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是一部由李沙朗执导,金秀贤 / 成东日 / 韩智恩主演的一部动作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实》观后感(一):由毒品引发的血案?
看完以后,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吧。
因为毒品,前女主角被迫做非自己意愿的事情,痛苦不已,最终被男主角失手杀死解脱痛苦。男主角受打击过大,然后吸食毒品,失去记忆,变成第二人格?
并且想要找心理医师治疗自己,正好遇到发明毒品的医生,从而激发医生在植物人身上做实验使其分裂人格而苏醒的想法。
第二人格开了赌场,但是很需要钱,赌场还有一个对手很强大?
正好医生实验成功,并且催眠?了植物人第二人格 ,去和男主角第二人格争夺身份,认为自己就是男主角。这个植物人本身资产很多。
然后他去投资男主角第二人格赌场。要求男主角离开自己现在的家。然后植物人二去勾引?有心理疾病的现任女主角,成功让她爱上自己?
最后就要成功取代男主角二时候,赌场对手跳出来,要报仇,并且抓了女主角。
男主二也回忆起来,人格分裂结束,真正男主角回归。男主回归更是无所不能,此时他赌场对手要杀植物二,被制毒医生杀死 ,男主角又正好成功杀死制毒医生,间接救了植物二。
女主角则被制毒医生做实验,然后死了?
男主角和植物二过着各自的生活,互不相干?。
感想,可怜的前女主角和现女主角。
《真实》观后感(二):《真实》:风格可以有,影响故事就装逼过头,本末倒置了
看韩影多时,这种灯光叙事风格强烈的韩影确实第一次看。但是我觉得一部电影好不好,主要在于说故事的能力,风格为术不为道,这一点看本片对我来说真的不大好看。
从灯光来说,一路下来,除了几场戏基本就是夜店风。我本来以为和《霓虹恶魔》一样明艳的灯光是有所指的,搞到最后居然只是没啥特殊性。那我就奇怪为什么在大马路,车子上也是这种光,导演是想渲染什么氛围?
在说剧情,最后居然那个STERSTA是毒品的名字,而且毒品居然就是本片《真实》之名的题眼。导演埋哏未免也太不用心,这种关键哏当然要埋在一开始心理医生询诊阶段啊,试问专业医生怎么会不调查询问病人的日常用药?血液化验单总是要的吧,不然哪里知道是精神病还是用错药?这么好埋哏的地方错过了,直接导致后面我边看边对剧情有了三种猜想,最后全错。
一,医生说四天杀死张太英另外一个人格,合理地想后面就全是幻觉,是医生诱导一个人格去杀另外一个人格。整形的张太英是要被杀的人格,最后反杀。
二,植物人醒来的是真的张太英,他发现自己的一切被夺走,不惜变成对方也要夺回自己的东西。这是一部复仇大戏。开头的医生诊断是假张太英装逼自己都信了,新人格要杀老人格。
三,女主是关键,她是面具张太英执着的关键,一切都是得到她,即使要变成另外一个人。这么想就是变态虐恋片。
结果就是毒品造成了一个人魔怔了,以为自己是另外一个人,一路搞搞搞,发现就是自己用药傻逼了,女主还被自己害的染上毒瘾,一尸两命。再说说结尾,面具张太英药嗨药把自己相像成绿巨人浩克了,最后的“独舞”到底意义何在?还是拍了不舍得剪掉?
总的来说,感受到导演想装逼独树一帜的心了。但是叙事太凌乱,太反智了。简单说,说是实验电影,没有啥新意。说是商业大片,缺少刺激元素。就是不伦不类。
:阿里影业既然投外国片能不能不看到鲜肉就投?不然就国内搞搞算了,真想国际化请学学伯恩斯坦。
《真实》观后感(三):走在钢丝上的平衡感
如梦似幻。如影似寐。
你以为,他是你瓮中的鳖,其实,你早已是别人的棋。
这是一个可以从多线条来诠释的故事。
从他的“本我”来说,是一个正义小记者与毒贩斗智斗勇的故事。
从他的“真我”来说,是一个帮派老大为了争地盘和另一个帮派老大厮杀的故事。
从他的“模仿者”来说,是一个想要剥他人的人生,却发现自己的人生早就被别人改写的故事。
“本我”勇敢、坚韧、正义凛然。
“真我”自大、自负、不可一世。
“模仿者”病态、心机、自欺欺人。
而每一个线条里,都藏着那个终极大boss。
谁也不愿做拆线公仔,可是早已误入棋局。
任你繁华似锦,巅复世界,最终不过是黄梁一梦。
极致的血腥、暴力,更彰显幻影的罪。
近乎变态的色情,更透露病态的累。
“人只有失去平衡,才能得到更大的平衡。”
平衡是真,是善,是正义,是真实。
失衡如走钢丝,终有一天觉醒,恍然,原来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
片未,穿着红色衣裳的金秀贤在水中独舞。粼波幻影,水珠晶莹飞溅,挣扎,放手,解脱。最后,消失。
以话剧似的开场,以舞剧似的终结。
谁的梦都会觉醒和终结。
金秀贤在三个角色里转换,游刃有余。有一点儿小搞笑,有一点儿小严肃,有很多点直射人心。
总觉得这是一出反毒最好的宣传片。金秀贤接这出戏的初衷亦是如此吧。
《真实》观后感(四):《真实》豆瓣评分:4.9(10395人评)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movie/26362764/
《真实》观后感(五):Siesta之下,记者张泰英,你是真的谁!
