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的失踪》是一部由J Blakeson执导,杰玛·阿特登 / 马丁·康普斯顿 / Eddie Marsan主演的一部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丽丝的失踪》观后感(一):You said you love me
三个人,他爱她,她爱他,他爱他,谁究竟是谁的真爱,谁有究竟真得像自己说过的那样爱着谁?
电影从一开场就干脆利落的讲述了故事的背景种种,简单,但是却在细节暗示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入密室后各种张力开始展示,把信任、背叛与爱情、欲望纠结在一起,导演把这个故事讲述的行云流水,不多的台词,演员到位具有说服力的演技把观众牢牢地锁定在人物的起伏变化中。
如果不是结尾太过于正经,正三观,我一定给出五颗星,而其他的四颗星给出的心悦诚服。
我爱你,就三个字,上唇碰下唇,舌头在牙齿中间打个转儿的事儿,可有人却用天长地久去尽职尽责,而有的人上一秒还在信誓旦旦,下一秒就在别人的床上舔别人的“那话儿”。
爱情是一场修行,不是比谁爱得疯狂,爱得热烈,也不是比谁爱得更高明,而是比谁爱得死心塌地一根筋,可如果你遇上一个不该爱的烂货,除了自认倒霉,自己挖坑自己埋,你还能怎样?
You said you love me,就拜托你像个样子,拜托你自己也相信自己说的这句“我爱你!”,我要的不是回忆里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当下的分分钟,我要的是——未来每一秒都不输此时的那份笃定!
《爱丽丝的失踪》观后感(二):未到最后一刻,谁敢确定鹿死谁手
Alice估计最后都没有猜到,最终能神不知鬼不觉拿走200万美元的是她自己。她终于拿到钥匙,经历过一番生死劫难之后,终于重见天日,她赤脚往前走,一直走,直到遇到停在路边的车,是Danny,但估计是失血过多死掉了。
她拉开车门,Danny掉了出来。她坐上车,关掉音乐,嚎啕大哭。能不哭吗?整个过程惊心动魄,屈辱、殴打,惊慌,甚至差点窒息在男友脚里(这么写或许有点讽刺,过程倒也惊心动魄加哭笑不得)她目睹了两个人的死亡,成为了不幸中的大幸。
但哭着的她转念一想,着实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200万美元不也是自己一直想要的吗?现在抢劫的都死掉了,为什么就不自己享有这笔钱?
所以,音乐响起,她开车呼啸而去。
《爱丽丝的失踪》观后感(三):小成本的电影
小成本的电影,一共就出现了三个演员,场景也非常单一,全靠剧情和演技来支撑,拍得还是蛮有意思的。
在电影之中,A是最倒霉的,无缘无故被绑架、监禁、羞辱,受到如此大的惊吓,幸好最后她活了下来,成为大赢家。
两个绑匪之中,V是大老粗一个,典型的狱中一霸形象,对D有一定的感情,起码比D对他的感情要深,而D是心思最活络的,一切也都是因他而起。
他就不应该选择绑架A,不然说不定就成功了,这种出卖熟人的人最恶心,还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他可以找一万个借口,但实际上,也只不过是因为熟人知根知底,更加让他安心罢了,虽然,我认为在A和V之间,他是更喜欢A一点的,但也真的只是一点点而已,该抛弃的时候都可以抛弃,他最爱的还是他自己。
这部低成本的片子是我在豆瓣上淘来的,下载完后就扔在文件夹中冷藏着,今天好不容易打起兴致来看,发现是一部还不错的片子。我的朋友在我的片库里找片时,是直接把这部忽略过去的,确实,这不是一部适合看惯好莱坞大片的观众的片子,它更偏于那种小众,节奏有些缓慢,场景也不够壮观,但是它适合慢慢地看,从中体会着小人物的跌宕起伏,也别有一番滋味。
