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8-20 02:2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观后感10篇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一部由冯巩执导,冯巩 / 徐帆 / 刘孜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观后感(一):生动县城生活

  冯巩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一部体现小人物挣扎诗意”的悲喜剧,影片中以蹬三轮的刘好这个小人物主角线索,来展示小人物的无奈生活,及其应对生活之道。刘好的人生可以说是一部苦情戏,生长于河北保定一个落后的县城里,年轻时帮厂花摆脱无赖纠缠后,貌美如花的厂花羞羞达达地说要嫁给他,虽有配不上厂花的自知之明,但还是庆幸自己伸出对厂花的救援之手从而得到厂花的青睐。哪知洞房花烛夜时晴天霹雳,厂花被人强暴过而且还怀了孩子,且要把孩子生下来;都到这一步了,也只得答应她一起把孩子养大。由此可见,厂花选择他并不是觉得他人品好,值得自己托付终生,仅是想找个能容纳肚子里孩子的便宜老爸以及容纳自己不白之身的老实丈夫。之所以这个人选是他,只是因为他老实、善良、能够忍气吞声。所以,后来无赖发迹后再次找上门时,他的厂花老婆毫不犹豫地抛夫弃子跟人跑了。在老婆跟人跑之前,因为厂里有双员工必须辞退的政策,他虽有犹豫但也无可奈何,在两人中选择了自己离开工厂,所以,他华丽丽地失业了,这是他既结婚后遇到的又一苦逼之事。老婆离家了,可他得一直扶养前妻跟别人生的孩子,这不仅在物质生活上给他添加了不少负担,在心理上更是一种折磨,苦逼又更甚了。之后拿钱去婚介所找对象,一百块钱介绍一个,心疼肉疼还是花了两百。关于第一个对象,第一次见面时连连认错人,自己的挫样被真正的见面对象看在眼里从而被无情的嫌弃,还没开始聊就掰了。第二个对象杨倩跟他相处时间长些,对方看中了他没有孩子,老实敦厚好掌控,想让他把房子卖了给她凑钱买裁缝铺,在得知他家房子早被抵押出去后就跟他没完,带俩五大三粗的年轻男人去他家,看见了被他救下的陈红后,立马让人把他家砸得稀巴烂,还把他给弄伤了。在与杨倩的相处期间,救下了因宫外孕晕倒的陈红,紧急之下拿出了自己积攒多年的5000块给陈红付了医药费,过后却得知陈红跟她姐也很穷,还不起医药费,一边不间断地在陈红和她姐面前晃悠期望她们赶紧还钱,一边又因为她们的可怜而心生怜悯滞后还款日期。就连他是否真是因为对陈红有感情而和她结婚还是仅因为她对他有意思、自身条件还过得去且不嫌弃他的“儿子”刘小好所以跟她结婚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如此种种,足以让我们透视刘好这个悲喜剧中小人物的人生与生活,似乎一切都处于不幸之中,似乎他的一生都是得过且过,从来都是被动接受生活,从未主动去选择过生活。他前妻向他表白所以他选择结婚,在和杨倩见面后杨倩觉得他不错主动和他联系所以他继续和她交往,在陈红想要报答他给他收拾屋子洗衣做饭到想嫁给他所以他娶了她,这一切都是他被动接受的证明,是因为他性格被动习惯性的被动接受,还是他没有选择,被动接受的那些都已经是上天给予他最好的恩赐?我觉得最令我难受的是影片中的人物在选择生活时,如选择对象,是因为对方还过得去,勉强能搭在一起所以选择,而不是自己出于真心喜欢而选择,当然,他们生活中的其他选择亦是如此。难道这就是生活,或者说这就是小人物生活的真谛?另一个方面,影片中也不乏有积极乐观一面,刘好无论遭遇什么都不悲不喜地继续生活下去:前妻走了,但有孩子能陪在他身边,不乏聪明体贴理解;给陈红垫上的钱没有即时收回却得到和陈红接触机会,从而抱得能照顾一家的新妻归。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各色人物(刘好,刘小好,杨倩,陈红等)性格,他们性格中有讨喜受推崇的一面,也有让人不喜的一面,但综合在一起人物形象异常饱满。此外,电影片段里加入了河北的戏曲歌曲使影片更加大众化和生活化,使观众置于真实的小县城的生活当中。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观后感(二):有爱方为真丈夫

