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料理人》是一部由冲田修一执导,堺雅人 / 生濑胜久 / 古关安广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极料理人》影评(一):我真的去过南极吗?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以堺雅人吃汉堡包结束,他总爱摆出呆呆的卖萌样。再次躺在家里看着电视的时候,他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去过南极。在他回家剪了头发之后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在一个地方这么久之后,无论是快乐还是折磨,在离开那个地方之后,它的影响力霎那间就消失了。这是时间的力量还是人生来就健忘?
不过再怎么健忘也改不掉半夜起来吃面的习惯。做为同样爱吃面的我,非常理解主任吃不到面的痛苦,不过没有到像他一样不吃就腰酸背痛工作不了的程度,也许是因为在那个寂寞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被夸大了吧。吃好吃的是让心情唯一好起来的方式。
还有在室外拿着这么大块肉就这么让它烧啊!还把它当火炬一样到处跑啊,真是太可爱了!以及大家一直决定要油炸的龙虾,必须要直接拿起来咬啊!哈哈哈
好久没正经写东西了,不知道怎么开头。
索性直接把想到的写下来好了,次序不论。
这题材好像很容易拍成漫画式的。比起那个,拍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是谢天谢地。
导演毫不吝啬地在里面加入够量的吃喝——不光是镜头的分量,食物本身的分量也着实可观。
我联想到其实并不相关的一名女演员在一部并不相关的电影里所说的感言:“这类电影如果拍得中途半端可是一点意思也没有。”
没错。既然叫《南极料理人》,电影里就应该出现足足的吃喝。况且这类平常人吃家常菜的场景最得我的喜爱。更何况,这里面的吃喝绝对是冲着吃本身而来。
没有比广播在寒风中说”开饭了“更令人振奋的事情了,没有比饱饱地烫烫地哧溜有声地吃面喝面汤更舒服的事情了,在南极。
当然,最打动我的其实不是食物,尽管它令我相当心满意足。
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影片最后,回到日本的西村斜躺在榻榻米上看电视,电视里出现铁人三项的画面,他想”我真的去过南极吗?“ 游乐场里,太太和孩子对他说,派对的菜你来准备吧,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咬了口手里的汉堡,说,”诶,真好吃。“
人类克服困境的能力远远大于人类对自身的估计,当时觉得完全走到尽头了,时间一过,云淡风轻。
但最可贵的不是这个,而是这些经历会在人的心里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我想,这些痕迹才是人类的可贵之处。
《南极料理人》影评(三):那里活的生物,除了豆芽,只有人了吧!
吃饭的时候喜欢看美食视频,特别是日本的美食电影。没有看简介,直接点开了《南极料理人》(好想念成《南极人料理》)。
看到堺雅人大叔的那一刻,很开心。我喜欢堺雅人,不能说是因为他的容颜,更多的是一种静谧的感觉。就像猫咪收回了尖锐的指甲,只因为他的出现。
在那,活的生物除了豆芽,只有人了吧!真是个比荒岛、沙漠还要寂寞的地方。还好,有八个共同生活的人,可以一起吃饭,一起打发时间。整个影片淡淡地、娓娓地讲述了这个美食故事,美食是核心,也是主线。片中的那群人是为了吃拉面而放弃观看极光的对美食十分执着的人。
片中,每次吃饭时,堺雅人大叔坐在餐桌前看着别人用餐,那神情总让我觉得他在期待别人的褒扬。“你难道不觉得我做得好吃吗?”我觉得他在想这个。当看着别人奇葩的吃相时,堺雅人大叔也只是无奈地看着,不加以指手划脚。不干涉别人的用餐方式,也是一种尊重。
这部影片的叙述风格让我想到了一部拍得比较失败的影片《从天儿降》。同样是平平淡淡地叙述,在接近片尾的时候试图制造一些泪点,可为何我被《南极料理人》感动,却对《从天而降》感到失望呢?也许是“真”与“假”带来的不同吧!
