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乡关何处》影评10篇
日期:2018-04-02 21: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乡关何处》影评10篇

  《乡关何处》是一部由胡艺川执导,陈天星 / 江若琳 / 罗蓝山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乡关何处》影评(一):去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带了一帮人去电影院看《乡关何处》,影院观影人数达到50,大至70岁的退伍老兵,小到十岁儿童.这是一场很有意思的观影体验

  看片现场,早已熟知剧情的我似乎有了抗体一般,波澜不惊.高龄大伯沉默叹息,三十几岁的堂哥却看得哈哈大笑,二十出头小伙却在羡慕,为什么我没有一个为我退婚三次的前女友,已婚的姐姐第二次看居然落泪了,唯有十四岁不到的小外甥离开电影院以后一脸鄙夷的对我说“我真不懂,这么严肃的电影,为什么他们会笑得出来,我一包餐纸都用完了。”…听完她这一句话,那一刻我感动了!第一次觉得这个小姑娘长大了.

  我不想说,为什么看片已经看得我麻木了,因为我何尝不是影片真实的李朝阳,“曾梦想仗剑天涯,看一看世间繁华…最终却在现实面前被打击遍体鳞伤……然后就像一只鸵鸟一样把梦想埋进沙里假装自己不曾有过!

  七十岁的大伯会沉默,是因为,他现在已经活到老李朝阳外公年纪,也复制一般的活成了电影里外公那辈人的样子,一辈子为了子女任劳任怨,到头来却落得子女富贵无人承欢膝下的孤寡人老人.

  三十岁的堂哥会笑我一点也不意外,已经是三个孩子父亲的他早就被生活磨砺得没有一丝激情,唯一剩下的就是认命,安于现状的麻木和悲凉,又岂是寻常人会懂!或许他早就已经活成了电影里李朝阳的同学建斌的复制体!

  年轻小伙子会羡慕李朝阳又一个为自己退婚三次的前女友,这点其实一点也不住为怪!因为“”李曼”在一个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世界里,他们永远没有那种哪天自己一瞬间长大的危机感……因为这一瞬间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年,十年,抑或一辈子.

  大姐会哭,是因为,这一次她终于放下了自己主妇身份身心的进入了故事里,才会想起原来自己正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自己正在潜移默化间变成了陈静…

  十四岁的孩子说:“真不懂,这么严肃的电影为什么他们会笑…”

  听着她的话,泪模糊视眼……脑海中只剩一句话“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乡关何处》影评(二):家乡,确实已经不在了!

  网络、高速发展的路网建设,使得当下中国,乃至世界都变得越来越小,曾经觉得遥不可及距离,现在已经成为转瞬即至的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而已。于是,古人曾经执着、在意的家乡和家族观念,正在蜕变成一个不那么重要词汇。甚至,如今的人已经越来越相信“日久他乡是故乡”的观念,即便怀念家乡,也不过是以“舌尖”为由头,找寻一点具体而切实的滋味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家与乡,于不曾远离的人们来说,却像是一片桎梏,正如《乡关何处》里的二弟李曼,一身杀马特的装束,在小镇横冲直撞,非常落伍地仍旧模仿着古惑仔的义气言行,眺望连绵不尽的山丘,内心渴望着冲出小镇,去亲眼见一见外面的世界。恰恰与一身萧索,孑然返回小镇的哥哥李朝阳形成鲜明对比,甚至是一种轮回。从故事里可以看到,朝阳当年的兄弟,如今已经各散东西,喝着言不由衷的酒,各自有了生活的烦恼,而这,大概就是成长终极烦恼!

  《乡关何处》的剧情虽然看似波澜不惊,但其实导演在写实化的故事中,揉进了许多当下中国社会荒谬感和仪式感,一场葬礼和一场婚礼接踵而至,四川山地少数民族独有的风情,加深了电影本身的厚重质感全程方言的演绎,既凸显出这个故事的地域特征同时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适性。

