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致命对决》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7-04 03: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致命对决》观后感10篇

  《致命对决》是一部由马克·斯蒂文·约翰逊执导,罗伯特·德尼罗 / 约翰·特拉沃尔塔 / 米洛·文堤米利亚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致命对决》观后感(一):一对好基友的相爱相杀

  《致命对决》 改编自好莱坞黑金名单上榜剧本《弹片》。讲述两个参加过波黑战争老兵双雄对决的故事。这也是罗伯特•德尼罗 、 约翰•特拉沃尔塔两大超强卡斯的对决,他们一个来自美国,一个来自塞尔维亚,在洛基山脉荒野丛林里,演绎了一场另类的相爱相杀。

  两位主角曾经在波黑战争残酷枪林弹雨中得以生存,但战争结束后,当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展开,他们却无所适从。退伍的美军老兵福特退隐山林,一心只想修好自己的丛林小屋,塞尔维亚老兵瓦奇多年则一直追逐一个身影,当年对他执行枪决的那个身影,终有一天瓦奇找到了隐没在山中的福特,一场猫和老鼠厮杀拉开了它的序幕

  电影分成3个段落,第一段交代战争背景,凝重而残酷,1995年,塞尔维亚对波斯尼亚发动以清洗种族为名的战争,战争共导致2000万人丧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第二段开始展现瓦奇和福特两个人的追逐和猎杀过程,他们你追我赶,你杀我逃,你逃我下套,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有着动作戏的利落插接智斗戏的烧脑愉悦,是影片高潮迭起的段落。最后一段揭示电影想要表达主题,也许会让人觉得冗长,但也不可或缺

  该片有着《变脸》、《暗战》、《逍遥法外》、《搏击俱乐部》等同类型电影中精彩的双人智斗与肉搏,特别之处在于二人的猎杀关系在不断转化,也就是说,猫不是固定的猫,也许下一秒他就成为了被虐的鼠,正是这种角色关系的不稳定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一成不变的攻与守变成了攻守兼备的多次元对决,鹿死谁手是影片着力展现的一个过程,也是最吸引观众的一大悬念

  瓦奇拿钩子勾住福特的小腿,将他缓慢吊起,还美其名曰“放心吧,小腿肌肉强健滴”,片中诸如此类的血腥和暴力镜头不少,不亚于一部cult电影。但《致命对决》却是名副其实的反战片,势均力敌的是罪恶,棋逢对手的是救赎。瓦奇和福特的再次相遇是罪恶的延伸,还是救赎的开始?看到两个老男人坐在悬崖边上,沐浴夕阳日光,心中却重燃对光明渴望,一场你死我活的对决最后胜利的是他们两个人,重新领悟了战争的罪孽理解和平带来的安宁幸福,影片最后给出的答案也许理想化,但也是每个人期盼的。

  好莱坞两大动作巨星罗伯特•德尼罗 、 约翰•特拉沃尔塔身为电影的两大男主角,可以说是影片最大的看点,将两个老兵的故事呈现的抓人眼球,他们影帝般的演技功不可没。这是两个人的独角戏,却也是二人的华彩系,当听到特拉沃尔塔为角色练出的一口中东口音时,你就知道,这电影值得看。

  《致命对决》观后感(二):虽然不那么深刻,但是这两位,够劲

  这两位可太能折腾了。

  也难为德爷爷了,那么大岁数。不说遭那么多虐,就在家自己做引体向上,俯卧撑就够可以的了。约翰叔百变造型又来了,一出场居然没认出来。两个在战场上的对手,这么多年后又重逢,为了当初的复仇。

  一给我一箭,我又给你一箭。你打我小腿,我就得钉你脸上。你给我一刀,我就得踹你一下。其实,战争带给人们的,不光是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更多的是心里上的,残忍,暴力甚至变态畸形。也许每一个战士,在开枪的一瞬间,都会有一丝的怜悯滑过脑海,但容不得他多想,对面的是敌人,而不是“人”。

  前一个小时,一直觉得,也就三星了。但是,最后,人性升华。爷爷没杀叔,是因为不想再把罪恶加深,而叔把孙子照片还给爷爷,也证明,两个人的心里还是向善的,美好的。

  爷爷回到家,儿子说,我带你见个人。其实,我想说,难道,他老妈离婚了,可以和爷爷复婚了嘛~

  《致命对决》观后感(三):Men。

  男人是個神奇噠物種。

  他們可以高興時互相稱兄道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他們也可以轉念就互相追殺拼噠妳死我活。