《南极料理人》的“真”体现在影片所展示的生活的真。虽然那是一般人无法触及的地方,可生活就像普通的我们一样,每天最幸福的时刻是吃饭,需要工作,需要解决生理问题。厨房并不富丽,却溢出生活的气息。虽然记不住片中每一个人的名字,却能感受到鲜活的人物性格。
《从天儿降》的“假”表现在对生活的失真化描绘。无论是片中人物居住的地方,还是工作的地方,都让我嗅吸不到生活的味道。
片尾,堺雅人大叔收拾好刀具,关闭了厨房的灯,离开了。而我也要从他们的生活中抽离。
连剧中的堺雅人大叔都怀疑他是否在南极生活过,我也怀疑我是否观看了这个关于南极的料理故事。
《legal high》中的堺雅人是古美门,《南极料理人》的堺雅人在我看来就是堺雅人!
《南极料理人》影评(四):因为吃到好吃的东西就会有精神
至今我还记得那天,吃到了有史以来最难吃的刨冰,然后心情一下子就低落了,顿时翻涌起许多对人生无望的叹息。觉得在这样挣扎纠结的生命里,还要吃那么倒胃的东西,真是让人士气消沉啊。
剧中的人们,在没有企鹅、没有海豹,什么都没有的寂寞南极,能吃到各色各样的料理,彼此打闹取乐,在回忆里肯定也是段丰富的历程。厨师西村,做起料理的样子,真是迷人。吃不到拉面就觉得活不下去的“队长”、贪恋黄油的“平”、还有那群“中国文化研究会”的成员,大家都是可爱的人啊,所以寂寞来袭时,也就没有什么好畏惧。
自从毕业后,我离开宿舍里可爱的人们,寄居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虽然有很多同学和朋友散落在这里的角落,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外,其他终归有着疏远的距离和关系,大多时间还是习惯一个人生活。好在天生也不喜欢聚会和热闹,反倒觉得自然而顺性。住的地方在城郊结合部,像烧烤、麻辣烫、烤红薯、臭豆腐之类的垃圾食品遍地都是;在杂乱无章的房间里,与乱七八糟的食品为伍,真是贴近我所爱的紊乱人生。
睡到中午的周末,穿拖鞋破裤到街边找东西吃。然后提着炸里脊肉,烤栗子回家,一边看肥皂剧,一边吃。看到有趣的剧情,吃到称心的食物,没有什么任务要记挂在心里,不去想那些人和事,那个惬意的午后,真让人觉得人生无比美好。
有时有些从远方来的朋友,好久未见,又能坐在一起吃饭。然后聊起当年的人和事,大家笑得放肆畅怀。这时就无所谓所吃的是什么,更不在乎身材体重之类。那个味道让人一下子神采奕奕,仿佛品尝到了生命的美好。
其实,至今我还记得那天,吃到一个有史以来烤得最香脆的红薯,味道直入心田。突然让我想到某个岁月,某个人,沉浸那味道中久久不能自拔,打心底觉得人生阳光明媚,真开心。
《南极料理人》影评(五):这里是南极啊!