  电影的画面非常讲究,空镜美轮美奂静谧之中又透着几分僵化,暗示着当下中国农村居所的变迁,使得传统村庄为聚居方式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失去耕地的农民,却又无法迅速适应出卖劳力为生的打工生活,变得彷徨而迷乱。只有当沉默寡言,自始至终只会在饭桌和稀泥打圆场的父亲,带着两兄弟来到水库之中,指着静谧幽蓝的湖水下,说道,“这是我们的老家”时,犹如神来之笔的一段水底特效镜头,在曾经繁华的村落中穿行,曾经鸡犬相闻的农家生活气息,铺面而来,再与湖面上对坐无言的父子三人尴尬状况对比之下,现实本身的魔幻感,扑面而来,令人难忍心中悲怆。

  电影最后,如死水一潭移民小镇,终于还是继续回复了它不变的生活。弟弟李曼和陪着他飙车、打架的姑娘奉子成婚,一头杀马特装扮也洗净,变成了正常可爱年轻人。虽然还是打算出去闯荡,但是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目标,小镇的一切都没有变化,但似乎又还是在向陈腐的好方向转变着。只有孑然返乡的朝阳,终于剪去艺术家长发绝对重新返回北京漂着。电影英文片名“HOMELOST”的最表层含义,终究落实在他的身上。不想,也无法再融入家乡的环境,却又无法做到“日久他乡是故乡”的从容

  而更深层次,即便对于还留在小镇上的人们,除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之外,真正的家乡,或者说至少是曾经淳朴安逸的那个家乡!又在哪里呢?新盖的楼房和毫无生气的小镇,又还真的是那个曾经魂牵梦萦的家乡吗?这,或许有悖潮流的发展,但是,家乡,确实已经不再了!

  《乡关何处》影评(三):《乡关何处》: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北漂,以前只是听听的名词。现在开始熟悉起来,在若大的北京城里,我也是北漂的一员,现在我又开始在静悄悄的无限寂籁深夜码字。黑如潮水的夜晚,静静地坐于吧前,小小的台灯发出昏黄的灯光,让我觉得安宁。一杯杯红酒,一瓶瓶啤酒,静默地,沉溺于文字中,独以文字为伴,以音乐为伴。看上去很惬意,却没有人知首也是北漂一族的我背后的忧伤

  看到了励志亲情辛酸笑声并列的《乡关何处》,泪水不知不觉的流下来。大学毕业后的李朝阳,与其他70、80、90后大学毕业生一样,怀揣伟大梦想拥入首都北京,奋斗拼搏七、八年后终归“无车无房无老婆”且债台高筑。 现实的骨感迫使无耐的李朝阳回到故乡准备重新创业,却发现家乡早己“物是人非人情炎凉”。唯有已成人妻的陈静还念初恋情怀…… 然而物质生活的残酷,再一次把李朝阳的激情粉碎了一地……

  《乡关何处》拍的很现实也很真实,在一个逃离北上广,追求向往生活的时代,这种展现乡音乡情的电影显得格外的珍贵。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然而农村的套路就不深了? 李朝阳从北京回到老家,开始的并不是他所向往的生活,面对一家人的生活反而显得有点不知所措,生病的外公,操劳的父母,不省心的弟弟,不顺意的亲戚遭遇家暴的初恋……

  理想和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套路都是一样深。在北京当导演获奖无数的李朝阳,却无法在这人城市里生存下去,回到家乡一心想有所作为的他,在县城里开个婚庆公司都很困难,想找同学合资一起开公司,有钱的同学忙着陪领导,没有钱的同学只能聊聊天喝喝酒,甚至在同学儿子的满月宴上还遭遇了同学的羞辱,唯一的美好就是初恋情人仍然对他念念不忘

  全片都没有交代李朝阳在北京到底获得什么奖,不得不让人质疑这些所谓拍电影获得的奖杯奖状,是不是花钱买来的工艺品。落魄回乡的李朝阳,给人一种连故乡都回不去的感觉。而在家里惹事生非,屡次进看守所的弟弟,却也一心想出去闯闯,想看看山外边的风景。兄弟俩,一个回不了家乡,一个进不了城,这就是现实,可见人生选择很重要。

  影片中最为让人欣赏的地方,大量的民俗风情展现,此处有画龙点睛之妙,和《百鸟朝凤》媲美,令人起敬也令人向往。回到家乡寻根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逃离北上广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逃避自己的应有的担当,人的一生短暂,不忘初心做真实的自己很重要。

