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烽火芳菲》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4-30 21: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烽火芳菲》的观后感10篇

  《烽火芳菲》是一部由比利·奥古斯特执导,刘亦菲 / 埃米尔·赫施 / 严屹宽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战争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烽火芳菲》观后感(一):烽火芳菲,花开不败

  观影之前确实紧张不行,太担心质量问题了,但是很奇怪,之前看影评中诸如台词不够本土化,时间仓促不足,我居然没有感觉到这些问题,导演太会讲故事了,你不自觉的就随着阵阵雨声融入进去了,完全跟着角色情绪在走,整个电影淡淡的,很安静,有人说如果把屠杀25万中国百姓场面拍出来会更震撼人心,更能激发爱国情怀,但这恰恰是我最佩服导演的地方他喜欢引起观众思考,而不是大脑一热的亢奋。真的太喜欢这部电影了,氤氲着水汽的江南水乡美的像一幅画,所有角色的发挥都特别自然,刘亦菲的表现让人惊喜,完全没有之前的影子,她就是一个普通妇人一举一动特别自然。我哭的最狠的是最后杰克要出去见记者,他的长官对他说:像个英雄一样。这里杰克的情绪变化也很戳。感觉这里是整部电影的升华,让人想到之前救人牺牲的百姓,没有知道他们的付出人们永远只记得英雄,有些心酸,他们同样值得被铭记。最后,我想说,这是继五月之恋后我看过的最好的刘亦菲的电影

  《烽火芳菲》观后感(二):《烽火芳菲》影评

  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但却四两拨千斤让人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忘怀。这部电影更像一部纪录片。以外国人视角来看待这段历史。影片平铺直述松弛有度,奥古斯特导演真的很棒,以细腻手法去挖掘人性美好,影片的取景很富有生活感,让人能跟着女主角一起走的那段故事。 演员们的表现也很出彩。女主熟练地从热水里掏出蚕茧,抽丝,走下台阶后能轻轻拍拍自己裤腿上的灰,这些细节让我能感受到刘亦菲真的有在很细心的去钻研这个角色。被日本人要求慰问时的三个充满痛苦无奈的不,她是一个寡妇,她要守住作为寡妇最后的尊严。影片的最后英子跑向自己的女儿,她希望能赶上前往重庆的小船开始新的生活,可是,“砰!”她倒在了日本人的枪下,倒在了那条通往新生活的道路。影片的开始,她背着竹筐走在这条小路上,影片的结尾她浑身鲜血的倒在这条小路上。她没有主角光环,因为在战争的面前,生命就是那么的脆弱。 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美好,构成了这部电影。珍惜现在和平年代的生活吧! 愿世界和平,再无战争。

  《烽火芳菲》观后感(三):25万换56名,值不值,愿不愿。

  杜立特空袭后,帮助了美军的中国遭到了日军疯狂报复,近25万同胞遇难。这是电影的历史背景,当我选择走进电影院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我就做好了直面血腥的准备出乎意料,电影并无以往历史战争片般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场面,也没有普遍抗战剧般断壁残垣悲壮凄惨场景,更多的是江浙烟雨朦胧纸伞,平民寡妇,纺织日常。 导演不愧很擅长刻画大背景下的小人物,比如女主人公,英。为什么不是别人而且英救助了飞行员?导演从那些毫不起眼的细节体现人物。英是一个寡妇,失去了丈夫的她相当于失去了对男人依赖性,她独立抚养女儿并赡养公婆,不仅贤惠能干,而且勤劳勇敢同时思想独立,性格倔强村长叫她搬过去和公婆住时,她果断说不,她不喜欢别人叫她寡妇,就偷偷存钱想带女儿去城里生活。所以在日本人杀了村长后,她勇敢走出来救助了飞行员。 那英是否就在代表着那些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百姓?并不。没有人知道牺牲的这25万同胞中有多少是大义奉献,有多少是无辜枉死,没有人,包括导演。因此,导演在刻画英这个主人公的时候,更多的是让历史推着她走。她在村长的决定下让他躲在山洞,在村长的示意下保持沉默,村长死后,她对女儿说,你凯叔为他而死,我们不能不管他,看到日军搜山时,她才不得不将他藏在家里。飞行员受伤发烧,女儿问他死了怎么办,英说不知道,她很多时候都是茫然不知的,被一步步推着走,包括她的死,也是先生叫她和他们走,她就带着女儿走了,游击队员叫她往前跑,她就往前跑了。 英死了,至少她的女儿还活着,飞行员还记得她,甚至爱上了她。如果导演对像英这样的平民还有一点温情的话,那对于像村长和先生那样决然赴死的英雄就太过冷漠了。村长牺牲时,一场雨,几句话,一声枪响,一条人命,过后人们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对英雄是冷漠无情,对其他毫不知情的百姓就是冷血忽视。英带着女儿和飞行员走后,回头一看,说,他们烧了村子,一座村庄,多少生命,他们对飞行员的事或许像换货大爷道听途说,或许像英的公婆,莫不关心,或许一无所知。 用25万中国同胞换56名美军飞行员,愿不愿意,值不值得,导演沉稳从容的告诉我们,没有值不值,没有愿不愿,值得的愿意赴死,其余的枉死愁城。你的悲愤,你的怨恨,都将成为反战的动力,维护和平的使命