大半夜地看这部电影,加上身边三个室友轮番说饿,我差点没从床上爬下来,把抽屉的那包方便面泡了,还好,我是个有节操的女子,最终忍住了,并渴望在梦中与南极来个约会。
电影很搞笑,很多镜头能让你笑出眼泪,只是笑过之后会想,为什么是这样呢?会沉默,会沉思。
接下来说一些印象很深的点:
一,女儿给爸爸打电话,穿过半个地球,爸爸已经听不出女儿的声音,误把她当做和自己女儿同名的其她女孩,透过电话线的声音会变形吗?不会,是距离会变形,是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距离拉开了这份熟悉。ps:女儿超级可爱。
二,女儿的乳牙不幸在同伴的争斗中成为牺牲品,掉进地下2500米的深渊,爸爸失去了和家中唯一的牵连,身为厨师的他饭都不做,只是伤心生气,闷在小屋的被窝里。然后大家知道这也是一个有家并且恋家的人啊。
三,和女友的话越来越少,那边的叹词越来越多,沉默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少,最终是距离,带来了分手。
四,过生日时和女儿通话,女儿为自己唱生日歌,爸爸旁边围着一群大男人,细细听着欢快的生日歌,仿佛这也是大洋彼岸自己女儿传来的歌谣。
五,老头听到没有拉面了震惊的表情,之后一系列的躯体不适,以及最后看到面条时不停吞唾液, 老泪纵横的场景。ps:看的我也想来碗拉面。
六,凑合着做的面条端上桌子,一群大男人盯着眼前的面条看,实在忍不住,没等同伴回来就开吃,同伴回来报告说,从未见过这么美的极光,大家毫无反应,最后纷纷说,面再不吃就泡胀了。
七,和女友分手后,恋上了接线员,而这只因为听到她的声音,从未见过面的两个年轻人终于在火车站相遇了,与其说是因为声音甜美,不如说是因为孤独吧。和吵架的妻子在火车站见面,妻子靠在胸前,他扭曲的又笑又哭的表情。厨师出了站,没看到接自己的家人的沮丧,以及看到之后的癫狂。
八,一群大男人,玩过了头,在一个传统节日中,把扮鬼的他轰出门外,他没有穿外衣,而这里是南极。
九,不止一个人会默默流泪,会暴躁咆哮,会压抑适放,想要回家,想要逃离。
十,医生拿着一大块烤肉在冰天雪地里追逐厨师的时候。ps:肉亮了。
十一,劳累一天,心里想着美味的炸虾,看到桌子上摆满的大虾的时候,表情亮了,虾也亮了。
十四,从2500米的地下拉出那个时间胶囊的时候。ps:一根冰柱。
十五,小朋友给南极叔叔通话时那个很可爱的小男孩,以及通话的内容,南极没有企鹅,没有海豹,只有我们……
十六,妈妈给爸爸写的信,女儿因为爸爸每天都不在,所以很开心。ps:好可怜的爸爸。
十七,南极归来后,一个立志参加铁人三人的同伴真的参加了,而且成绩斐然,电视中看到这一场景的厨师说,所以,我真的去过南极吗?
十八,考察队走后,屋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不得不说,日本真的是超级爱干净的民族。
十九,如此狭小的空间,刷牙洗漱上厕所,出门关门开门,一个走廊只能容得下一个人的空间。
二十,厨师用脚和面。只想说,你的战友知道吗?
二十三,厨师吃同伴们炸的东西,然后哭着说,吃这种东西,胃怎么受得了?同伴说,那也不用哭吧,我想只有厨师知道,哭是因为想起来来自妻子的熟悉的味道。
二十四,厨师生气不做饭,一群大男人不知怎么弄,自己在厨房瞎倒腾的场景,那份笨拙惹人发笑,特别是最后一个说,我们饿了,表情亮了。
二十五,一群胡子不刮,头发不梳,衣衫不整的男人,突然在冬祭这一天换上西装,打起领带,穿上皮鞋,摆上红酒,拿着刀叉,而厨师也穿上白衣,带上厨师帽,还有一个负责服务的小喽啰,画风反差太大,只是过长的胡子和头发和这画面还是有些违和感。
二十七,一群大男人在室内看着电视跳健身操的场景,这时候,女孩服装的变化,他们倒是注意的挺细心。
二十八,打电话时,记时的沙漏(不知道是否真的用来记时)
二十九,电影一开始,就出现的“中国文化研究会”
有些东西取之不尽,有些东西千金难求,在这样一个地方,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狭小的空间,仅限的几人,熟悉的食材,白茫茫一片,孤独寂寞,远离家乡,远离人群,远离社会,我是无法体会这种远离的感觉,只是觉得他们奉献的精神是值得钦佩的。还有就是很多东西看似平常,没必要大惊小怪,可只要一想,这里是南极啊!一切又都变得那么不同寻常。
《南极料理人》影评(六):什么也没有 寂寞啊寂寞
“那里有企鹅吗”
“没有企鹅”
“那海豹呢?”
