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虚云》是一部由陈家林执导,李起厚 / 尹治 / 斯琴高娃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年虚云》观后感(一):虚云老和尚云门宗再传弟子,云门宗第十四法脉传人,云南鸡足山虚云寺方丈惟升和尚著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2003年12月1日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惟升法师,字明空,1973年8月生于广东。1992年4月剃度出家,师承虚云老和尚弟子云门佛源禅师。1996年7月毕业于云门佛学院教理专业正科班。1997年2月到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创建虚云禅寺,2002年4月起任该寺方丈。
序言
2辞亲割爱入空门
3礼拜明师正见开
4色情引诱心不动
5虔礼五台报母恩
6震古烁今的行脚历程
7在高曼禅寺禅堂开悟
8拜舍利燃指供佛
10长安施法济灾民
11隐居终南山
12再上鸡足山
13三上鸡足山
14在鸡足山初转法轮
15腾冲募化遇奇缘
16圆融诸法 狠抓戒禅
17缤纷法雨洒南洋
18力谏朝廷息教难
19弘法曼谷国王皈依
20请《龙藏》回到鸡足山
22为宾川人民化干戈
25与袁世凯当局抗争
附:滇西宏誓佛学院
27中兴华亭禅寺 造福昆明人民
28卫教一幕
29驻锡鼓山振僧纲
30整理史文 印经弘法
31六祖托梦回曹溪
32护国息灾度忠魂
33移锡云门祖庭
34创办云门山大觉农场
36德镇日寇
37弘法洋城 绯桃献瑞
38法驾潮州 万众欢喜
39弘法香港 盛况空前
40鬼神护法
41美国詹宁女士来华皈依
42主修《云门山志》
44身受磨难神游兜率天
46弘法上海 因缘殊胜
47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上
48选举新方丈
49余乐不尽照真相
50重兴光孝寄望后人
52舍利传神
《百年虚云》观后感(二):各人的福各人修
看到有人怀疑虚老一生行迹,颇感痛心。有的事无法考证,但这两件事谁也无法否认吧。
一、虚老1949年没有留在香港,也没有去台湾和美国,而是毅然回国。说明他是爱国的。
二、晚年他身为中国佛协名誉会长,完全可以留在北京安享晚年,但他选择去云居山修复祖庭。祖庭修复了,他仍然住在牛棚。说明他不是贪图享受的人。
能做到这两件事的人,极少。诋毁老人家的那些人,问问自己,在同样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和老人家一样?如果做不到,就少造点口业吧。
《百年虚云》观后感(三):致敬虚云长老——中国近代佛门宗师、禅宗泰斗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得知了《百年虚云》这部电视剧,最初会对此剧感兴趣完全是为了长老120岁高寿之故,哪知一集集看下来,却深深地被长老慈悲济世、心坚行苦的一生所感动。
剧中,虚云长老的俗家本名为萧古岩,出生于1840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乃泉州知府萧玉堂之子。萧玉堂夫妇盼了多少年,才于中年之时等来此子。这原该是喜事一件,谁知婴儿及地乃一肉团,萧夫人大骇而逝,萧玉堂悲愤之下命仆人将其丢弃,幸亏药翁融镜及时赶到,剖开胞衣,孩子方才啼哭来世。
古岩幼时常伴在佛堂念经的祖母左右,及8岁进学堂,因其天资聪颖,所学甚速。一日,因缘际会认识了一名小和尚,渐渐对佛学产生兴趣。对于所阅的佛学典籍,过目不忘,悟性极高。1850年,古岩11岁之时,其祖母因担心古岩看破红尘,断了萧家香火,在临终之前为孙子定了谭、田两家的小姐。
1852年,古岩随父护送祖母、生母灵柩回老家湖南湘乡安葬。一次,与其叔父进香南岳,生了离尘之念,不愿归家。其叔父因担心侄子有出家的念头,派人告知其父萧玉堂,将其接回身边看顾。