  作为职业相声小品演员的冯巩,他相当显著的个人标志之一就是每年在春晚上的那句:我想死你们啦!虽然近许多年的春晚早已经是在广大的民众心中乏善可陈,但是我们不会忘记在春晚鼎盛时期冯巩所演绎的那些经典作品以及所带给我们属于那个年代纯真欢笑。当然舞台下的冯巩在电影方面也是颇有建树,单拿这部由他自导自演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来说,就用轻幽默方式诠释出了基层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我们看来剧中冯巩所饰演的男主角充满了窝囊气质,但是从某种角度看,这恰恰也正是一个敢于承担,敢于面对的纯爷们楷模,当他面对抛弃自己的妻子和一直抚养着非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时候,那种感觉绝对酱油和醋一块喝了下去,但是即便这样他仍然坚持着走下去,直至用自己的热心真情换来了自己的爱情,在此充分对了那句至理名言:有爱方为真丈夫。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观后感(三):是一声变了调的叹息

  家里很旧的中篇小说月刊中收录了胡学文的原著婚姻穴位

  那时依附于时间 把爸爸书柜里我能看的书都翻遍了

  在几年之后我快要忘了它的存在时看到了已经改编成的电影 格外期待

  原本对几个人物是没有任何具体化的形象感的

  在我眼里 冯巩是可以完美诠释“刘好“

  当然 兴许换了李保田也可以演出一种感觉

  冯巩的演技档次丝毫不次于葛优 只不过每个人定位不同罢了

  无非是小人物的辛酸苦泪 偶尔掺杂着带点儿欣慰的小小幸福

  也想用文艺姿态去说“这就是生活“ 但是---酸 真酸

  他们的很多心情都可以从自己的生活里映射出来

  这边看你嬉笑怒骂 转身窥探你自己才懂的那瓣心室

  原著小说结局悲切无奈

  刘好死掉了刘小好的生活将要艰难地继续下去

  电影给了我一声劫后余生的叹息 刘小好喊出的那声爸爸让我以为透着喜感的剧情会抛弃皆大欢喜的结尾 最主要的是在几年后又回味了那篇凄苦小说的同时 不想再感受那种虐心了

  幸好…幸好…

  有点可惜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翻译的英文简直要笑死人

  这么中国特色的生活系列影片 还是别配特别凸显国际化的标签

  看起很滑稽的 一点味道都没

  纯粹个人吐槽 不喜勿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观后感(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最近不知道都忙什么去了,电影方面的资讯了解得少。今天才把冯巩的这个《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给下下来看了。

  一直以来,冯巩演的电影我都蛮喜欢的,最中意的就是《埋伏》和《没事偷着乐》。那是两种风格片子。特别是《没事偷着乐》,我觉得电影版比电视版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来得好看可能是因为电影比较精练,而且贯穿全片的天津话听着舒服。所以最近看到说冯巩自己导片子了,就一直想看看是什么样儿的。

  整个片子看下来感觉一般,不会难看,但是也没太多出彩的地方。冯巩还是跟以前一样,扮演他最擅长的那种都市小人物的角色。这可能跟他生长在天津有关系。这个城市草根味比较浓。不过这个片子说的不是天津话。我起先想了半天,感觉说的应该是河北某地的方言,但是并不是我较为熟悉的河北或者唐山的方言。后来去网上查一下说这个片子说的是保定的故事,讲的是保定话——那我当然没法听明白是哪的话了。还是更喜欢天津话。