“也没有”
“”那么那里有什么呢?”
“什么也没有……”
“那里有企鹅吗?”
“没有,我们离企鹅住的基地还有一段距离,企鹅在这里会冻死哦”
“那~海豹呢?”
“也没有”
“那~那里有什么呢?”
“额……有我们啊”
“没有可爱的动物吗~”
“…………”
#欢乐的南极料理#
把油涂在厚厚的生肉上,点火,拿根棍子插起来,弄成火炬的样子,在白雪皑皑的室外奔跑 #南极的烤肉#
发现了尹势大海虾,在挖雪造水的队员们顿时激动不已,嚷着晚上要吃油炸海虾,作为厨师的西村霎时愣住了,回了句,海虾还是做刺身好吃吧~结果像被传染了一般,队员一个接一个的边铲着雪边念着,油炸海虾,当硕大无比的海虾,被做成油炸摆在餐桌上时,大家都有点惊呆了,吃了口后,默默的说了句,果然,海虾还是要做刺身~ #油炸海虾#
对着拉面有着无比忠诚和热爱的气象学家,在得知拉面提前吃完后,泪花闪闪,整个人都焉了,躲在房间里,以至于半夜敲开西村的门,泪流满面的说,“我的身体是拉面做成的啊,没有了拉面就不行啊,只要面和面汤就好了~”在最后,西村做出了热腾腾的拉面后,那大叔无比激动和虔诚的端起那碗面,吃起了面喝起了汤,嘴里还无比感动的说着,是拉面啊,还有叉烧~连外面出现的极光都不管不顾,八个人就在餐桌前默默地吃着面,后面那两人对视后特写的灿烂无比的笑脸,让我也情不自禁的绽放了一个灿烂的笑脸,心中默念着,等下一定要去吃碗面~#拉面#
食物作为一种对身体的最切实际的安慰,给予人莫大的满足和幸福感,尤其是在冰天雪地,荒凉的南极,显得更是弥足珍贵,影片中,食物作为感情的承载和传递(作为生日加餐的烤肉;对拉面的执着;为向西村道歉,队员们集体下厨做的炸鸡块,让他想起妻子做的饭菜;),突显出了这平凡的一日三餐的意义,对食物的尊重和虔诚~
#寂寞如雪#
孤独贯穿着整个影片。
从地底2000多米深处挖出来的30万年前结成的冰柱,记录着30万年前的信息,在这个面前,突然发现我们 是如此的渺小
还有那漫长的黑夜里和无数个重复的日子中,时间被扯得很长很长,度日如年大概就是这样的感受吧~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孤独的恐惧,在茫茫的天地间被无限的放大,而我们的血肉之躯尤其衬的微茫……
多少次想要逃跑的念头,被外面呼啸的风雪吞噬,在被女友抛弃后的大学生志愿者,冲到室外,跪倒在雪地里,望着白茫茫的远方,说了句,好想去涩谷啊,最后穿着单薄的衣服无奈的躺在雪地里,赌气的说着,在这里等死好了~
录像带中的体操员的衣服,节约用水的冲突,一日三餐变得无比庄重,等待着和家人的每次通话,注视着贴在墙上女儿的画报,一切的生活细节都被放大,成为队员的精神支柱。
其中有一次,一位队员聊天时提及,其实呆在这里也很好,什么都不用花钱,也没有孩子问着要零花钱,不用担心每天的生计。当时心中一动,是啊,这也是我曾有的想法,但后来才明白,这也只是一种逃避和自我欺骗。
#苦中作乐#
撒纳豆驱邪,用果汁在雪地画线打棒球,还用勺子挖果汁刨冰吃,去外面挖挖冰块来冰镇酒,穿着西装庄重的迎接南极黑夜的到来,穿着短裤在外面拍照~~大叔们开启逗逼欢乐多模式~
《南极料理人》影评(七):六个屌丝和两个文艺男的南极日常
片中的食物都是我日复一日吃到腻的,所以重点并不会在食物上,而是会更偏重于影片的剧情和细节。
导演在最开始的吃饭镜头中挨个介绍了八位队员,让我很意外的是并没够分配八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只有三两个人算是能第一时间引起我注意的。从这里开始也就意味着,要讲述八个真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了。
雅人叔从最开始的局促和小心讨好变成后来的你***爱吃吃,不吃滚的态度十分有趣。发现了制作碱水的方法之后马上输掉比赛冲去做拉面。导演给他的镜头和笔墨很多,雅人叔自己也把握的很好,不过可能因为真的挺无聊的,所以整体来讲一个颜值稍高一些的废柴大叔,也确实无法撑起整部电影。
电话仔那一段挺有趣的,被女友抛弃之后转身投入接线员的怀抱,也是寂寞到了极点了。不过他每次花那么多钱聊那么无聊的话也确实挺难忍的。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医生。他似乎一直没有受到“寂寞”这股病毒感染,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出来和外面的七个凡人玩玩。所以一直很开心。把无人问诊的诊室搞成了酒吧,用不甚专业的手法摇出来一杯杯的鸡尾酒也是快哉!
