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ID》是一部由詹姆斯·曼高德执导,约翰·库萨克 / 雷·利奥塔 / 阿曼达·皮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命ID》观后感(一):第一篇影评,剧透很多的
致命ID,昨晚是我看的第二遍。比起盗梦空间或者恐怖游轮,我觉得并不算烧脑,因为其实电影整篇叙述很清楚,你理解了明白了编剧的G点,但是也还是不能不佩服这个构思。真的很感慨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有这么绝妙的构思,不能不拜服。《致命ID》观后感(二):晚上十点钟,橘子林
现在十点三十八分,刚刚看完这部电影。接着顺便看了看诸路大神的影评分析,还好我理解没有偏差,细节错过的也不多。《致命ID》观后感(三):《影评尝试系列3:致命ID》
写在前面:智商不够→_→ 只是尝试 不喜勿喷
“当我走上楼梯时, 我看到一个不在那里的人, 今天他又不在那里, 我希望,我希望他会永远消失。”
电影开头,精神科医生在播放连环杀人案凶手芮佛与医生对话的录音带,手中翻阅的文件里交待了他的一些背景:单亲,从小被妓女母亲虐待导致形成多重人格。(芮佛的话以及医生翻阅的文件里交代了一些与后面有呼应的细节,曾被遗弃在汽车旅馆,芮佛的生日是5月10日,他说这首诗是自己小时候写的,让医生随便称呼自己什么名字都可以,等等)。
半夜检察院法官被通知紧急召开监听会,医生作为辩方证人要证明芮佛是精神错乱者。
场景切换,半夜,下着暴雨的内达华州公路上,一家三口的汽车突然被一只高跟鞋扎爆胎,男人停下修车,女人站在车外为其打伞突然被男主(女明星的司机)开车撞倒,女人受伤,儿子在车内目睹了这一切。暴雨手机没信号,男主将一家三口带上车找医院,路过汽车旅馆进去求救,旅馆里也没有信号,联系不到医疗服务。将女明星和一家三口安顿在旅馆后(女明星住8号房,一家三口住4号房),独自驾车找医院,路上载了车子熄火的妓女(高跟鞋的主人,带上挣的钱准备回老家),公路被水淹了无法开车去求救,车子报废的男主和妓女只能搭上了小情侣的车回到汽车旅馆。妓女住进7号房,小情侣6号。这时押解犯人的警察也来到旅馆住进了10号房。男主,女明星,一家三口,小情侣,妓女,警察和犯人,旅馆老板,全都被彻底困在了汽车旅馆内。
暴雨一直持续,女明星离开房间去外面找信号打电话被神秘人杀了,察觉到动静的男主在洗衣房里发现她的头颅和门牌号10号的钥匙,之前住10号房的警察急忙赶回房发现犯人跑了,男主和警察让惊吓的众人待在旅馆大厅,推测下雨犯人跑不远就出去找犯人。情绪崩溃的小情侣在房间里吵架,关在厕所门外的男生被杀,女生跑回众人中间。旅馆老板在此期间趁乱去女明星房里偷拿了钱包。犯人一路逃跑发现竟然回到了旅馆,被抓男主和警察抓住五花大绑,让老板看着,中间二人起了冲突。男主给情侣男生的尸体拍照,并对妓女讲了自己因为受不了当警察的压力所以请了病假,有头痛的毛病(我才开始意识到男主是不是芮佛多重人格中的一个,身份不简单,不然为啥全程带节奏)。发现尸体旁边也有挂了门牌号的钥匙。这时警察发现被绑着犯人也被杀死,旅店老板被众人当做凶手质疑,老板辨称无辜,挣扎时冰柜里掉出了一具尸体,想要开车逃跑意外将一家三口的男人撞死。 镜头切换,监听会上,医生拿出一本芮佛的笔记作为其有精神分裂的新证据,并说明自己通过让芮佛服用药物而将其多重人格聚集到一起。芮佛被带到。 老板被绑了起来,他宣称没有杀人,真实身份是一个穷途末路的赌徒,来到旅馆时发现原来的旅馆老板已经死了,他将尸体藏在冰柜,顺势顶替成为了老板。众人蒙逼了分不清凶手到底是谁,情绪激动的警察不相信老板所说一口认定凶手就是老板。旅馆内的人相继死去,众人冷静下来开始思考,旅馆内的所有人是否是因为具有某个共同点而要被一个个杀死。这时发现床上的一家三口女人死了身边是门牌号6号,反应过来的众人在外面死于老板车下的三口之家男人的尸体上找到门牌号7号,男主开始恐慌,让情侣女和妓女带上孩子驾车离开,车子起火(妓女未上车),两人当场死了尸体却不见了,不仅如此,三口之家夫妇、犯人、情侣男、女明星的尸体全都消失了。这时活着的人还有旅店老板,男主,警察和妓女,通过入住登记的ID信息了解到旅馆内的所有人(共9人,没提犯人和小孩)生日都是5月10日。男主开始念起了开头芮佛的诗(此时我才确定了他是芮佛的人格之一)。
镜头回到监听会上,男主(其实就是芮佛,此时他的人格是男主)被医生询问发生了的事情,男主将旅馆经历的一夜告诉了大家,大家拿出芮佛的照片和他所杀害的人的照片,问他是否认识,男主否认,医生递给他镜子,镜子里的脸正是芮佛。医生道出了真相,旅馆内的所有人,都是芮佛的人格,他所接受的药物治疗的作用是让这些人格相遇以减少一些人格(通过旅馆众人里芮佛的凶手人格杀人完成),医生嘱托他回到场景里找到凶手人格将其杀死以使芮佛回到无辜的人格来获得赦免。
男主回去,妓女在警车上发现了警察和犯人的档案,其实他们都是被押解的犯人,真正的警察已经被杀死,假警察发现后追杀知道真相的老板和妓女,老板被杀。男主这时认定真正的凶手是假警察,与其同归于尽。天亮以后,唯一活下来的妓女(芮佛仅剩的一个人格)离开旅馆回到老家,买下了梦想的橘子园。监听会结束,芮佛案延迟。(这时候完全已经相信了真正凶手是假警察,只剩一个无辜的妓女人格的芮佛要过上幸福生活了喂!)