可是。。。对于结尾那个大反转,当满脸络腮胡子的大叔和一脸受样的小青年两人眼含热泪深情对望时,我,瞬间菊紧了。。。我完全感受不到其中的深情和纠结,我只能感觉到恶寒。部。。(大叔:丹尼,你爱我,我知道你爱我,我感觉得到,你抱我的时候,你亲我的时候。。。)各位,我已经无力吐槽,因为我的狗血已经全喷涌而出,奉献在了这个伟大的时刻。谁能告诉我前一刻还像仇人一样你给我一拳、我给你一枪的两人,怎么瞬间变成了“神交已久”的恋人?是我三观不够奇葩还是世界变化太快?也许片中早有揭示,当小受跪着哭喊“我害怕极了,你保护了我,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时,我纯洁地认为只是普通的兄弟情,况且下个瞬间就是小受将大叔扑倒在地。
这部片子教育了我们:1.同性恋心软是没有好下场的 2.双性恋两边都顾是没有好下场的 3.直女要远离同性恋和双性恋的组合
《爱丽丝的失踪》观后感(五):不是每句话加了fuck就真像那么回事儿的
第一次见到如此娘泡的绑架犯,就算要保证手中的棋子的约束力,但也没必要又是端茶又是送水的吧;端茶送水也就算了,没必要还亲自把尿亲自喂食吧(就差喂食前给呼呼了);亲自把尿喂食也就算了,没必要人说手酸了就给人松绑缓缓的吧。。。总之在他们身上我看不到一点儿罪犯的样子(如果揍人两拳也算暴力的话),一看就是新手。对于他们的言辞,我想说:不是每句话加了“fuck"就显得你有多粗暴野蛮的babe。
(对了,话说难道木有人觉得Vic长得像梵高?)
导演很显然是打算在有限的空间内凸显三人微妙复杂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背叛,所以故意全片都没有安排除他们仨之外的第四者的出现,然而我并不认为如此一来就显得有深度有内涵,而是感觉这样刻意的安排致使人物形象不够丰满,背景信息不足,难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完成情节的发展,太不自然、太突兀,甚至有些牵强,有些莫名其妙。可能是拍摄时间紧迫的原因,我总感觉导演下的功夫还不够,艺术渲染力还不够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观众的切身体验不够,影片不够深入人心。
总之,我认为这部片子就跟那俩罪犯一样嫩,和导演一样嫩。(当然鄙人也很嫩,所以有不同见解的诸位还请勿喷。)导演还是比较适合当编剧,因为他很会编故事,但是不会讲故事。。。
《爱丽丝的失踪》观后感(六):菊花一紧,肚子一痛——爱丽丝的失踪The.Disappearance.of.Alice.Creed
本片绝对是低成本之作,我认为,只给三个演员、一个导演、一个编剧的工资基本上就是成本啦,哦,加上一辆破旧的面包车、租一间破旧房子、几条绳子、一张床、一些海绵包装材料、几把仿真手枪的钱。女主角爱丽丝的衣服也没换两件,有时还是裸体,服装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些,都不妨碍本片是一部优秀的电影——高潮迭起,意外连连。
片子看多了,很多时候看片,都能按照影片的思路走,一般看了个开头,就能不断地猜,猜出结局一般八九不离十,但本片,不论故事发展的过程,还是故事的结局,我一样没猜对,郁闷之余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最先嘛,俩男人干净利索买床啊、绳子啊一类的绑架工具,然后又干净利索地绑架了爱丽丝,这些都没什么,绑架一般都这么干,只是绑架的细节非常清晰,包括绳子怎样勒紧爱丽丝雪白的肉体,怎样把爱丽丝用手铐铐在床上,怎样用绳子拉扯爱丽丝的双脚固定于床上,使之大字形躺于床上,更为惊奇的是,爱丽丝的嘴上居然有SM片中常见的嘴塞——就是一个像台球一般的圆塑料球,两边扎有绑带,用时将球塞在嘴里,绑带固定于头上。我想,用这东西的目的是让爱丽丝不能叫喊求救,但我当时就怀疑,这东西根本防止不了叫喊,不信?各位如果家里有鸡蛋,可以一试,将一枚鸡蛋置于口中,再扯开喉咙喊试试,绝对能喊出声,记住,玩的时候不要用牙哦,除非你喜欢吃生鸡蛋。这嘴塞还不如臭袜子有效防止绑架者叫喊,一来臭袜子能够充满口腔,二来臭袜子臭,能熏死人,闭嘴都来不及呢。