  《烽火芳菲》观后感(四):烽火芳菲——75年后的一首挽歌

  中国古代有一首著名的挽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电影想要讲述的这一段往事,背景发生在1942年浙江省的一个小村子里。史实在片尾黑底白字打出来了,当年美国派战机轰炸日本,若干战机紧急迫降中国,共60几个美国人遇险,在浙江当地人民的救助下,50余人生还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如果你想要看激烈热血的枪战,这部电影里没有。你想要看主角团武艺过人穿越枪林弹雨杀灭敌方大boss,这部电影里也没有。甚至主角团里没有一个人能够运筹帷幄智取胜利。英,村长,妞妞,教书先生,来收蚕丝的小贩,英的公公婆婆,都是如同薤露一般渺小纯粹村民可惜他们却不能如薤露一般晞而复落。

  女主英是个纯净勤劳而又善良女人,如果没有日本的侵略,她可以和送她珍贵香水宠着她的丈夫,懂事的女儿一起生活,靠着丈夫工作,自己又有一门缫丝的好手艺,可以在竹林清泉青瓦白石板路的环境平淡幸福的度过一生。可惜因着日本人的侵略,这个宁静美丽的村子没有它原本应有的岁月静好。干净的白石板,染上了村长的血。竹林埋葬了明面上是教书先生,实际上是游击队员的爱国青年和女主。男主修好了屋顶上的青瓦,阻止不了日本人残虐的烧屋。清泉载着痛失母亲不知未来将往何去的小姑娘妞妞和悲伤的男主仓皇逃亡。电影里有很多人牺牲,有很多泪点,但每一个人牺牲的时候都没有悲壮的背景音乐,也没有渲染悲伤的气氛,甚至女主牺牲的时候,也只有妞妞的哭号和男主的短暂停留。

  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为了救一个美国人而牺牲?这里面包括了胆子原本不大,村长死的时候在日本人面前不敢哭出声来,害怕男主被发现连累自己和妞妞,掩面痛哭的英。电影未上映之前就有黑子放出了这是跪舔美国人的论调,电影里完全没有这样的剧情,英甚至可能不知道美国什么的,村长在一开始救男主的时候就已经点明了原因,而也是这个原因给胆小的英借了胆。村长说了,美国人正在打日本,是我们的朋友,所以要救他。村长也用自己的生命印证了自己的这句话。也许是为了发小的村长不白白牺牲,也是为了这个美国人是打日本的,和阵亡了的丈夫是同一阵线的,英虽然随时都是很忐忑状态,却从来没后悔过自己救了男主。

  写这篇影评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它以图它能有更多的票房,票房没有什么悬念,只有粉丝宣传,小众题材文艺片,最终的票房成绩,没有什么好期待的。像二十二一样成功逆袭?不可能。我是看了电影以后逛了一下八组和豆瓣评论,发现有黑在尬黑,觉得有失公允,所以为它写了一个长评……黑子还是忍忍,不愿意贡献票房的话,起码等网上出视频了,然后你们看了再说吧。

