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22-03-11 12:27: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经典影评10篇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是一部由陈怀恩执导,痖弦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影评(一):如歌的行板

  这是台湾人拍的记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第二辑中的一部。以诗人痖弦回台访友为切入点,通过现实与回忆拼凑成诗人的一生。

  我对诗人的作品没有多少感触,纪录片留给我文学的印象并不深,倒是诗人历尽沧桑后追忆人生时的坦荡与真诚让人动容。我不知道自己老时是怎样的心境,但能够如此从容与升华,这是让人羡慕的。

  诗人的一生可谓苦难,少小离家,孤身漂伶,凭着文艺的天份和热爱读书的刻苦,终于立足于社会,成名于文坛。他不是天资聪慧的杨牧,也不比家学渊源的林文月,不象周梦蝶那般出世,也没有林海音的声望。他首先要解决的是活着,然后是幸福地活着,在没有太多的物质条件的帮助下,文学源于他的热爱与勤奋。所幸他坚持下来的,在极度的贫瘠中走了出来。最终他成了大报社的主编,名利双收。

  痖弦是吃过苦的,但苦难并没有让他计较太多得失,没有让他人格畸形。相反,他凭着他的毅力、乐观,感受着生活,超越着生活。他对林怀民讲梅兰芳的故事,说“不怕,生活是有太多的不容易”。言毕抱着林几乎要哭起来。我深深感觉到那种在苦难挣扎过、恐惧过,挺过来的人的心态。他不是没有害怕过、绝望过。只是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鼓足着勇气走过来。这是一个真正活过的人。

  希望能如他那般,生活即使是苦难着,也充满着希望;暮年回首,不纠结于过往,心淡如水。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影评(二):《泪到结尾的结尾》

  ——致痖弦

  黑幕闭

  我开始流泪

  为悲剧时代

  为文学的尊严

  为老友围坐六十年

  为幽默与唱戏

  为标准国语念传奇

  为观音、为罂粟

  为明德新村的电台

  为联合副刊

  为最体面最庄严的序

  为旧书箱、蓝色的信纸

  为慕容

  为叶先生

  为活着、咳嗽、辩论

  为今天的云

  为南方女儿不懂的红玉米

  为树是地上的诗

  为深渊、为飘零

  为如歌的行板

  为猫坠入箱子

  为理发与吹风机

  为崩溃之声

  为军服坠落、轮船失踪

  为失败的人生

  为零星战斗的缝纫机

  为两岸无来信

  为一生多悲无喜

  为龙卷风到顶后一支离去

  为神支走他的最后一日

  为桥桥

  为你

  写诗 写不出

  流泪 流到灯光闪烁后的

  结尾后的 结尾

  后的 结尾

  苏玉竹于2017年11月长沙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影评(三):回望台灣現代詩壇

  台灣現代詩壇興於50年代,特殊時代背景下,詩人早經離亂,多受過底層軍旅生活折磨,年輕而貧窮,对愛情與美好生活抱有模糊的想望,对詩和文學投入爆發性的熱情。因為詩而相聚彼此皆不看低自己的志氣。詩社們以手工傳抄,小眾出版的方式秘密復興被政府禁制的30年代文學,同時橫向移植波特萊爾以降的西方詩之體律與主題,做現代主義且個人化的展現。

  痖弦是其中精彩的一位。他的如歌的行板,語言節奏流麗,又清晰又幽微的視覺化的意象,我十幾歲時就能微笑著背誦,且眼前出現連環畫一般綿延的迷人故事。幾十年來痖弦經典的詩作,主編的副刊,提攜的ㄧ代又一代文學創作者,他是我們精神世界的園丁,我們一直透過他吸取美學上的養分。

  當年和痖弦一起在戰後焦土般的台灣,打造出詩的殿堂者,都是一群戰爭劫餘人,以詩的創作鑑賞為人生動力,日後或穩步學術,出版編輯,或隨軍隊解散潦倒終身。他們的作品數十年后还影響著台灣後輩讀者如我。但環境推移,我疑心健忘的台灣人是否還有意願重讀詩?是否有足夠背景知識能夠從精煉的詩句中洞察其指涉的繁複意象 --有許多符碼需在特定時空背景中轉譯?

  收錄港台著名詩人以及小說家,散文家的「他們在島嶼寫作」是一分珍貴文學史料和史觀(不諱言其中也有幾部拍的令人失望...),然对主題文本的熟稔往往也是理解影片的關鍵,所以影片將會怎樣傳播詮釋這些詩?我期待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解讀能給予一些碰撞。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影评(四):短评写不下了只好写影评,谁让诗人出口都是诗呢

  看完整部是很好的。虽然配诗用了太多慢镜头,《红玉米》一首诠释得极好。有几个细节值得一记:“如果没有满天的晚霞,太阳会愤怒地掉下去”。《盐》这首诗是要用类似于秦腔的调子吟诵出来的。“孟小冬离开梅兰芳的时候跟他讲,不要怕”。“没有什么比一个失败的人生更像一首诗的”。“在他们那个世界里他愈是爱谁愈是心疼谁,他就越不敢去碰她”。

  诗人的世界,是很缓慢很老旧的,就想写一封信,都要字斟句酌,把情意托付给每一笔每一划,多认真。在那个世界里人与人的相处也那么认真,关系中总是含情,能够传递的感知的情谊。所以没有太多病,诗、音乐、自然、宗教、人与人的相处消解治愈所有的郁结。真的可以慢一点,少一点,这样的人生更像一首诗。

  整部片子题材抓得很到位,从还乡到生死到诗与人生,当然也有时代,诗与生命中的时代。你看,并没有刻意地表现某个特定的题材,诗人的一生就容纳了所有这些重大的问题。

  曲子真好听,原来是原创的~~~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影评(五):Life goes on,and it sings on.

  《他们在岛屿写作》,第一季就看了余光中、周梦蝶、林海音的三集,冲着余光中去的,结果最喜欢的是周梦蝶那集。余下就暂时没有多大兴趣了。至于第二季,早就下好了资源,昨晚才看了白先勇那集,但也只是在朋友圈写了写,触动终不如前。直到今天看了痖弦《如歌的行板》这集,感慨颇多,动容处竟至落泪。

  导演用了很多慢镜头,尤其人物走动的慢镜头,但整体感觉还是相当充实。因为片中人不说话的时候,就有声音在念诗。痖弦的声音,毫不客气的说,是我听过的诗人作家里面最好听的,为了缜密,暂且加个“之一”。

  片子前半截似乎没什么亮点,后半截却诸多打动我之处。

  读夫人书信那段,平平静静,不急不慢,但是冷不防的却喂了我一嘴狗粮。我谈过恋爱,但却没谈过那样深情的恋爱,想来以后也不大有机会遇到像痖弦夫人之于痖弦那么好的恋人了。好像这样的爱情,一百个人里面能有一个人遇到,就能温暖到余下的九十九个人了。看到老先生坐在夫人墓碑前的那一幕,感动竟至落泪。后来一查,张桥桥还有《花非花》这么一篇文章。要是放在《见字如面》或者《朗读者》上面,肯定立马圈粉无数。

  张桥桥《花非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