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密谈》影评精选10篇
日期:2022-05-27 02:08: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密谈》影评精选10篇

  《密谈》是一部由彭力·云旦拿域安执导,阿南达·爱华灵咸 / Lalita Panyopas / 阿萍雅·萨库尔加伦苏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密谈》影评(一):Ploy:依然很冷的彭力·云旦拿域安

  在几部跨国制作、打响名号的影片之后,彭力·云旦拿域安(Pen-Ek Ratanaruang)今年推出了新作《密谈》。他放弃了使用外籍演员,回到熟悉的泰国环境和中小成本制作。在前作《无形波浪》中他尽情展示着作品的冷调,得到的国际评价却是毁誉参半。不过云旦拿域安似乎并未从旧有记忆中走出,这次的主角普洛伊(Ploy)是个留着复古爆炸头的青春女孩,看上去与众不同,外形上却有韩国女星姜慧贞(参演过《无形波浪》)的影子。剧中的普洛伊是个尚有清纯气息又不乏成熟魅力的19岁女孩,爆炸头的造型设计固然是追求视觉上的独特,同时也是为了让真实年龄只有16岁的女演员塞帕安(Saiparn, Sakuljaroensuk的昵称)看上去成熟些。年轻的塞帕安说,她面对资历深厚的专业演员拉莉塔·潘尤帕斯(Lalita Panyopas,出演过导演的《69两头勾》)时相当紧张。刚好两人在片中扮演的角色也是矛盾对立,甚至有一幕暴力戏出现。

  《密谈》讲述一对中年夫妇长途飞回曼谷,故事发生在他们清晨住进宾馆之后。夫妇俩旅居美国多年,许久未曾踏足泰国。在曼谷,他们没有家,只能选择宾馆。丈夫下楼买烟,碰见可爱的女孩,一番闲聊后他决定让这名在等母亲的女孩去房间休息。妻子对女孩的出现大有怨言,她先前就对丈夫起了疑心,布满紧张感的三人关系就此铺开。女孩无意的出现导致夫妇俩进入冲突状态,妻子感到了威胁,而丈夫的好心行为看似无意,却在实质上踩进了七年婚姻布下的雷区。

  《密谈》在影像风格上依然很冷,人物对白突出疏离关系,背景音乐更是平缓低沉。关于爱情保鲜保质的讨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执迷于情感纷乱的王家卫。在三人关系的基础上,《密谈》又加进一对无需言语交流的偷欢男女,一方是宾馆服务员,一方是酒吧招待生。在影片里它似真似假,但可以确信,它是夫妻关系平行层面的场景对照,暴露出他们没有身体交流的事实。

  云旦拿域安说他并不喜欢拍摄性爱内容,但在泰国上映时,《密谈》还是迫于环境删除了性爱片段,以求通过审查后上映。对于《密谈》,英国著名影评人托尼·雷恩称之为“今年最冷调迷人的作品之一”;也有评论说,影片需要静思默想,会予人介于半睡半醒的观影感受——当然,这是褒赞。

  《密谈》影评(二):电影《密谈》: 灵与肉背叛终归要回归平淡

  偶尔翻看老电影,发现一部2007年的泰国电影《密谈》 ,试着看了看,之前除了泰国恐怖片之外,基本没怎么关注泰国片,看了之后,感觉背叛隐藏的和婚姻疲惫期里争吵一样,平淡的似乎没发生一样。

  影片一开始,飞机上一对平静没有过多交流的的夫妻,他们奔向普吉岛参加妻子家人的葬礼,在曼谷酒店逗留休息。停留的几个小时里,夫妻因为丈夫带一个邂逅的女孩Ploy而产生的误解。争吵之后,妻子出去再咖啡厅结识了一个自己的影迷,进而导致最后的枪声。而丈夫在妻子外出后,同样没有经得住诱惑…… 最终在葬礼上,两个人又像来时的飞机上一样平静的离开。

  说到情节,会有人反驳我的叙述,丈夫根本没有做什么啊,只是安静的聊天。如果你这么认为,那我只能说你没有注意电影在细节上的处理,女孩Ploy短裤上的变化。妻子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感觉是那种类似于精神分离而胡思乱想的病态,所以在她的视角中是存在幻想情节的,比如杀死女孩,门外出现抱着孩子女人,正是那个丈夫电话号码上的女人,而知那个抱着的小女孩的卷发,会让细致密恐的观众联想到罪恶的一幕,还有妻子在那个男影迷家店里借用电话和电话里的对话的虚虚实实,就需要观众自己去猜了。

