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巴克里》是一部由邱立伟执导,林佑俽 / 郭馨雅 / 屈中恒主演的一部动画 / 奇幻 / 冒险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开头的几场戏配色很好,就是画风奇怪了点,越到后面感觉配色风格都变了,有些地方颜色甚至很脏,想吐槽虎姑婆那段黑白的回忆画面,这是根本就是草稿吧阿喂!
抛去两岸地方口音的差异不提,配音很好,特别是虎姑婆在笼子回忆的那段独白,超赞!~至于湾湾腔真的没关系的,谁小时候没看过湾湾电视剧啊,而且小动物们这样说话也挺萌的,能不能接受就端看个人习惯了。
故事情节其实蛮苍白的,到了27分钟我才大概知道在讲什么,给大人看的吧,情节有点无聊,是给小朋友看的吧,又仿佛隐含了什么……而且这画风我想小朋友也不会很喜欢,巴克里可爱勉强够,但是鱼嘟实在是……挑战审美。
而且……片名是不是有点文不对题啊……
《小猫巴克里》观后感(二):创造IP再打造IP
《小猫巴克里》脱胎于同名动画剧集,不少观众在看完电影版之后会因为名字内容严重不符而产生反感情绪,确实,在八十六分中的电影当中,巴克里的猫咪形象充其量只能算重要配角,故事的发生、高潮,它皆不承担重要身份。
而为何会以此为题,私以为,在这个IP盛行的年代,导演邱立伟借鉴的是《捉妖记》带来的自己创造IP而大卖成为IP的微妙艺术启示性,纵观华语动画圈,香港有本土的麦兜、内地逐渐将西游记作为IP产品衍生,邱立伟希望以小猫巴克里的形象打造一个台湾自己的动画IP。
这部动画电影远非你所预想的(或是题目所显示)的那样低龄,童真的片名与可爱画风包裹着的,是处处都暗藏着政治隐喻严肃内核。
人类小孩鱼嘟误入动物王国,他所开启的这趟童话冒险,既不像国产动画《熊出没》人与动物愚蠢互斗,也不似日本细田守导演的《怪物之子》般温馨养成。鱼嘟所误入的这个动物王国,由一位人类朱大人所统治。
他为了控制动物群体,凭空捏造出了一个莫须有的敌人,散播恐惧。通过一些马戏团的把戏谎称自己有“法力”,可以保护群众。再转移法力设立“将军”一职位制造国家机器,名义上保护民众实际上实行镇压,从而获得权力与拥护。
浅的层面是在讲保护动物(小朋友们看完估计会这么觉得),不过作为成年人,当你自己看完本片,会有种细思极恐的悚然从脊梁里生出寒意: 人类男孩在动物王国的经历,其实就是见证统治一层“造神”与“神的幻灭”的过程。
从这样的立意深度,《小猫巴克里》和一同入围的金马最佳动画的《大护法》《大世界》并没有差距太大,但是故事叙述的完整度,以及情节的起承转合的精彩度仍然欠缺,尤其台湾的在地文化并没有凸显很够(虽然电影场景按照台南街景复刻),但呈现的结果和十多年前的《魔法阿妈》相比,台湾味道还是少了很多。
这是一部完整的、值得鼓励的动画电影,但是离台湾成功的动画IP还有很远一段距离。
《小猫巴克里》观后感(三):能不能讲点欢快的故事????!!!!
上次看寻梦环游记,女儿看了哭了,害怕,怕鬼,好吧,我失策,毕竟孩子比较小,才四岁。不过,那部片子大人看了也蛮喜欢的。
谁知道。。。。。
就不能讲点欢快的故事吗?非要讲什么正义与邪恶,烦都烦死了,教条主义。让四岁孩子能看懂不害怕行不行??????
我恨不得打0颗星,后半场我自己都睡着了,实在忍不下去。
我女儿看看就觉得害怕,躲起来,最后我不得不抱着她看。
而且不知所谓,全程小猫就是个配猫。我就是让女儿去看猫的好吗??虽然我自己讨厌动物!难道要我把这只猫当“孔乙已”里的“我”来分析?哦,虽然本电影出场最多的是鱼嘟和那个朱大人,但是作为贯穿全程的猫,它才是真正的主角。特么我理解不来啊!