萧玉堂害怕唯一的儿子削发为僧,于1856年逼已17岁的古岩同娶田、谭两位小姐为妻。原以为贤妻美妇会绑住他那颗不安份的心。哪知,人算不如天算,古岩一心向佛,心定意坚,虽与两位美丽娇妻同房两年却无染。
1858年,19岁的古岩,心知求佛学法之事不可再拖,于是作了一章《皮囊歌》,趁着夜深人静,离家至福州鼓山涌泉寺拜师。并与次年,由妙莲和尚圆授具戒。
1860年,古岩得知其父动用了福州知府的关系来追捕自己,便趁机逃至后山狮子岩礼忏,前后长达6年之久,每日与虎狼野兽为伴。此时,萧玉堂也已去世,家中只剩其庶母王氏及其谭、田两位妻子,家道中落、古宅幽幽,最终寡母弱妇一起落发为尼。
1870年,虚云前往天台尤泉庵,求学融镜老法师,跟随融镜师弟融心学习天台教规。在天台山修行5年后,又四处云游。
1882年,已经43岁的虚云,为报父母恩,发愿由浙江普陀山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朝礼山西五台山,春潮秋凉、夏炎冬寒,历经3年方才到达五台山。此举当时感动无数僧、俗人。虚云从普陀朝香五台时,其妻田娥英已经离世。他在途中还渡化了谭世奇的儿子谭成,一个做惯坏事的小霸王,最后却成了造福一方的良医。世上缘分往往如此,强求不来,虚云一路走来,遇见了多少人,有好有坏,遇见了谭世奇、谭成,甚至见到了田娥英和谭湘月收养的孤女幽莲,偏偏一心想见他的谭湘月反而无缘与之再见。
虚云用了近10年的时间,完成了拜山宏愿。1895年融镜老法师圆寂,56岁的虚云开悟得道,成为我国禅门一代高僧。
光绪二十六年,虚云来到京城时,正值八国联军侵华。虚云因道法高深、慈悲心善,受到肃亲王以及慈禧的待见。并于1900年,带着在京城偶然救下的孤儿梦灵,保驾扈跸慈禧一行西行。
此后,虚云长老带着徒弟梦灵继续游走,寻访迦叶道场鸡足山。当虚云到达鸡足山之后,却发现鸡足山上下尽受崇善控制,僧人常常下山向百姓“强求”香火钱,山上道德败落,僧人吃喝嫖赌、杀人放火,毁尽佛门清规。
俗语有言,一山难容二虎。住在鸡足山钵盂庵的虚云等人虽无争斗求胜之心,奈何他人功名成败之心太重,削了发、披着袈裟,却于佛门清净地包养他人的妻子,炼制“极乐丹”坑害当地愚昧的百姓。都说害人终害己,崇善想方设法对付虚云,为了陷害虚云一人,他甚至不顾刚刚出生的儿子以及为他深藏大院、不见天日多年的伊妹,抛弃自己的徒弟,最终弄的众叛亲离,孤身一人。而虚云凭着大胸襟、大慈悲,于1904年,在大理提督的帮助下,驻锡鸡足山钵盂庵,修复迦叶道场,让其重现中国佛教名山大刹的风范。
1913年,滇川形势严峻,部分藏人不承认民国,大战一触即发。为了民生国计,云南都督蔡锷请虚云长老出谋划策。为了免息干戈,汉藏共处,虚云长老决定前往藏东丽川求助于东宝仲巴法王,借助法王的力量游说西藏活佛签订和平协议。因为当时的利益纷争,虚云长老等人的藏东之行,注定充满艰险,走了20来天才见到法王。
东宝仲巴法王不愧为一代得道法王,不仅具有大慈悲心,而且智慧超人。借着闭关修行的名号,骗过寺里某些居心不良的喇叭及访客,偷偷与其他三大活佛会面,并成功劝说三大活佛签订和平协议。虽是一纸文书,却令汉藏弭兵,挽救无数生灵。只可惜牺牲了善良无辜的李和尚和吴礼。而梦灵在经历过藏东之行后,最终看破红尘,在虚云长老为其剃度后,更名无梦。
解决完汉藏弥兵一事后,虚云长老继续其重建名刹古寺的大愿。1920年陆续修复昆明西山华亭寺,1934年修复广东韶关南华寺,1944年,105岁的虚云开始修复乳源云门寺。在其修复南华寺过程中,虚云长老收留了不少被战火迫害的难民,创办学堂,培养中国下一代人才。而在修复云门寺期间,中日战争更加吃紧,无数孤儿难民朝云门寺涌来,为了救助100个失去父母的孤儿,虚云长老带着门徒在黑夜中冒雨前行。
因为日军离云门寺越来越近,为了100个孤儿的安全,虚云决定向广西将军李济深求助,当他写完书信交给门徒观本之时,嘱其告之李将军,“他一生别无所求,但求李将军尽速派人来接孤儿前往大后方安全之地。”他一生“恶事不为,众善奉行”,从不为己求人,一旦求人也皆是为了百姓苍生。