  《烽火芳菲》观后感(五):战争面前,人如蝼蚁

  简单说几点吧。

  1.没有想到严屹宽饰演的村长竟然在一开场就被枪毙了,当时简直惊呆,因为按一贯套路总得再煽情几分钟渲染气氛或者根本不会死的。但就是这样,一枪毙命,没有多余的渲染,反而让人胆战心惊。是,这是战争,生命不过如蝼蚁。

  2.英子的死也是出乎意料。一直以为最坏的结局不过是从此相隔远洋,无法相守而已。但英子的梦碎了,辛辛苦苦地纺丝、攒钱,以为可以带着妞妞去城里开始新生活,在枪响的那一刹那,全部的梦都碎掉了。导演的功力大概在于,没有任何多余的对白,就凭这前后的铺垫,也能直击心灵,让人感受到英子的悲哀,战争的残酷。

  首映那天去的,排片很少,在大中午,且只有一场,看了下后面两天都没有排片,影院里不过寥寥数人,观看过程中,一直不断有人议论妞妞不应该这样说话,这个美国人真可恶云云。直到片尾,荧幕上显示【中国军民救下了56名美国飞行队员,日军疯狂报复,屠杀中国百姓25万人。】有人惊讶地问,这是真的啊?全场寂静无声,这是我经历过最安静最沉重的散场。

  《烽火芳菲》观后感(六):《烽火芳菲》别成“不相信爱情”情绪牺牲品

  《烽火芳菲》上映了,这是一部没有多少话题、导演在中国知名度不高、很容易寂寞作品。从电影名称可识其“文艺片”属性,“烽火”战争也,”芳菲”爱情也,当然更有想象力的人,会认为“芳菲”是为女主刘亦菲定制。

  不过,从片名就可知道,这是一部冒着莫大票房风险艺术探险。试想,今日中国人为高房价事业升迁、子女教育焦虑苦恼,还有多少人相信纯爱?战争中的爱情?当年看《魂断蓝桥》时相信,可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导演还要拿极端情况下的爱情魅惑我们吗?很多人不信。

  这不是一部无中生有的电影,其故事其来有自。1942年4月18日,美国飞虎队轰炸日本后,16架B-25轰炸机在我国浙江、江西、安徽迫降。为了营救弃机跳伞的75名美国飞行员,中国百姓付出了巨大代价,数十万人被侵华日军残酷杀害。

  丹麦籍奥斯卡获奖导演比利.奥古斯特,最终拍出了一部剧情无限简单、爱情并不传奇的文艺片,票房上也无多大把握,可他还是认真去拍了,历6年之久,多次深入千岛湖深山,因为他的情结,因为他为听到数十万中国百姓为营救几十名美国盟友飞行员被杀或牵连至死而感动,这就像一种使命、一种命中的召唤。

  我看到豆瓣有人评论,“几十万人为营救几十个外国人死了,这种无脑剧情也能想出?!”,可这就是真实历史。那些文艺青年,当年可以为好莱坞大片《辛特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感动的一塌糊涂,发生在中国的中美共抗法西斯的真实历史,怎么就变成“荒诞剧情”?

  据说《烽火芳菲》放映以来,口碑不好票房受阻,所谓“最大的硬伤”是“那样极端情况下的爱情不可信”。照我看来,大家不是不相信“一个被救的美国军官怎么在语言障碍下与一个中国寡妇相爱”,而是在主观拒绝“一个很简单没有狗血只有默默对视的爱情故事”。

  要知道,今日中国影视很多是靠话题、小鲜肉、雷人剧情制造话题的,《烽火芳菲》中唯美、简单、无结果的爱情,难以吸引正在变得坚硬、冷漠的心灵。有人说,这部影片缺少大片的元素,在我看来,这就是大导演的气质,不人为制造话题,忠实历史背景,不亵渎爱情,为了心底的一丝感动而付诸艺术实践

  我们倒是要反思,当物质生活繁华,有多少人失去了为简单情感而感动的能力?我们倒是要反思,当商业片成为主流,有多少人凭朋友圈风评,而替代自己思考做出从众的选择?《烽火芳菲》没多少话题,因为希望观众关注作品本身,而其中的诚意低调为人所无视。