  《乡关何处》影评(四):回不去的家乡,走不尽的漂泊

  这部《乡关何处》,让人想起了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同样是关注三峡大坝迁徙的那部分人,都是以“外来者”的视角去审视喧嚣不止的家园,甚至演员里还有后者的主演韩三明。但二者的主题却不尽相同,《乡关何处》的“外来者”,却是一名离乡之后归来的北漂。

  《乡关何处》影评(五):《乡关何处》:心中有血 眼内含伤

  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羁留在家园。所谓改变命运办法,正是要走出去,看一看,闯一闯。但对于已经多年漂泊在外的人来说,面对现实的残酷,是选择回去,还是留在大城市,真叫人左右为难。即将于6月30日公映电影《乡关何处》正是讲述了男主人公走出大山,去往北京闯荡多年,仍然一无所有,再次选择回到故乡,却面临着进退两难境地。面对曾经以为的那些人、那些事,现在看来早已不复存在时,最终选择还是默默地离开。

  《乡关何处》是由青年导演胡艺川执导,动作电影人陈天星、著名演员江若琳领衔主演的一部纯文艺电影。对于离开家乡的人来说,这是一部由游子的思乡情结,引发的对亲人,对恋人,对美食的一种乡愁,不仅有着时代的烙印,也牵动着无数游子们的心。对于没有离开家乡的人来说,看完这部电影,是离开还是留下,一定会有一个慎重的选择。然而,人生本就是一道选择题,不管怎样做,走好眼前路,规划未来,以此付出行动,最为关键

  当然,只要想通了,整明白了,人生之路还不算难走。只是有时造物弄人,一切都没有想象简单,你以为的,现实总会给你一巴掌,让你从此清醒,一如《乡关何处》李朝阳回乡的处境一般,充满着太多的心酸无奈,除了家乡父母以外,似乎所有的人都对他避之不及,就连亲弟弟都懒得叫他一声哥哥,可以想象,短短几年时间人心的变化何其之大,面对现实,只能是欲哭无泪

  然而,融不进的是大城市,回不去的是故乡,到底该何去何从,电影里这种心声表达,想必每位游子都有着最深刻体会。兄弟不在,亲情已远,曾经的恋人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庭,面对现实,再次离开家乡,就成了游子们的最终选择。

  从电影《乡关何处》的表达来看,故事很容易让观众回想起早年贾樟柯执导的电影《站台》,同样是有关于现实的,有关于梦想的,这一命题。通过小人物心理活动,来描写他们离开家乡去往大都市的种种状态,有血亦有泪。当男主人公离开心爱的女人远走他乡的幕幕场景出现时,最是动人心弦,那种对大都市的向往,又有着对故乡依依不舍复杂心情,在改革年代来说,非常之普遍,毕竟每个人都梦想着走出大山,去闯一闯,去看一看,迫于生活压力,试图在大城市寻找机会,打下一片天地的心,也是那个年代人的最真实想法。但结果,如同《乡关何处》李朝阳一样的悲情人物,占据大多数,面对残酷的现实,该如何体面的生存,使得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很能引起游子及大众共鸣

  从目前中国电影环境现状来看,商业大片横行的年代,为确保票房号召力,不管会不会演戏,一定是首选流量鲜肉。而纯文艺电影《乡关何处》则通过一些实力派演员的演绎,为我们唱响了心中的那曲“离歌”。譬如,武打动作明星陈天星,一改常态,在故事里饰演北漂一族李朝阳;著名影星江若琳放下光环,走进农村饰演一位理发师陈静;影帝韩三明一如既往着小众人路线,饰演李朝阳的父亲李祥福等等。从他们分饰的角色来看,各自对人物的刻画都很精准到位,所塑造出的人物精神都具有很强的年代气息,和故事要表达的内容相辅相成,也为这部纯文艺电影增彩不少。

  总之,这部电影不仅仅表达的是游子们的思乡之愁,还有着现实的太多心酸与无奈,通过时空交叉的来回展现,不说曾经的海誓山盟最后化为乌有,就连离家多年之后,弟弟的亲情都已不再,这对游子们来说,如此残忍的现实,该如何去面对,最终选择离开,不仅是无奈之举,内心也只剩下悲凉。

  《乡关何处》影评(六):现实一种

  电影中每个人都是一张愁苦的脸,尤其是男主李朝阳的那张脸,和《万箭穿心》中男主 的脸很像,都是一脸的愁苦,整部片子都是一种压抑调调,有点像《活着》的悲苦, 但和活着不同的是,所有人的困顿似乎永远都没有出路,陷入一个死循环。影片的最后 ,新娘的怀孕让李曼放弃了外出看世界的机会,虽然成家却未立业,还是处在一团混沌中。