  但是幻想的终究不会是真,但是它会让妻子信以为真而冲动的做事。但真实的事情该发生的确实在发生。妻子因为嫉妒而梦见杀了女孩Ploy,因为误解而在咖啡馆摘掉戒指搭讪男影迷,这些都是看似冲动,但其实是内心的欲望的迸发,所以才会跟着陌生人回家,才会被侵犯。这些都是真实的,也是无法挽回的。丈夫与女孩Ploy聊天谈论性爱的暧昧,枕在丈夫大腿上的被轻抚的动作,都不会是陌生人之间会有的,但是一旦有了肉体关系,这些就是自然的事情了。女孩女孩Ploy在开着一跳缝隙窗户边,问为什么不试着拥抱和和对方亲昵呢,而丈夫却说夫妻的亲密和罐头一样早已过期,这时候女孩放下手中的水瓶走向床边,接着就是突然穿插隔壁偷情男女的肉欲,镜头再回到房间时候,是丈夫房间短暂的男人喘息声和之后女孩拉开窗帘的动作……,导演想在丈夫和女孩身上表达的不伦画面,借助隔壁肉欲男女的画面隐晦的表达,迷惑了好多仅仅以为只是丈夫和女孩只是暧昧的观众(影片为了过审查删除了部分成人镜头,至于是哪些,观众完全可以自行脑补)。

  好多观众看过影片之后,都纠结于妻子的精神和肉体的背叛,即使那些被背叛有主动也有被动。但是丈夫的背叛却被剪辑很好的隐藏了。毕竟是丈夫主动带女孩回来,毕竟是丈夫在三人同在时候和妻子厌烦的争吵,毕竟是在妻子负气离开时,丈夫却在乐于和女孩热聊,也毕竟是丈夫让女孩的短裤上有了成为女人的印记。所以隐藏最深的背叛,往往让人感觉是那么多真诚和无辜。在女孩Ploy的家乡,夫妻俩参加葬礼的时候,在浴室痛哭的丈夫和那个被强暴后杀死影迷后的妻子,两个还是那么平淡的离开,貌似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至于那对酒店工作男女,不想多说,那不是重点,只是对于夫妻俩情感和相处模式解释或者衬托,那对男女的对彼此身体的痴迷,反衬夫妻俩的七年之痒时期的平淡。其实,我在看完这电影之后,忽然有了邪恶的想法,让我觉得这是韩国《老男孩》般的那种恐惧,幸亏我不是编剧,我猜想,那个出现在妻子幻想里的,酒店门口的丈夫前妻怀里抱着的卷发小女孩,正是儿时的女孩Ploy,女孩不是在等待她母亲,因为她的母亲远在斯德哥尔摩,而她的母亲电话早已经打不通。又或者是真的在等待她的母亲 ,而她母亲正在瑞典赶来。女孩从普吉岛赶来,夫妻正赶往普吉岛,丈夫说过在婚前,自己有一个女儿,妻子有一个儿子。冥冥之中,夫妻和女孩或许真的有种隐秘的联系。胡思乱系或许就是我这一类电影偏执狂研究电影的乐趣吧。

  《密谈》影评(三):like ploy

  第一次接触泰国电影:<<密谈>>,Ploy.

  被海报吸引--女孩浓密散乱的头发,淡然的表情,粉色的L,黑色的P O Y。

  冷冷的影像风格,平缓低沉的背景音乐,娓娓道来一个从容平和的故事。

  一对夫妇--Taeng Wit,一个酒吧邂逅的女孩--Ploy。

  七年的婚姻生活消耗了激情,剩下怀疑和不安。Taeng因此显得不快乐,于是她不断地问Wit“你爱我吗?”试图获得关于爱的证明,关于被需要的证据。但Wit却对这种形式主义的求证不以为然,回答如何?不回答又如何?

  分歧带来婚姻冷战,Ploy成了导火索。Wit在Taeng离开后对ploy说因为无事可做而争吵,但是争吵让他们保持亲密,这个时候你会不忍心去责怪任何一方,每一段婚姻经过生活的洗礼大抵都会变得如此吧。

  故事的结尾,在车上,Wit握着Taeng的手说:“我爱你”。Taeng说:“其实那个女孩真可爱。” Poly,这个陌生女孩,给他们的婚姻带来了危机,也在最后愈合了它。

  留下印象较深的两段情节:

  一段关于爱情保质期的讨论:

  Wit:我们在一起已经8年了。

  loy:什么?这都有保质期吗?