  还记得之前豆瓣上的一种汹涌声音吗?当《建军大业》排片即将结束,很多影迷开始后悔,其实这部影片远没有之前肆意蔓延的差评所说的那么差,“我欠《建军大业》一张电影票”的声音很大,可时间已晚,一部没那么差的影片“被人为搞死了”。我担心《烽火芳菲》因为大众的懒于思考和从众盲流,而遭受同样待遇

  难道当代国人失去了想像力?战火纷飞中,人性最不可测,两颗虚空无靠的异性心灵,相爱太正常了。而且导演没有渲染情欲,只是通过爱情诠释人道、互信与容纳。好莱坞大片中再不靠谱的爱情,很多人封为经典,当我们自己的爱情故事变得安静从容,很多人却不信了。照我看来,《烽火芳菲》诚意十足没什么硬伤,若说有硬伤,那也是:这届观众是不是“情感变得麻木了”?

  作者程振伟

  《烽火芳菲》观后感(七):中国女人,你的名字绝不叫弱者

  《烽火芳菲》这部电影首先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来的,但是与其他改编不同的地方在于,来自丹麦的奥斯卡金像大导比利·奥古斯特并没有选取所谓的宏大叙事,而是从自己更加擅长的平民视角,很隐忍、也很淡然地讲述了一个暗流汹涌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女人平凡伟大的故事!

  很难想象这是一部由海外导演执导的纯中国题材的电影,但是恰恰可能是由于导演的旁观者视角,以及内心潜藏着的人类共同的悲悯情怀,所以他没有把这个很容易陷入狗血漩涡的故事拍得更加狗血。不同于抗日“神剧”,导演并没有一味塑造高大无敌的英雄形象,片中的每一个普通人都是英雄,没有百发百中的枪法,没有挑战礼教的魄力,没有一呼百应的势力,他们会流血,会牺牲,可是他们坚忍、质朴并且充满勇气,所以最终在中国这片诞生英雄的土地上实现了堪称奇迹的救援,沉重打击了日军士气。

  比利·奥古斯特导演来自丹麦,早在1988年,他就曾凭借《征服者佩尔》征服了戛纳和奥斯卡金像奖的评委,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大导。他一贯的风格就是在平静的叙事中,用绵里藏针的手法去展现普通人的生活和倔强,《征服者佩尔》如是,《烽火芳菲》亦如是。

  刘亦菲柔弱但冷淡的气质,很适合小寡妇英子这个角色,一方面是对去世丈夫的怀念,另一方面是对所生存乱世的麻木,没有表情的面孔下,隐藏着她内心汹涌的情绪,而这些情绪直到美国飞行员杰克·特纳的出现,才逐渐外化,展现出英子这个中国女人的全部,也是全部中国女人柔韧的美德。

  在这部电影里,英子对飞行员的营救,并没有多么高深的理由,纯粹只是对于生命的一种尊重,而这种尊重是跨越所有主义的最高美德,也是作为一个人的最高美德。导演用克制冷静但充满美感的叙事手法,把这个人物,这种精神贯穿在全片之中,配合上优美的音乐和浙江山村优美的风光,深深的吸引着观众。

  而最点睛的一笔在于,中国女人英子和飞行员特纳之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语言不通的,在完全不知道对方说什么的前提下,两人只凭着眼神和表情相互传达着讯息,也传递着情感,这种方式既符合事实,又在人物和情感的铺垫上起到很微妙的作用,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除此之外,严屹宽和余少群分别饰演的村长和教师两个角色,在片中起到的作用也至关重要,不仅补充了对飞行员营救的过程,也从多个侧面展现出当时中国百姓的善良和淳朴,特别是严屹宽被日本军官杀害的一幕,可说是全片情绪最激荡的一场戏,也是最催人泪下的一幕。

  作为一部抗战电影,《烽火芳菲》整体呈现出的还是一种恬淡、静谧和优雅的气质,虽然整个故事其实非常悲壮而且波澜壮阔,但是导演却反其道行之,用冷静去述说残暴,也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更容易唤起大家对现实美好的珍惜,和对战争本身罪恶的谴责。

  电影《烽火芳菲》的使命不仅在于此,在北京发布会上,片方宣布将从每张电影票中拿出一部分钱,用于对细菌战受害者的医疗、与日本侵略者打官司的律师团队和抗战老兵的救助。对事件的受害者给予了帮助及关注,这一行为超越了电影本身的意义!

