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革命:思春期默示录》是一部由几原邦彦执导,川上伦子 / 渊崎由里子 / 子安武人主演的一部动画 / 喜剧 / 剧情 / 动作 / 奇幻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女革命:思春期默示录》观后感(一):真正的王子
“与其做受人保护的公主,我更想做个英勇有型的王子”但女主角欧蒂娜没有成为真正的王子,不管是在TV版、漫画版还是剧场版的结局中,她最后也只是个“爱管闲事的勇者大人”,围绕着蔷薇新娘的争夺,说到底只是一出荒诞而又可悲的戏剧。虽然监督在悲剧的结局给我们留了一线希望——被解放的蔷薇新娘姬宫安希觉醒了,“这次换我出发,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我都会找到你的,要等我哦,欧蒂娜。”
《少女革命:思春期默示录》观后感(二):满满的EVA、小圆、物语、双斩少女味儿
满满的EVA、小圆、物语、双斩少女味儿。
人设和场景变化很大,剧情也有不小的差异,叙事算完整点了,但还是看不懂。
男主居然露胸了,裸体了。
《少女革命:思春期默示录》观后感(三):绝佳的TV解说,恶趣味啊。
本来打算一点开看,结果网络缓冲半天不好,折腾到了两点多,才在土豆看完了。
这部片单独来看,并不完整,剧情进展太快,人物不断的闪现,观众根本留不下印象。
但是,这部片是TV版的解说而已,每一幕都是在解说TV版中晦涩的部分,譬如,为什么要有王子?譬如,安西的心理变化过程。譬如,欧蒂娜在这场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譬如,晓生的出现,对于欧蒂娜的影响。等等,等等。
如果不看这部片,是不能真正掌握少革的。
以上。
《少女革命:思春期默示录》观后感(四):二十年的回声
恰逢少革二十周年纪念BD发售,本着情怀补票的心态收了限定版。重温剧场版时才察觉许多隐喻,细节之处暗示颇为大胆(笑)。充斥形式感的演出仍旧给人以震动,背景流动而尖锐,以人物调度补足扁平构图;星夜Utena和Anthy共舞一幕堪称赛璐璐动画美学的巅峰。
作为世纪末探索边缘生存的激进戏剧,如今却勾起对日本繁荣年代尾声的怀旧想象……寺山修司的演剧实验如今鲜有后继,主役特立独行的川上とも子也早已离我们而去。此刻Utena身在何处?根室纪念馆封存过去,对比今日业界景象不免唏嘘。
《少女革命:思春期默示录》观后感(五):随想
当决斗钟声响起的时候,觉得一切好像场闹剧。也许是因为那个时候还未曾拥有坚定的心。
一直没有忘记哭泣着的自己,所以不肯把弱点给对方看。想要说话,有人把手指放在唇上,声音就涩住了。本来想这样的姿态最完美,可是那个地方被轻轻一碰还是疼得要命。
迷醉在幻影中的人和小心守护幻想的人,到底谁看上去会幸福多一些?
只呆在这个学园里的人无法前进半步,于是听到有人附在耳边说:出去吧。
想起第一次走进学园的女孩子的表情,一心追寻着王子殿下,隐约不安地张望着。
很想轻轻抱一抱她。要加油哦。我先走了,再见。
如果下次遇见的话我们会一起闪耀吧。
《少女革命:思春期默示录》观后感(六):如此的美!
这部作品的评论,堪称天上地下的区别,问题就在于这部片子的主题——这是部GL的片子,可以说是GL的巅峰之作,但是剧场版又是一部意识流形态的片子(明显受EVA的影响),经常被认为是难以解读的东西。可以说,这是标准的Cult Film。不过现在我对这类片子的手法已经比较熟悉了(在经历了《Memento》和《Lost Highway》的洗礼之后,尤其是后者对我的理解力影响至深)。其实对于这类片子,去解读出那个完整的故事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感受导演/监督给予你的画面与逻辑,去跟着那个断断续续的逻辑走。
而对于这部片子,我能说:这是如此的美!