  Wit:是的。

  Wit:不太一样。罐头食品告诉你它什么时候过期,但并没有告诉你什么时候坏掉。

  loy:你感到寂寞吗?

  Wit:谁不寂寞呢?很多时候,人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其实很寂寞。因为他们有很多事情要做。

  一段关于烟和音乐的简单对话:

  loy:你好,能借个火么?

  loy:再借根烟行么?

  loy:这个怎么用?

  loy:你听什么类型的音乐?

  Wit:什么都听。。。但是,不常听。

  loy:你的手看起来像音乐家的手。

  loy:你喜欢“Job”的歌么?

  Wit:谁?

  loy:Job Bunjob

  Wit:没听说过。

  (女孩拿来歌一起听还一边哼,很喜欢的音乐,也许是对陌生语言的新鲜感吧~)

  Wit:你多大了?

  loy:明天就满19了,怎么了?因为我听这些比较老的歌么?

  Wit:那倒不是,不过不太适合你这年龄啊。

  loy:我不听流行音乐,它的节奏太慢了。

  电影中轻缓的动作和平和的语调,以及细腻的心理活动与不动声色的平静表面。疏离的人无关系,阴郁沉重的压抑,容易让人联想起执迷于情感纷乱的王家卫。

  《密谈》影评(四):爱的保鲜期

  这是一部一开始看以为很上当的电影——广告词里说的是“2007年度最震撼最惊悚的爱情片”,其实一开场,影片的慢节奏,音乐的混沌,长镜头的拖延,和伴随着这些镜头收录的杂音,简直就让人感到窒息。于是忍不住去网上搜了影评。

  影评居然出奇的好!于是忍住继续。

  漫长的105分钟,还是没忍住,很多地方是用快进的方式,当然,几个情色镜头除外。

  故事情节就不多说了,大家去网上搜,已经写得很详细。其实105分钟的电影,讲的故事时间不足24小时,对话更是少的可怜。但在这不足24小时里,一共有6个人进进出出,一对真实世界里有七年之痒的夫妻,一对虚虚实实如同虚幻警境中的情色男女,一个恶灵一般,出场时间不足15分钟的工程师,还有一个,就是剧中的灵魂——如同精灵一般的女孩PLOY。

  这个叫做彭力·云旦拿域安导演,应该就是泰国的王家卫,人物对白突出疏离关系,背景音乐更是平缓低沉,深层次,这个导演却在玩弄这个城市最亲密、最疏离、最熟悉、最陌生的人物关系。剧中那个中年的妻子,对应着这个叫做PLOY的女孩子,曾经何时,她对于生活,对于感情也是那样坚定执着,简单直接,曾经何时,她对于自己也是那样自信。但现在,她却杯弓蛇影一般忐忑,去猜度着感情的深深浅浅、虚虚实实。

  剧中最让我感触深刻一句台词,是中年丈夫与PLOY之间的一段对话:(原话记不全了,大致如此)

  丈夫:夫妻间的爱情也是有有效期的。

  LOY:那不是相当于一瓶罐头?

  丈夫:啊,有点像,不过又有区别。

  LOY:……

  丈夫:罐头是写明有效期的,你知道什么时候到期,而爱情,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失效的。

  其实故事的一开始,这对夫妻已经对于婚姻、对于感情的忠诚度,互相猜测互相试探,而妻子对于感情的不稳定程度,更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处理,两个人同时在做梦,妻子在梦中梦见自己用枕头闷死PLOY,而PLOY这时也在做梦,梦见的却是酒吧侍者与酒店女服务员的云云雨雨。妻子终于被自己的臆想惊吓得出走,遇到了那个代表恶灵的工程师。谁也不知道这个工程师有没有得逞,导演故意不交代,故事的最终,妻子和丈夫相遇,两个人平静地走在一起,仿佛前面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怀疑、揣测、试探、挣扎和救赎。生活又归于了平淡,希望心灵也是一样。

  在我的婚姻刚满第二年的时候,我看到了这部电影,我很庆幸我不是婚姻的第七年才注意有这样一部电影。在我的婚姻第二年里,我和大羊去看了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师,并正在接受婚姻成长方面的辅导。

  期望简单生活的人不需要看这部电影,但是,如果谁对于婚姻还是有非常理想化的看法的,我建议你们来这里看看这对夫妻的七年之痒和他们的爱情保鲜期。

  《密谈》影评(五):《密谈》:婚姻里极端的修正行为

  《密谈》:婚姻里极端的修正行为

  ■文/火神纪

  任何一台机器经过长时间运转总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运转、磨损、偏离、修正。如果把一段波澜不惊的婚姻当成是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那么在不停的磨损和偏离之后,就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去进行较准修正,以确保其后继续运转良好。——火神纪。题记。