用剪刀剪开爱丽丝衣服那一段很香艳,暴力美学在这里完美体现,而且爱丽丝的身材是我喜欢的那类型,丰满而不肥腻,各位如喜欢可以暂停细看,哈。我口水这么多,是想让大家知道,看本片的开头,我以为这是一部为满足日本人口味的SM片,但是,我错了。面对玉体横陈的爱丽丝,俩大男人的神色明显不同,主角之一的丹尼有点色迷迷的不知想干嘛,而另一老一点的主角小维看起来就淡定多了。当时我就猜坏事的肯定是丹尼,他要不爱上爱丽丝,要不非礼爱丽丝,要不强奸爱丽丝——大字形绑在床上,很好操作嘛。但我又错了,什么都没发生,丹尼绑架的爱丽丝是他现任的女朋友,而且看他们的关系,早就是超友谊的啦,他绑架女友的目的是勒索她那有钱的抠门爸200万美刀,然后和女友远走高飞。我以为我自己理顺了电影情节,就是俩恋人合作骗钱,然后踢开小维,独吞巨款。这次错的更离谱。当看见丹尼和小维俩大男人激情拥吻之时,我崩溃了,肚子一痛,菊花一紧,电视也没关,上厕所大号去了……
好了,剧透了一些电影情节,不太厚道,但还有大量的惊喜和惊吓还没说,留给有兴趣看本片的去发掘,重申一下,本片值得一看。
《爱丽丝的失踪》观后感(七):也就一线之间。
这部电影就像有很多分叉线的树枝,开出了我有点意想不到的结局。
本来以为最后钥匙会落在她脚边刚好够不着的地方,然后Danny逍遥法外,Alice在绝望中淡出观众的视线。结果导演大概是不想让无辜的一方受到牵连,就在Alice拼尽全身力气的那一刻,估计有不少观众都希望她碰不到的,可是偏偏Alice运气很好,V把钥匙扔在了一个幸运的位置。
也就是这个一线之间的转变,Alice从绝望变成了希望,她顺利逃脱。光着脚丫她顺着公路找到了Danny的车子,这位前男友真倒霉,还以为那到了200万可以当上富翁的时候,竟然发生了意外。
于是Alice又再一次地得到了神明的眷顾,她把被绑架的痛苦和绝望,被背叛的伤害和沮丧,甚至是得不到父亲关心的愤怒,都用不到两分钟的痛哭失声来蒸发掉了,失踪的不是Alice这个人,而是她的良知。最后她渔翁得利,拿着好不容易从父亲那里勒索来的200万,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面。
我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我只知道这种九死一生的感觉,会在事后惊醒,我们会忽然想到如果当时没有得救也许会死也不一定。这种事后惊总是比经历的当刻更为惊悚,因为没有生的可贵不知道死的可怕。
本来这种深层次的害怕需要温暖的抚慰才能慢慢痊愈,可是女主角看到了车上的赎金,已经死掉的绑匪,好像看到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情绪上从担惊受怕到贪婪获利,这个也许就是她重生的机会。电影里面Danny很多次重复说这笔赎金是不可被追踪的,也就是Alice最后的下落一定是像被撕票了一样,杳然无踪。
有了金钱她可以抛弃掉一切,最后重新开始吗?我不知道,Alice一定也不知道。但至少她现在可以一瞬间成为富翁,人类就是如此贪婪。
这片儿故事说起来很简单(我是万恶的剧透党),攻和受绑架了受的女朋友,然后攻和受自作自受死翘翘之后,女朋友携款逃遁,没了。
故事虽然简单,但导演讲得却不简单,一波三折,层层揭开,不断给你惊喜。尤其是开头,一言不发,干净利落,让人为之一振啊,很久看不到这么专业的罪犯了都。更不简单的是,这还是导演的长片处女作。
三个演员——攻、受、女朋友,三个场景——森林、居室、废车场,就造就了这么一部颇为不俗的好片,不愧是小成本电影的杰出典范。《女巫布莱尔》这样小成本赚大钱的片子毕竟是少数,而且赚过第一回,就很难赚第二回了,所以可以看做是小成本电影的旁门,像本片这样规规矩矩讲故事的,可以看做是小成本的正道了。大陆的这些骗钱导演,要是能多拍这么些个正道小成本片儿,也不至于一年上百亿的票房,百分之九十多的片子都亏钱了。
处女作就一鸣惊人的不在少数,所谓傻逼的不见得从小就是傻逼,牛逼的却从小就牛逼。
先拿诺兰和盖里奇来说。
