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证据》是一部由泰勒·海克福德执导,梅格·瑞恩 / 罗素·克劳 / 大卫·摩斯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是一部老片,但由于,梅格瑞恩,罗素克洛都是我非常欣赏的演员,于是,就看了一遍。罗素的表现可圈可点增色不少,梅格瑞恩显得有点逊色,感觉不知所措。影片不算精彩。
看了一下影评,发现他们二人因此双双婚外恋,才感觉到梅格瑞恩表演失态的原因,可惜后来也劳燕双飞,留下的只有遗憾。
《生命的证据》观后感(二):有种感觉叫心动!
记得那天晚上和老爸一起在看中央六台,已经比较晚了,好象是周六吧,结果当时放的就是这个片子,本以为是老爸爱看的枪战片,结果看到最后老爸没看进去反倒是我着了迷。也许是我比较内敛的性格吧,喜欢含蓄的爱,看着两个人明明相爱了却又不能在一起真的很不能释怀,也正因为如此才更爱这部片子了。当男主人公深情的望着女主人公时,那种眼神真的让我心动。因此我也喜欢这个演员。
《生命的证据》观后感(三):你潇洒,我漂亮的电影,还伴着许多吸引人的知识
我很喜欢美国片,很多片子里除了主线情节以外,还会有许多知识让人大开眼界,我恰好是个很喜欢学知识的人。
影片里提到了石油输出、石油输出国游击队、国际绑架、谈判技巧、武装作战布署、甚至于急救、照片真伪识别等等内容,很有趣味。
故事主线及结尾就乏善可陈了,无非就是怜香惜玉、心动的感觉和皆大欢喜的结局而已。
男女主角十分漂亮,很性感,很迷人,影片因此而赏心悦目,适合周末放松心情时观看。
《生命的证据》观后感(四):proof of life
看片头很激动
虽然不知道导演有什么来头
不过看到RussellCrowe和MegRyan的名字
还是相当让人期待的
而DavidMorse
也算见得不少的配角
比如GreenMile,TheRock
甚至双瞳
A(RC)是一个谈判专家
(DM)是某一个公司负责修水坝的
而C(MR)是他老婆
某日B被当地的游击队绑架
结果后来发现A没有保险
公司也处于交接期
没有人肯出他的赎金
再加上企图勾搭C
于是个人接下了这担生意
(虽然后来又找着了,不过又谈崩了)
而那边B碰上了一个被绑的传教士D
然后两人合伙出逃
结果他被抓了回去
由于A以前当过特种兵
就是武装营救
在D的帮助下他们杀到了营地
救出了A和另一个重要的被绑意大利人
---------------------------------------
影片相当的长
可惜讲了半天也没觉得讲了什么东西
比起沉闷的片子
倒是花边更吸引人
影片中C和A在B被绑的时候勾搭上了
没想到片外也是如此
MR的老公被晾在一边
然后MR和RC搞在了一起...
《生命的证据》观后感(五):一个小小小小的细节
睡不着,又刷了一遍POL。我心目中的现代军事类电影top3(另俩是锅盖头和血钻)
片尾的30分钟小村突击几乎可以作为参考书来欣赏,从briefing时一闪而过但如果按下暂停就能看见清晰写着无线电呼号的地图开始,每一个细节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并且富有启发价值的.....
那么我要说的细节是什么呢?