  一个男人把一个陌生的少女带进了妻子正在睡觉的房间里,仅仅只是因为同情和怜悯吗?或者,他又在期待着即将发生的什么事情。表面上的正义凛然让人无法苛责,反而小心翼翼带着酸味的妻子让人感觉有点小家子气。

  可是为何要这样做以及为何会这样做,一切是否真如他所说的那样大公无私呢。我丝毫不怀疑他那带有点神经质的妻子所质疑他的一切,我非常怀疑他的潜意识里与他的行为上的解说是否能够达成一致。真正的动机是什么;在我看来也许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何况我们。

  可是有一点是我们谁也无法否认的,那就是这种事情所发生的概率。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做一些莫名其妙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理解的事情来。弗洛伊德完全能够从潜意识里来替我们解答这一切,可是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可是我们依旧会如此陌名其妙地一路走下去。

  压抑在积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只能在某一次彻底地暴发并把郁结完全地宣泄出来,我们才有可能得到所谓的平静。

  男人应该可以想像得到,一个对婚姻生活已经满腹怨言的妻子对自己如此冒昧的行为将会有什么样的应激反应。少女问他是否将给他增加麻烦的时候他依旧一意孤行坚持把她带回了房间。这本就意味着这并非如同我们所想像的那种简单而普通的艳情事件了。

  我和我那喜欢视觉冲激的朋友一起看的这部电影;结果我们产生了两种完全相左并且都相对极端的观影感受。朋友叫苦连天极度压抑并且呵欠连连,我却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为之大为赞叹;当影迷在选择电影的同时,电影也许也在选择属于它的受众。很明显,这不可能是一部一致叫好的电影。带着半点躁动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无疑是非常乏味并且无聊至极的;时间的跨度上仅仅只是一个夜晚,简单明了的人物关系,没有任何让人惊喜的剧情编排。

  可是我看到的是与之完全相反一部电影。首先我会同意朋友的那个判断,可是也正是因为朋友眼里所诟病的这一切,在我这里反而成了这部电影最与众不同并且独到而且出色的地方。充斥了太多浮华与喧嚣林林总总的电影里,已经很少能够见到如此安祥与平和又制作精良的电影了。

  那是一种娓娓道来的从容与平和,像是用一种极其平静的语调在讲述一个平平无奇的生活故事;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适合用轰轰烈烈或者耸人听闻的方式来讲述。看这部电影需要的是一种与讲述者同样平和的心态而非猎奇,朋友所说的那一切是事实存在的所以我无力反驳,可是我不想抹杀那种自我的观影方式;如果换一种心态来看待这部电影的话,会发现许多用猎奇眼光根本就看不到的精妙之处。

  这部电影像极了一篇精美而简朴的小散文,所以它并不需要过于华丽的修饰和烦琐的交待;简单的人物关系和更简明扼要的剧情发展,所以它也不需要过多的台词和对白来支撑起整个故事的框架。这是一部非常平静而优雅的,关于爱情、伦理和救赎主题的电影。

  电影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其运镜和导演Pen-Ek Ratanaruang平实的叙事风格。在看这部电影的整个过程中,很多的镜头让我想起的是王家卫;Pen-Ek Ratanaruang像是一个洗尽铅华剔除了华丽色调的王家卫,至少在镜头角度和整体风格上都和王家卫有几分神似。当然,我并不是在论Pen-Ek Ratanaruang与王家卫的孰长孰短;在我看来,他们都是非常出色的风格导演。王家卫胜在奢华而Pen-Ek Ratanaruang则胜在平静。

  长镜头和短镜头的交替,宽角的场景与窄角的特写,轻缓的动作和阴郁沉重的压抑,平和的语调和安静的遐想,以及细腻的心理活动与不动声色的平静表面。看这部电影的过程有一种让人非常享受并且沉溺其中的感觉。可以说,导演Pen-Ek Ratanaruang通过电影这些平实而安静的镜头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是潜藏在这种平实安静下波涛汹涌的暗流;而是否感知到这股暗流的澎湃与表面这种极端相反的平静并且能够把握到这股暗流,将决定了对这部电影最终的整体评价和优劣评判最主要的一个主观标准。