  剧本感觉挺平的,围绕着冯巩相亲发生一连串的小人物琐事,中间穿插了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之间的恩恩怨怨纠葛葛。说实话,真的蛮烦的。特别徐帆那部分,虽然她演的是一个小市民,但感觉怎么都没脱出《不见不散》的影子。不过另外一条线是冯巩跟他干儿子之间的感情线。其实我这个片子看下来,反倒觉得最重要的是这条脉络。因为冯巩跟他干儿子之间的关系是贯穿全片始终的,而且跟三个女人都有联系。这个部分处理得不错。演冯巩干儿子的是叮当,经常能在一些电视广告、小品……中看到的一个小孩。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给福清某文武学校演的广告“我们的特色……”。以前我觉得这个小孩演戏挺做作的。这是国内很多影视作品中,小演员的通病。我现在想一想,当年我演相声小品的时候,做作的痕迹也非常重。不过在这个片子里,小孩儿表现得不错。做作的痕迹不是那么重。反倒是冯巩,让我感觉演技没见长进。或者说,仍然停留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那水平

  每次我写到这个片子的片名《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非常非常想把它改成《心急吃不了臭豆腐》或者《心急吃不了热臭豆腐》……嘿嘿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观后感(五):粥要慢慢熬

  今天赶巧看了一眼 人物都土了吧唧的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没想到被吸引进去了 冯巩导演冯巩主演的老实巴交好人刘好的故事 整部电影以河北的一个破旧的小县城为背景 时代背景不祥 大概是80年代左右 刘好其貌不扬胆小窝囊 虽然与美女有缘 但总是被人当靶子使唤 影片一贯的冯氏小品作风 自带喜剧色彩 其实却又并非喜剧 看似一个老套俗世的故事 却又极其现实 中途多次为刘好捏了一把汗 也一度泪目 好在最后皆大欢喜 只要你一心向善 好的事情会同样反馈给你 好人有好报 好事可能会多磨 就象熬一锅热腾腾的粥 需要时间的加成 火候到了 一切自然成 那个最好的最适合你的就在不经意间来到你身边 而且不离不弃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观后感(六):豆腐找上门,急不急看个人

  最近看了几部冯巩主演的喜剧片,角色以小人物居多,过得是寻常日子,离不开柴米油盐,角色一出,加上是冯巩扮演,挡不住的喜剧味,无形中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只是电影角色的小,也未必是真的小,也不会低到尘埃里,只是和帝王将相历史名人民族英雄、齐天大圣相比,冯巩的角色没有那么惊心动魄,更没有意气风发,不过也算是个说得着的人物了。

  比如,《别拿自己不当干部》里,冯巩饰演的是个不入流的工长,那也管着200多号工人。男主角努力了几十年,一点点爬上去,不能说不艰辛。观众看到电影里的冯巩,形象平凡,两头受气,心里难免不会生出几分轻视之意,可回头一想,大部分人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不过电影的标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似乎有点文不对题,电影里谁心急,在哪里心急,想了半天也没个头绪,心急之后出了什么恶果,也没有提,电影似乎想要告诉人不要心急,可这电影里的故事,和这急不急的也没关系,说破天就是个乐天知命,知足常乐顺其自然的故事。没有心急,热豆腐又在哪里呢,应该不是徐帆,毕竟最后没吃上,那该是那个年轻的姑娘吧?