虽然不是那么纯洁的美。不过纯洁的美我们已经有了《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了。
欧蒂娜和安希的那场舞蹈,已经美得让人无法自拔了。
大量的高空大场面描写,富有张力的格斗描写,唯美的画面,大量非常规技法的使用……整部片子让我几乎是瞠目结舌。
无数的隐喻性画面,主角之间暧昧的纠葛,情节实在是极富有表现力,而且充满着可以仔细玩味的东西,让人欲罢不能。
这部片子从来就是评价很极端,由于是GL作品,于是很多人毫不掩饰讨厌的感觉,大加批判,不过包括我在内的更多人认为,这实在是一部难得的优秀作品——能把GL拍到这个水平,太令人震撼了!
最喜欢的是这部片子的场景调度。大场景的肆意运用,配合着细腻而又暧昧的人物关系,加上充满着意识流色彩的故事线索,无疑,这成为了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
欧蒂娜和安希的舞蹈,在倒影着星星的花园里,周围点缀着朵朵玫瑰。让花园变成水池,太有创意了,那几乎就是在星空中,在银河边上——这绝对可以算是动画史上最让人因感到无限美丽而记忆深刻的经典场面之一了……
《少女革命:思春期默示录》观后感(七):少年蔷薇印象
在礼拜堂里失去父母的小欧帝娜独自哭泣,小冬芽边说着“会一直心里装着你”边将娜娜温柔的抱入怀中,于是娜娜的“城堡”便出现了,冬芽就是他的“王子”。一天在公园里,小女孩(小枝织)落水了,冬芽去营救,然后没有回来,娜娜一直说的冬芽已经死了并不是事实,就像他想不起来“王子”冬芽是如何不见的一样,这些都慢慢变成童话,她甚至不能确定这些究竟发生过,如果我们去回想小时候的事,也不一定不是这样。而一个信念保存了下来,那是她曾经看见过“城堡”拥有过“王子”,这记忆中的印象太美好了,所以她期望自己变成“王子”。而她最后对冬芽重复的“会一直心里装着你”的拒绝是由于她找到了更好的情意,更具信任感,而不再死守“出现过的城堡”和“可以依靠的王子”。这里穿插下,安希的哥哥爱上安希那段,其实是因为安希对哥哥他没有爱情,所以他哥哥找不到钥匙开启完美的汽车,汽车象征自由之爱。而她们找到了更真诚的感情,不再停留于对“城堡”的想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诱惑牵引,而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去外面的世界”,在剧场版尾部,变身赛车的娜娜与希希凭借自己的意志去爱,安希有钥匙呢,那是因为她们是相爱的,突破了束缚自己的城堡和王子,“我明白了我们本来就属于外面的世界”“回到原本的故乡”这都说明了,里面的世界是一个王子规则的世界,期望得到城堡和王子的蔷薇新娘希希和娜娜反而是被自己这种定向幻想而束缚住了,他们冲出来之后才触摸到了真诚的世界。犹如悬崖上的野蔷薇,而困在“校园里面”的蔷薇则被种植在一起培育成美丽的庭院,然而这些是被刻印的蔷薇,不真实的蔷薇,蔷薇本来自野外,美好的表象在笼子里庭院里被展示就像城堡和王子,而真实的蔷薇就是影片结局那开在悬崖上的蔷薇,“我们前进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广阔”,至此,脱狱成功。
《少女革命:思春期默示录》观后感(八):女性主义、表现主义与油画风(草稿)
核心表达:呼唤女性的主体意识、独立人格,摆脱对男性、他者的依赖;更高的层次则超越性别,表现对自由、独立的渴望与追求,对传统、权威的反抗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
最后二十分钟的飙车戏,对主题的表现最为明显。导演运用了大量象征性的画面:枝织的黑色跑车代表收到压迫却不自知、反而压迫同性的女性,铺天盖地的量产黑色跑车代表无处不在的压迫与桎梏;城堡象征着美丽、甜蜜但实质虚伪、乡愿的谎言。
理由:utena对西园寺对安希动粗、将安希视为战利品感到愤怒;对冬芽王子式爱情的拒绝;结尾的飙车戏,两人决定逃离虚假、束缚的小天地,自由地探索外面的广阔世界。
比较:反抗、批判意识如此强的动画还有哪些?画面如此梦幻、唯美、充满象征性的动画还有哪些?与几原邦彦的其他作品,这部动画有哪些特点(共性、特性)?同一时期的知名动画还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结尾有借鉴《末路狂花》?