  最神奇噠是他們在互相追殺後還可以繼續做朋友冰釋前嫌。

  美國有很多士兵在戰爭後選擇自殺。

  原因是受不暸死在自己手裏噠生命像鬼一樣在道德上Hunting他們。

  戰爭總有起因

  可當戰爭持續很久以後人們往往忘記暸戰爭噠起因。

  打著打著就忘記暸這一切都是為暸甚麼。

  本來是個人之間噠矛盾

  最後變成民族之間噠矛盾。

  隨著時間噠推移

  交戰過噠雙方應該都互相道歉握手言和然後共濟未來。

  所以。

  日本和中國就是兩個不懂人事兒噠混小子

  妳不道歉我就永遠辱駡妳這個民族。

  妳辱駡我噠民族我就永不道歉。

  一點兒紳士風度都沒有。

  別忘記戰爭早就結束暸。

  家裏還有妻兒等著妳。

  《致命对决》观后感(四):猎人与熊的故事

  有一个古老传说:猎人前往山中猎熊,遭遇,力有不逮,被熊爆菊;时隔数日,心有不甘的猎人再次上山,遇熊,爆菊x2;卧薪尝胆的猎人修养许久第三次进山,殊死较量后,熊一边剔牙一边对胯下的猎人说“你丫是来打猎的,还是来找日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应该直面内心真正的渴望,不要用谎言欺骗自己,到头来遭人鄙视。

  《杀戮季节》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基本上和上面的故事殊途同归。罗伯特德尼罗、约翰屈伏塔这两位年纪加在一起超过110的老大哥在森林小屋里以复仇之名证明了基情万岁真理。影片开始,有模有样的加入战争背景,让观众了解这场记恨几十年的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从二十世纪等到二十一世纪,眼看着仇家老到脖子都快埋进黄土了,老兵A一脸忠良地接近老兵B,为了复仇不惜卖笑陪唱,直到条件成熟,老兵B简直就快把他当成莫逆之交相见恨晚之际,老兵A突然反水,告诉老兵B“妈蛋,谁跟你嬉皮笑脸老子是来杀人的”。

  后面的情节就突然进入了AB循环模式,一会是屈伏塔把德尼罗吊起来玩绳缚艺术,一会又是德尼罗将屈伏塔绑在案板上大搞男体盛,在之后的互博追逐戏中,山林里不时传来两位男主角愉悦的嬉戏打闹声。当我已经出离愤怒,觉得“导演你玩够了吧”的时候,两个人竟然在影片结尾面对夕阳手牵着手坐了下来,顿时我心中数万头草泥马以大合唱的形式念出一首——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所以说老年人情感世界,我们终究不懂啊~

  《致命对决》观后感(五):比短评长一点的观后感

  《杀戮季节》:2013年的电影,整部电影基本就是罗伯特德尼罗和约翰特拉沃尔塔的对手戏。两个人轮番占上风,折腾来折腾去。结局还真让我蒙对了,两个人最后没有人拼出一死一活,而是和解了。

  电影前面的铺垫就是把两个人都放在了战争受害者范围内,那么不论哪个受害者胜利或者死亡,对电影立意的高大上来说都不是太好的结局。唯有和解,两个人彼此放下仇恨(主要是特拉沃尔塔放下仇恨),让自己也平静一点。

  电影立意很高尚,但如果生活中发生这样的事情,谁干让自己去冒这个风险,让对手再有机会弄死自己??(里面的音乐画面不错,电影还是可以一看的,毕竟两个大神级别演员在撑场子)

  《致命对决》观后感(六):用了心思,但无法令人印象深刻

  好滴,对于这种名称片子,我通常先入为主地界定为动作片,不太乐意好好看。但冲着特拉沃尔塔和罗伯特•德尼罗,我想看一看,毕竟,他们两人都有戏。

  故事背景是1992年关于塞尔维亚、波斯尼亚,所谓的波黑战争,所谓的种族矛盾和种族净化,超过二十万人丧生,是二战后最大规模的欧洲冲突,等等等。讲述一个讨人头债的故事,报仇之前必须让敌人忏悔,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

  当特拉沃尔塔说要hunting的时候,我以为会一边倒的一个追一个逃,结果却是两人随时变化主动被动。特拉沃尔塔意大利及爱尔兰后裔基因本来就让脸极为有趣,加上蓄胡的造型,效果奇特。德尼罗倒没有什么变化,没有惊喜。这是军人对军人之间的对决,显示出职业军人对待敌人时各种残酷的技巧。彼此之间弄伤对方的两个桥段有点残酷,比较刺激

  在语言上,欧洲人说英语的口音,加上东欧人说话时天生的诗意,已经很有效果,更搞笑的是,中文翻译是个上海人80后,经常会出现“侬晓得伐”,“赶脚”之类的话。除了那个冷笑话之外,另一点是,面对残酷的现实,人们总是说不相信上帝存在,但另一种解释是,唯有此时才相信上帝的存在,因为仅凭人类自身无法做出如此残酷的事。

  最后,虽然不够大气,略显师奶,但摄影还是不错滴,尤其别错过片尾的风景空镜头和音乐。

  《致命对决》观后感(七):战争结束了,结束了!

  因战争引起的杀戮,是战争的罪过,而不是个人的。但是不能在战争结束后,还继续杀戮,继续犯罪。告诉自己,战争结束了,结束了!

  This old italian guy, he wants to confess to the local priest. He's getting on in age and wants to make it right with God.

  o he tells the priest, "Father, back in the war, there was this beautiful woman that came to my house, and asked me to protect her from the Nazis, so I hid her up in my attic."

  The priest says, "Well, that's a wonderful thing you did, my son. There's no reason to confess."

