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姑姑
01
凌晨1点,我把剩下一百来个字敲完,在后台编辑好,发预览给几个夜猫子朋友看。
话痨选手,水军惯了,会多加几个感叹号:“好看的一批!!!牛逼!!!”
也不管他们是碍于关系,敷衍夸赞,还是真心实意,为我贫瘠“文采”下跪。
我快速按下“电源”+“HOME键”,咔嚓,一张“夸赞截图”生成。
我把截图拉进名为“一个自卑患者自救”的文件夹,丢进网盘,再翻看了一会儿,才甘心睡觉。
这个文件夹是我两年前做出来的,装的就是别人日常夸我的文字截图,到现在,文件夹右侧滚轴的长度有指甲盖大小。
看起来夸我的人并不多,真可怜。
就是肤浅的表面意思:谁夸的让我最舒服,我就会把它放在一级名单,时常拿出来“观摩”。
至于那些假的不能再假的奉承,因为它“不用心”的做派,只配待在三级名单里静静躺尸。
02
我是从初中开始意识到,“自卑”这个小鬼已经随着时光,悄悄钻进我的骨髓。
它就像老年人患上的风湿,算不得大病,却能在雷雨天隐隐作痛,潮湿时阴魂不散。
我喜欢做个隐形人,无人问津,无人察觉,让我一个人烂在角落里最好。
就像蜷缩惯了的小丑,忽然打上了聚光灯,让我表演。我只能一边拼命假装镇定,一边计划逃跑路线。
我手心冒汗,我嘴巴张合,一个个想法在我脑子里炸开,可说不出口。
我害怕自己不说,别人会觉得我没想法没本事。
进退不得。我只好逼着自己说出口,然后像一个气球,鼓足了气,期待对面人的反馈。
“你这个不行。”
“你看,你那点小聪明,没人在意,没人钦佩,没人采用。”
别说了,下次别说了。
我还极善于察言观色。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自卑症患者会对外来的人和事物充满了警惕,像是一株含羞草,外界稍稍一碰,就会自觉把自己包裹起来。
他骂我?那就骂回去。(2019的姑姑乱入)
我那时候常常揣测别人内心想法,时刻等着做出补救,努力保持自己形象,小心维护心口自尊。
对了,我最怕别人夸我。
大学的时候,校报有个杰出青年栏目,上面登的都是学校里各个领域的杰出学生事迹。
负责校报的老师很喜欢我,常常打电话说要采访我,做一期关于我的推文。
我急匆匆向老师推荐了好几个学校里的优秀学生,想让他赶紧把视线从我身上移开。
因为我觉得我不配,“德不配位”这个词太容易压死那个时候的我了。
我从不敢直视别人对我的夸奖。
我习惯左顾言他,自然过渡掉别人的赞美。那些平常大着嗓子的自夸自恋,全是自卑的挡箭牌。
03
以至于那天,我盯着手机里一个小学妹发来的赞美,恍着神,莫名地截了张图。
在后来撑不过去,急于否定自己的时候,掏出截图看了看,发现从中可以得到宽慰。
于是,我开始收集别人的夸赞,有了“一个自卑患者自救”的文件夹。
它的存在,是我自救的唯一手段。我怕自己溺死在自卑里,我需要这一口气,救救我。
这一溜截图看下来,发现这方法是有效果的。它在潜移默化为我树立自信。
截图大多截地不够干净,多半后面有我的回复,对比前后期的回复,就会发现我真的变了。
早期,别人夸我,我的回复是:“别安慰我,我知道自己什么水平。”
我不相信他们,我像个炸刺的刺猬,一碰上“你很好”的近义词,就会龇牙咧嘴,反驳别人。
然后再把刺扎向自己,不停暗示:他们是不了解我才愿意夸我的,了解了就知道我是个垃圾。
后期,截图里的我不一样了,自信不自负,偶尔耍宝自恋的状态占多数。
我开始试着和外人讲自己的内心,尽管被拒绝,也不会消沉,甚至还会追问如何改进。
人这一辈子啊,不就是在和自己做挣扎嘛,挣着,扎着,然后生出一个能全身心接受自己本身的“新的你”。
这个文件夹,记录了我挣扎的过程,它一步步让我试着承认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
写在后面:
比如:2019,你柠檬了吗?
当然忐忑,当然在老板面前抬不起头。
可我觉得,你们值得更多的,除了爱情以外的东西,所以想多做点内容。
ID:姑cci营业中
不要问cci是什么意思。
gucci,是gucci,还要说十万遍的gucci。
前几天在朋友圈征集微博id的时候,发现了很多网友是文豪,真的。
取名技巧之高,让我忍不住回复:“出去。”
至于微博要做什么内容……其实是有些迷茫的。
老板为了排面斥巨资买的17w粉丝都太冷漠了,不转发不点赞不评论。
甩头就走,一刻都不停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