最后让我觉得惊喜的是友花。从她每次老爸放屁都狠狠揍一下来看,个性十足。尤其最后雅人叔看着对镜臭美的友花,我坚定的认为那一颗屁是硬挤出来的!他就是想看看成长到这个阶段的友花会是个什么反应。友花果然没让我们失望,狠狠的踹了她老爸一脚。友花自制的报纸也是臭屁十足,大家有心可以暂停看看。
总而言之不算一部很好的下饭片,但无聊的时候看看同样无聊的八个人也能找到点慰藉。
《南极料理人》影评(八):等会儿去吃啥
当活动的空间不变,当身边的伙伴不变,当时间的流逝都已成固定,那么什么留下来了呢
我想是细节吧,电影里这个细节的体现就是“吃”
料理人是部“吃”的电影,八个演员在基地里一直在关心吃什么、怎么吃和这个吃的没有了该怎么办的问题,家庭生活描绘的是吃,父女连线问的是吃,就连女儿生日会讨论的也是做什么吃,最终以一句“哦噫嘻”结尾——吃代替科考成为了八人小分队的生活重心
影片开头的风雪里,有人崩溃有人给予信心,有人挣扎有人抱紧,那是无法忍受单调的必然结果吧,而就是在这样的时候细节就越发动人起来了吧,你看那餐天妇罗多馋人啊
最搞笑的是,这八人小分队里最不是“自愿”前来的西村却担当了通过吃给队员们分辨每一天能力的责任,饭菜是科研、造水这些每天一样的行程之外唯一提醒日子流逝的事情了吧
记得待在学校的时候,朋友之间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这句“等会儿吃啥去”,校园里的生活尚且是七天一循环的周期,但是上课、作业等等的单调已经让人不经意将用来记录日子的希望寄托在了每天的饭菜上,“哦,那天啊,我们去吃了火锅的呀!回来我们就………”“我们去野餐那天他不是……” 更何况南极队员每天一样的工作内容呢——每顿饭好像已经成了很好的结绳,串起过去的生活
队员们在听到小广播的时候最争先恐后回到营地,在打棒球的时候吃起了果汁刨冰,举着大块和牛在雪地里奔跑
有东西可吃的日子最开心了,小碟装的天妇罗、厚厚的和牛、鱼子饭团和猪肉汤,偷着吃拉面和黄油的日子也是快乐的——在循规蹈矩的一日三餐里也来点偷偷摸摸的小刺激吧
可是一旦东西吃完了,基地里可就不安宁了,拉面这个小东西就是这样,你说拉面是个多大的事情呢,在基地这个吃得上和牛、海虾和鹅肝的地方,拉面简直不值得一提啊,可是咱们的拉面队长就不干拉“我是拉面做的,我每天都得吃拉面,只要汤和面就行了,只要汤和面”,可能就是这样吧,选择多起来人反倒任性起来了,也许这和在学校时候“我今天很想吃烤肉!我就是都想吃啦!”这样的请求是一样的道理吧,因为这也是我唯一可以选择和耍孩子气的地方了啊
我想正是这样,所以每个队员学会了在工作内容之外给自己找点乐子吧,爱洗澡、爱偷吃、爱穿着褂子到处乱逛、爱给女朋友打电话……这些事情反客为主地支撑着八个男人度过寂寞的倒数天数
所以最后一个镜头西村的“喔噫嘻!”我真的是万分赞同的
吃,是最能填补任何形式寂寞的活动呢
:日本人的幽默感真不是盖的,海虾那段我真的要笑吐了
《南极料理人》影评(九):每一份料理都不可复制
“那里有企鹅吗?”