  The old man says, "But it gets worse, Father. She started to repay me with sexual favors, you know, like blowjobs and shit like that."

  The priest says, "Well, you both are in great danger, my son. War makes sinners of us all. So, you are forgiven."

  The old man says, "Well, thank you, Father. It's a great burden off my mind. But I have one more question."

  quot;What's that, my son?"

  quot;Should I have told her that the war was over?"

  ========《杀戮季节/Killing Season》(2013)========

  《致命对决》观后感(八):你杀我是因为我杀你

  你杀我是因为我杀你,我杀你是因为你杀我。所以我们杀来杀去咯,最后,我不杀你是因为你不杀我,你不杀我是因为我不杀你。这就是电影《杀戮季节》的整个剧情。全片就是两个大叔像在玩跷跷板一样你杀我我杀你你再杀我再杀你……在24小时内如此反复大约十八回之后——两人一起坐在山顶看日出感觉又可以再爱了。

  这两位大叔,一位是罗伯特·德尼罗,一位是约翰·特拉沃尔塔。相信大多数观影者都是冲着他们或他们其中一位去看的——没想到他们在影片中如此这般相互血腥折磨——所以你和你的小伙伴真心希望喜欢的那位大叔赶紧干掉不那么喜欢的那位大叔,结束这场无聊的杀戮游戏

  说句良心话,这不是一部烂片,至少我认为摄影相当不错。导演以此种角度反映战争,可谓奇技淫巧。好吧,结尾那个冷笑话我笑了。可是我还有一个问题神父,我是否应该告诉她战争已经结束?

  《致命对决》观后感(九):不大想去思考战争的问题

  对战争思考的片子不少,这也是其中一部,讲述了一队美军在救下难民之后,违规把选择投降的蝎子军枪杀,很多年过去了,有人到达美国为此寻仇,两人就展开一场生死较量(不算剧透,电影开头没多久就全交代了...)

  一开始流畅的风格还是看得蛮舒服的,毫不拖拉,两人间的对话也相当有趣。但战斗还没到一半的时候各种反转就真是让人怀疑他们脑袋是不是出问题了,而且一些刻意而为的镜头也比较明显,感觉就像写作文的时候,这里要引用名言,那里要点题一样

  直到影片最后,全片唠叨了那么多,已经不大记得说过什么,也没体会到两个主角的心情,就这方面来说,《杀戮季节》不大成功啊

  总体评分:3.4/5.0(除去不大合理的反转和刻意镜头的话,还是颇有观赏性的)

  娱乐指数:2.5/5.0(主角之间的战斗并不是很精彩)

  回味指数:1.0/5.0(不是太想去了解关于战争恩怨的事)

  票房表现:也是没有公布成本,但反正是赔钱了,维基上记录的国内票房是39881元,全球票房是100万,悲剧得很呢

  制作人员名单那里非常棒,大自然的景色在乡村风格音乐的衬托下别有一番感觉,这也是全片最好的地方了...

  作为战场上混了那么多年的两人,败在同一招上一次两次也就算了,竟然还有三次四次...

  整整18年都在等待复仇,结果冰释前嫌回家过年,不觉得这段人生白活了吗

  德尼罗18年前那个士兵造型有点喜感,毕竟还没见过上了年纪的士兵

  话说特拉沃尔塔那个口音,是练出来的,还是本来就会呢,挺好奇。后来发现原来好莱坞有专业的口音训练师

  《致命对决》观后感(十):心灵的逆袭

  下午看了马克的《杀戮季节》,两个男主角也都是大牌,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美国老兵福特,约翰·特拉沃尔塔饰演赛尔维亚老兵科瓦奇。虽然故事情节单一,但内涵却很是丰富。信仰这东西,在西方人看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于是为了信仰,便产生了两大元素,战争与宗教。作为影片背景的波塞尼亚战争和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让这部两个人的影片笼罩上了恐怖的气氛,加上洛基山脉里荒草丛生、死寂幽暗的丛林,心灵的压抑始终难以拭去。两个老兵为了各自的信仰,像两头巨兽一般在黑暗里互相倾轧,直至其一于死地。这一过程当然是整部片子的重头戏,情节与很多战争片相似,但有些细节却显示了在晦暗的环境里人性的暂时性扭曲,与那种若即若离的苏醒。如,被用线穿透小腿肌肉倒挂着;被用柠檬盐水浇灌流血的两腮;在张弓却又未射下逃脱的儿女;彼此为赎罪重复着忏悔辞。最终,当金色的阳光驱散阴霾,仿佛也照亮了缺失光明的灵魂,一切罪孽都被原谅,人活着才是最好的救赎。就像酒吧女郎送来的酒:Live long。看完了,最让我震撼的镜头是两个死敌并排的坐在山崖边,看旭日的初生,其中颇具深意。喜欢外国的电影,就像喜欢外国作家的小说一样,因为里面没有多少宏大的叙事,而是通过环境、心理等真实的影像打动读者。如此,便喜欢深林,喜欢枯萎的老树,喜欢忧伤的旋律,喜欢不卑不亢的坚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致命对决》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