  婚姻生活也许同样需要苦心经营,需要不停地磨合与情趣的调剂,N年之痒不过只是贪婪欲望的一句托辞罢了。当爱的激情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褪色,当生活的琐碎开始磨平了爱的激情,当磨难开始降临在那些彼此深爱的夫妇身上,所有运行良好的婚姻生活也许就将变得凌乱不堪甚至让人感觉到疲惫而艰辛。

  电影中的这对男女来自于两个不同的阶层和家庭重新组合在一起;当激情褪去,与正常的婚姻生活的轨迹越走越远渐渐地偏离正轨也就显得并不为奇了。当偏离的尺度超越正常尺度太远,这就需要不停地修正所偏移的方向以便让生活回到正常的轨迹中来。

  在这部电影里,这种需要日积月累细水长流防微杜渐的修正行为被极端化地一次性处理了。这也许也是这部电影所渲染的那种抑郁氛围的由来。压抑在积蓄,积压到了某种程度之后就会寻找突破口来宣泄;所以,不论那个十九岁的少女Ploy是否出现,两个人的情感危机终将会暴发,只是在时间上的迟与早的问,以及暴发的形式和力度是否如此强烈。

  可以说Ploy的存在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因为她作为导火线的存在,该暴发的一切提前降临了。没有硝烟的争吵,平静但让人压抑的对话,隔壁房间里淫糜而贯穿全片的那场华丽的性爱里欢快和释放的表情和这边的压抑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差和反衬。于是压抑的味道来得更浓烈了些。导演处理的手法很巧妙,以欢快来烘托抑郁;因为那边的欢快也并非一味的欢快,某种欢畅的叫喊被压低在藏在咽喉深处成了低沉的吼叫,这种同样压抑的低音要比飞扬的高声表达出一种更压抑的快感。偷情的情侣,在朋友看来完全是不知所谓的这对男女,投映在这部电影里的这种压抑的愉悦其实把这部电影拖进了一个更压抑的绝境里去。

  我所说的关于这部电影所暗藏的汹涌暗流,某种程度是也是这对男女那种平静躯干下泛滥着的澎湃情欲和这样零落地散置在整部电影里所给了我的预示。

  电影的最后用一种解脱式的救赎完成了这场并不华丽的修正行为。被疯狂影迷所迷奸并且险遭杀人灭口的妻子以及一个惘然若失的丈夫从两处来参加了他们本来就应该去参加的葬礼,在计程车里相互的表白给这场以《Ploy》而命名的修正行为写上了最后的注脚。少女Ploy并不是《Ploy》的真正主角,她只是一个流落在凡间不羁而另类的天使;她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着稚气和纯洁的修正符号。在这对充满了怨气的夫妇身上,她带来了祥和之气。

  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这场也许并不算是圆满的甚至有点勉为其难的救赎完成得非常彻底。带着精神病症的妻子在梦里掐杀了的天使最终还依旧活着,她所路过的这两个人的人生也许从此就被这样的一个陌生的女子所更改了。梦杀,显然要比一场血腥的掐杀行为来得文明也隐晦得多。

  我们同样莫名其妙的人生里其实也总会发生让我们莫名其妙的事情。而当适当的时间发生适当的事情时;也许我们所做的并不是如何冷静理智地去分析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我们会不假思索地接受这些事情并且不需要任何合理堂皇的理由然后继续我们并不完美的人生。

  我并不鼓吹用任何一种极端的方式去解决任何事情。让我所赞叹的是事件发生的概率是我们所无法否认的,以及导演Pen-Ek Ratanaruang冷眼旁观的姿态、长短镜和宽窄镜的交替、平静如水的表象和汹涌澎湃的暗流。看这部电影,如同是在浮华喧嚣的俗世中走进了一个安静祥和的世外桃源;不关故事情节,而仅仅只是导演极具个人化的执导风格以及其独有的平静。当然,首先我们必须先把自己自身的浮躁洗尽之后再来细品这部电影;不然我们依旧将味同嚼蜡乏味至极。

  影迷们在选择电影的同时,导演也在替他们自己的作品选择自己所钟情的受众阶层。朋友的观影感受也许将代表大部分影迷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第一感知;这也许也就是我为何要如此长篇大论地在这里不停地论说。在为烂片作撰的同时,影评人也许还有另外的一个职责,那就是为自己所钟爱的电影正名。当我在选择的时候感觉被选择,那无疑是非常幸福的;而向世界宣称这种被选择则显得无可厚非了。

  2007-11-08;丁亥年庚戌月丙午日。立冬。

  --------------------------------------------------------------------------------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Ploy》

  ■译名:《密谈》

  ■编导:彭力·云旦拿域安(Pen-Ek Ratanaruang)