当罗素克劳的旧搭档先一步抵达直升机时,搭档非常大声清晰地对直升机飞行员说,“5”,也就是飞行员要数到五个人上飞机后才能起飞。这五个人是谁呢? 搭档占一个,搭档有三个手下,搭档自己的小队要救的意大利银行家。
虽然旧搭档主动与罗素联手,甚至调来了自己培训过的旧手下,似乎整个行动都是围绕罗素的计划而展开。但直到行动开始前也并没有太多说起的意大利银行家,这个行动实际上是搭档为了营救银行家而启动的,旧部下的薪水、武器、直升机和驾驶员的招募.....都不是那个一分余钱也掏不出的工程师能报销的,而对于整个KnR行业来说,罗素克劳就更是一个私自离开公司项目的Awol(如果不上纲上线到go rogue的话)。因此他和工程师才是搭便车的人,甚至于如果撤离时少了这两个人,对旧搭档来说也丝毫不影响行动结果判定。旧搭档有自己的团队,银行家被救出已经能收获名声,拿到启动资金,而作为不稳定因素的罗素克劳和被所有大公司抛弃的工程师根本无足轻重。何况没有武装直升机掩护的运输直升机在交火时是很显眼又脆弱的目标,多等每一秒钟对旧搭档来说都是在承担毫无必要的风险,所以,"5"。
这才是雇佣兵行业的现实,因为和足够多的烂人打过交道,见过足够多的烂事,所以你也知道,最保险的原则就是假定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是靠不住的。合作?除非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否则性命攸关的事情上最好不要与人合作。
至于单打独斗就有很多事情压根搞不定怎么办?那又是另一个话题啦。
《生命的证据》观后感(六):我爱故我在……
这部电影是前几天朋友推荐的,有点老的片子。还挺长的,昨天看到很晚。
这是一部关于反恐的动作片,也是爱情片。并非全是泰瑞•桑恩爱上了爱丽丝的情节,而是因为爱情有时就像绑架。
片中的爱丽丝深爱着丈夫彼得•海曼,在丈夫被绑架后,所承受的精神方面的打击,不遗余力的想要救出彼得,那一刻,知道彼得活着的消息,对她来说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了。
我想泰瑞也是因为爱,才可以放弃工作,不按常规,接下了谈判营救彼得的事。最后还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虎穴,不是因为金钱,不是因为迪诺的承诺、对未来的计划,只是因为他爱上了一个女人……当他准备出发,吻爱丽丝的那一刻,就已经把生抛开了。
而彼得在绑架的日子里,饱受肉体和精神的折磨。这也使他明白了一些事情,明白了什么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尽管受到非人的虐待,他还是坚定活下去的的信念,即使脚很痛,依然是微笑着对着相机。
爱丽丝对泰瑞有信任、有感激,也有爱。在她最无助的时候,泰瑞的出现,成了她精神的支柱,成为了她的依赖,一直在身边保护着她。他们之间的感觉的微妙的。有时候不需言语,只要一个眼神就够了……他们相爱却没有再一起。
最后的结局应该算是好的,彼得安全地救出来了。泰瑞和爱丽丝的分别,没有拥抱,没有深情的话语,只是殷殷的嘱咐,要赶紧离开,要注意安全之类的话,最后也只是握手告别而已。当泰瑞目送爱丽丝的车子离开的时候,那种感觉只有他自己明白……
我想都有过暗恋的经历吧?当发现自己喜欢或者爱上一个人的时候,而并不确定对方是否爱自己的那一刻,心中是不是也惊慌失挫?那就如绑匪从天而降抓住我们,把我们押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本质是一样的。
两情相悦的爱情,当然不像绑架。但只要一方的爱超过了另一方,就变成了对方的人质了。有时候爱情比绑票更可怕,因为没有人来赎你。就算有人,也付不起赎金。被绑架了,家人会来赎你,被爱情绑了,也许不会告诉家人,朋友会关心你,但是朋友付不起赎金,因为赎金是你的痴心与执迷。
没有人懂得爱情是怎么回事,在爱情的领域里,满腹经论的人都在呀呀学语。
就如古希腊哲人说的那样::“你终究会遇上他们的,一个叫做爱情,另一个叫做死亡。”那么你是否已经遇上那个叫爱情的家伙了呢?遇到就会知道那是很奇妙的东西,遇到就不要与之擦肩而过……
如此而已……
《生命的证据》观后感(七):让好莱坞甜姐倒霉的电影
这部电影太太太如雷贯耳了,都知道在拍此片时梅格与拉塞尔假戏真做,抛夫别恋,最后丈夫离了,情人也不要她了,落了个孤零零一人至今。那边前夫丹尼斯奎德娶了小他十几二十岁的小新娘,浪子拉塞尔也娶了旧女友,别人都成双成对的,可怜的梅格。
看电影,一开始拉塞尔就在车臣解救了一名人质并带回了赎金,人财皆不失,神勇无敌,与007好有一比。一转眼,一头金发的梅格在菜市场悠闲地买菜,与丈夫打情骂俏,似乎感情不错。跟着就不对了,丈夫工作上不顺心,在吵过一架之后,第二天又被绑架,跟着来了屠龙武士拉塞尔。这样的安排,不是明摆着让受困女主角爱上屠龙武士吗?果不其然。
这个电影,一个拉塞尔,占尽了天下男人所有的优点:英雄无畏,智勇双全,沉稳内敛,高大英俊(肯定有人觉得他英俊,虽然我从来不喜欢他),收放自如,果感决伐。前面解决车臣危机,已然为他立传,后面只不过让他再施展一次才华,以他的角度来写,简直可以拍成一个系列,每一个系列都一个陷入绝境的女子,等着他解救,不是007是什么?不是屠龙武士又是什么?