诺兰的长片处女作叫做《追随》,口碑之好不亚于盗梦。诺兰讲故事一向不走寻常路,追随如此,盗梦如此,记忆碎片更是如此。把故事讲的好的,就比如《爱丽丝的失踪》这样的;把故事讲的绝的,那就是诺兰这样的了。说他是大师可能要被人讥讽为没见识,那就称他为大匠吧。你还别以为匠人就是土气,赚钱就是没艺术追求,特别是在《让子弹飞》出来之后。
如果说诺兰是不走寻常路的话,那盖里奇就是游走在神经病的边缘了。处女作《两杆大烟枪》把带着苏格兰口音的黑色幽默推向了新的高峰,而且在《偷拐抢骗》、《摇滚黑帮》和《左轮手枪》里继续发挥的淋漓尽致,让我这样笑点很奇怪的群众笑到坐骨神经痛。终于到《福尔摩斯》里稍微正常点了,也有钱了,可以摆出大腕的样子正正经经地讲故事了,但看完之后你会发现,里面依然有盖里奇独特的个人风格,把个大侦探和华生搞得给给的。By the way,诺兰还是处女座的。
一说到处女作,如果不提到昆汀的话,那说再多也会有遗憾的。同样作为一个变态,处女作《落水狗》从此成为B级片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五颜六色的男演员们,同样演绎了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把Mr Pink的角色给史蒂夫•布西密真是恰到好处啊,因为他就长了一张死变态的脸,不猥琐不舒服斯鸡,太招人喜欢了。
别以为神经病只有国外有,咱们国产的也很不错。
不列颠有盖里奇,天朝有宁浩,而且你猜怎么着,他也是处女座。只不过《疯狂的石头》不能算他的处女作,最少也得加上长片和商业俩定语才算。真正的处女作应该是学生时代那会的《星期三、星期四》,讲了一个比较正常的爱情故事,一点也看不出疯狂的意味来。两部疯狂之后,《无人区》迟迟不见踪影,苦死了等的人儿。
再就是今年红极一时的姜文了,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也跟着红火了起来。说姜文正常真没人信,因为打第一部就不怎么正常,不来点超现实的桥段就不叫姜文,从阳光灿烂里的捅一刀到鬼子来了最后的血红,太阳照常升起更是神经到了极致,直到现在的《让子弹飞》也不是跪着挣钱的商业片。有如此疯汉子,真是我们这个时代观众的幸运。
说完大陆再说港台。
周星驰的导演处女作是《国产零零七》,够癫狂吧,符合他一贯的表演作风。想来他就没有一部好好演的作品,都是一副你们正经我随意的态度。好歹《长江七号》稍微要正常一些,观众不买账了。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还是好好讲故事的,也没文艺到《东邪西毒》那么涕泪横流的地步。
当然了,拍电影的也不能都是疯疯癫癫的啊,也有那正常的。你像大卫•芬奇,处女作就是《异形3》,在整个异形系列里横向比较,还是比较平淡的。但到了他自己发力的时候,就牛逼了,第二部《七宗罪》已经很过瘾了,《搏击俱乐部》更是又上高峰,起初还都洋溢着先锋色彩,后来就收敛了锋芒当起了大师,讲起了人性,就有了《本杰明•巴顿奇事》和《社交网络》。说了你都不信,他也是处女座的。
上面说的大都是这样的,导演跟处女作齐名,还有的就是作品本身比导演名声都大的,就好比当年的《加利福尼亚招待所》和老鹰乐队一样,前者赫赫有名,翻开介绍看看才记起有后者。
这样的例子首先得说《独自等待》了,别去百度可能没几个知道其导演是伍仕贤,哪怕搜狗里能一下打出来伍仕贤这个词,除了《独自等待》你也想不出他的第二部作品,当然这是说像我这样的普通观众,对像Valentin这样搞编导的友邻不算。
国外得说《死亡幻觉》了,这是一部像谢耳朵这样的人研究的电影,对这部电影的讨论持续了快十年了,衍生出各种无比复杂的规则和解释,片中每一处的文字引用都有各种学核物理和逻辑学这种专业的人跳出来来给你解释深意,唯恐你以为自己看懂了。所以说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部里程碑电影一点也不为过。后来导演参与编剧拍了狗尾续貂的续集,风光难比当年之万一。而且《死亡幻觉》之后,导演凯利基本就没有过拿得出手的作品了,莫非这也是他不担当第二部导演的原因?