  ■主演:阿南达·爱华灵咸(Ananda Everingham) 、Lalita Panyopas、Porntip Papanai

  ■类型:爱情/剧情/惊悚

  ■片长:105 min

  ■国家:泰国

  ■语言:泰语

  ■发行:A-Film Distribution

  ■上映:2007年5月21日(法国)

  《密谈》影评(六):泰国版的迷失东京

  总是觉得泰国人长的黑黑的,看起来油腻腻的不够清爽,但是这部电影因为主色调灰,所以演员的脸莫名其妙地都透露出一种绝望的神色。再说这个故事,简直就是泰国版的迷失东京,寂寞的长镜头,冷漠的饭店大床,只不过<PLoy>太过冷清,没有迷失东京里煽风点火的好音乐,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索菲亚科波拉一样热爱post-punk。

  嫉妒是一种可怕的情绪,混杂了冲动和爱、自尊、背叛还有恨,<Ploy>的美来自对嫉妒的冷眼旁观。冷眼旁观所以整个人可以控制情绪,所以难免会有点儿绝望。正是这种绝望和清冷的色调搭配起来才契合。

  里面有一个烫爆炸头的小姑娘,吊儿郎当地非常好看。那个有妇之夫也身材匀称不会给人龌龊的感觉,有夫之妇则透露着成熟女人的沧桑美,别的几个演员就不形容了。

  我喜欢漂亮的演员,绝望的情绪和酒店清冷的整体色调。有的人会幻想与一个人秘密地爱,在酒店的白色床单上密谈,直到安静地睡着,当你醒来,那男人已经在洗手间哗啦哗啦地洗脸了。

  《密谈》影评(七):热带镜像之四:疏离情梦

  名称:爱情保鲜期

  导演:彭力•云旦拿域安

  主演:Ananda Everingham / Lalita Panyopas

  上映:2007年

  很多人相信,爱情是有保鲜期的,时间、地点、愿景一变,激情也就如潮水消退,所有的期待变现之后新鲜感不在,剩下的就只有日复一日的亲情来支撑两个人之间的信任。这个时候,任何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全新爱情段落的出现,移情别恋就会成为自然现象,而另一方则成为了保鲜期的可怜试验品。

  《爱情保鲜期》里面的一对美籍泰裔夫妇,从美国回来泰国,准备去普吉岛参加长辈的葬礼。下飞机后在酒店短暂停留的时间里,因为遇见了一个叫Ploy的爆炸头女孩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冷淡的酒店房间里,丈夫把正在等待妈妈的Ploy叫进来暂时休息,因此影响了妻子的睡眠;在隔壁房间里,酒店咖啡厅的男服务生和女服务员在偷欢。隔着墙壁,两种关系在微妙地进行,似乎又有彼此的沟通影响。接下来,妻子因为愤怒和嫉妒而杀了Ploy,并且出去外面,找人鬼混。

  片中过多的长镜头和空镜头产生出一种冷漠的干净,简约的构图,人物之间简短的台词,辅之以海浪般细细拍涌的电子乐,让人浮起一种孤寂又惶惑的疏离感,繁华的都市背后产生一种虚无的荒凉。令人吊诡的是,所有这些过程似乎都像是一连串的梦境:Ploy梦到了酒店服务生的偷欢场景;丈夫梦到了妻子出轨并被流氓追杀;妻子梦到自己亲手杀了Ploy。

  表现夫妻之间七年之痒的片子比较多,用这种具有精神分析学一样的表现方式却不多见。因而,在空气潮湿,树木葱茏的热带地界上,幻觉与现实并生,自弃和疑惑混杂,自私的爱情与巨大的孤独,像流沙一样吞没的现代人的灵魂,奔逃当中寻找稳定,安稳当中寻找动荡,每个人都是游魂,在各自寻找出口。

  具有国际视野的导演彭力•云旦拿域安,先后和日本、韩国、香港电影人、演员合作,从2005年的《宇宙只有我和你》到2006年的《无形海浪》,再到2007年的《爱情保鲜期》,还是在坚持自己对电影判断和感觉,已经对描述人物心理自得章法。

  彭力•云旦拿域安的冷色系电影语言像小说一样行云流水,具有王家卫式的脚本情绪,和蔡明亮式的病态城市表情,形成了独特的文艺电影效应。

  《密谈》影评(八):谁叫浮生皆似梦—现实与梦境与YY

  整部剧来说感觉导演想要表达的主线只是一条:相处已久的夫妻没了激情怎么办,这个点题的剧情只在剧中段的时候表现了出来,也就是剧情从沉闷拖沓走向杂乱荒诞的转折(忽略用词的偏向性)。当男女主人公在争论他们在一起7年还是8年,说我爱你还是不需要说我爱你的时候,已经体现了他们的问题所在。

