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维多利亚 第二季》的影评10篇
日期:2018-03-29 20: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维多利亚 第二季》的影评10篇

  《维多利亚 第二季》是一部由丽莎·詹姆斯·拉尔森 / 杰弗里·萨克斯 / 吉姆·洛奇 / 丹执导,珍娜·科尔曼 / 尼尔·哈德森 / 丹妮拉·霍尔茨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一):维多利亚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剧中每一对感情都给人以温情慰藉

  

终于挑了一个安静的夜晚看完了第二季的最后一集也最舍不得看的圣诞特辑。这一季有太多情感的波动了,但最后以每对关系的和解圆满结局。满屏的欣慰感动仆人主管彭琦把毕生所有的积蓄投到了当时英国发展上升时期铁路公司,最后他后半生的绅士梦想和他的储蓄一起消失了,他却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态,这个角色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个老绅士的形象,并不在于他最后所追求结果女王的贴身裁缝和主厨终于选择大胆的相爱,从一开始主厨每精心做好的草莓小甜品都要第一口给她尝,到每一次都互相尊重彼此的选择,她们的爱是坦诚的,一个除了只有面包刷没有别的财产的他,和最后放弃了十二个奴隶作为遗产选择给予人性自由的她,是让人钦羨的。 亲王的哥哥和美丽真挚夫人突破层层隔阂误解也终于在一起了。 女王的贴身帅侍卫虽然经历了亲爱的男伴的离世但是还是抓住了在他身边一直为他发光发热善解人意的库克小姐。 亲王的兄弟情义也是一对典范了。我懂你兄弟,我不去过度干扰你,我支持你,有困扰了我来帮你,你盲从了,我来指出你的自我为中心,我态度不好了,我道歉,没有什么是一起静下心来开诚布公谈谈解决不了的。 最后当然是王子公主爱情了,这里有褪去世间繁华普通婚姻生活的日常,我可以为你洗手作羹汤,但是我们却又是独立个体,会因为观点不同而吵架,但是在最需要彼此的时候义无反顾。因为相识相知相爱,在她执拗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指出是她内心深处原生家庭伤害导致她的一己之见,他让她懂得了爱有多种方式,尤其是给予其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真正美好相濡以沫的从爱情到亲情就是这样的吧,互相守候,成长,偶尔做彼此的孩子学会呵护,然后在温暖烛光下,柔情对视,你依旧是我当初爱的样子...... 期待下一季带来更暖心的故事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二):时代剧是英国的专长吧

  咱些撇开史实不谈。故事、人物很有唐顿的感觉情感细腻温暖,不过觉得Ernst和Harriet那条线有点cliche...可能也有其他地方略cliche,但总体还是挺好看的。主要的几个角色都塑造得很可爱独当一面、很有责任心的victoria,logical、略摩羯座感的科学狂人德国亲王albert(卷发穿维多利亚式服饰的tom hughes太好看啦),浪漫charming的ernst,儒雅的lord melbourne。也像唐顿一样将主子和下人的生活结合起来体现社会的两面。人物生活的起落伴随着大英帝国大事件、伦敦地标的建起,如南京条约,国会大厦,泰晤士河隧道,爱尔兰饥荒、谷物法。还跟着女王访问了法国和苏格兰,苏格兰真美。

  真的觉得时代剧是英国的专长,无论是影视还是小说,他们都喜欢刻画社会和阶层,刻画个体在阶层中的束缚和选择,以至于拍电影时常会显得温吞,但是拍剧就感觉just right,你会想要去了解里面的每个人,了解他们在时代中所经历事情。而英国时代剧里的英式浪漫就真的是很addictive了,因为强调了社会的作用,个人情感就充满了隐忍与无奈,一种独属于英国的风味。上一次有此感受是在伦敦看Howards End,出了影院所看到的伦敦都好像不再是同一个伦敦。