在修复云门寺的那段日子里,虚云还救下了被众人误解的阿牛,教会了阿牛做人的道理。谁知道,这个一直被村人误解为小偷、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在日军为了“皇粮被抢、日兵被杀”而到处搜寻领头人,准备屠村之时,阿牛冒充领头人,牺牲了自己一条命,救下其他村民。
在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虚云已经经历太多太多了。虽然,1952年,113岁的虚云长老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并一再收到北京来电邀其来京居住的电报,却依然驻锡于庐山,种花浇水、修身养性。
1953年,114岁的虚云长老发愿重修江西云居山真如寺。1956年春,真如寺诸殿堂房舍次第落成。
虚云长老在云居山遇到的“老树仙”也算一位神人了。据他说,他种树的时候,山下的药翁还未出生,而如今那药翁已经75岁了。“老树仙”种了一辈子的树,漫山遍野的树都是他一个人、一颗心、两只手种出来的,只是种树种的不知今夕是何夕了。想来也是一番大道理在里头,只是我一介俗人,难以看透。
想那“老树仙”说的也有道理,管它今夕何夕,反正“月亮圆了是十五,月亮不见是三十,青草出来是春天,雪花下了是冬天。”人活一世,又何必一定记得自己年岁几何呢。
虚云长老有言,“刚看到山的时候,会说‘啊,那是山。’;刚看到水的时候,会说‘啊,那是水。’;等到看多了,‘山不是那山,水不是那水。’;等后来再想想,其实‘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百年岁月也不过弹指一瞬,各人所见所得自是个人因果。
虚云长老高寿120岁,于1959年示寂于云居山的茅棚。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但叫群迷登觉案,敢辞微命入炉汤。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虚云长老一生受尽九磨十难,万里跋涉走遍了道场,忙忙碌碌只为了重建六大名刹古寺,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出家人保存一领大衣。他一生历经四朝五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经历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战争、八年抗战、四年内战,目睹了中国的百年战乱、沧桑巨变。一生肩挑中国禅宗五大法脉,弟子门徒数以百万计,乃中国近代佛门宗师、禅宗泰斗。
《百年虚云》观后感(四):可能是我在豆瓣唯一给过五星的影视剧。
这可能是我在豆瓣唯一给过五星评价的影视剧,这部短短20集的电视剧演绎了虚云老法师的传奇一生,关于虚云法师大家感兴趣请自行搜索。再谈电视剧本身,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应该不会有太多人看,能静下心来看的完的,更是少之又少。大家会发现剧中的演员,没有几个有名气的,但是哪怕一个不重要角色的演技和投入,要另当下这一大片浮躁糜烂的所谓女神和小鲜肉演员一起下跪,但时代浮躁,金钱至上,商业为主,经济为先,这个时代的群魔乱舞短时间内不会过去。回到剧中,可能是由于敏感问题,最后一集关于老和尚的圆寂没有细表,人物年表中也刻意回避了使老和尚圆寂的真相,那就是云门事变,背后的罪魁祸首罪大恶极,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还原历史真相。此外,剧中还刻意回避了一些神通及不可思议不可说的禅定境界,包括虚云禅定游兜率天等,作为观众我们应该表示理解。其实剧中还隐藏了几位有修行的大德,只是在剧中都是点到为止,关于他们的事迹也是很有意思。最后,感谢这部电视剧的始作俑者,导演,编辑,演员及所有参与者,让我们看到了一部节奏及内涵都极好的电视剧,谢谢你们!顶礼虚云老和尚!