《真实》观后感(六):真相,从来只有一个
这部电影似乎票房和口碑都不高,但是我却想叫个好。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是当初的《大话西游》。不过当年看《大话西游》我只是个高中生,所以有感受说不清,现在我可以。
这部电影,最关键的一个点,就是“标题”——真实。什么是“真实”?不说像庄子之类的哲学家会被“人生如梦”(片中也有这样一句“无论赌场是兴是衰,都只不过是午睡一样的东西”),文学家、艺术家还有更多的梦,别忘了电影本来就是“梦工厂”造的梦。简单地说,这部电影最大容量地设置了“虚幻”:内心世界(精神分裂症)、睡梦(催眠)、吸毒三种,还加上电影本身更大一层的“人造幻境”,以及影片中似乎还没有使用的“时空错乱”(包括时空旅行和平行世界)。本来电影就是虚构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观众就是想整理出头绪来,但是电影偏偏制造了大量的“虚幻”,让我们很难找到“真实”,电影口碑差,最大的可能,就是电影的创作者高估了观众的耐心和能力。
艺术,本来就不是“再现现实”,很多枯燥的写实电影,都懂得打破叙事顺序来吸引观众。因为人类大脑为了提高效率,会对“习惯”“普通”的事物进行“忽略”。电影人其实整天都在挖空心思如何提升方式,所谓的艺术家也一直在努力尝试,这也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精神分裂症、催眠、吸毒之类的电影情节那么多了。而这部电影一次性把这些都整合起来,还加入了“多人物”“多事件”,造成主线不明,虚实也不明。以至于“烧脑过度”,大家就拒绝了,大脑喜欢新鲜刺激,也很懒惰的!
但是,除非编剧自己也被整糊涂了,不然真相始终只有一个。对电影的解读,就像一次侦探冒险,观众很有“参与度”,你就像侦探一样,接触大量的“叙述”,接触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但是,作为一个系统,就像数学的公理化体系,必须是“自洽”的。换言之,里面不允许有矛盾,所以通过矛盾,我们可以剔除虚幻的部分,或者通过比较分析,找到符合逻辑的“真实”。
当然,不管如何,写到这里,我应该已经清楚地说明电影高明之处:用大量的虚幻,让我们难以整理出一个“真实”来。所以,接下来,我就尝试整理出影片的真实来。
首先我们按照顺序来理解情节
影片分成三个章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修道前,看山是山;修道后,看山不是山;得道后,看山还是山”。说白了在结构安排上和《黑客帝国》三部曲其实是一致的。
一开始,A找了心理医生(崔镇基)。因为他一段时间失眠,而自己认为根源是“我的女人被强奸了”,所以他要找一个“身上与自己有同样纹身”的男人(我认为应该是A为了找那个男人,才在自己身上纹的)。“失眠”得在下一章开头,从A与医生的对话中,我们才能够获悉这一信息。而关于“女人被强奸”,我们后面也知道这是子虚乌有的事。至于特殊纹身,最终却恰好是医生本人。医生断定,A是患了解离性障碍(也就是所谓的“精神分裂症”,而且新人格诞生已经“三年”了。A和B的关系也特别,用医生的话说:曾经碰见过其他几个人格变异的例子,但像你们这样,没有任何交流,身体感觉也完全不同的,还是第一次)。医生催眠了A,要求他寻找自己大脑里第一次出现“另一个人格”B的场景。答应A消灭“另一个人格”B。
虽然没有杀死C,而且因为B的刺激,C抓住了B试图掐死自己的手,还坐直身体。而B被吓坏了,就在这时候,A人格醒来了,扔掉了象征B人格的眼镜,转身离开。B作为一个人格,似乎也就被医生设法“杀死”了。
所以,到这里,我们可以清楚,诞生的是C!