去年,不对,是前年也就是2009年红火极了的科幻大作《第九区》,也是一个处女座导演的处女作。彼得杰克逊大帝慧眼识人才,给了这个名字长长的南非导演几百万的投资,于是有了这么一部口碑很好的科幻作品。
去年,我是说前年,另一部风格独特的科幻作品《月球》,也是导演的处女作。全片几乎就是一个人在演,但却造就了这部号称《2010太空漫游》的杰出作品。现在导演在筹拍另一部科幻作品《源代码》,十分之期待。
娱乐圈不是那么好闯荡的,除非你有个大名鼎鼎的爹。但有了这样一个爹,往往也是杯具,不信请看猫王的女儿,做了半辈子音乐还是悲剧收场。当然也有幸运儿,或者说幸运女儿,青出于爹而胜于爹。
我说的就是今年一度的金球热门,《在某处》的导演索菲亚科波拉。虽然我不爱看《教父》,三部一部也不爱看,但不影响教父的杰出地位,好在《现代启示录》我十分喜欢,不然显得我太木有品味了。弗朗西斯科波拉就像一块大石头,不但压着尼古拉斯凯奇,还压着自己的闺女,后来闺女的表哥通过改名换姓的方式逃脱了,闺女自己以四娘拨千斤的妙计,非但没让爹的名头压死,反倒成功突围,登堂入室了。索菲亚的处女作《处女之死》评价很好,我没看过,只看过《迷失东京》和《在某处》,都被感动到肌无力了,因此我猜《处女之死》应该也是一部好作品。
另一个大名鼎鼎的爹是伊斯特伍德老爷爷。其女艾莉森•伊斯特伍德的处女作叫做《车祸情缘》,虽然没看过,但看起来不像是烂片的样子,有机会要找来看一看。其实老伊斯特伍德的处女作《迷雾追魂》据说也非常给力,老伊本来就是主修音乐的,自己正好在里面扮演了个DJ。
像老伊斯特这样演而优则导的还有本•阿弗莱克,导演处女作《失踪宝贝》拿自己的弟弟下手,讲了一个颇为不俗的故事,第二部作品《城中大盗》依然给力,混搭着犯罪和爱情,煞是感人。
别以为只有演员能改行做导演,编剧和摄像也成的。
编剧查理考夫曼,导演处女作《纽约提喻法》闪耀着他一贯的思辨火花。摄像如顾长卫,艺谋•张当然就不用说了,业已是大师的样子了。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孔雀》十分有风格,张静初那会可好看了。
说了半天还是得绕回本片的导演J Blakeson,为什么人家第一部就拍这么好呢?名字缩写牛逼呗。
其实凡是跟B沾边的都不是一般人儿啊,捋直了的叫JB,掰弯了的叫SB,当然大部分都是ZB,装好了把Z站起来的才叫NB。
《爱丽丝的失踪》观后感(九):最毒“妇人”心
电影中的三个主演将生活中的人物类型高度概括,一直,一弯,一双。
这三个人各怀心事:弯弯只想和双双天涯海角,双双只想和直直双宿双栖,直直在心里骂了无数个F*CK之后却只想回家。
于是故事开始辣!