《百年虚云》观后感(五):佛教题材中的第一剧,但还是有很多严重的问题
佛教题材中的第一剧。李起厚演得非常好,是全剧一大亮点。但是,很多剧情是虚构的,且不是很符合佛教思想,编剧与导演对佛教的理解还是非常浮浅,也不是很用心,比如寺院的生活礼仪,稍微用心一下就知道。导演陈家林呢,以前也是这样,可能戏说历史已经习惯成自然了,总觉得历史事实没有他虚构的精彩,虚云老和尚一生不够传奇?不够丰富?不够精彩吗?为什么要另外虚构呢?只能说明自己浮浅,对祖师大德的人生没有深刻的理解吧!
佛教题材非常非常丰富,拍1000年也拍不完,是影视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在唐朝和南北朝时,佛教徒非常积极地充分利用那个时代最好的传媒工具,来向民众传播佛教思想,很多剧本都是佛教徒创作的。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最喜欢的媒体就是影视艺术,它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既然事实已经如此,佛教就应该积极参与这种新型的传媒载体-影视艺术的创作,尤其是剧本创作,这一点对佛教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百年虚云》观后感(六):值得尝试的道路
前段进间还在想,如果把玄奘相对真实的取经历程拍成电视剧,或者拍一下真正修行的人的电视剧可能会不错。正好出差福州时去西禅寺,在佛物流通处买了这百年虚云的碟子,效果不太清楚,挺可惜的。
估计是小成本制作,里面有许多有名的演员,估计多数是友情出演了,这片子把虚云老和尚从生到死的经历用20集电视剧讲完了。个人觉得这是挺好的一种电视类型尝试,希望以后可以出来一部精品吧。
演虚云的演员,到中年之后的演员演得不错,前年的青年之类的就太做作了些,而且片中的配角们都比较失败,太脸谱化了,显得很弱智,倒是几个老和尚演得还不错。台词对白挺失败的,只有虚云的台词设计尚可,片中把一些常见的禅词都揉合到里面去了,但一些打机锋的对白很白痴,这种片子应该请有相当佛学功底的人来帮忙的。再者就是电视里把虚云的爱国主义跟维护国家统一着墨太多了,搞得有些CCTV的感觉。场面不够大,群众演员也很少很不专业。这些都是败笔。
虚云之后,中国佛门再无大师了,剩下的是释永信之类的丛林CEO,佛门道场现在基本流落成门票景点,当地政府把每一个寺庙当整成了生财工具,而这不知需要多少个虚云才能改变,真修行的僧侣中国现在有多少个呢?
《百年虚云》观后感(七):安身立命,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4集:注意寺院仪式和作息;5集:修身只是自了汉,我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度度人,出世间而不离世间的境界;6集:重心不重相,上报四重恩(佛恩国土恩众生恩父母恩下济三重苦,行人之所难行忍人之所难忍;7集:胸有成竹的忍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博大的涵养,广阔的胸怀是站在更高层次上的宽容;11集:上鸡足山的机锋较量;19集:只要有佛缘,人气有了什么都有了!
安身,如何定位自己,将依于所扮演的角色,而安份地把现前所扮演的任何一个角色,尽心尽力的诠释,表现出规规矩矩的模样来;如果,更能从角色的内涵,培养依佛陀所教,依佛陀之法的甚深修养;那末,便可以称得上安身了!