第二章叫做“对决”,时间是C诞生后的六个月。因为B被“杀死”,所以A很高兴,恢复了健康(注意,没有还没有解决“找纹身男”,消除“自己女人被强奸”的问题),解决了失眠症,似乎也没有因为B的出现,发生暂时性失忆的情况。而C也逐渐康复了。所以,从时间顺序上,影片是清楚的,幸好影片还没有玩倒换时序!不然电影真没法解。
这一章叫做“对决”,名字起得很精彩。因为,这一章节,充满矛盾冲突,而且同时混合了好几组。
第一是A和自己的金主,崔乐贤议员发生的矛盾。按照A的叙述,这位金主现在是他的手下。但是,我们都清楚,哪个金主会接受自己扶植的新人的控制。于是崔议员就将自己名下的股份(A所开的包含赌场的复合型度假村,是崔提案建设的,所以两人各占50%的股份)卖给了另一个黑帮老大曹源根。A不接受曹,于是需要资金买回股份。这时候,C主动派自己的律师找上门,要求合作,A自然求之不得。尽管C的要求古怪,行为也古怪(要求A将自己的房子给C,还自己改名“张泰英”,学着A的一切声音乃至行为,甚至变态地要求自己的女人,像演戏一样,重复A和爱人的对话)。曹被挤出了赌场,怏怏不乐,拿手下撒气后,又派杀手对付A。结果激起了A和C更深层的合作。因为A要复仇,而C要追查曹的贩毒。
在崔议员的帮助下(其实是背后的俄罗斯黑帮,也是曹在毒品市场上的竞争对手),A和C一起把曹的毒品工厂搞了个天翻地覆,还通过新闻暴露了曹和缉毒队的合作黑幕,让曹和缉毒队长都被政府通缉。
现在曹要复仇了。而A因为恼怒C以合伙人自居,还总是模仿自己的一切,甚至勾引自己的爱人宋宥华。在医生的启发下(医生之前扮演了“有操守又有本事”的良医,现在又扮演了两面三刀的阴险角色。一方面教C如何利用宋宥华的心理问题,勾引到手;另一方面又教A直接杀掉C),而答应曹源根,送C的命给他。
就在A试图杀死C时,没想到C对他先下毒手。看这个部分时要注意,A和C脱下西装,露出的马甲并不是同一件(说明不是同一人,不同人格的问题),而且要注意之前A一直嚼着口香糖,而C一直戴着眼镜的问题。但是,在这个片段,两人的角色产生了“互换”,让我们“看山不是山”了。C指出B是金秀贤身体真正的本尊(当然,他也没有否认自己是B人格的移植),A才是只有“三岁”的新人格。他根据自己律师掌握的资料(因为薪酬贵,这个律师似乎也就手眼通天),A一直就在撒谎自欺欺人:把个找麻烦的小区混混揍成了废人,由我来动手吧。这是真的吗?要告诉你真相吗?你上的是普通学校,是一次都不迟到的模范生。这边乳头被某个疯女人咬掉又缝上了,哎呦,取材时受的伤,编的还挺像样。你其实明白吧,你是我的冒牌货。三年前追查毒品的时候成了瘾君子,因为这事太丢人,就想说装一回黑帮,像霉菌一样冒出来的怪物是你。你的女人(所谓被强奸的)根本不存在。寄生在别人身上的家伙。把本尊弄死了,是不是有点过分啊。所以C就以“B”的口吻,嘲笑指责A,并且把眼镜塞给了A。
很明显,这一章节,矛盾复杂。既有黑帮内讧,也有黑帮之间的斗争,还有黑帮之外的影子斗争,更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所以“对决”相当贴切。
最终章是“真实”(真相)。说白了就是“见山还是山”。
C出于对宋宥华的爱,逼迫崔议员交代出俄罗斯黑帮的萨尔盖,然后又翻出了萨尔盖的背后指使人波利斯•鲁格诺夫。然后带着曹源根的手下,一起血洗赌场,剿灭萨尔盖。没想到,所谓的波利斯,恰好也是曹源根家族医生(负责看守宋宥华),更是治疗A、B、C的心理医生崔镇基。医生其实是新型毒品SIESTA的发明人(A把赌场命名为SIESTA,其实就是因为受毒品所害,所以潜意识地,突然想到,以此为名),也是俄罗斯黑帮幕后操纵者。
现在,我们结合影片的暗示来印证主题
我们要抓住中心句。电影开头引用Abraham Maslow的“What a man can be, he must be”。我的翻译是:一个人能成为什么人,他就会是什么人!说白了,就是内在的“可能性”,内在的“个性”“能力”“素养”等等,决定了一个人。而影片中A的诞生,C的诞生和形成,最终告诉我们,所有人可以成为任何人!