  有那么个情节,albert正苦恼于victoria产后对于他“夺权”的不满,首相peel请他去主持国会大厦的修建,而命不久矣的前首相melbourne坐在即将兴建国会大厦的westminster hall里感叹艺术之不朽...那一刻真切、直观地感受到,这个城市,这个精彩的、我热爱的城市,就是在这些人的串联下一点一点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多奇妙

  然后想到,啊,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就是以他们两人的名字命名的。那座英国最棒的博物馆。怎么好想哭。

  然后在这里可以看到英国人是怎么看待德国人和法国人的hhhh一个很喜欢的小细节,第一季就有提到的albert喜欢树林。在想,夫妻两人私下其实可以讲德语诶。

  这一季里不得不提的是侍从lord albert和议员drummond那条基情线,albert一直对drummond旁敲侧击,最有意思的是提及伊利亚特的那场啧啧,drummond最终以一吻回馈,yooo. 那个时代这种感情也的确只能如此隐忍。当然这段其实是编的,两位的后人不知道心里怎么想...drummond最终为robert peel挡枪死了,虽然现实中他确实也是类似的死法,但是在谷物法通过3年前就死了。

  之前看过emily brunt版的young victoria,看到的是一个小女孩如何去承担新的角色。但是这里更复杂,维多利亚面对的是人民、党派、与丈夫在家庭和政务上的关系、在生育和权力之间的两难,第二次生育后她还经历了一段产后抑郁(之后必然还会经历孩子的病痛离去 ,不知道会如何拍)…具体事件中我不知道有多少是真实的,但这些问题必然是一个女王会需要面对的,it makes you think about gender and power。而在gender issue上,这一季里还出现了拜伦的女儿Lady Lovelace,数学家,皇家天文学院的第一位女性成员,“被公认为史上第一位电脑程序员”hhh。这里有一段维多利亚吃lovelace醋的情节hhh因为albert为lovelace的数学才能倾倒(albert被塑造成一个极logical热爱科学的形象),当victoria发现lovelace已有孩子时大吃一惊,lovelace说有时候真希望自己不是女人,victoria回you are not the only one in that,两个女人会心一笑。

  当然,这剧只能当剧看,不能当历史。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三):谨怀念阳光撒在桌上。

  时间过得真快,想起一年半前看它的时候,一幕幕还在眼前,转眼就云淡风轻,兜兜转转间早已忘记还有这么部剧,第二季都播了。

  最初感动于它的镜头如油画般美感,构图比例无可挑剔,做工之精良从一开头就打动我了,堪为美学爱好者之优选、影视剧之典范,再加之处处透着典型的英国气质,值得一看。当初还专门为此朋友圈发了个状态

嗯,当年随手拍了两张图

  但毕竟也不是完美,剧情上多少还是有短板的,也就因此减少了我对第二季剧情的期待。毕竟最初它刚出第一集时对它的期待是演绎历史回顾政治,结果看完发现演绎过头了,成了戏说,历史毕竟不是简单灰姑娘励志故事,这部分的期待算是辜负了。这部分还是看纸牌屋吧。可惜纸牌屋也走崩了,剧情崩,男主崩。以后的也毙了。有时间还是可以回顾下第一到第四季的。

手机拍电脑屏幕,就这么随便

  还没看Victoria 第二季,只好分打给第一季了。在我心里是3分,因为我觉得离完美还有很多可进步的空间,比如编剧部分总觉少点层次。然而毕竟不能把完美主义太加诸如今的影视剧身上,毕竟看剧已经挑剔了,再想想如今满屏无可指望的烂剧和落灰生蘑菇少年电视机,一比较来说,3分真是又不公平苛刻了。虽然从第一季剧情风格以及简单扫了下剧评的观察来看,发现公主风作风依旧不改还有加大分量之势,不禁有些失望。第二季会不会看只能取决是不是很闲了,希望不大。