  不过电影里的豆腐倒是自己上门的,和男主角急不急并无关系。前妻找到他,为的是找人背锅,结婚之后,自然还得要去寻找真爱,中国电影甚至中国社会老实人一向怀有很大的敌意,老婆跑了还落个清静,就是不跑在家过日子,送的帽子也够开个小店。

  相亲的对象找他,是奔结婚去的,似乎比主角还急,毕竟年龄大了,总会现实一些,摞荒时间太长,见到男人难免有些求耕的冲动。倒是他无意救的小妹,倒是一点都不急,怀着报恩的念头任劳任怨踏实又肯做事

  仔细一想,敢情冯巩才是那块热豆腐。真是不容易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观后感(七):这部电影还一般

  电影以中年出租车司机寻找对象为故事的主线,小市民的生活图景以较缓慢速度展开,就如同冯巩脚下那吱呀吱呀地运走着的三轮。好男人,工厂旧事,与新女友喝酒,把路边倒地的女子送往医院结婚时三轮车队,为整个电影塑造了一种“老清新”的氛围。如同现在的“小清新”的人物关系和剧情安排如出一辙一般,这种老电影也是由冯导精心拼凑的产物,离不开一个“巧”字。

  影片中有一个致命缺点—人物形象的自我矛盾。电影中力图表现着个主人公温和憨厚善良的性格,但冯巩却始终对几位女友隐瞒自己有一个孩子,还当着儿子的面说这是他舅舅家中的孩子。他并不“心急”群盘托出,因为他还有心机。他与那位做衣服女工交往的已经很深入,却还不告诉她,莫不是想先结婚再说?

  尽管如此,把这部片子放到现在看,还是能引起人的一些怀旧情绪的,如果你只是看它的话。他的镜头运用,还是自然的。逻辑,还是大体合理的。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观后感(八):改革开放这几年

  有人说他窝囊,确实,但这种窝囊不是人本性的窝囊,而是社会不给你做人尊严

  这部电影看上去是个喜剧,其实是悲剧。很多事情说得很隐晦,不了解历史的人很难理解背后的问题

  电影主要用3个女人来表现中国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的变迁

  第一个阶段国企改制,工人下岗。

  电影用很简单一句话交代了这个背景:“双职工,两个人留一个”。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观后感(九):没牙也能吃豆腐

  如果你觉得生活没意思,人生到处都是黑暗,不如来看看这部电影。

  特别记得刘好在三轮车后面打的标语“只比大奔少个轮”。看似很逗的一句话,涵盖了多少的人生意义。不可能每个人都开大奔,开宝马。可是每个人都可以把生活看成是很美的事。人的欲望是无止境,拥有的东西总觉得不够,为什么有些人活得不快乐,明明衣食无忧,明明自己的生活让别人羡慕,却一手把自己的生活毁掉——为了满足那无止境的欲望。

  一个善良的人,总是让人感动。刘好真的是个好人。把自己妻子和别人生的儿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妻子跟别人跑了默默吞声;被一个势利的女人诬陷仍然没有反抗;自己掏腰包给一个陌生的姑娘看病……这样的好人如今估计已经绝了种,能把不富裕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很少很少了。包括我自己,也丢了那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这个世界,太现实,太物质。

  不过,就算世界再肮脏,也要相信没有什么不可以!

  没牙也能吃豆腐,没钱也能活得开心。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观后感(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看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片子讲述了一名普通的三轮车司机—刘好(冯巩饰)身边发生的故事,描绘了刘好酸甜苦辣的生活经历以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冯巩真实太搞笑了,表情极其丰富,而且里面的配音都是河北保定那一带的口音,特搞!那辆特色十足的三轮车,从刘好第一次出场就伴随在他的身边,一直到影片的最后,都是一个标志性的道具。刘好与刘小好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不时改变着整部乐曲行进的节奏。当“爸爸”两个字从小好嘴里喊出的时候,不但为影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真善美画上了有力的注脚,让人的心灵当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真诚、温情又不乏轻松幽默,影片以轻喜剧的表现方式,给人带来深刻的回味与思考。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尤其是徐帆在里面演的角色挺另类的!她戴着头套,点上痦子,给自己设计了一副市井小女子的样子,大大改变了以往漂亮、端庄的形象,还在片中充分展现了她的喜剧天赋。嘿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