再一个,梅格的丈夫,是叫保罗吧,一个建筑工程师,怀着改造第三世界造福人民的伟大梦想,全世界奔波造水坝造堤岸,为了工作废寝忘食,以至被极端武装分子绑架,在绑架后,他机智冷静,与敌人周旋,怀揣着爱妻的照片,把泔水当大餐,在恶劣的环境中努力生存并伺机脱身,除了长得差点,简直又是一个完人。
在两个完美的男人当中,编导把可爱的梅格放到了什么位置?又打算让她干什么?你看她,一开始还嘻嘻哈哈地买菜做饭,一转眼又大发脾气与丈夫吵架,你有这样好的丈夫还不知足?嗯?脾气反复无常,来了南美5个月还不学习当地语言,你打不打算与丈夫同进共退?你不够坚强,为了流产的事叽叽歪歪8个月,你不配做那有着博大爱心的伟大的保罗的妻子。啊,帅哥来了,快,跟他吐露心声,在他面前痛哭,你弱小无助,你需要帮助。既然做不了伟人的妻子,你唯一可做的就是对勇士献上爱慕之心,那是他屠龙之外该得到的红利,也是你唯一拥有的。武士威武了一把,丈夫坚强了一把,你也该收收心,回到丈夫身边做个顺从的好妻子了。
从来宝物不长久,彩云易散琉璃碎。这花瓶可不就碎了。她的婚姻破碎了,她的心也破碎了。她的事业从那以后也走下坡路了。我开始怀疑这导演是不是与梅格有仇啊?
可笑的是片中有个情节:拉塞尔的朋友和他聊天,拉说:你可别像你生日那次那样了。梅问:他生日发生了什么事?拉说:他从他的生日蛋糕中跳了出来。而在最早最早,梅格与前夫丹尼斯的定情之作《无情荒野有情天》中,片中两人相识,就缘于梅格扮演一个生日女郎,从一个蛋糕中跳出来。
是编导的故意,还是真的巧合?
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正是因为它缺乏戏剧性。它是根据一位人质解救专家的真实经历拍摄的(也许Terry和Alice的情感除外),他的文章原载于《名利场》,这个人就是电影中的Terry。受到这篇文章的启发,在哥伦比亚被绑架的受害者Thomas Hargrove写了一本书叫The Long March to Freedom。
在看了很多遍以后,我认为这是部关于职业操守的科教片。我相信每一位雇主都会想要一位Terry这样的员工:他聪明,敬业,从不抱怨,willing to go those extra miles,做没有人愿意做的事。影片结尾他说要办一间自己的公司,他也确实办起来了,这间公司名叫FocusPoint International,目前运转良好。倘若日后你本人,或者你的亲人朋友不幸在北非或中东遭到绑架,你该知道去找谁了。
是哪位哲学家说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会对同类的痛楚产生同情,是卢梭吗?
电影里有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镜头和对话。影片一开头Terry一个人在车臣遭遇坦克轰炸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和Dino一样:怎么就只有他一个人?这里的「一个人」和《蜘蛛侠》之类主角能够飞檐走壁拯救世界的为个人英雄主义欢呼喝彩的电影是很不一样的。
然后,Terry的上司Ian让他去一个叫做Tacala的虚构国家(其实是哥伦比亚),他不情愿。Ian说,我们都会时不时受点惊吓,这又不是第一次。Terry说,我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听到有机会升职,Terry虽然不情愿也答应下来。他虽然勇敢,却也没有太多选择。这个场景对一个给别人打过工的人来说应该是有点熟悉的,当然你的行业属性决定了你的老板只可能让你凌晨一点或在周末帮他做事,而绝不可能把你派去车臣,所以你不会死。
不过没过多久Luthan Risk发现Quad Carbon这位财主快要破产,意味着他们自己要损失几千万美元,便又急切地把Terry招回伦敦,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游艇上的那一幕。「那么这些人怎么办呢?」
Terry问。「他们会没事的。你或许想去泰国度假吧。」Ian说。对于他来说,这不是人的生死的问题,这只是一桩生意,一个人类对另一个人类的关切可以用金钱抵消,一个人的不满可以用金钱安抚,很多时候情况的确如此。但Terry只是沉默,他的神情里带着一丝愤怒,这是优秀的表演。Terry和Ian是不一样的,价值观上的根本区别。我没有要试图评判哪个人,我只是说这是一种区别。