  故乡还在,却早已变了味,回来也是无所适从很拧巴。儿女有儿女的苦,父母有父母的苦。每个人似乎都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羞愧。每个人都在寻找出口。

  最后李朝阳还是回到了大城市,继续他或许虚无缥缈的梦想。至少在城市里没有人认识他,不用那么尴尬。

  电影揭示了现实,但看过了也就看过了,并没有多少值得借鉴启发的意义。

  《乡关何处》影评(七):每一个北漂青年都有一个回不去的家乡

  年轻的我们永远希望能往前冲,却很少有人能回头看一眼。”

  作为一个二次北漂的不再年轻的少女,在看了电影《乡关何处》的时候,没有太注意电影中乡情的部分,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北漂七八年的青年在北京奋斗失败后回到故乡重新创业这件事上。这是一件太过于悲伤的事情,也太现实。

  相信无数北漂人看了这部电影后都会被触动到,大龄北漂单身的青年如果在奋斗七八年后仍然无法立足于北京,那么他最后的人生归途是不是只剩下“返乡”这一项?电影中的李朝阳跟大多数北漂青年一样是怀揣着梦想拥入了首都北京的,他用七八年的时间打拼拍电影,结果项目失败了,并且负债累累,无奈之下,举步维艰的李朝阳毅然决定回到乡下老家,准备开一家婚庆公司。他以为大城市难容他的大梦想,那么小家乡还会给他一个容身之所吧?结果当他聚集了他周身所有的兄弟好友告诉大家这个想法的时候,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自以为的兄弟们并不支持他,有人分析家乡的现状,说青年人太少,哪有那么多人结婚呢?有人表示自己并无存款,物质上无法支持他,甚至于精神上也并没有站在他这边。这一顿饭下来,也仅仅是李朝阳梦想崩塌的开始。

  李朝阳以为自己带着一箱子的荣耀奖杯回到家乡的时候,起码作为一个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应该是比大多数人要强得多的,不曾料到,小家乡更是让他难以容身。的确,北漂人混迹北京多年无奈回到老家这件事首先就要看当事人本身是不是能够弯下腰,李朝阳弯下了腰,可即便弯下了腰,他依然找不到能够养活自己的方式,他无法保证自己的收入。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这于李朝阳而言是一个更为致命的打击。

  回到家乡后还会发现有一波又一波的事件向他涌来,家中的老父亲老母亲,弟弟妹妹和所有的亲戚,他们的生活困境全部都展现在李朝阳的眼前,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困境,这让李朝阳更是喘息不得。然后是爱情,李朝阳开起了婚庆公司,只有他的初恋情人陈静走过来支持他,这对年轻时产生过情愫的暧昧情侣,一个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一个处于婚姻的低谷期,两个对生活失望透顶的人重遇对方的一刻激情迸发,重燃了年轻时爱情的烈火。

  然而这个北漂青年的结局,是充满了悲伤的气息的。这个绕了中国一大圈的李朝阳,最后不过是与家乡的朋友们殊途同归罢了。片中有一处细节的对比,是李朝阳关闭了婚庆公司的店铺之后走出来,颓废的站在路边,结果看到了自己家乡的朋友开车大卡车,二人车上车下,寒暄几句,最后朋友说我先走了要去赚钱啦!这个细节的对比冲突令人印象深刻。留在家乡的朋友都拥有赚钱的手段,然而自己这个漂泊北京七八年的人、得了无数奖杯的人、去过大城市见过世面的人,此刻却彻底的输了。

  影片中李朝阳的弟弟,一个想去看看山那边有什么的男青年,终于也没能摆脱现实的牵绊,最后他握着女朋友的手时,女朋友问他:“你还想去山那边看看吗?”弟弟说“不去了,山这边的风景也挺美的。”