  然为了探讨或者如果把结局看做一个完满的话也能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导演用了几个人物,互相穿插互相影响,其中真真假假,梦梦幻幻,虚虚实实下面分析一二(纯属陋见)

  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那个18岁的姑娘,一下子吸引了男主人公的注意,一张嫩到滴水的美丽脸庞,纤瘦发光的身体。不拘谨又自来熟,和妻子疲惫的相处比较简直一个是久违清新的春雨,一个是好似下到没有尽头闷湿的黄梅雨。简单交谈很愉快,还一起听了一首歌,喝了咖啡,请她回房间梳洗,妻子看见不悦于是想让她马上走人,睡睡醒醒间还想到之前搜出来的“诺”的电话,闷死姑娘,见到诺带着小孩,这个梦境里发生的事情一个是她病态欲望一个是她的疑心恐惧。我觉得都是她的情绪病引起的。之后的争吵中,男主人公提到,我只希望你把药吃了,吃什么药?通过她拉窗帘爆出的火气,还有要逼男主人公立马赶走正在洗澡的姑娘时的语气还有走到浴室门口镜头给到长时间的隔着磨砂玻璃的脸,最后挥散果盆的行为,就是情绪病无疑。

  第二第三个人物是交叠的算一条线,酒保和清洁工(为什么看这部电影,就是因为最近看《心恋老虎》又再次迷恋南叔,结果这部戏里就是个打酱油的靠!)酒保和清洁工的情欲戏,首先是姑娘的梦里,其次是保洁工的YY。前者姑娘明确和男主角说了,后者保洁工从去洗衣房偷西装到完事整个过程都没有同南叔有过一次交流,而且南叔进房间本来就是正装为什么还要换西装?即使玩角色扮演也丝毫没有特别值得的地方,而且南叔出门之后,保洁工整理床铺还没整理好镜头就切到了她在洗手间洗脸,此时跟她进洗手间解了一颗扣子发骚的情境是连贯的。(可惜我南叔> <)

  第四个人物是变态粉。男女主人公吵架,致使女主人公带酒去大厅,大白天的还飞了20个小时没有好好睡觉竟然还去喝,这行为就是反常,还接了搭讪的变态粉给的电话,电话里提到她一个人来的还单身,我觉得这里有一个故意在里面,其实从女主人公一直纠正男主人公他们相识已经7年,又纠正姑娘他们是夫妻不是男女朋友来看,她是一个很较真而且没有安全感的人,那么这里却以一个开放的态度说了自己的很多情况就显得有些奇怪了。跟变态粉去了他的仓库,那么诡异地方,大家难道没有联想到点什么,惊悚片的场景阿就是!这一进们就想逃的节奏她倒安之若素地坐下还喝了陌生人的酒,一口闷!再次很奇怪。女主人公是演员,演电影的。所以说这是有情绪病的女演员自己的妄想,自己给自己设计的情景,自己给自己的折磨。

  至此,女主人公和姑娘的右脸眼角都有了淤青,而且都带过了那根项链,所以不得不怀疑她们其实也是一个人,姑娘,就是女主渴望是的那个样子,能引起丈夫的关注,能和丈夫聊天。最后镜头回到男女主一起坐车,女主对男主说,早上的那个姑娘真可爱。

  其实看完这部片子我脑子就出现一句话,导演是不是要说,做女人就不要作呢。姑娘是他们缺乏的新鲜感,酒保和清洁工是他们缺乏的欲望热情,最后变态粉我觉得有两面,一面是让女主或者女主自己让自己觉得这样折腾如果碰到个变态生死一线是不是会觉得眼下的婚姻生活也是天堂了。另一面是他们缺乏一种刺激,一种紧张一种不是沉闷到窒息的极端的出乎意料的可能。

  刚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是失望的,因为南叔迟迟没出现,不是男一且变成的酒保背景!!!等来等去也就两场戏我也是醉了,而且前半段是沉闷的冗长的甚至拖沓的,睡个觉都要折腾来折腾去累不累!20时个小时呢,编剧也真是没人性,被绑架其实是高潮,但是乍看起来怎么是两个画风!完全惊悚片乱入我也凌乱了,而且前前后后间接穿插都很突兀,而且有点杂乱,主线是一条,要表达的方面很多却没有驾驭好的感觉。但是我还是打了四颗星,因为这样的片子一般我不会去想太多,但是看完听了那个清洁工躺床上莫名来了首歌的时间我仔细想了想刚才的看的,多少思考了也明白导演想要表达的了。(再次!清洁工其实不丑但是跟我南叔就是不配!!!)总的来说豆瓣6.7是有点低的。

  如果翻译精准的话,密谈说的就是男主角和姑娘的谈话引出的一切。

  《密谈》影评(九):能不能用冰箱保存爱情?