医生将芮佛带往疗养院治疗,押解路上。芮佛又开始陷入人格争斗:橘子园里的妓女在树下发现了门牌号,抬头发现了小男孩,原来他才是真正的凶手!(完全没想到!)妓女被杀,凶手成了芮佛的唯一人格,此时已是邪恶的芮佛将医生和司机杀了,全片结束,响起了开头的诗,声音是小男孩的。
芮佛的凶手人格(小男孩)知道医生安排的一切,用男主人格将医生骗过去了,来了个大转折成功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一个疑问:医生所认定的10重人格分别是男主,女明星,情侣,一家三口中的夫妇,旅馆老板,妓女,警察和犯人,还是有小孩而没有犯人。从犯人谈判却回到了旅馆猜测他应该是人格之一,那就不包括小男孩了。
总评一下,全片给4星半太精彩了,一个半小时的电影里节奏紧凑,引人入胜,所以我才会被最终凶手是警察的想法带到沟里去吧。最精彩在于大反转,凶手赢了,芮佛没有一个美好结局,还是没得救。不足点在于,小男孩是开了挂吗杀了这么多成年人还没被任何人发现,有点牵强。还有就是门牌号,死去的人格有的有,但情侣女,旅馆老板还有犯人(不知道是否属于人格之一)就没有…没明白是失误还是别有用意。btw,向约翰库萨克的颜和气质低头!
一些细节: 1.芮佛的童年阴影来自妓女母亲,所以无辜人格里死的最悲惨的就是妓女:以为成为唯一幸存者逃出生天,过上梦想生活,结果也难逃厄运。 2.小男孩是凶手其实也有细节暗示。第一:旅馆的人一个个死去时他都看到了,作为小孩子没有一点害怕或者激动的情绪。第二:让男主以为和情侣女一起死了以后开始使所有尸体消失(这样才能不让自己的尸体没有出现在车里显得可疑)。第三:监听会上的人们反复提到的芮佛的童年阴影,开头录音带里芮佛说诗是小时候写的,小男孩的遭遇也有芮佛小时候的缩影。 总分:
《致命ID》观后感(四):致命ID给我们很多误区,不知道你们是否认同我的观点
电影中一共出现过13个代表人格的角色:《致命ID》观后感(五):语出电影《IDENTIFY》
语出电影《IDENTIFY》《致命ID》观后感(六):愿意表演,选择逃避
[致命ID观后感]我一直对悬疑电影比较感兴趣,看到排行榜中《致命ID》分数很高,昨天看了一下,果然不错,唉,老外就能拍出如此精典的电影,我们国内怎么就没有能相比美的呢,致命ID观后感。一开始感觉有点像谋杀剧,瓢泼大雨中一个汽车旅馆里各色人来住宿,接下来就是莫名地有人相继死去,身边就是门牌号,按倒数的数字来杀人。当看到小男孩迷糊地进房间时,我已猜出小男孩便是凶手,但是结局却让我很意外。如果你没有学过心理学是很难看懂这部电影的。其实这是 心理医生 在对有多重 人格分裂症 的犯罪者进行 心理治疗 的过程,即是这个雨夜的汽车旅馆里发生的一切,旅馆里所有的人都是这个犯罪者的各个人格,相互分裂,各自独立,在他成为某人时他即有那个人的性格和语调,而他各个人格间相互并不知道对方存在,也就是分裂。1、请长期病假的警察;2、电影明星;3、妓女;4、戴眼镜的男人;5、遇车祸的妻子;6、不说话的小男孩;7、红头发的女人;8、她的丈夫;9、重刑囚犯;10、押解他的警察(后来被那个妓女发现其实也是一个犯人假扮的);11、汽车旅馆老板(后来发现他并不是真正的老板,他将老板杀死后装进冰箱)。总共11个人, 心理医生 却只发现了10个人格,通过他的日记发现的,日记里有不一样的笔迹和思想,当这些所有的人格在同一冲突场景中出现时,他们具有了相同的特质,那就是他们的生日是同一天,其实这11个人都是这个犯罪者本人所分裂出的 不同人格 ,就是他自己一个人想像出来的,并非存在,不过当他在变为某个人时,另外的人格所做的事情他都不记得,像是失忆一般,观后感《致命ID观后感》。 心理医生 这样做的原因就是通过场景让他自身来消灭不同的人格,以留下最好的一个人格,以便说服法官不判处其死刑。当一个个死去后,最后留下了那个妓女,在乡间种柳橙,场景很美很安详,法官也被说服改判其到 精神病医 院接受治疗。