立命,任听所谓的命中注定,即凡俗者沦落“未知”的窠臼之中;若如是,将止于悠悠放任的日子,耽于畏缩恐惧的心态之下;当知行者学佛,立命之道,全在唯自心的修养,依正念而思,正行而为,践履六波罗蜜法,立慈悲喜舍之心;则慧命如拨云见日,身与命、常住湛然清净之境界里!
因此,千佛山的格调,以“清净、庄严、淡泊”配合“不管人家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对;做对了是应该的,做错了赶紧忏悔。”以之为“行道”的家风,即是既能安身,复能立命的指导原则;可以使行者于修养的过程中,从凡入圣,从业入道,以至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殊胜之境。
安身立命,肯定于因何不能安,不能立;于身者,因何欠安?于命者,因何难立?自己的身命,因何自己不能主宰?是谁、促使其不能安?复又促使其不能立?行者学佛,当知华严经中所说: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自己之身,自己之命;唯自己之心,依教如法,正念正行,即得身安命立。亦如心经中说: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若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作为,必然远离颠倒梦想;久而久之,何愁不得究竟涅槃,常住如佛如菩萨般的绝对圆觉之果位!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颇引人深思,这使我们知道佛的教化有深刻的人间性。在《心地观经》里说:四重恩是: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国土恩)。四、三宝恩(上师恩)。三途(三涂)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一、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二、坏苦(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三、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一、四重恩
四重恩是: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1、父母恩:
一个人来到世间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怀胎,生养哺育,才能长大成人。养子方知父母慈。到了一定的时候,自会领悟其中的含义。报父母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顺的儿孙。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来说,衣食住行无不来自众生之恩,每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对众生的报答。报众生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建设文明的社会。
2、国土恩(国王恩):
报国土恩。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川,水土,粮食,矿藏,传统都是国土对人们的奉献。使国土庄严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为后辈应尽的义务。
3、上师恩(三宝恩):
对佛教来说,佛、法、僧三宝使人们取得智慧,证得菩提,获得解脱,是人们的上师。三宝之恩自不能忘!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徒认为最重要的,但经典里却把父母、众生、国王放在三宝之前,可知一个人如果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众生的护持之恩、国家的安定之恩,那么这个人说他竟能报答三宝之恩就很难真实了。
4、众生恩:
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劝发菩提心文》说:“我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互为眷属、父母、六亲、乃至师友。而彼众生常为我身作大饶益,或顺我志,令我欢喜;或逆我志,令发道意;又能示现一切极苦相貌,令我惊觉,不生贪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众生恩德亦复无量,不可言说。”尤其是“上报”这两字应该记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摆在众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报”,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为若无众生护持,不要说修菩提大道,我们连活着都十分艰难呀!真是令人动容的见地! 我时常惊醒自己:面对众生,要牢牢记住“上报”两个字。
一个人明白了做任何事无不是为了报恩,那就真正地、自觉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以同样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的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常为感觉自己占有了同胞们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报恩无尽啊!