Alice问Terry,你为什么回来?他为什么要回来?拯救世界除暴安良等等的高蹈理想对于Terry并不适用,我想他回来是因为职业素质,这是他的工作,他真心在意他的工作,在意到每一位人质的解救对于他来说就等同于一项使命,是一种与外部的奖励机制同样强大的内心动力在支撑着他。使命,Terry本人也用过这个词,I have to retrieve the cargo and complete my mission。使命即意味着他的动机是无私的,我不奢望或相信一生的无私,但我仍乐于见到一次的无私,只需要一次。我非常喜欢这句话——虽然Terry把Alice的丈夫称为cargo让她愤怒。这也就是为什么当Dino说Luthan Risk doesn't give a shit about you and you know it时,Terry只是笑笑说,多谢你了。我想他下面半句是:这是我的工作。这就是我给这部电影打四颗星星的理由。
《纽约时报》把这部电影称作是A Casablanca with fire power,听上去是句很漂亮的句子,但他打错了靶子,因为情感元素在这里并不重要。Terry和Alice没有任何刻骨铭心的往事,Terry对Alice的情感在一开始是不存在的,因此更不是为此才决定接住Peter这只烫手山芋。只不过大多数商业电影中都有男女情感这一元素,这是一部商业制作,所以也需要一点男女情感,我不想否认他把这种情感表现得很不错。假如你本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喜欢一个人,但也非常明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你不可能和他一直在一起,你也不会告诉他你对他是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注定了当你们分开后你不会在半夜睡不着时给他打个电话,因为他不是那样的朋友。可你确实会在夜深人静时想起他,你知道他必然也会在某个时刻想起你来,他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正是这样的情感和人物,让我感受到与成年人交往的优雅和意义,优雅与戏剧性是绝缘的。
最后,假如你的工作将会需要你去巴基斯坦,利比亚,突尼斯之类的地方出差,签劳动合同的时候别忘了看看你的公司是否给你买了绑架险。
《生命的证据》观后感(九):爱,是节制
泰瑞本可以很绅士的离开,从高档酒店大堂优雅的走出,只需很Gentleman的说一声,事情会解决的。然后转身离开,此事就不再与他有关,他已尽力,他已经很尽职的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甚至已经出于善意讲了一些他本不该讲的事情。然而,他转身了,就在爱丽丝冲动却无助的说了,I’m sorry,I’m apologize.他此一转身便注定将再无法躲开与爱丽丝的一段情感。或许只是因为爱丽丝所说的“You are the first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I met…… I’m begging you , I’m begging you .” 尽管他绝尘的车轮将爱丽丝孤独的身影远抛身后,但却注定了他无法真正离开。
在《生命的证据》(the proof of life)中,拉塞尔克劳和梅格瑞恩分饰泰瑞和爱丽丝。影片讲的是发生在南美洲一个关于绑赎的故事。拉塞尔克劳主演一名受雇于危机处理公司的人质处理专家泰瑞。故事的切入富有深意,拉塞尔克劳主演的谈判专家出生入死、以他的专业果敢与机智,非常漂亮解救回了被车臣武装绑架的人质,然而当他在汇报自己的行动后,圆桌对面的公司高层,他们提到的却只是西亚地区的保险额收益与公司赎金成本的差额。对泰瑞来说,人质的性命至关重要,但对公司高层来讲,如何更多更快的赚钱,才是他们所追求的。当泰瑞走出会议室后,一个人倚靠在观景电梯中,缓缓下降,就如他的内心与心绪的沉降。影片中的远摄镜头满含意味的表现了拉塞尔克劳的失落与迷茫。在内心,泰瑞是寂寞与孤独的,亲子爱他,却视他如长官;妻子与他结合只是为了羞辱自己的父亲。在这个男人坚强的背后,是内心真实的无尽的孤独。
镜头摇出。此时,在茫茫的南美洲大陆,梅格瑞恩则正在一个喧闹的集市中由当地佣人陪伴着百无聊赖的买水果,南美浪漫迷人的背景音乐缓缓想起,绚烂而稍带放荡,就如南美斑驳的阳光,一起看起来是如此灿烂美好,恰与拉塞尔克劳灰色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
泰瑞接到的新任务即是前往南美,与绑匪谈判绑赎案的赎金。此时的他仍未从上次营救时间后的低潮期恢复过来,无奈与彷徨中,他来到特卡拉。而这次任务中,泰瑞所要解救的正是爱丽丝的丈夫。他在一次行车途中被当地的政治武装绑架。