结局出现了,那个令人意外的结局出来了,女人在树下刨着地,突然刨出一个门牌号10,那个邪恶的凶手出现了,就是那个小男孩,没有被 心理医生 发现的,因为这个小男孩从来不说话,所以没有表现出来,而他正和犯罪者本身的经历相同,童年遭受创伤,生父很凶,日记里没有这个人, 心理医生 也没有发现,小男孩将犯罪者其他10个人格消灭,占领主要心理领域,勒死了 心理医生 。这就是结局,整个电影的节奏和叙事的手法很值得品味,结构精巧,这是部心理题材的悬疑片,实在是太妙了,惊叹! 〔致命ID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致命ID》观后感(七):单纯说一下主人公脑子里多重人格部分故事的脉络
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了。。。有剧透
汽车爆炸后未发现尸体,本来应该引起怀疑,但此时别的尸体全部消失,当时的生还者们(以及观众)就没在怀疑(实际上别的都是看到尸体才消失,金妮和小孩尸体并没被看到,从逻辑上并不能确定他们的死亡,但当时的情景下想不到也正常),于是大家就觉得应该是非人所为。其实错了,被误导了,金妮男友在门外死的时候说了句:“你怎么在这里?”然后死亡,说明凶手是这些人中的一个而肯定不是鬼什么的。假警察身份暴露证明他确实不是好人,但不能证明他就是杀那些人的凶手,因为他在一些人被杀时有不在场证明。艾德最后知道要找凶手但自己也死亡,他应该是认为自己杀了凶手,再者将死之人也没法再多考虑,自己也认为妓女不坏。但最终,最不被看好之人(小孩)成就难以成就之事。。。。。其实小孩身上有疑点,杀母亲之前,突然从床上站起很奇怪,走进房间后也没人去看着。。而且每一起谋杀他都无法提供不在场证明。但人们总是无法用纯粹理性分析问题,大家都自然地把小孩排除在外。
《致命ID》观后感(八):由虐待小孩引发的惨案II
其实这是个家庭教育片,教育父母善待自己的孩子。《致命ID》观后感(九):致命ID(关于人格精神世界的神片)
今天饶有兴趣地看了一下这部片,看着看着就陷入了谜团,杀手到底是谁?我就一直被剧情牵着走,当剧情提及那个司机警察有种失去意识的疾病,在结合了一下前边现实中的剧情,我才弄懂,motel这个世界应该是个虚拟的精神世界,那时候是第二个人死了,因为犯人的逃跑,我也就认为是犯人干的,但往后一点,才发现这不是他干的,然后我怀疑是司机警察,因为他可能有失去意识杀人的可能,但在小孩进去房间后,他妈妈就死了,我就几乎确定是小孩才是凶手,但还是依旧疑惑,因为后来车爆炸,按道理小孩挂了,他应该不是凶手了,然后接近尾声,也没多少时间让我细细的猜测,答案就一步步的揭晓,凶手到底是谁,在最后一刻揭晓了,明显我在那刻之前还没有想到,那个妓女会被杀,真的很难想到,如果情节中有翻看2号房牌,或许还会想想1号房牌没出现,最终凶手是小男孩。。虽然觉得很奇妙,认为他一个小孩怎么可能干得了那么多事,但是那毕竟不是真实的世界。《致命ID》观后感(十):最大的讽刺
终于花时间把这部很老但是很经典的片子看完了。看完真是长长的叹一口气 真烧脑。
要不是我之前就看过一篇影评,知道大致讲了什么像我这种马虎狂一定看不出电影里的暗示。
号码牌就是最后的死亡通牒,从汽车旅馆种种不正常的环境就可以表明这不是真的世界,比如不论逃了多远永远都逃不开汽车旅馆比如天降暴雨手机没有信号等等都是一个把所有人格被迫聚集起来的契机。
他们一共有11个人,就表明了这身体的主人有11重人格,而心理医生犯得最大错误,就是他以为只有10重人格。在提姆西诈死后,只剩下了真假警察和妓女。真警察作为第一个人格觉醒者,不惜以自身的毁灭来杀掉假警察。因为他想要那个善良的妓女能活下来-他认为妓女是唯一的人格了。这就是他们犯得最大错误。
最后最讽刺的是心理医生为胖子争取了去疗养院而不被判决的减刑,杀死了妓女拥有了身体控制权的最后一重人格却把心理医生杀死了。
最后电影的最大bug:为什么一个小孩能干翻一票大人?特别是那对小情侣中的男性,他明显有躁郁症啊2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