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靠什么维持婚姻?—— 内疚
日期:2019-01-11 12:45:18 作者:冰千里 来源:心乐土 阅读:

你靠什么维持婚姻?—— 内疚

  你忽然醒悟,感情原来是这么脆弱

  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

  曼婷想离婚很久了。

  她和老公大学同学,从恋爱结婚感情一直稳定。自从有了孩子,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吵过闹过后,现在基本处于麻木状态

  用曼婷自己的话来说:

  “家庭就像我们2个人旅馆,除了必须要做的事从不说话,连搭伙过日子都觉得累,只有一个人时候,才觉得舒服点。”

  “倒也没发生特别的事,只是对彼此失去了兴趣,就算他在外面有了女人,也和我没啥关系。”

  “我们一点一点感受不到了爱,更没什么依赖”。

  曼婷这样说的时候十分平静

  五年来,曼婷无数次想过离婚,也做过努力,试图改变自己、适应对方、适应婚姻,最终都是徒劳。

  “那,你觉得是什么还能让你们在一起呢?”,我忍不住问道。

  “因为内疚。”曼婷的回答干脆利落

  “想到离婚就像伤害了什么,我们原来很相爱,刚毕业那会儿,一起度过了贫穷很快乐时光。”

  “每次想到从前的好,我就打消了离婚念头。”

  其实,曼婷这样的婚姻并不在少数

  出于种种原因,两人没了感情,也找不到什么价值感,更谈不上被支持滋养,却一直在苦苦维系,好像这样,就能回到从前所谓美好

  其实,有个事实终究是要面对的:你们真的已经不爱了。

  之所以还在婚姻里,除了经济成本、孩子、外界评价之外,更重要的是内疚感。

  这有点像贩卖“感恩”的亲子训练营,教练声泪俱下大谈孝道,搞许多“给父母洗脚”、“给父母磕头”的噱头,来强化孩子的内疚。

  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不易,然后要感恩,要孝顺、要懂事,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伴侣之间也是如此,明明已没了感情,却还要感恩,回忆从前的浪漫海誓山盟,让自己觉得分手就是不道德、就是背信弃义

  因为这个人:

  在最艰难日子陪过我

  在重病照顾过我

  贫穷时候不嫌弃我

  对我家人曾百般照顾

  在金钱上给过我资助

  ……

  所以,就算是没了感情,也要对他好,否则我就是个没良心白眼狼。

  事实上,你不需要因为内疚感去爱一个人,那是同情、是报答、是愧欠。

  却已不是爱。

  曾有个朋友眼睛东西模糊交往了几个男友都因为这原因而分手。

  几经波折遇见了现在的老公,当时他非常痛快,称“只要相爱,我不在乎你的眼睛”。

  凭这份感动,他们走进了婚姻。

  如今,朋友很难从老公身上找到当初的感觉,也感受不到他的爱。

  老公经常出差大半年才回家一次,还有几次在他手机发现了和几个女人的暧昧信息

  即便如此,朋友还是没法开口提分手,就因为当初老公那句话,那份已很遥远的感动。

  如果分手,就背叛了那份“恩情”,为报答老公的“知遇之恩”,苦苦挣扎在没了爱的婚姻里。

  无独有偶,我和另一朋友聊天,他也在如此挣扎中:

  我们家族三代婚姻都不幸福,但从没有过离婚史。

  我爸觉得这是家族的骄傲,所以尽管痛苦,我也从没想过真的离婚。

  想到离婚会给父母抹黑,给家族带来耻辱,我就忍了。

  很多婚姻的维系,除了两个人的内疚,还来自对家族和父母的内疚。

  这些影响如此深远一代一代融进了文化中,我们虽然离开封建社会很久,但在内心某处,却被“内疚”牢牢束缚封建之中。

  如今离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可离婚却不能体面分手,依然会用内疚控制着彼此。

  前段时间,消失多年的一代歌星孟庭苇上了热搜,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

  因不堪前夫张志鹏的持续暴力而离婚的孟庭苇,并没过上平静的日子,离婚多年一直被前夫骚扰,频繁借钱不还还恐吓威胁

  张志鹏之所以频频借钱得手,是利用儿子作为借钱的筹码,迫于对儿子的内疚,孟庭苇一再突破底线

  让孟庭苇内疚,成了张志鹏借钱卑鄙手段

  在中国有很多离异的家庭,孩子并不知情,甚至多年保持着“离婚不离家”的荒诞现象

  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怕孩子承受不起父母的分离,实际上背后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内疚感,结果让三个人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

  最近在看一本书《越简单,越美好》,很认同作者对北欧人爱情态度描述

  经济的独立和对生活品质追求决定了两个本是陌生男女,因情生爱而组建起来的家庭,绝不会是因为物质、孩子,或者双方老人等这样的因素存在

  对结婚这张纸,傲娇的瑞典人表示并不十分在意。

  他们在意的是那个是实实在在的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感觉。

  爱的时候,亲密的在一起,不爱的时候,如果没有财产纠葛,网上下载个表格就能把离婚办了,孩子和其他因素不会成为两个人勉强在一起的借口

  在发达国家,孩子并不会作为父母离婚的借口,也不会成为缓解自己内疚的工具,而是告知真相

  没有谁可以剥夺另一个人知道真相的权利,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孩子都会慢慢接受,而不是被欺骗