  影片的最终,所有人殊途同归。

  现实中的北漂青年们,却依然不得不坚强的往前走,毕竟他们都不想回头,也不能回头了。

  《乡关何处》影评(八):《乡关何处》:当你觉得生活无路可退时,说明理想正在塌方

  电影以几近写实的手法拍摄了这部文字电影,它不仅采用了大量实景镜头,中间还穿插了很多土家风俗,微妙的投射了小镇居民内心的坚守与艰辛。相比于一般文艺电影,它的主题更显冷静、凌厉和接地气。当然这个“地气”的概念有一定地域性,因为作品本身故事构架围绕着土家的人和事,在叙事部分无可避免的融入了本土情绪,这也恰恰正是电影的点睛之笔。

  《乡关何处》的男主角是一个北上广导演,因他筹拍的作品废了,欠了一大笔外债,准备默默地逃回家乡,他计划在家乡重新开始人生。当然,这个主角也是一个“闷骚”的矛盾体,一方面他得意于这些年获过的成绩,另一方面他在旧识面前用沉默寡言埋葬了得意起伏。他归家的行李箱里有三分之一是奖杯和证书,为了把“荣誉”搬回家,他的东西几乎撑破了行李箱。事实上,这段镜头为他在小镇的经历埋下重大伏笔。后面的日子里,无数个人对于这段荣誉给以或明或暗的点评,除了老妈,所有人对奖杯的赞誉都是敷衍了事。

  讲真,一个理想塌方的人,除了认怂,没有第二条路走。一个没有理想的群体,注定要被历史的洪流给淹没。正如男主要开婚庆公司,准备邀请老同学投资,他的同学一语道破了小镇的状况:“这里人口本来就少,年青人更少……”,那么以此可见小镇未来的发展显然缺少生机。除了缺少生产力,小镇还体现了巨大的贫富差距。通过了几组人物关系描述了壮丁对于家里的影响。男主的二姑夫金家,因为儿子外出务工,在争地的过程中,他干脆用菜刀横对前来讨地的周家。面对有儿子帮腔的对手,脾气火爆的他除了死拼,也是无计可施。这种人物性格没有视听版,文字语言的想象力是比较难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男主的奶奶,一个终日穿着民服的垂暮老人,她在片中的形象也寓意着她是土家文化的忠实追随者。在老伴出院的时候,这位老太太依旧坐在河边洗菜,念叨着要他中午按时回来,头也不抬的忙着手里的活。老伴倒在犁地的田间时,旁边的牛还在吃菜叶,丝毫没有悲伤感。说起来很讽刺,不仅牛缺心少肺,连家里的娃也是如此。人老了,存在感迅速贬值,仿佛可有可无。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治不好病,老汉还强行下床犁地的主因。

  老汉的葬礼上,孙子和女朋友上床,女儿掐点回来哭坟,一切都在揭示“人老不中用”的生活逻辑。只有老太太一天一夜没吃饭,她没有流泪,也许眼泪在年轻时已哭干,也许不想哭给这些恩情稀薄的子女们。土家的习俗之一,过年可以和先人许愿。老大媳妇是希望两个儿子早日成婚,女儿是多挣钱,外孙女是希望爸爸快快好起来,只有老太太说希望大家平平安安。有老人在,子女间是亲戚;没有老人,子女间也可能是陌路。果然,落实分摊照顾老人的方案时,各家都开始诉苦,好在土家的传统还是令全家人有情理共识。

  电影《乡关何处》的人物线是呈“树状”结构,让我想起了英语单词“family”的识字卡。在这个树状结构中,镇子里的每个人都想过出逃生活,比如靠碰瓷为生的小镇五少、男主的初恋陈静,也包括男主自己,然而他们无一例外都走向了殊归同路的命运。只有放下理想,才可以“衣锦归乡”,比如马大炮,比如在外地打工的二姑夫儿子。虽然他们没有理想,但是他们有同乡羡慕!揣着理想的穷光蛋谈人生价值太奢侈。片尾,男主迷失在了十字路口,也迷失了人生方向。电影的画面简单真实,剧情内里包含了颇有张力的生存哲学。它献给了困顿的小镇青年一条真理:“人生,这个未知暗殿,自己的路要自己闯”。

  《乡关何处》影评(九):不是回不去只是不想回去

  故乡是一个绕不过的词汇,中国的文人给了太多的定义,具体到门口的书,门口的石头,具体到隔壁的破损的玻璃和哪个不亮的路灯,但是又太过于虚幻,虚幻到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远去的记忆,以及一些远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都不能具体想起的情节。