反光又能怎样,意思表达到了

  曾经稍看了关于Victoria女王的纪录片,再次验证我的一贯想法,向来史实比剧情更迷人逻辑的写实和生动的细节更易使我震撼。此时,生活亦高于艺术。

  联想到现实中的阿尔伯特亲王,自律、博学全能优雅,几近完美,堪称品质卓越楷模,勤于政务,谨守家庭职责,最后早早过劳死。剧中的男主难免还是过于青涩阶段别扭得如同内向的理工男。

一把年纪,艰难缓存的少女

  这部剧于我的意义不止在于曾经看它时那种期待的小心情,现在还清晰如昨日,一集又一集。而在于跟它有关记忆奇迹般清晰明亮,也一帧一帧似的。屏幕,笔记本书架清静的工位,落灰的文件抽屉植物盆里小国旗,炎炎夏日,窗外青绿摇曳,阳光透进来,白色裙子,工物馆的清凉,两抹微笑

  ye,那年悠悠夏日。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四):I'm a QUEEN

  女王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地位,无论是刚生完孩子,还是在一个普通的苏格兰农家,她总是在强调:这是我的国家,我才是女王,你(也就是她的husband)只是辅助我工作的人。

  女王的老公不好做啊!不过习惯了有女王的国民,应该会适应得很快吧。阿尔伯特亲王好像也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对女王的反感

  小女王刚开始显得特别天真,什么都不懂,政治/经济/历史,她只是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责任感在做一个她擅长的事情。虽然其中会有很多的困惑,比如平衡照顾家庭和fulfill royal duty,lady Lovelace(女数学家,诗人拜伦的女儿)的一句话帮她拨开迷雾:有时候我也希望自己是男儿身。是的,有些女人并不是生来就适合做育儿工作,就像有些男人不适合出去打拼,做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不是更好吗?

  然而,她逐渐开始成熟起来,会与首相等政客周旋,用自己独特的防水达到目的,帮助人民。

  第二季的第6集讲述了19世纪爱尔兰的饥荒。两条叙事线索平行展开,一条叙述了女王对爱尔兰饥荒的关注,政客们的不作为;另一条跟随一个普通的爱尔兰教区牧师,通过他正视爱尔兰的饥荒以及教会不对身旁灾难的无视。政客竟然会拿出马尔萨人口理论试图说服女王,爱尔兰的饥荒只是上天的安排,帮助地球减少多余的人口。

  首相罗伯特的处境表现了作为一个政客他的无奈,一方面保护自己所在的政党的利益,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自己的良知。看到他在议会里和反对派辩论时的无助,我瞬间觉得一党专政也是很好的,至少执行力高。

  女王和丈夫未眠太恩爱了吧,虽然阿尔伯特的小卷毛挺时髦的,呵呵呵。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剧情:阿尔伯特弟弟患性病,竟然用汞蒸气疗法,这不是以毒攻毒吗?医学科技进步实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有一些明显的翻译错误,鉴于他们是免费工作,时间要求紧张,就不吐槽了吧。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五):比较少女系的古装片

  画面确实超美的,但是掩盖不住玛丽苏的本质嘛……反倒是三组副线人物关系做的特别好。

  亲王大哥恩尼斯特和御前女官哈莉叶特;一个是风流倜傥的浪荡子,一个是已婚空闺美貌少妇,分寸把握的特别好,浪子回头金不换就是比彻头彻尾的好男人好看,尤其是很明显看得出浪子是爱的深的那一个。

  御前侍卫两大帅哥禁忌之恋就不说了,我熊熊燃烧的腐女魂就靠这样的CP支撑,真的是门当户对颜值匹配,所以一个死的时候我的心痛不行,另一个知道死讯以后压抑地痛哭,荆棘夫人扮演的女官说“我虽然老了,但我不瞎,我知道他对你很重要”,葬礼上未亡人说“我经常听他提起您”,这种旁观者发的“糖”最有毒,又甜又痛。

  御厨和首席造型师这对基本上没啥意外,只是两个人都很美型,最后一集两人一起划船真是美如画,也不去苛责什么了。

  整体节奏比较慢,而且关注家庭和情感生活更多,让人觉得当个女王这么容易,所以说比较适合少女观看,代入自己的视角,可能会体验感更好。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六):绿眼睛怪物诗意的科学