  重点不在于离不离,在于你人格的是否独立,脆弱的人格会用内疚进行掌控,维系内心的虚弱恐惧

  早在近100年之前,诗人徐志摩便公开了和张幼仪的离婚,这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例离婚。

  徐志摩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

  徐志摩在追求着一种心中的真爱,或许这和林徽因无、陆小曼无关,因为最终他们也没在一起,这只是徐志摩对内心真爱的勇敢追求。

  而如今,像曼婷这样被束缚在无性、无情婚姻里的人不在少数。

  其实离婚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勇于面对自己,敢于直视在你和伴侣之间,已经没有了感情,而不是活在虚幻想象中。

  很欣赏影片《非诚勿扰》里面的离婚典礼

  葛优扮演的秦奋宣布:

  今天见证我们的共同的好朋友---芒果和香山结束他们维持5年的婚姻,从夫妻变回熟人

  芒果,你诚实的回答我,把手放上,从今往后,不论香山多么富有,多么健康,多么爱你,你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吗?

  芒果:不愿意。

  香山,你诚实的回答我,从今往后,不论芒果多么漂亮,多么动人,多么爱你,你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吗?

  香山:不愿意。 .

  下面请二位互相交回戒指

  虽然这只是电影的一个情节,也有些理想化,但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分开和在一起同样的重要,同样的神圣

  完全必要苦大仇深,更没必要用内疚捆绑彼此。

  当内疚成了维系婚姻的筹码,爱情就已变质。

  强迫爱一个不爱的人,压抑就一定通过其他方式呈现。

  比如发生婚姻以外的情感

  其实,真爱和婚内婚外无关,之所以有婚外情、出轨、小三这样的说法,是利用了人们同情心,是在用道德引发愧疚

  生活中,最常见莫过于把内疚投射给孩子。

  “若不因为你,我早和那个混蛋离婚了”,类似这样的话可能并不陌生。

  当离婚受到良心谴责、引发巨大内疚时,“为了孩子”就成了最好用的工具,为内疚找到了合理的出口。

  而这会引发孩子更大的内疚。

  我曾有个来访小方就是这样被催眠长大的:

  小方妈妈家境很好,本该找个体面的人结婚,可一场大病让她陷入了抑郁,正在那时候认识了小方的父亲

  虽然小方父亲是个农民,家庭也很贫穷,却无微不至照料过小方妈妈,就这样他们走进了婚姻。

  婚后问题出现了,妈妈有思想又独立,也有能力,在妈妈眼中爸爸则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唯唯诺诺害怕冲突

  从此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每次吵架爸爸总蹲在角落默默抽烟,妈妈更加愤怒,说自己瞎了眼,爸爸根本就不算是个男人

  “要不当初他照顾我,我才不和这么窝囊的男人结婚呢。”

  妈妈无数次对小方这样抱怨过

  很多时候,小方真的希望他们能离婚。

  后来小方也明白,妈妈之所以不离是因为爸爸救过她,离了别人会说闲话,这会让妈妈内疚。

  从此,妈妈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小方身上,什么事都要管她,非常严格,称女孩子要指望自己,男人都是软弱的,根本靠不住

  每次小方成绩不好或不听话,妈妈就会大哭,有几次扬言不活了,活着没意思、没盼头

  如今,小方也面临着离婚,孩子才一岁,他老公也是个软弱的人,当年妈妈的遭遇再次出现在了自己身上。

  “我哪错了,凭什么他们的感情要我来承担,若早一点意识到这个就好了。”

  现实中,小方这样的父母并不罕见

  他们把婚姻不满转嫁给孩子,让孩子来报答。

  他们通过让孩子内疚控制孩子,控制自己婚姻。

  不得不说这是个可悲的结果。

  事实上,面对婚姻并不是简单的离或者不离,而是要正视你们的情感真相。

  的确,大多婚姻都慢慢变成了亲情,没了浪漫与激情,过着平淡的日子,这并不代表婚姻的失败,反而是另一种的在一起。

  真正的失败是通过各种努力依然毫无进展,婚姻变成了折磨,就像挣脱不掉的牢笼,彼此毫无乐趣、没有交集,或充满了暴力与羞辱。却因为内疚在苦苦支撑

  就像曼婷和小方父母的婚姻那样。

  张爱玲曾说过:

  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

  最后自己想来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当初是什么原因把彼此分开的。

  然后,你忽然醒悟,感情原来是这么脆弱的。

  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

  有些爱的丧失没有理由,也不必找个借口把道理说通。但凡你能够说服自己的,都不是什么大事,还在可控范围内。

  记住:千万别为内疚去维系情感与婚姻,那是对伴侣的蔑视,也是对真实自我的不忠。

  关于作者:冰千里,客体关系取向心理咨询师,一个孤独温暖的老男人,重点研究亲密关系、书写治疗,接受视频咨询喜欢关注他的公众号吧:冰千里(b)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靠什么维持婚姻?—— 内疚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