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网络
01
美国法理学家博登海默说:“正义有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可随时呈现不同的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
在他看来,正义在不同的人眼中,由于各自经历、感受力和判断力的不同,可以有变幻无常的定义。
可这样充满着不确定和不稳定的正义,还能以道德之名,进行公正的裁决吗?
1月8日,北京西城区某小学发生了校工伤人事件,造成了二十名孩子受伤,三名学生伤势较重。所幸经过医院及时救治,孩子们均无大碍,犯罪嫌疑人第一时间被警方控制。
如果仅是安心等待调查结果公布,了解该校工的犯罪动机,学校进一步加强安保力度,杜绝类似恶性事件再次发生,事情本可以渐渐平息,孩子们被搅扰的生活很快将恢复平静,回归到期末备考和即将到来的欢乐寒假中。
但就在这时,一张微信聊天截图开始在各大微信群中流传,渐渐在网络中蔓延扩散,被媒体人捕捉,提取信息点,又进行加工再宣传......
这张被截取的图片里,一位学生家长提出想要为受伤的学生做点什么,遭到了该班任课老师的严厉回怼,言语间颇不客气。
1、不要多管闲事。
2、知道太多对孩子没好处。
受伤的孩子尚在医院接受救治,犯罪者还未受到惩戒,这样的言论确实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瞬间,冷漠、自私、功利、无情......各种负面标签打向这位老师,顺带打向了整个教师群体。
委屈的家长,压抑的学生,所有不明真相的看客此时为心中的正义而站队,诉说着他们对教育、学校、老师的不满。
除了对师德缺席的惋惜之外,还有很多对老师个人的谩骂。毫无疑问,当自身受到威胁时,任何人都有权发声呼吁正义、捍卫权益。
可是,这一段短小的对话,足以给一个人甚至,整个职业群体定罪吗?
02
面对面的交谈也有因为语气和含义的分别产生分歧和误会的可能,所以所有脱离了表达语境的话语,本质上都应算作断章取义。
有学生家长在舆论的漩涡中挺身而出,紧急开通微信公众号,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事件发生后,该任课老师一直在家长群里进行解释和沟通,这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老师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孩子不应该直面如此恶劣、血腥的偶发事件,如果过度宣传,会给他们单纯的心灵造成打击和阴影,对塑成健康的三观毫无益处。
但在他耐心分析过利弊之后,一位学生家长不听劝阻,想要另建新群继续讨论此事,老师一时生气,回复了上述引起争议的言论。
可是被点燃的情绪来势汹汹,陈述事实的家长反而成了谄媚的敌对势力。
在一个群体性事件中,不怕邪恶最终不被正义降伏,就怕正义成了一群人的武器,他们自以为占据高地,享受惩恶扬善的快感,坚决打击一切他们认为的黑暗,并拒绝相信人性中必然存在的善良光明。
可惜已经被贴上标签的人,待标签撕下时,总会留下难缠又难堪的污迹。
03
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遭遇过几次老师的不公平对待,甚至在初中的时候,曾有一位班主任出于私心,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开我的私事,对我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以至于已经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我,,迟迟没有踏足这个行业。我并不知道我该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老师,体谅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不敢说对他们的人生起到多么至关重要的帮助,至少不会给他们的人生留下阴影。
我不知道,当面对学生的顽劣和不思进取,是否能做到耐心劝说和教导,永远温和永远平静,不变身小时候最惧怕的那些在讲台上愤怒咆哮到有些狰狞的面孔?
我只知道,如果家长与老师不能互为盟友共同为孩子打造教育乐土,而是互相敌对、互相曲解,那么校园最终会变成另一个社会人的战场。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遇到过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数学老师,考虑到毕业班功课紧、难度大,会在每一次测验选出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放学后留下补课。
一天下午,老师照例留下了十几个同学讲解错题,当时大约是五月份,天色还早,班里还留有很多同学和值日生打闹。
突然,门口闯进来一个醉醺醺的学生家长,径直走到老师面前,一个耳光毫不留情地甩过去,破口大骂道:“教育局都说了要减负要素质教育,你来什么劲!你以为你是老师就了不起了吗?”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包括左半边脸被打得通红泛白的数学老师。我们被闻讯赶来的其他老师赶出教室,要求不许跟任何人讲起这件事。
当然,第二天这件事就闹到全校皆知。
我不记得后来的处理结果是怎样,但从那以后,确实再也没有人被要求留下补课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哪个家长想要的结果。
04
网络传播带来了便利,但网络暴力一定是最坏的解决方式,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找到目标人物并摧毁他,而是寻求打造一个能让我们共同受益的世界。
既然真相已经明了,希望被冤枉的老师不要因为这次网暴从此丧失教书育人的热忱。
顺便反思一下,为人师表,尽管冲动也最好不要口不择言。当你真心对人的时候,总有人会看见你的苦心,和你并行撑起一片绿荫。
而义愤填膺的家长和媒体人也要回归理性,把自己从职场厚黑学的毒里解脱出来。
任何一个看似崇高的职业,当你置身其中之后就会发现,华丽的外表之下都是琐碎的鸡毛,稍有风波就会掸落一地。
任何一个行业里的就业者都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劳动楷模,业界良心,就有人贪图利益,徇情用事,做出违背契约精神甚至道德底线的行为。
但是,你总不能因为有的老师枉为人师,就指责整个教师群体师德沦丧;因为有的医生与患者产生纠纷,就疑心所有医生都昧着良心赚黑心钱;因为有的民工法律意识低,就嫌弃他们肮脏;因为有过城管打人,所有的小贩的叫喧都合情合理......
最没价值的,是失去理智的正义感,因为一个人的坏,抹杀掉一群人的努力。
当我们这样做了,也许会换来一时的口舌之爽,然后你就会发现,不再会有人愿意为自己的事业付出真心,付出热血了。
而这个世界,绝不会因此变得更好。
推 荐 阅 读
雷佳音:“只要跑得够快,寒冷就追不上我”
就算再喜欢,也不要旧情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