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笑不出来,你们的脱口秀也太尬了
日期:2019-01-08 08:15:21 作者:曹徙南 来源:新周刊 阅读:

笑不出来,你们的脱口秀也太尬了

  脱口秀越来越火,但讲得好的没几个。

  像脱口秀这样,大张旗鼓地把讽刺摆到台面上来,供人反复咂摸把玩,对以和为贵的中国人来说,还是挺新鲜的一件事。

  从电视互联网,中国脱口秀节目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但这种从欧美引进的完全依靠话语魅力吸引观众的节目形式,仍未完全克服水土不服

  我们很难给脱口秀在中国的火爆划出一条明确的时间线。

  大概是从黄西、王自健、李诞或者池子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本土脱口秀,爱上这种幽默语言游戏。在中国人精神世界里,讽刺从来都不是主流,但也不曾缺席,拿人“开涮”总是我们社交生活中点缀

  囧司徒(Jon Stewart)主持的《囧司徒每日秀》是较早翻译进中文互联网的脱口秀节目。

  像脱口秀这样,大张旗鼓地把讽刺摆到台面上来,供人反复咂摸把玩,对以和为贵的中国人来说,还是挺新鲜的一件事。

  当初《吐槽大会》推出第一季,就被年轻人热捧为“中国尺度最大的脱口秀节目”。时间再往前拨回几年,黄西的冷幽默和王自健的八零后专属脱口秀,也让那些还不习惯于看翻译而来的国外脱口秀的人印象深刻

  从电视到互联网,中国脱口秀节目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即使有互联网的介入,这种从欧美引进的完全依靠话语魅力吸引观众的节目形式仍未完全克服水土不服。

  不敢刺痛嘉宾,也无法刺痛观众,剥离掉那些后期添加的哄堂大笑,脱口秀的滋味在变寡淡吗?

  此前,很多观众追问《今晚80后脱口秀》的王自健去哪了?

  昨天,今天,明天

  崔永元曾因批评冯小刚电影手机》中“严守一”一角侵犯了他的个人形象而与网友辩论,面对年轻网友对其“蹭热度”的指责,崔永元扬言称:回去问问爸妈,崔叔叔时候有多火。崔永元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

  1996年3月16日,身着橙色西装的崔永元出现在了电视画面上。随着那句“实话实说是我们这个节目的宗旨高朋满座就是我们这个节目的特色”,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脱口秀节目出现了。作为当时新闻节目《东方时空》的附属特别节目,不被看好的新节目《实话实说》一开始被安排在了每周日早上的七点半。

  当年的《实话实说》。

  然而并不帅气的崔永元却凭借着他机智诙谐的主持风格前所未有的节目形式为《实话实说》迅速打开了局面根据中央电视台总编室观众联系组的数据:每周日7:20-8:00所有收看电视的观众当中,收看《实话实说》的观众比例一度达到62%;单周观众人数一度超过3200万人。现场伴奏的乐队明快轻松环境、深刻的社会议题,让数千万中国人坚持在假期早起只为看到小崔脸上那似笑非笑、正直中透着狡黠神情

  1999年,《实话实说》直接被搬上了春晚舞台,崔永元与赵本山、宋丹丹合作表演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如何评价二十世纪,如何走入二十一世纪,《实话实说》给出了它的答案

  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也把节目中的乐队带上了春晚。

  《实话实说》的成功当然离不开小崔和节目组的努力,但也离不开世纪之交的历史背景。1996年,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型事物的出现让人应接不暇。维多利亚港的倩影渔村的勃兴、股市跌宕起伏、欧风美雨的吹拂,在这些景象的交相映照下,是一张张充满好奇困惑的脸。膨胀的表达欲望和不知从何说起的个人局限使得《实话实说》的出现成为偶然中的必然

  央视制片人时间在谈到创办《实话实说》这个节目的动机时说“因为社会变化给人带来的困惑需要交流,需要与人分享自己经验;长期的封闭使人少有所思或思有偏颇,需要沟通,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而面对未来人们似乎永远处于选择之中,渴望答案”。

  访谈类节目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荧屏。/ 《鲁豫有约》

  从《实话实说》开始,中国迎来了脱口秀节目的井喷,如央视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东方之子》,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鲁豫有约》,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以及港台的《康熙来了》。尽管其中也存在如《康熙来了》这样纯粹嬉笑怒骂的脱口秀节目,但早期涌现的这一批脱口秀节目大多具有强烈人文关怀和对于社会公共议题关注

  2009年9月28日,《实话实说》停播,传统脱口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娱乐化成为电视台追求的新目标。新的包装之下,脱口秀以全新的娱乐形式登上舞台。

  脱口秀应该是什么样的?

  作为舶来品的脱口秀本是英文“talk show”的音译。最初指的是一种主持人和嘉宾对谈的谈话节目,通常主持人和来宾都不准备讲稿,而是靠现场随机应变。在美国,脱口秀开始于广播时代兴盛于电视时代,早期的“脱口秀”以新闻评论为主,主要对近期发生的新闻热点进行谈论评说。

  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柯南秀》。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了公共空间概念,指出人们在这里一起沟通和讨论,使其具有公开性和平等性。脱口秀这一新节目形式在一定程度满足了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讨论环节加入使得普通观众具有更强的代入感。相较于关注大事件的传统新闻节目,脱口秀更关注大时代下的个人感受

  中国早期的脱口秀节目大多延续了这一传统,凸显出强烈的公共取向道德法律东西文化差异弱势群体,这些都曾是《实话实说》的主题然而正如美国脱口秀开始越来越多地加入搞笑元素一样,短短几年间,刚刚萌生的中国脱口秀也很快迈向娱乐化。

  为了看到黄子华告别演出,香港市民排队购票。

  一位表演者,一支麦克风,靠抛出一个又一个细碎笑话完成表演。最早将其引入中国并本土化的是香港黄子华的“栋笃笑”,但因为语言限制,栋笃笑的影响力仅仅停留在粤语区。

  2010年的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上,美籍华人黄西表演了15分钟的站立式喜剧,从美国的种族歧视到巨额债务,从奥巴马的医保法案到外交政策,都成为他调侃对象。连现场的副总统拜登也只能无可奈何地被黄西频频取笑。现场视频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大量关注,并使得这一表演形式逐渐被中国大陆观众熟知和接受

  黄西的脱口秀,融合了东西方两种风格。

  加入了更多喜剧色彩新式脱口秀的出现具有明显碎片趋势哄笑和狂欢并未能解决人们的困惑和迷茫,只是将“我们将向何处去”的答案无限期地延后。

  况且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完全沦为别人口中的笑料仍然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而失去了尖刻牙齿的吐槽很容易流于隔靴搔痒

  脱口秀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宽容度的拓展。脱口秀表演者思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起一次尴尬的表演经历:“在一间咖啡馆里,两个老年人坐在中间,非常显眼线下演出经常会有大尺度段子老人听后明显感到不舒服,他们的严肃感染到了周围的观众,大家都笑不出来了。”

  这样看来,脱口秀不好笑,有表演者的责任,但责任也不全在表演者。

  作者|曹徙南   编辑|苏炜

  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推 荐 阅 读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贫道此生清寒,不过在终南山上有套房

   到底要修多少条地铁,早高峰才没那么挤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笑不出来,你们的脱口秀也太尬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