养,但这不能当作她没文化的理由。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男孩子肩负着治国安帮,荣宗耀祖的重任,那圣闲书是非读不可的。贾府不就专一设有学堂供同族子弟读书上进吗?
传统剧《梁祝》中的富家女祝英台,她爹娘爱女心切,为了让女儿读书,不惜让英台女扮男妆去红罗山书院就读。
曹公有一传神之笔,他借宝玉的视觉来描述王熙凤,“只见凤姐在门前站着,踏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在挪花盆呢!”
一个穿着华丽,珠光宝气的当家奶奶现出这一画面,画风也真够搞怪了。
大家不要忘了,荣国府不是寻常百姓家,是侯门公府,公府女主人应当有文雅的举止。拿着耳挖子剔牙,(有解释说,王手里的耳挖子是一物两用,一头可剔牙,另一头可挖耳)脚是踏着门槛子,还是当着众小厮的面。
这行为的确不雅。这些贵族子女从小就有几个教引嬷嬷专职负责教导行为礼仪。
不敢想象,出了阁的探春,宝钗会不会当着下人的面又是剔牙又是脚蹬门槛子的。场景置换成豪门公子贾宝玉,蹬着门槛子,挥舞着耳挖子,当着众人的面,呲啦着嘴片子,露出森森白牙,一下一下地剔牙,画风也有些粗线条了。
如果这些贵族子女都会随随便便地来这么一招,那真不知道那些教引嬷嬷平素教的都是些什么礼仪?
大家笔下无闲话,曹公该不是想告诉我们,贾府女主人生活的常态,显现她豪放随性的一面。
如果这次描写使王熙凤的身世稍露冰山一角,那大闹宁国府一章,则彻底拂去了浮在王千金身上的贵族气氤。
◐
什么是豪门贵族的涵养?
如她一一贾元春,一惯的柔声细语,低调内敛,归省之日,见娘家铺尽排场时的小声叮嘱:以后不可再如此奢华。
如她一一林黛玉,愁绪满怀无处诉时,手把花锄泪暗洒,低声哽咽葬花吟。在悲愤绝望之际,焚稿断痴情,不吃不喝以求速死的决绝。
如她一一薛宝钗被宝黛戏落时的想要发作,又不便发作,只得自己讪了一会儿的隐忍。
如她一一贾探春,被昏慵的亲妈赵姨娘数落时气得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哭泣。
但她们的教养决定他们不会声嘶力竭地喊叫,怒骂。她们的言行举止时常透着一股贵气,是诗书环境浸染出来的文雅之气。
在娘家做姑娘时,她们是文文静静的女孩儿,出了阁也是沉稳端庄的少奶奶。
因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彻底惹恼了王熙凤。
酸凤姐开始大闹宁国府。
我今天占了理,我怕谁?
我结了婚的女人,我怕谁?
丫鬟妾从黑压压站了一地也不管不顾了。上去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说了哭,哭了又骂,哭完祖宗哭爹妈,又要寻死撞头,把尤氏揉搓成一个面团,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
想那王子腾曾官居九省提点,王家属世代宦,说凤姐是书香之家调教出来的女儿,只有鬼才相信,恐怕连鬼都不会相信!
在这次撒泼泄愤中,王熙凤谎言骗得宁府五百两银子。她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捞银子的机会的。
凤姐对金钱,与同在优渥家境中长大的其他女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
贾府中的小姐们个个出手阔绰。
林黛玉吩咐紫娟抓一大把钱送给宝钗遣来送燕窝的婆子,让她买酒驱寒。
探春去小厨房弄碗小吃,那小费给的也是足足的,这些含着金钥匙出生在银子堆里的富二代,视金钱如平常物,她们的气派就是一幅:姐,不差钱,不在乎钱,银子吗!给!给!给!
相比别人的大把大把花钱,王熙凤就不同了,她是大把大把地往怀里揽钱!
她利用职务之便,拿大家伙的工资去放高利贷。为了三千两银子,她插手张李两家的婚事,逼死一对青年男女。
宗室子弟贾芸为了在大观园弄份差事,在端午节前借了几两银子买些冰麝去送礼,就这些小恩惠,凤姐都能看到眼里,照样笑纳不误。赵姨娘一类弱势群体的月钱她是能克扣一个是一个。
她见了银子,就好似饥饿的人看见了面包,两眼放光,据为己有为快!她哪有大家小姐的半点风度气派!
笔者好奇,在“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南陵王”的王府,怎么就养出这么个贪财爱钱的女儿来?
我们是否可以反过来理解,不作寻常看,定非容易得!从凤姐对金钱的贪婪,我们可推测她可能有过贫苦艰难的过往。饱尝过贫穷滋味的她更知道银钱的珍贵,长久对银子的渴求已形成了心理上的暗疾。
由于贫困,她根本没条件去读书识字。由于久居市井底层,耳闻目染周遭人的行为习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才会有不雅的动作和泼妇习性!
笔者据此大胆推测,王凤姐不是在王府长大,她是王府老爷遗落在民间的骨肉,是《还珠格格》中的另一个夏紫薇,或者是《甄嬛传》中的另一个浣碧。后回归王家,由姑姑一手撮合,成了贾府的琏二奶奶。
*作者︱吴心:曾用名吴新梅、南阳某私营企业boss,微信公众号「青眼有」专栏作者。
点击蓝字,感受吴心老师往期精彩美文:把自己活成一个笑话的赵姨娘︱俗眼看红楼
闲来无事说文姬∣前世相欠,今生相见
花开应季∣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凤姐,是《甄嬛传》中的另一个浣碧么
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