在最后,真相浮出水面,医生的身份暴露时,医生说了这样一番“点题”的话:在SIESTA毒瘾存活下来的人,你我,还有张泰英。得先失去一切,才会发现真实。任何人,只要中了这SIESTA的毒,就会遇见真实的自己,要么死,要么像你和张泰英一样,为了活下去,逼出真实的自己。只有打破平衡,才能找到更大的平衡。
一个懦弱的记者,可以变成强悍的黑社会;同样一个老富翁,可以变成既聪明正直还强悍有力量的记者。
很明显,我使用的就是语文教学中,理解叙事类文学的手段:人物、情节、主题(这里还没有动用到“环境”,因为影片还没有使用“时空错乱”的手段)。
如果有争议,请留言,谢谢。17.7.25
g�p��
《真实》观后感(七):REAL主线剧情深度解析(包含严重剧透)
看完影片之后,随意翻了翻影评,发现不同的观众对影片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这部影片的世界观是架构于未来时空的,并以此来解释影片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情节,比如机械复健手臂、繁华梦幻的城市架构、完美的整容和变声技术、最后SIESTA赌场玻璃外飞在空中的鲸鱼……基于这一观点的解读,我觉得很多细节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忍不住写一篇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解析。
个人认为整个剧情是基于心理医生的治疗的,包括123章节以及无论几个月后的时间线。换句话说,剧情从医生制止记者男主自杀,说有办法只杀掉他这个人格,直到影片最后,都是医生在男主主观意识当中进行治疗的过程。再换句话说,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医生如何将男主原本的人格(记者人格)杀死的过程。
故事展开的基点是作为记者的男主三年前调查毒品时,不幸染上了这种毒品,并因药物中毒而分裂出了一个新的人格(黑帮男)。根据片子开头医生对记者男主说的话可以推测,男主的两个人格中,原始人格(记者男)是有毒瘾的,而分裂的人格(黑帮男)是没有毒瘾的(医生的原话是:“虽然我见过不少人格变异的例子,但像你们这样完全没有交流,身体感觉也完全不同的,还是第一次见……因为药物中毒于三年前产生的人格,已经无法治愈,你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吸毒直到死亡,二是在药物导致的幻觉中自杀,可你体内现在有两个人,这可是杀人啊。”)。由此可见,男主的原始人格(记者男)有戒不掉的毒瘾,如果放任他继续存在,那么他的结局无论如何都是死亡。如果医生不帮忙的话,一旦记者男掌控躯体,无论毒死还是自杀,都是一尸两命,因为另一个人格也会随之而亡。
由于男主的两个人格之间是没有交流的,所以新人格黑帮男以为自己才是这具躯体原本的人格,并请心理医生帮自己“杀死”另外一个人格,医生欣然接受他的要求。同时,记者男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消极,只想一死百了。医生阻止记者男自杀,告诉他另一个人格是无辜的,并对他说自己可以帮他达到自杀却不把黑帮男杀死的目的——只把这个人格(记者男)杀死。截至此处,医生已经与男主的两个人格达成共识——帮男主杀掉记者男这个人格。