“没有企鹅哦,我们在南极圆顶基地,离企鹅们住的昭和基地还很远。”
“那有海豹吗?”
“也没有海豹哦。”
“那那里有什么?”
“奥,这里有我们啊。”
和小朋友一起电视通话
《南极料理人》影评(十):南极大叔思乡记
从中华小当家开始,我就对日本人拍摄食物的能力刮目相看,虽然有些极尽夸张之能事,但是不得不说他们将食物拍的光鲜亮丽,娇艳欲滴,甚至《食神》最后的桥段也借用日本人的夸张表现,薛家燕在叉烧上滚来滚去是典型的无厘头也是典型的日本漫画表现方式。在到后来《蒲公英》里的拉面,《料理新鲜人》里的意大利面,《料理仙姬》里原汁原味的烹饪方式,还有《深夜食堂》每一集都很有爱的小料理。总之,日本人的料理可能没有那么大方的量,但是每一件都像艺术品一样的摆放在那里,日本人对料理外貌形式的追求让一向追求形式的中国人都汗颜。
这部电影里食物的镜头当然少不了。不过和上面提到的都不一样,这电影其实讲的是孤独,食物只是串联故事的引子,虽然食物无所不在,但是人心中的孤独才是食物后面的主线。就像《月球》里的主人公一样,每天做着同样的工作,每天回到基地只有电脑和他相伴,人会疯么?直到后来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克隆人,在自己死后会有另外一个自己接替自己的工作。于是孤独之后的恐惧和绝望也就随之而来,电影也就上升到了一个人性的高度。
当然这部电影并没有《月球》那么高深的讨论。8个男人在细菌都没有的南极站点,孤独感是他们面对的最大敌人。当然他们比《月球》上那个可怜的家伙幸运的多。他们有8个人,没有事情的时候可以开个“中国文化研究会”打打麻将;晚上可以把医生诊所改成酒吧,医生免费调酒;在南极高原锻炼身体;一起有规律的工作。但是这些并不能解相思之苦,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这样单调的生活。就像我听过一个在云南的旅店,招兼职,大多都没有干超过3个月的,不是待遇不好,是因为实在是没什么事情可做。就像电影里的人,呆久了会想去涩谷,想以前忙着卖汽车的生活。
于是料理成了解决相思的途径,有时候家乡的是存在在味蕾和嗅觉神经中的。于是主人公就想着办法的把家乡的味道做出来,看着这些大叔不顾形象的抢着吃的样子,即使已经吃饱了,我还是不住的吞口水。这种需求是那么强烈,以至于在没有了拉面之后,“主任”尽然潸然泪下,止不住内心的悲伤。而当他再吃到拉面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就像是又活过来了一样。
电影的戏剧冲突几乎没有,就像日本刺身一样清淡。其间不时加上一些葱花“笑料”。本来一直不舍得人上房顶的孩子的乳牙,却阴差阳错的掉进了深不见底的南极深洞中;有人偷用热水,在被捉到的时候光着屁股在南极站被人追着跑;有人不想工作,在这个连感冒病毒都没有的地方谎称感冒不出来;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地方穿着单薄的衣服练自行车。。。。。
导演不急不慢的讲着这些不大不小的笑话,描写着这群大叔在南极苦中作乐的生活,不温不火,像极了日本人做事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