泰瑞在一片绿树掩映中回头看去,爱丽丝正向他走来。爱丽丝对泰瑞日渐信任,就在泰瑞已然初步确定谈判方案的时候,事情的进展却急转直下。他接到公司通知,要求撤回总部,原因是爱丽丝丈夫所在的公司因为商业收购已然撤销了在泰瑞公司的绑架险投保。这样,公司就不再有义务解决这起绑赎案件,泰瑞只得从此案中撤出。
在爱丽丝最无助的时候,泰瑞重新出现在她的面前。泰瑞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影片中有两个情节,爱丽丝曾经问过,“你为什么?”“我什么也不能给你。”他的朋友看出了他们的默契,知道泰瑞动了真情提醒他:“难道你指望救完她的丈夫,然后她能和你一起离开?”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很是喜欢:人生快乐有两点,其一是干自己想干的事,其二是干一些出格的事,不过要承担得起。泰瑞做的一定是他想做的事,也有点小小出格,然后为此付出代价。因为起初的一点动心未能自拔,继而深陷爱中,以至抛却一切的去做一件外人看来毫无回报的傻事。他决定以个人的力量帮助爱丽丝救回她的丈夫。当一个人陷入爱中,只要单纯的为她做事,就会快乐。只是我一直想问、不断求解:泰瑞在一步步的为爱深陷中,在何处安放他的自信与自尊。
在这部片中,泰瑞与爱丽丝的关系是模糊与暧昧的。这要感谢导演泰勒·哈克福德在剪辑影片时,将拉塞尔克劳与梅格瑞恩的床戏统统减去。使这部影片中的感情变成一种单纯的情感上爱恋。这点改变也让这部影片的主题更容易令人接受,否则,一个女人在丈夫被人绑架期间的移情别恋,总归让人无法接受。相反,这一改动使拉塞尔克劳与梅格瑞恩的相恋变得自然而美好,为了爱一个女人而去义无反顾不计回报地救她的丈夫,增加了太多浪漫与英雄气质。
很喜欢拉塞尔克劳,就如曾经我在一篇文中所写的,他所演绎的角色都是厚重的、有着需承受生命之重的力度。在这个故事里,拉塞尔克劳所演绎的泰瑞付出一切只为一段似乎有什么却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的感情。其实在生活中拉塞尔克劳也是很“男人”的人。他在拍《生命的证据》时,与梅格瑞恩也如剧情一般暗生情愫。但与国内许多人在片前刻意制造绯闻炒作的做法不同,《生命的证据》上映前,他和梅格瑞恩拒绝了一切平面媒体的宣传采访要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影片票房惨淡,导演苦不堪言。以心换心,二人是动了真情。两人传出的绯闻,导致梅格瑞恩与丹尼斯奎德这段银幕模范情侣分手。为此拉塞尔克劳备受指责。然而重重压力下,拉塞尔克劳没做任何辩解,默默承受着舆论所给出的“坏男孩”的评价与魅影。此一缄默便是六年,直到六年后,梅格瑞恩主动承认,她和丈夫丹尼斯奎德的婚姻早在她约会克罗之前就已名存实亡。她说,“他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也很有风度,从未对别人谈起我的婚姻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心存感激。” 而梅格的前夫丹尼斯也曾表达过类似的感激,他说过:“克罗让我和瑞恩都如释重负。因为他的出现,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是否有必要再继续维持婚姻,是他让我们解脱了。”
梅格瑞恩的一句“我心怀感激”就如《生命的证据》中爱丽丝最后的洒脱一笑一般,留给泰瑞的却是痴痴的等候与唯有自知的苦楚。因梅格的主动坦白,拉塞尔克劳才开口说“如果再早几年听见她说这话,我会感觉好得多。有关我是个‘坏男孩’的说法和随之而来的压力都从那时开始。一切都源自我和她的恋情,而因为那种暗示,人们便对我有了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我觉得她很有勇气———终于能够站出来在公众面前谈论这件事。不过,时过境迁,生活还将继续。“
拉塞尔克劳因为隐忍而动人,这个男人对女人的宽容总是让人心动。2012年,拉塞尔·克劳与妻子正式宣布分居,两人均未明确指出离婚的主要原因,拉塞尔·克劳只在声明中称两人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和矛盾,无法再在一起生活。但广泛传播的消息却是,丹妮埃拉·史宾赛的变心是两人分手的主要原因,有媒体记者拍到她在参加澳大利亚版《与星共舞》时,与自己的舞伴达米安·怀特伍德亲密约会的照片。
是谁说过,喜欢是放纵、爱是节制。拉塞尔克劳正是因为隐忍深情节制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