为了和直女双宿双栖,双双用计让弯弯绑了她,成功勒索其有钱的爹地,并让弯弯产生:哦上帝,这个双双是爱我的。我要保护好他,只要拿到那勒索来的两百万刀,我就可以跟他逃离这里,开个房间,过上好日子,天天做/ai(引用电影原话)。
所以说爱情真让人盲目,双双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值得信任的人。
或许你也可以说,双双最爱的还是直女,毕竟没有哪个男人会心甘情愿的给另一个男人压到身下,并献上自己的肛门。
但直女还是伤害了他,她没有听从双双的建议。
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也无法听信一个背叛了自己,陷害自己至如斯境地的男人,而这个男人还是昔日自己的男友。
曾经疯狂说爱自己的男人,刚刚还拿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告诉自己不听话就得死。
于是直女反抗了,两次反抗,两次反转,一张一弛,令观众也跟着女孩一起紧张。
有时候觉得女孩子真的是太弱了,无论思考的怎样周详,还是会在硬件条件上输给男性。爱丽丝也是输在了硬件上。
论计策,这姑娘从知道双双是自己男友的那一刻开始,就在下套了。
论狠心,这姑娘可以将小D在H 的时候就给他戴上手铐。
论智商,这姑娘在小V得知一切,用死亡要挟她的时候,还保持冷静,为他剖析利弊,挑拨离间,每句话直戳人心。
我挺喜欢女主的,这个女孩并没有富家女应该有的弱鸡,娇气,反而带着一股子英勇。至少我没办法光着身体在男人面前大小姐,我也没勇气在得知自己快死的时候保持情绪的冷静。
写到这里的时候,依然没办法点题,最毒“妇人”心。
作为关系中弱势的一方,心理上的失衡感让双永远无法真正爱上弯弯,V。
娘炮的逆袭,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我们能分析出他的心里究竟打了多长时间的算盘。
夺取你的生命,金钱和希望,只为告诉你,我不再爱你了。
双双最后在仓库里举枪的时候,镜头闪过,我分明看到了壮汉V眼睛里的泪光,可双双的眼里除了空洞和恨意,什么都没有了。
弯弯说双还爱他,但很遗憾,双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弯,只是利用而已,仅此而已。
身中两枪的双带着伤黯然离开了,并没有夺取女主的生命,我觉得双双还是爱着她的,尽管她不再信任自己。
双双也是幸福的,至少在死之前,体验了一把百万富翁的日子。
至于万事靠自己的女主,也在最后一刻拿到了解放生命的钥匙。
走进车子的那一刻,爱丽丝看到了死在钱堆上的D,和散落在地面的纸钞。
两百万和自由,对看清了人性悲哀的富家女爱丽丝来说是幸福的吗?
或许吧,我不确定。
电影结束后唯一能确定的是,从今往后,爱丽丝是真的失踪了。
《爱丽丝的失踪》观后感(十):剧情全分析。在足够的利益面前,爱情就像个P【透局】
防透剧的分割线
--------------------------------------------------------------------------------------------------------------------------------------------------------------------------------------------------------------------------------------------------------------------------------------------------------------------------------------------------------------------
以下仅代表个人的想法。如果有什么不意见千万莫喷
Danny=D(羸弱的小白脸)
Alice=A(女主角)
Vice=V(彪悍男)
首先先说一下D这个人,这个角色无疑是这部影片的灵魂,先说说D和剧中两个人的关系从这里面分析一下D是怎么样的人
个人认为D和V之间没有什么爱情,剧里也提到过。V是D在监狱里认识的,当时V和D的关系是,D依附于V,从影片里不难看出D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但是身体却很羸弱,他自己在监狱里根本无法生存,恰好这个时候V和D分到了同舍,V好斗冷血,心思缜密,在监狱里肯定能呼风唤雨,那么富有心计的D在感觉到V对自己的爱慕之后,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和D在一起是理所应当了,就算D不从了V,那么以他姣好的面容来说。被别人霸王硬上弓也是可能的- -。与其让别人霸王硬上弓还不如从了喜爱他的V。影片里的V一只很强势,所有一切都是V说了算,而D只是一味的听从,从这部难看出。在监狱里D完全是依附于V,慢慢养成了一种奴性。还有影片里不难看出其实D对于V很厌恶,对于和V的关系也觉得难以启齿,比如影片最后,当V当着A的面说D是如何如何喜欢他,如何如何爱他,当时D马上恼羞成怒的喝止了V,明显能感觉到他不想让A知道他和V的关系。由此不难看出D其实心理对于V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爱惜,V在他眼里只能换起他对以前屈辱生活的痛苦回忆。所以D才会在绑架事件中设计V