  【本评论仅关于S2E02】

  冲着Charles Babbage和Ada lovelace两位计算机先驱把第二季捡起,没想到竟然看了一个喜闻乐见狗血故事……

  2E02集名「The Green-eyed Monster」出自莎士比亚《奥赛罗》第三幕第三场,伊阿古施计让奥赛罗对妻子苔丝狄蒙娜的忠贞起了疑心后,他趁机煽风点火:

Oh, beware, my lord, of jealousy! 哦,我的主人,请当心嫉妒! It is the green-eyed monster which doth mock The meat it feeds on. 它是绿眼睛的怪物只会愚弄 自己的盘中肉

  这个短语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嫉妒”的习惯表达。这一集的宴会上,女王一行人观看的是《奥赛罗》尾声部分,奥赛罗在得知自己误会妻子犯下大错的痛苦忏悔。

  观看戏剧后,维多利亚对奥赛罗勒死妻子的行为感到不解,一旁的Lord M淡淡道:因为你从没感受过嫉妒的威力(you've never experienced the green-eyed monster)。点题 √

  这场戏之前,是维多利亚和Lord M打量着不远处眉飞色舞谈论数学的Ada,维多利亚赞叹艾达的数学才能和活跃,Lord M接话道前者是继承她的母亲,后者则继承了他的父亲---「他总是表现得像世界一切都属于自己」。维多利亚从一脸懵逼到恍然大悟:原来艾达是拜伦的女儿!

  缘,妙(gou xue)不可言。第一季就有提到Lord M因为老婆离婚去世一直闷闷不乐嘛。他的妻子卡罗林是著名的贵族和小说家,二人在1805年结婚,早期的婚姻幸福美满,然而两个孩子一个有自闭症一个早早夭折。1812年,墨尔本一直投身政治工作,而他没想到的是,他第一次成名不是因为他的政治成就,而是因为妻子卡罗林和拜伦传出绯闻,两人的八卦故事传遍了街头巷尾。(这两人的故事也很drama了,经历了公开追求、公开撕逼、在出版物互相表白、私下通信,最后卡罗林被拜伦抛弃,卡罗林依然痴心不改坚持写信给他)(以及墨尔本和拜伦还是剑桥大学同期校友,两人同属三一学院

  即使在被校友戴绿帽+断送政治生涯的社会舆论下,墨尔本对老婆仍然痴心一片,全力支持她,在卡罗林被拜伦抛弃后带她去爱尔兰疗伤。要命的是,墨尔本的母亲也是拜伦的红颜知己(……),在听说儿媳和拜伦闹出绯闻极力要求墨尔本和卡罗林离婚,墨尔本顶住母亲的压力一直安慰妻子,最终却还是在妻子的多次劝说下两人离婚。(太惨了)

  了解Lord M的婚姻,就能理解他如今看着拜伦的女儿谈自己对嫉妒的理解。维多利亚听了这席话后,察觉到自己内心不可名状的感觉原来就是嫉妒:爱好数学的阿尔伯特频繁出入皇家学会,他和艾达的志趣相投令她颇为不快,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一系列狗血情节……

  我并不知道女王对艾达的嫉妒是否为剧方虚构(我并没有找到相关资料),闹剧的收场是,Lord M在给维多利亚的信中选择为情敌的女儿辩护,赞扬艾达作为科学家的成就。感到释然后维多利亚去看望艾达,出现了一段很符合当今时代主题的对话: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连名声在外的女王和贵族都如此感叹,不用说更多被囚禁在家中的普通女性---被法律制约,被习俗束缚,被宗教洗脑,在衣着上都被服饰困住。