  《烽火芳菲》观后感(八):杯酒敬英魂

  江南的四月细雨连绵,淡青色的山水和天空,为这个小镇笼罩上一层沉静却压抑的气氛。配乐也低调婉转,寥寥几个场景都无甚转换,整个故事的发生都太过平静,或许因为它只是一段平铺直叙的回忆。

  电影画面全程都在微微抖动,让人感觉亦真亦幻。我仿佛是一个旁观者,在窥伺英子的秘密。她勤快又能干,独自养蚕缫丝赡养公婆、养育女儿;她隐忍又坚强,一边把非议和着眼泪都吞下肚,一边把梦想和希望一点一点积攒在小瓦罐里。她怕死,怕女儿受伤害,可她却一门心思地帮助一个素未谋面甚至连语言都不通的美国人。那一晚,屋顶不再漏雨,英子换了好看的衣服,三人其乐融融地吃饭,第二天一早竟出了太阳。我以为这会是个好的转折。直到英子猝然倒地,长眠于山林,我泪流满面,才意识到这本应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一段共同记忆。

  苍翠的竹林,广阔的稻田,溪流阡陌,白墙青瓦,如诗如画的一个村庄轻易地就被付之一炬。村长还未来得及恐惧就屈辱地倒下,老百姓心中神勇的游击队也无力回天。英子换上了新衣,却再也到不了那个她们可以重新开始的地方;背井离乡的妞妞,五十年来可曾安睡?

  战争的残酷,从不仅仅体现在烽火连天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的惨烈。最最无情的是,它剥夺了多少份平民百姓的生之希望。要用多少艰辛和隐忍才维持下的平静生活,一颗小小的子弹就能轻易打破。几十万的生命轨迹,一声令下就被强硬地尽数扭转。

  相较于战争片,这更像是一部文艺片。它没什么让人热血沸腾的场面,甚至有些闷。像一杯醇厚的酒,后劲十足。倘若你能静下心来去品,应当会有所触动。

  《烽火芳菲》观后感(九):评价

  室内对话都是有回声感的,最初男主出场喝和领导们对话,还有英子第一次和妞妞在下着雨的屋子里聊天的时候。 在赣州机场(还是重庆机场不记得了字幕太快)的时候,台子上的两位演员站着,能听到背景音里有很小声的机器音,类似电报机的声音,让人知道这是个军事基地。 在村子里面的时候也能听到很细小的虫鸣声,水乡的宁静感立马就出来了。 还有雨声、水声、纺丝的声音,整个电影的背景音效宁静又克制,部分有音乐的地方配乐感觉让我想起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莫名的有一种大气感,和国内粗制滥造的口水片一看就不是一路货色。 一个人包场看神仙姐姐的《烽火芳菲》,这片子适合安静的时候看,片中水乡的气质拍摄效果极好,很难想象出自一个外国导演之手。 男主的笑容实在是太可爱了。

  《烽火芳菲》观后感(十):烽火燃,芳菲逝

  看完电影,只想直白的夸电影好看。演员情感真实,场景精致自然,配乐简直是神来之笔,一下子就把人物情感激发出来了。电影台词也没有想象中拗口,感情带入之后我竟然能忽视刘亦菲的颜…以至于最后哭成狗。

  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是类似水墨画的山景,颜色淡雅,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战争确实已经发生过,无名的英雄为了和平付出了生命。

  戏里的英子一共穿了两次新衣服,第一次是为了Jack,出于若有似无的爱慕,幸运的是对方也是这想象的。第二次是英子以为终于能够开始新的生活,她带着纺丝赚来的除去供养公婆的钱,换上了穿过一次的新衣服,她跑着,她以为奔向了希望和爱,但却坠落在战争的悬崖边。

  从头哭到尾,英子你演的真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烽火芳菲》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