  漂泊的久了就已经变成了符号,可能回去的时候,又多了一条路,又多了几家店,又多了几个熟悉的陌生人,记得三四年前,已经漂泊了五六年的我,回去做一个项目的施工,在我的家乡,然后在那里的一个午后,读完了野夫的乡关何处,都在找寻一个回不去的地方。

  前段时间,家里原来的朋友有事,需要帮忙,我回去看了看,聊了聊,原来一起玩的朋友变成里电影里的马大炮,我还是那个屌丝一样的我,原来一起在街头打架斗殴的我们,突然发现变成了不同的阶层,他已经功成名就了,我还是那个漂泊的我。

  故乡的回不去,不是因为地理位置上的回不去,只是心理落差上的回不去,也不想回去,出去漂泊的人都有一个衣锦还乡的梦想,只是大多数人还是默默无闻的漂泊着,可能到了年龄,没有成家,没有立业,还是一个人,就像余华的兄弟里写的那小关菜刀一样,总想着衣锦还乡,却已经物是人非,回去又有什么意义。

  回不去的我们只是在躲避着一些曾经的心理优越感,还是不能真正的放下所谓的心灵里优越感,放不下曾经学生时代的那种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书生气。留在家里的同学、朋友,有家里的人脉积累,有自己的人脉积累,最少在起步上会比漂泊的好一些,只是漂出去的时候,我们都还是青春年少都还是意气风发,只是一回头已是百年身,落差感是找不到的,就像现在回去总是喜欢一个人在路口看那已经长大的路边的树,在路灯下形成的黑黢黢的通道,却不一定有原来意气风发走过去的勇气和兴趣。

  所谓沐猴而冠的内心都是有各种说不清的原因的,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一样,炫耀是要炫耀给熟悉的人熟悉的圈子看的,不认识你的人你的成功和他没有关系也不会上来恭维,不会上来羡慕,只是冷冷的旁观着,也许这就是回不去的故乡。

  好吧,有点跑题了,乡关何处,回到电影,电影有很浓重的贾樟柯的影子在里面,但是又有点跳出贾樟柯的意思,都是一个默默的讲述一段故事,不做评价,没有英雄,没有逆袭,该发生的还是要发生,该做的还是做,就像一个监控器拍摄的画面,有些粗糙,却又都如此的真实,直至内心深处让人避犹不及。

  那个路口的灯会不会在下一刻就灭掉,然后就突然间黑乎乎的结束了所有。

  故乡不是回不去只是不想回去,因为停了太多的故事,听了太多的道理,或许我们真的该去勇敢的面对那些落差不是观看落差,既然已经存在,那就去面对,既然解决不了,那就去面对。电影毕竟不是生活,我们终究是要回去的,最少父母是要死在那里的,你的祖坟是迁不走的,即使改变再多,你身上的那些烙印终究存在。比如口味,比如话音,比如···

  也许我们都该回去看看了。

  《乡关何处》影评(十):日暮乡关何处是,苦碧一脸使人愁

  这个片子跳档跳了N次,但烂片就是烂片,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市场依然会用无情的铁拳来教训你,小样!

  最不能忍受的是配音,电影不用原音是很让人出戏的,你故事烂,演技差,我都能忍,连声音都是假的就不能忍!

  江若琳的扮相显得好老,自毁形象呢,不过她已经不需要形象了,只要有片拍,这位前TVB的小花,如今已经彻底沦为票房毒药、烂片之后(说是后抬举她了,她的级数还不到)。

  陈天星是个奇葩的存在,国产片能烂了那么多年,很大程度上与陈天星等混子的泛滥有很大关系,他们没才华没演技,但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有人脉优势,从而抢了资源),因此大把的拍片机会,但这些人第一是赚钱,第二是出名,却并不想付出努力,只希望能不劳而获或者投机取巧。陈大湿全程苦逼脸演绎乡村苦情大戏,即使笑也像哭一样,如此演技,不服不行。

  最后,为导演那一点点的故土情怀给个星吧,虽然他拍的“故乡”与我所认识的乡村差很远,相比而言,电影中的农村还像几年前的,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农村显然不是这个样子的,即使是最封闭贫困的地方。

  对了,看到一张泛舟双峰之间的海报挺有味道的,虽然可能是受到《杨贵妃》启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乡关何处》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