  艾达说自己曾想成为一名男子是有多重缘由的,这里不得不又要再次提到拜伦:当年他想要一个“光耀的男儿”,艾达出生时他非常失望,要求妻子安娜贝拉带艾达回娘家,父女一生都未再相见。安娜贝拉憎恨拜伦,禁止女儿接触诗歌以免变得和拜伦一样疯癫,把艾达引导向数学和逻辑的方向,艾达在20岁那年才第一次看到拜伦的照片。

  即使如此,艾达一生都很挂念拜伦,她自称在从事“诗意科学”,给她的第一个孩子命名为拜伦。按照她的遗嘱,她死后被葬在拜伦家族的墓地,紧靠着拜伦身边。更巧合的是,这对父女在女儿出生36天分离,又同在36岁离世。拜伦一生颠簸风流却被这么多人牵挂崇拜,上辈子大概拯救了银河系吧。

“如诗一般美”

  比较遗憾的是,本集引出了Babbage却只是打个酱油,差分机只是一整集肥皂剧的边角陪衬。剧中的差分机是完成品的1/7,专用于展示并争取到英国政府的拨款,然而因为不断延后完成期限+严重超支,这个项目以失败告终。巴贝奇在失去政府资助后坚持去完成一个更复杂的机器,本有望成为真正的计算机,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完成。

剧集 / 真实原型

  19世纪的科学和艺术是不分家的,无数科学半成品都成了博物馆里的艺术珍藏,在科技变革中探索出的艺术品数不胜数——对这感兴趣的,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参观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我觉得本剧还是过度侧重家庭了,关于这个时代的繁荣与暗影,能讲的东西实在太多,却止步于家庭剧的格局,有点可惜。

  一不小心就写这么多了。主要还是,19世纪名人间的八卦实在太有趣了。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七):E07:女王苏格兰游记