画面:背景油画风,饱和度高,场景如梦如幻。如满天飘落的玫瑰花瓣、水天相接的花园、散发银色光芒的中世纪城堡;想象力恣意挥洒,最后二十分钟的飙车戏,女主在寻求精神自由,导演也在寻求镜头语言的自由(意识流,突破了时空与常识的限制)。
问题:动画产生的时代背景。90年代日本的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界发生了什么?几原邦彦等主创受到了什么影响?创作灵感源自哪里?导演是男性,为什么会拍摄百合向、女性主义电影?
质疑:
时长过短,人物关系没交代清楚,需要结合TV版理解;晓声和冬芽到底做了什么?utena决斗快落败时为什么会被附身?
权利与义务不可分离,女性得到权利的同时又在哪些方面会有所付出?没多提及,也确实不是电影表达的重点;
为什么是百合向?为什么不是寻求异性的真爱?只有将男性概念排除,才能表现女性的解放吗?
《少女革命:思春期默示录》观后感(九):冲出PTSD的幻境
有人说剧场版才是少女革命TV的原案.
我个人比较认同,许多TV版模棱两可的东西,在剧场版都得到了具现.
剧情:
只看剧场版的话,安希确实喜欢着哥哥晓生,现实中她默许了晓生对她的迷奸,然而激情后的晓生无法接受乱伦的道德压力,刺伤妹妹后自杀了.安希将他埋在蔷薇花园下。
此刻,安希创造出幻想世界凤学院,成为被不同王子所争夺的蔷薇新娘.
现实中天上utena与冬芽是青梅竹马与情侣,冬芽却在救落水者的一次见义勇为中遇难了,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utena亦将自己封闭在幻想世界中。utena拒绝冬芽的死,她虚构了冬芽和自己分手的经历,立志成为王子,取代冬芽在自己心中的地位.TV开头有一个故事,王子照顾了年幼丧亲的公主,然而他一去不反,漫长的等待中,公主立志成为王子.剧场版用的就是这段故事,这倒不是什么女权与反抗,在剧场中,utena立志成为王子只是对失去冬芽的一种逃避.
接着两个同样失去了王子的少女在幻想世界中相遇了.
这个幻想世界就是安希和天上共同构建的盗梦空间,安希是设计者,这个空间里面没有王子,对应安希的哥哥已死,但是这个空间的规则就是有其他人来争当王子,并且与安希发生关系。王子替补要戴上玫瑰刻印(暗喻安希胸口的伤口)。大量场景的地面上都出现了血迹。天上参与到这个空间的构成,在这个空间里常常出现倾覆的小船这幅画(冬芽的死),许多场景似乎是水下场景,大量的雨水,游泳池场景。都有所暗指。
utena在看到安希的状态之后,萌生了逃避在幻想世界中是没有意义的想法.她终于想起了冬芽去世之时的场景.接受了冬芽的死,带着安希,冲出了幻想世界.
场景:
最喜欢的有两个.
安希和utena跳舞的场景.utena回想起冬芽与自己看星星的约定,痛哭流涕.安希为了安慰她与她在星光中跳舞.这段拍得新潮而维美
utena再现冬芽之死的场景.冬芽与utena站在下降的电梯中,远远地传来了落水少女的呼救声,utena则叙述着那天的经过.突然水开始涌上冬芽所站立的那一侧,冬芽也准备朝向呼救声跑去的时候.utena叫住了冬芽.多么希望他不要走,多么希望他不要死,然而水终究是要漫上来,只留下两人隔着玻璃,无声的一吻.电梯再次打开时,冬芽那一侧消失,只留下哭着的utena一人.把阴阳相隔的紧迫感与不甘表现得淋漓尽致.(漫画那段是床戏哟,甜蜜有余,凄苦不足,杀必死,杀必死)
其他
蔷薇与雨
剧场不厌其烦的表现雨中的蔷薇,水中的蔷薇。真正的含义却令人毛骨悚然,那代表的是冬芽和晓生的死。一个淹死在水里,另一个埋在蔷薇花园中。在最后一部分,玫瑰花园中的人们在暴雨中挖掘尸体,亦是如此的象征。
结局
漫画的情节可做参考.