接下来,开始治疗,这之后的所有情节都是在男主意识世界中发生的(除了21分44秒的那个镜头切换,那应该是医生在现实中写下的为了治疗而构思的剧情),关键人物整容男登场。我认为整容男应该是医生为了治疗男主而塑造的一个人格容器,因为片头医生说男主的两个人格始终没有相遇过,这很不正常,而整容男就是医生创造出来的让两个人格进行交流的“桥梁”。在一开始的时候他是作为一个植物人登场的,为什么是植物人?因为他只是用来装记者人格的壳子,所以他登场时不能有自主人格。第一章结尾,记者男面对当时躺在病床上还是一个植物人的整容男说道:“我的身体里还有另一个人活着,不能将他杀死不是么?医生所说的,只有我一个人死的方法,意外的简单。现在我会进入你的体内,来实现这个死亡,如果掐死你,我也会死的吧。”此处已经明确表示接下来,植物人将会成为男主原始人格记者男,而他死掉的那一刻,也是记者男死掉的时候。
植物人是逐渐变成记者男的,先是有护士在他打的点滴里不断注入了一种蓝色物质(后面可以知道那就是毒品SIESTA),而他苏醒之后的第一件事是整容整成了男主的模样,连声带也进行矫正为了拥有男主的声音,之后他请律师帮他在黑帮男的手中买下了男主的房子,又根据录像发现了房间的密室(那个密室是男主三年前为了调查而接触毒品的地方,也就是这一切开始的地方),从密室出来之后,整容男去纹了和男主一模一样的纹身,至此变身完毕。也由此可见,这个凭空出现的整容男很有钱很有钱,还有个很厉害的律师一直帮他,简直没有他做不到的事,为啥呢?因为这是主观意识里自行创造的啊,说白了大概就像我们平时没事儿的时候开脑洞yy的人设,你想让他多有钱他就多有钱呗。
整容男脸上的那个面具,就是在暗示着整个变形的过程,从头至尾一点点揭开,直到从密室出来之后,整张面具都被揭下,暗示着他已经完成了从一个空壳到男主原始人格记者男的蜕变。那么剩下的就是要如何将他杀死了。
当两个人格坦诚相对的时候,已经完全变成了记者男的整容男,对黑帮男说出了真相:“你才是冒牌货,你是我分裂出来的人格,你今年才三岁……”接下来是各种矛盾不断激化,这一段剧情我想可能有一部分内容是重现了男主三年前调查毒品的情节。而剧情走到后面,两个人格虽然兵分两路,却殊途同归地调查到事件的幕后黑手,让矛盾不断激化的大boss,同时也是开发了SIESTA毒品的人,是一个名叫波利斯的医生——其实也就是现实中的心理医生。
最终章,所有吸食SIESTA成瘾的人物一一死去,死的时候都是吐血不止;医生取了一个装满了SIESTA的箱子,在走廊里被黑帮男射杀,装满了SIESTA的箱子莫名爆炸,SIESTA应该全部被毁了;记者男被黑道上的人追杀,身中数枪,非但没有倒下,反而还突然get了黑帮男的打架本领,一拳放倒一个,而打到最后,对面是当初躺在病床上全身缠满了绷带的植物人,记者男飞身给了他一个回旋踢……赌场玻璃被空中的鲸鱼撞裂,水像漩涡一样涌入,全部人都倒下的时候,地上铺了一层水,记者男跪在水面上,水中倒映的却是缠满绷带的植物人,此处也是暗示他们两位一体,同生同死。
黑帮男赶到,拿枪口指着跪在地上的记者男。而记者男却默默起身,口吐鲜血,朝着远方走去,直到消失不见。这里有个细节就是,记者男之前在女友死后,吸食了一颗SIESTA,而他最后口吐鲜血的样子,也像极了那些因为SIESTA药物中毒而死的人,所以他应该也离死不远了。
这个结局暗示着男主的原始人格已经死了,而SIESTA随着箱子爆炸殆尽,名为SIESTA的赌场也被水淹没,这些则暗示着男主的毒瘾随着记者人格的死亡一起消失。
片尾只有黑帮男站在一片平和的水面上,医生的治疗成功了。
《真实》观后感(八):好坏任人评说
世人总是用好不好看去衡量一个电影。这个标准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影片,但real除外。
本来就是一部无意于取悦当下观众的片子,超前的意识/超前的审美/超前的表达,还带着金秀贤本人浓重的金氏美学和个人口味。
有人说,早一步先驱,早三步先烈。所以有态度有追求的金演员超出本职之外的努力与尝试失败了吗?
whatever啦!艺术本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你非说难看他也没法撬开你脑壳给你注入siesta啊!