  继上一集爱尔兰土豆大饥荒沉重画面之后,画风欢快了起来。苏格兰高地美如画。女王夫妇归程途中迷路,借宿高地一民居,体验了一把农家乐,不用餐具,手撕煎鱼,美味至极,再做手工活,即使睡陋床,也是分外香甜,至少阿尔伯特不用抱怨大清早被风笛声吵醒了。英剧不腐不得行,女王近臣阿尔弗雷德爵士和政府派王室秘书德拉蒙德暧昧了前面几集,这集终于互啃上了。 关于苏格兰、英格兰关系,播毕四季的《风中的女王》,及在播第三季的《古战场传奇》有描述。到了维多利亚时代,高地人没了对抗情绪,就像下面女王传记摘录里女王所评价那样。 --------------------------------------------------- 有时得了一段时间的空闲,他们便去苏格兰高原旅游,在那里去寻求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欢乐世界。   苏格兰高原真是一个远离尘世的遥远的世外桃源。维多利亚自从于结婚之初和阿尔伯特去过一次以后,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心便留在了那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地方。从此去苏格兰高原旅游便成为女王夫妇共同的嗜好。几乎是每个夏天,他们都要到那里去度假,他们的这种爱好,一直到阿尔伯特去世都没有中断过,每去一次,女王都会为新的感受而欣喜万分。一次他们攀上了一座山峰,望着眼前葱绿开阔的景色,女王几乎都快要陶醉了。她写道: 啊,还有什么可以比自然的美呢?我们在其中得到了何等的乐趣!阿尔伯特如此地喜欢,他在这里简直要发狂了,我从未上过这样一座山,十足的浪漫风味!   苏格兰拙朴、粗犷的山野景色使女王夫妇流连忘返。那远处随风飘来的苏格兰独有的风笛声仿佛把他们带到了世外桃源。他们在外出旅行时,常常假扮某个故事中的人物,一次他们给自己取名为“丘吉尔爵爷夫妇”,在他们的身后跟着牵马的苏格兰山民。   女王夫妇对这些淳朴、实在的山民怀有良好的印象,女王说:“高原人从不怕麻烦,总是高高兴兴,说走就走,说跑就跑,说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他们从不找麻烦,很快乐,又很和气,随时准备为你奔走,去做任何事。”   他们和山民们相处融洽,经常在一起愉快交谈。女王说:“我们总是爱和高原人攀谈,和他们说话,你能那么深地接触到高原”,渐渐的,女王夫妇对苏格兰的一切都喜欢起来,包括他们的服饰、习俗,还有他们的风笛。   一次,女王夫妇来到布列达尔彭爵爷家里小住,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里有九位风笛手。每当他们进餐时,无论是早餐、午餐、还是晚餐,这些风笛手们就轮流在室外吹奏风笛。有时一人吹,有时三人同吹,有时全部都来吹。女王夫妇对这一习俗感到又快乐又惊异,尤其是女王,她被这独特的进餐方式迷住了。从那以后,女王将这种就餐方式带进了王宫,一直延续不断,直至今天的伊丽莎白二世,仍保留了这种古老的王室规则:每天早餐都有一位侍从在室外吹奏15分钟的风笛。   1848年女王在那里挑下了巴莫罗别墅,这是阿伯丁郡荒原中靠近布雷玛的一处小庄园。四年后,她把这块地方买下了。她能更加自由自在地过着一种田园生活了。在那里,她可以每晚品味他们俩人的浪漫情调,也可以整日不受任何骚扰地沉浸于对阿尔伯特的情爱之中。庄园的环境十分迷人,他们住在两三间小起居室里,孩子们被安排在楼上,而随从的大臣则在一间极小的卧室里做全部的事情。夫妇俩人在这两三间居室里觉得非常安逸自在。在那里他们随心所欲地跑进跑去。他们常常把孩子和侍从丢在庄园,双双外出写生、散步、看奔跑的红鹿,或者走访村民,有时甚至冒险到阿特·纳吉乌河塞克的“堡塞”去住一两夜,去体验野居的荒凉与孤寂。他们常常去攀登群山,每登上一座山峰,他们便要搬来很多石头码成一个城堡的模型以示纪念,在这种纪念石堆的堆砌中他们感到回到了自己童年的那种无忧无虑地做着游戏的快乐。   最后,当那座我想总有七八英尺高的纪念石堆接近建成的时候,阿尔伯特登上顶部,放上了最后一块石头,这之后又是三声欢呼。这是一幅快乐,美妙而又动人的情景,我禁不住哭了。站在可爱的山巅极目望去景色是那样的美丽,天空是那样的晴朗,一切都是那样的惬意。   女王曾这样回忆起他们的那段颇有传奇色彩的生活。   后来,阿尔伯特推倒了这座旧的小庄园,而在原址重新建一座由他亲自设计的城堡。城堡于1855年竣工,外观宏伟,完全按苏格兰豪华的风格以花岗岩建成。有一个100英尺高的塔楼和数许小角楼,并圈以雉堞墙,它巧妙地建制在可以俯瞰周围的群山以及邻近的迪伊河最美的景色的地方。至于别墅的内部装饰,也充分体现了苏格兰情调:墙壁、地板、桌椅、帏幔等等,凡是能装饰起来的地方都铺上了苏格兰的传统格子花呢,女王还将亲手画的一幅水彩写生挂在了墙上。阿尔伯特则将在日耳曼猎获的一头野猪的猪头挂在了墙上。在大厅里,还摆放着一尊大小如真人的阿尔伯特身穿苏格兰高原服的塑像。   女王快乐极了,她写道:   我的心一年比一年更萦系这个乐园……现在一切都成了我爱的阿尔伯特自己的创造,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建筑,自己的设计……他的崇高趣味,他的亲爱的手痕,处处都印遍了!   的确,在这里维多利亚度过了自己最幸福的时光。在以后的岁月里,她更多的是沉浸在对这一段生活的回忆之中,而每当她回首往事的时候,她总感到有一种光辉、一种脱俗而神圣的灵光,照耀在那些金色的时辰之上,每一个神圣的时刻都历历在目,美不胜收,意味无穷。

从影像中窥知历史 欢迎同好交流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维多利亚 第二季》的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