  晚上,一个人无事可做。只能看碟。

  飞机飞过太平洋,那厚重的云层映衬故乡的陌生。除了待在酒店,D和W都不知道还能去做什么。葬礼还没到来。时差似乎并不明显。尽管飞了20小时。W还是趁买烟的功夫去酒店的酒吧小坐。在那,他发现了一个朋克头的少女Y。Y看起来疲惫,借烟借火,顺势和W搭上话。

  W带Y去他的房间。D不满。争吵。但最终并没有赶走Y。

  隔壁客房服务生少女和酒吧酒保一直在做爱。

  梦中,D用枕头捂杀了Y。那样似乎才能平息嫉妒的火焰。她怀疑W有外遇,甚至喜欢Y。

  惊醒过来,D主动找W谈。又是争吵。D出门游走。Y在沙发上醒来,过来和W谈话。我想这就是影片名字的意思。他们的谈话围绕W的感情以及2人对感情的认识。W说,8年,感情过期了。只有争吵才能证明2个人还在一起。

  2人之后累的睡了,只到Y再次醒来离开。

  隔壁客房服务生少女和酒吧酒保一直在做爱。

  D在咖啡里加威士忌。被一个男人盯上。骗她跟随他去了他所谓的收藏地。然后迷奸了她。

  葬礼如期进行。D和W携手参加。W对D说,我爱你。

  爱不是折磨自己和对方

  我们总是想用争吵来证明我们还是最亲密

  人人都不知道该如何珍惜

  《密谈》影评(十):谁的葬礼

  昨天很耐心的看完这部泰国片子。是这些天来唯一能够做完的一件事。

  就电影本身来讲。制做精良。长镜头和短镜头的交替,宽角的场景与窄角的特写,平静而干净的画面,深藏暗涌。如果说一个有猎奇心的观众会为情节波动的影片而追随,那么这部片子便是让你被动沦陷的磁场。一股暗流在周边恣意伸延,压抑被积蓄,等待爆发。

  一对夫妇回国参加亲戚的葬礼。一路乘机辛劳,两人之间简单依偎,没有语言,然而你并不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到满足。女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不断需要被填补的无底洞,当在男人口袋里翻到一张写着女人名字的电话号码后,就有一个因为猜忌,不信任,自卑等等酝酿起来的暗涌了。下机后,在一个宾馆先暂住片刻。次早五点不到,男人就起床到楼下吧台喝酒,看身边一个叫Ploy的少女和一个男孩玩着简单的游戏。男人的脸上并没有半点苦闷的表情,通通都是平静,导演没有刻意去张显,只是一种无声的蔓延。小Ploy出现在他面前,只是一个导火索样的符号。年轻不羁的装扮,美妙的女孩身体,一段关于音乐的简单对话。女孩在等她妈妈来接,男人提出让她到他们夫妇的房间休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足够做他女儿的少女让他的妻子陷入无尽的矛盾挣扎之中。不解,猜疑,顾虑,怯弱,求助,质问,罪恶的梦,眼泪,这些难以把握的情感符号通过夫妇俩的对话被张显。这是一个关于婚姻保质期的问题。婚姻生活是需要苦心经营的,需要磨合,需要情趣的调剂,当激情被耗尽,如果把问题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不妥的。女人不断逼问,关于爱的证明,关于被需要的证据。男人在女人离开后对小ploy说是争吵让他们保持亲密。这个时候你不忍心去责怪任何一方。

  这是电影的主线,然而另外一副线是那个酒吧男子和宾馆女人偷情的画面。爱的激情和那对夫妇的压抑寡淡形成强烈的气氛对比。导演处理的手法很巧妙,以欢快来烘托抑郁。

  影片的结束采用毁灭性的救赎方式。作为曾经演员的妻子被一个认出的人迷奸并且险遭杀人灭口。惘然若失的丈夫对着没有回应的电话说“不要离开我。”小Ploy也悄然离开,轻描淡写的方式。问题因为残酷的局面被暴露无疑。

  参加谁的葬礼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密谈》影评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