不过是utena和安希一起去看天文电影而已.这也是utena和冬芽约定中的一部分。
utena流着泪对安希说“活到现在真的很不容易,今后也必须活下去”
谁说这是女权和白合片来着。不是两个妹子携手共进,接受失去恋人的现实的故事么?
其他:漫画中utena最后在天文馆所看的球幕电影,可能是银河铁道之夜,其中男主人公的好友为救落水者而死。
《少女革命:思春期默示录》观后感(十):命运——有着各种各样约定俗成规则的世界
我认为少女革命只是以百合为手段,来阐述一个主题:向世界发起革命。而世界,就是看似合理实则充满了各种不合理的世界。命运,就是逆来顺受地接受这些不合理。
发起革命,在拔剑时一直提起。命运之说,则在之前开门时的绝对命运默世录中亦曾提到。
少女革命的世界中,王子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受着万千少女崇拜。作为男上女下社会顶点的王子本身,也是受害者之一。王子受到这种思想束缚,在筋疲力尽时收到他人请求时,仍挣扎着想去回应。
黑化后作为幕后黑手世界尽头,也是常识性的思维方式。想斩断锋利的剑就必须用更锋利的剑,为此不惜大费周章,三番两次派挑战者前去磨练欧蒂娜,在尝试失败后仍然等着下一个适格候补者解救自己妹妹,却不知妹妹已经被拯救了。
入坑少女革命,还是看剧场版飙车视频入的坑。当时第一次看到时热血沸腾,主题曲一想起真是燃爆了。截几个剧场版片段来谈谈朴素的个人理解。
1.黑车
黑车登场之前是枝织车被击败退场。
而这些黑车的形态构造,和枝织车大同小异,可以说是同款车型。
枝织虽然被打败了,但是和枝织有着“以女人柔弱一面来欺骗世人以获得优势”这种想法的,并不只有她一人。
中有林仙儿,外有米莱迪。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城堡车
城堡车出现时,是跳跃式接近的。
这种出现方式,让我想起了魂斗罗某版上的某个boss。
也是如此看着很远,突然接近造成强大压迫感的。
所以城堡一出现,我就觉得这是boss战来了,倒是不曾想到只是守门的小boss而已。
3.跑车二次变身
红色是安希的颜色,红色的新娘礼服,红色的蔷薇花海。
安希这时坚定地说:“我再也不逃避了,要到外面的世界去。”
红布的展开包裹住车身,让欧蒂娜化身的跑车焕发了新生命。两者合二为一,安希也将自己作为赌注押上了赌桌。
当年看寒蝉时哈牛决定投入棋局也是如此,“不动摇的坚定之心能打破一切命运”。
4.王子登场
安希开车通过了名为城堡的迷宫,眼看就要到达终点时,最终boss王子登场了。
行车线在他身后疾闪,说明他速度极快;而偏偏他走路又是这么游刃有余,显得那么气定神闲。这种强烈的反差,塑造出了一种震慑他人的气场。仿佛是一条巨龙,身上每一片鳞片都闪闪发光,汇聚了公主王子童话的精华。
“我就是你的王子,来跟我一起回到那虽生犹死的世界吧。”
5.稻草人
提到稻草人,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绿野仙踪》中希望得到脑子的稻草人。
联想片中稻草人的寓意,便可以理解为毫无自己思想的傀儡。
6.双人裸体飙车:
欧蒂娜穿上男装来学校上学,当上王子,虽然是对男女规则的一种抗议,但是本身还是局限于以男上女下为主的规则中,即使胜了,也只不过还是在这三界五行中,算不得超脱。到剧场版最后,两个人裸体飙车,以天地赐予的清白之躯回归到原始状态,不再有服饰上的区分,这才算得上真正对世界的革命,叛逆。
而在最开始的欧蒂娜变身跑车,两人穿王子身而过,直至最后的赤身裸体,倒是有些尼采“骆驼——狮子——婴儿”的三段变身理论的影子。
:看知乎也好,弹幕也罢,很多都提到意识流。其实我觉得吧,这部作品还达不到意识流的高度,原因就是这个月我刚从图书馆借了本《尤利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