普罗大众没有这个雅量,那就交给肯去欣赏的那挫小众或者交给无法阻止时间。
感谢金演员可以在闭塞的泡菜娱乐圈开辟自己的净土,建立自己的表达。还不到而立之年啊,了不起。
《真实》观后感(九):real本质上是一部大型禁毒教育片
利益相关:金秀贤真爱粉+金秀贤演技吹。
这部电影看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用力过猛。无论是不明觉厉的双
重人格、两个张泰英之间换来换去,还是由赌场引发的各种火并打来打去,华丽的背景,冷酷的城市,结尾处一言不合就尬舞……
整个电影看上去有两条故事线。
第一条线是张太硬的双重人格。
秀man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关于你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别人眼中怎么看你”,他还说“这部电影要看六遍才能基本看懂”,(原谅臣妾真的做不到==)应该都是针对于双重人格这一part,的确很烧脑,可是却没拍出精彩的火花。
两个人格之间,再加上整容男假扮的太硬,陷入针锋相对、你死我亡的较量,然后就没了??没能呈现给观众更深的东西和更吸引人的看点。好比《双世宠妃》中两个人格之间的惺惺相惜、牺牲成全令人感动,或者秀man口碑作品《隐秘而伟大》冷酷的卧底和傻缺的大男孩之间巨大的反差凸显出一个卧底的隐忍和痛苦,令人感叹。real里没有这些亮点。
直到电影最后一幕,一个太硬看着另一个太硬越行越远,最后消失,也没能点出这两个人之间的缠斗有什么意义?
第二条线就是谜的黑帮利益纠缠。
我是真的不太懂,由赌场的股权之争引发的各种一言不合就放狠话,一言不合就见血,一言不合就撞车,一言不合就火并,还整了点神秘的俄罗斯势力进来,全程我都是卧槽怎么打上了??卧槽怎么又打架了??卧槽这乱打一气是??
然而,其实这两条线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起因——毒品。张太硬产生双重人格的幻觉始于吸毒,假扮张太硬的人和张太硬的女人——那个会爱上处于痛苦的男人的女护士,也都深受药品的荼毒,黑帮纷争之中的人,不是有毒瘾,就是做毒品生意。
这就一目了然了,一切乱想和纷争都是由毒品所致,这部电影的根基立在了这里,所以立意就高不起来,背景再天花乱坠,金秀贤的演技再出神入化,都拯救不了。
这些年韩国电影其实不乏佳作,《杀人回忆》《恐怖直播》《监视者们》这些无论是揭示社会问题还是弘扬真相正义,都是高大全的立意,很能戳到观众的点,但《real》所呈现出来的一切都是一群瘾君子的问题,抱歉这真的无法洗地了。
所以我才说这是一部禁毒教育片:吸毒误事,吸毒扰乱社会秩序,呼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而我其实最想替秀man喊冤:拍电影就拍电影吧,他妈怎么总有人模仿我的脸?
《真实》观后感(十):剧情分析一下,看第二遍就差不多了
三年前:记者张杀了自己女友,分裂出来了赌场张长达三年(有毒品的作用),赌场张不碰毒品,不知道自己之前是记者。
赌场张出车祸,把一个人撞的全身支离破碎。精神科医生通过毒品治疗,给面具张洗脑说他才是真正的张,记者张苏醒后去看满身绷带的面具张,说杀死面具张才能解脱,结果面具张由于求生意识克服了毒品(后面精神科医生说了,只有强大的求生意识才能克服毒品)
面具张醒了以后一直以为自己才是真正的赌场老板,就一直模仿赌场张,企图抢回赌场张拥有的一切,后来调查出来赌场张之前是记者张,也就以为自己以前是记者张后来才成为了赌场张(中间和赌场张端了合伙人的老窝,然后面具张把视频发出来,装作记者张不露脸的在媒体面前装委屈,赌场张也因为这样占有了赌场)。
同一时间,赌场张也发现自己以前是记者张,去找到合伙人说明,并且用最喜欢吃的是叫花鸡来证实,然后一起灭了俄罗斯毒贩,查到精神科医生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就去赌场火拼,最后面具张乱七八糟的用跳舞干倒很多人后就剩下赌场张和面具张,这个时候面具张毒瘾犯了,开始吐血,赌场张就没有杀他,让他自己走,最后面具张倒下了。剧终。
虽然一直强调多重人格,其实只有赌场张才是分裂出来的人格,而记者张是本人,受了杀女友的刺激分裂出赌场张,面具张是由于引导,产生的镜像候群症。希望看不懂的人带着这些理解再看,还是挺考验演技的,金秀贤饰演了三个角色,报道毒贩并以身试毒杀了女友的记者张,混黑道却不沾毒品的赌场张,还有猥琐下流受了诱导的面具张。只不过演技突出的比较少。我个人觉得演技最好的地方是两个人吃饭的地方,拍摄的时候可能是分开拍的,但是看的时候确实感觉到一个变态模仿者和一个再愤怒边缘的黑道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