上面说的是D和V的关系。下面说下D和A,D对于A的的感情比V深一些,电影里很多地方都不难看出,比如在第一次D和A的独自会面,D趁着V出去办事的时候独自去了A的房里看A,期间忍不住的想要抚摸A但最后D忍住了。当时D的精神状态很紧张,之所以想去抚摸A,我想是想在那时候告诉A实情,还有在D裸体和A的打斗中,将A打的窒息以后,匆忙的上前摸A得脉搏,之后确定A还活着时明显的松了口气。再有在影片的最后A哭着央求D放了自己的时候,D对A温柔的说‘如果当时你听我的就好了’。从这句话不难看出D对于A还是比较喜爱的。甚至在最后还和A解释了一下之所以放弃他的原因。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其实D骨子里是个自私冷血,为了利益可以抛弃一切的人,哪怕是作为男人的尊严。在监狱中为了更好的生活,做了V的爱人。出狱后为了能快速的得到钱,又绑架的前女友A。在绑架事件中设计了V,最后在成功的解决了V之后又狠心的抛下了A,让其自生自灭。从绑架的刚开始D就打算独吞这笔钱,就算A在绑架过程中一直配合D我想D最后也不会放过她,影片最后D对A说‘如果当时你听我的就好了’潜台词就是说:是你先背弃我的,别怪我了。在我看来不过是求个自我安慰。从D能不顾一切的以A为绑架目标的时候,那时候就说明D心里并没有A。
下面说说咱们的彪悍男V
个人感觉V对D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从影片里多出可以发现。我想我就不用一一列举了。不过对于D的小算盘我想V早有察觉。刚开始我也以为V不知道D的小算盘。但是在影片的最后V领着D去拿赎金的时候。D看见坑里没有钱的时候,歇斯底里的对V说:‘钱没在里面’,D则只是平静的说:‘这里是用来埋你的’
影片里V知道D和A的事情的时候是已经取完赎金之后,那么在那之前D没有把赎金放进原来计划好的坑里就耐人寻味了。还有一点让我这么认为的是,影片里面的V一直是以决策者的面貌出现的。无论什么都是D先询问V才敢去做。一切的计划都是出自V之手,那么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被绑架者A,难道V就一点不调查,就全听D的一面之词?影片里不难发现V对于D一只都不信任。出去负责联系A父母的工作一只都是V担任。V从来没有让D单独行动过。这说明什么,说明V对于D的能力不信任。既然不信任D那么关于A。V肯定会自己在调查一番。那么发现D和A的关系也就理所当然了。V其实骨子里并不坏。从影片里多出可以看出。比如在经过一晚上的休息之后V和D去房间里面看A。当时V和D都以为A死了。V很紧张的上前大声叫A。A醒了之后V才松了一口气。还有在影片最后。V在拿了钱之后还去地下室里去看A,明显是想放了A,要不然就由A在那里饿死,我想别人也是不能发现的。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来V虽然表面上果断坚韧,思想缜密。不过内心里还是比较纯真的。所以最后才落得人财两空。
最后说说A,
A在影片里的戏份不重,也不太重要。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认为A无辜可怜。不过A其实也并不是省油的灯。在A知道D的身份之后。质问D为什么要绑架她。D说是为了他们俩。为了从他父亲那里拿钱。之后A欣然接受了。明显A是个拜金主义者,为了钱连自己的父亲都可以算计。哪怕她知道D没按好心。还有在最后A发现D失血过多死在车上的时候,心平气和的把D托出车外。之后进到车里面。默默不语了一下。之后又继续开开了车里的音乐。开着车扬长而去。我想在音乐停止的那段时间A肯定是在挣扎究竟是会她父亲身边还是自己拿着钱远走高飞。最后当音乐开开之后我想A心里已经有了决断了。这决定必然是拿着钱远走高飞。200W美金。足够她挥霍的了。
经过上面几个人的分析,我想不难想出这场绑架一开始。这200W就注定了不可能两个人同时分享不管是D和V。还是D和A。都不可能一起分享着200W。人性的略根性贪婪,让他们不可能抵挡的了200W的诱惑。不管最后如何。我想他们都会在时候大大出手。所谓的爱情在足够的利益面前就是个P。不知道网友们怎么想。我想很多人或许不同意我的观点。不过这就是事实。你不妨想想如果1400W人民币在你面前。你能做出些什么?
最后在说上两句。本人不是什么悲观主义者。不过社会就是这么现实。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所有的一切都有个价格。爱也好亲情也罢。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那些东西都是个P。公司急着开会说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