由此可知,忘恩负义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报决定在阿鼻地狱。知恩报恩是「行好事」的先决条件,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在佛法里面,到什麼地位的菩萨才落实知恩报恩?《大智度论》说,知恩报恩是二地菩萨以上主修的课程,所以二地菩萨才真正落实了。回向偈只有八句,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占了两句,因为这两桩事情要紧!古大德、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确实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涌泉为报,对於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们尊称他为佛菩萨,尊称他为法身大士。
二、三涂苦(三途苦):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1、三途(三涂):
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贪嗔痴称为三毒。有这三毒,就堕落到三途。
2、三涂(途)之苦: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①、苦苦——
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
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环境,如冤憎相会,恩爱别离,所求不得,乃至天灾人祸等苦,一切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譬如畜生已受痴昧无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相同。
②、坏苦
(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
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非永远,有败坏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意,宫殿庄严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堕落之日,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痛苦非常。涅盘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五衰相现,极受大苦,与地狱同等......’。就是色界的初禅天得......此乃世间有漏之禅,终有变坏之可能,当其定坏之时,生大苦恼,随念坠落,此即坏苦也。
③、行苦
(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此乃无色界天所受之苦,此天无色质之累,有空定之乐,虽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仟大劫,然而寿满定尽之时,还要堕落轮回,其时生大懊恼,如箭入体,其痛苦莫可言喻!“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高之处,堕落碎烂’,其痛苦可知矣。虽未堕时,也不免常受行阴念念迁流之苦,故曰行苦。
《百年虚云》观后感(八):一点观后感
半夜没睡着,起来看,现在看到第三集。估计是小成本制作,毕竟有些演员还是欠缺火候,字幕校队尚待提高,但是切入点和剧情很好。
看到第四集,真的被愣住。真的断得彻底啊!
第五集,虽然其他几个演员比较青涩,但是扮演爹爹的演技很不错。直接迸泪
2013.10.4
看完前十四集,晚年虚云的扮演者的确很好,但是其他演员有的真的有点看不下去。这太不敬业了。
崇善和尚那点把戏感觉是后人加上去的吧?和现在有的弊端太像了!这点切入很赞!
感觉有条件的话应该重拍,弄好一点的演员阵容来…(至少不要演员重复扮演同一角色吧…)然后演员敬业点啊啊啊。。。有的看上去太苕了。酱油也不是随便打的…那么好的题材,满汉全席的料,别给做成凉拌黄瓜啊。而且,为什么里面的和尚,除了无根和尚,还有融镜和尚,其他扮演者我都觉得长得根本不端庄啊!估计是我魔心太重,佛心自现吧,忏悔先…
不过先理解咯……小成本的电视剧。不过据说上了CCTV?
不知不觉就看到2点,待会继续看到困再睡。
2013.10.5
2013.10.5日再记:
看到16集,刺杀虚云长老的第一幕在草地上的几个片段好熟,好像看过,但是没理由啊…之前肯定是没看过这个电视剧的
2013.10.5日又记:
17集,政治味道转浓。之前很多集故意科普的痕迹虽然明显,但是毕竟文化,这里好大篇幅显然扯上政治,不太舒服。
2013。10.5摘:
一段经典对话。广济和尚:什么是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什么是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清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又一句:心中有佛,出入聚散无非因果
群众演员敢不敢敬业一点点啊!!!有的环节正准备感动呢,结果一看脸谱脸,哪感动得出来啊= =
终于看完了…结尾那些真让群众演员败坏了兴致。一看那脸谱脸,还有那之前扮演过和尚的最后一集跑出来演了个日本人,魂淡咯…
而且,传说中老法师有位弟子大字不识,只会念阿弥陀佛然后得往生的那么好的题材怎么木有T.T
看完好想有人拍黄元御啊,张景岳啊。那个题材多好T.T
《百年虚云》观后感(九):云南鸡足山虚云寺为世界上第三座以虚云老和尚命名的寺院
鸡足山虚云寺碑记
——云门宗第十四世法脉传人
虚云寺方丈惟升和尚撰立
鸡足山虚云寺碑记
鸡足山中,迦叶持衣待弥勒;
心灯会上,宗门泰斗仰虚云。
鸡足山者,佛教之圣山。高万仞,方圆百里。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宛若鸡足。自摩诃迦叶尊者持佛衣钵入定于斯,法水滋润此山数千年矣。明代鼎盛,山有三十六寺,七十二庵,聚僧千余,龙象辈出,慕名来者络绎。
虚云寺,古称大觉寺,乃山中五大古刹名寺之一。寺居山腰怀窝之穴,枕紫云峰而杲日当空,四周崖壁林峦拱秀,鸟歌长松,石流清泉,真名胜之灵枢也。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山中耆宿水月禅师,得大理杨宗尧、姚安知府高凤诸贤之护,于此佳胜开基起建禅林。继有本安、遍周、洪希等诸老禅德续主法席而传华首真宗。禅风淳而法筵昌。朝廷嘉许,颁藏经,赐住持紫衣袈裟。门庭龙象众实难胜数,彻庸为德望滇黔一代宗师,《曹溪一滴》法水尚存;洪如高树律幢于水目,为丛林典范;读彻参学弘法于江浙,为佛门、诗坛宗仰。灵瑞亦向来有口皆碑,远近朝山者多到此寺礼佛。陶挺来寺读书数载而后榜中进士;李贽两度来寺从师参学;徐霞客、范承勋上山礼佛观光亦曾寓居寺中,留下墨宝佳篇。清光绪年间,宗门泰斗虚云老和尚上山重振迦叶道场,得本寺道成长老之助留锡,开办滇西宏誓佛学堂於斯,培养清净僧才以复兴滇中佛教。
然,众生共业,寺毁于文革国难,惟余古梅一树静立荒草,昭示来人莫忘祖恩。
佛日重辉。为彰祖德而传承虚云老和尚禅风禅骨,四众同议筹建虚云寺于古刹遗址。丁丑(1997)二月,遵家师佛源老和尚慈命,余由粤入滇,上山於荒址结棚主事。个中魔障,实难言述。然孤心耿耿於斯,惟愿不负本心,不负师嘱,不负众望矣。仰仗佛祖恩泽,广东陈明玲、李惠仪、章信义、魏茂鑫、苏明珠等诸大德居士护法,海众见闻随喜添砖,寒暑十余载,巍巍宝刹终于重镇于灵山之表。礼三门顶香而入,三殿重陈,皆顺山势而起。拾级而上,弥勒笑容可掬,客来消愁。雄殿金辉,本师去来不动现真身,万德庄严成。虚云楼,纪念馆开瞻法相,法乳同沾忆先师,四海共追思。瞻两序,钟鼓楼、僧寮、斋厨齐整。有名贤真迹辉耀殿堂,有镇寺《龙藏》法宝可参。寺既重光,僧当如何?愿我同仁及诸后来者,皆以摩诃迦叶、虚云祖师为楷模,和合共住,曦未启而洪钟叩,梵诵上闻于九天;暮鼓低回,禅观潜通于八极。修德讲学,承前启后。如是,则不负诸祖寄望,不废信施钱粮矣。赞曰:
虚空无量福同沾,
云涌诸天傍月参。
禅钵衣珠重现日,
寺迎迦叶与伽蓝。
鸡足山虚云寺方丈惟升撰立
西元二零零九年己丑中秋
《百年虚云》观后感(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后人的楷模
刚刚看完百年虚云,反而没有断断续续追着看时复杂的心情。
每每看到虚云长老面临各种挑战,都不禁十分在意会他会如何应对。作为电视剧,一定有他或缺漏或夸张的地方,毕竟当年的事不可考,剧情也不能说全部真实。但它所表达的虚云长老的精神却不由让人肃然起敬。
我接触到佛 时日尚短,对大德高僧的了解并不多,虚云长老的一生,起起伏伏,经历了中国最动荡的年代,却一直保有着一颗平常心,更不得不让人膜拜学习。
作为一介凡夫,处事,做人,时时刻刻都容易被各种思想,事物,感情所困,浑浑噩噩而不自知。终于历经千幸万苦得证正果,完全可以自由自在,但却选择了不辞辛苦,为苍生黎明百姓谋福祉而奔波劳碌一生。这种境界非常人可到。
百年虚云,虽是电视影剧,又不是一般的影剧。
看它也是看自己,想象同样遇到这些困难,自己是完全做不到的。更不由得想要学习虚云长老的精神。
无论是否修行,佛所提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却是每个人都当学习并奉行的。
有机会,我还会再看一遍,去了解这种菩萨道的精神,在去找些虚云长老的真实史料做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