第一次给动画片打差评。
第一次给电影打一星。
《小猫巴克里》观后感(四):《小猫巴克里》让你重新想起,你也曾是个少年
叔本华曾说:“长久以来,人类用理性、语言、意识等各种各样的手段来阐述人与动物的区别,却往往忽略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共同点,说到底,人类需要重新思考自己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了。”
重新思考自身与动物的关系,这想必是90%都市人士必会忽略的课题,忙碌的人们没有意识甚至懒于窥探“铲屎官与猫大人”的凡所种种,但有一部动画则用奇幻又治愈的手法让我们静下心来,重新思考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爱恨情仇”,在这个过程中,看客猝不及防地邂逅了一份冬日里的温暖,重新拾起遗落在岁月半途的单纯、勇敢、成长与坚定。
它就是《小猫巴克里》。
《小猫巴克里》由台湾动画家邱立伟执导,在此之前,邱立伟曾以“一只名为巴克里的小猫”为虚拟主角创作了绘本、电视动画等一系列作品,绘本创作于邱立伟就读的大学时期,电视动画于2010年12月5日在公视HiHD首播并获得2011年金钟奖动画节目奖。
而这次《小猫巴克里》改编为动画电影,美轮美奂的场景设置与童真无限的内核表达都收获了无数点赞比心,而电影也获得了第5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的提名。
影片以生活气息浓厚的台南为背景,讲述了人类小男孩鱼嘟遭遇家庭变故,决心踏上属于自己的旅程,却意外来到一个光怪陆离的动物城市,除了结识小猫巴克里和其他动物伙伴,也发现这座城市的主宰者朱大人,似乎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一场善良与邪恶的对决,奇幻与冒险并存的故事就此开启。
当看到这部《小猫巴克里》即将在12月30号上映的定档消息时,小鉴的内心是感慨万分的,这是个纷扰冗杂的时代,快餐文化充斥在我们的周遭,“浮躁”成为电影市场中的一个通病。翻看许多采用粉丝通稿与流量特效召唤票房的电影,几乎都是一张华丽的袍子下,隐藏着无数虱子。
但是《小猫巴克里》不同,它够单纯,够真诚,够真挚,够诚意,它拥有着不同于市面上张扬做作的纯粹基调,用回归童心的手法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架空世界,在这里人与动物的关系得到重塑,那些最美好的人性本色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如果真的要总结这部元旦档特别的动画,那么它就是一部重建人与动物之间温暖桥梁的诚意佳作,一杯寒冬中漾着童心奶泡的甜蜜咖啡,一张重回儿时幻想的时光机门票,一份献给每一个拥有“台南情怀”念旧人的追忆厚礼。
古往今来,我们总在标榜自己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对自我拥有的非凡思维能力啧啧称道,的确,都市中越来越高的楼层代表人类逐渐升级的智慧,钢筋水泥与车水马龙凝结着人类“万物之灵”的骄傲与尊严。所以我们越来越有底气高高在上,越来越有资格对其他动物种类作威作福。
可是论追本溯源,人类本身也是动物的一种,伟大的“杜威理论”教导我们,“为了把握审美经验的源泉,我们偶尔需要跳出自大的视觉圈,去求助于处于人类生活水平以下动物的生活。”
也许论智商情商,人类远高于动物,但是动物的生活却有着直接性,它们会对生活知足常乐,它们对所想所爱一往无前,它们单纯、真诚、忠诚,所以它们更容易幸福。
仔细想想,人类可以为了追逐物质与精神而不断奋斗,但却渐渐在觥筹交错间失去了初心与单纯,我们容易被影响,容易失去热情与信心,并容易因为各种变故变得忧心忡忡,周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让我们变得不快乐。
例如《小猫巴克里》的小主人公鱼嘟,他因为家庭遭遇变故而封闭自己的内心,他就像一个人类世界的生活群像代表,将自己固封在偏执的牢笼中。
但是自从他误打误撞进入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时,他与小猫巴克里相识,并与其他动物朋友一起经历了一场困难重重的冒险之旅,可是他却在与动物们相处的过程中渐渐打开了心扉,“陪伴”、“守护”、“信任”、“坚持”、“互助”这些最为简单的道理都是由巴克里为代表的动物群体帮他重塑的。
承认吧,人类相比动物并不是一直高高在上的,小动物们就是拥有一份治愈的魔法,它们有时会比人类更容易找到幸福的途径,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可以影响我们的精神世界,人类其实比想象中,更需要它们。
所以,《小猫巴克里》是一部最适合合家欢的电影,它用寓教于乐的手法让小人国的孩子们在愉快中也认识到小动物的重要性,更明白我们平时希望他们理解的人生道理,这将是他们人生的重要第一课。
其次,这场鱼嘟与小猫巴克里携手的冒险,是鱼嘟内心不断成长的见证,这让每一个看客都会忍不住思考“长大”的意义。电影中有一句台词十分催泪:“长大以后,你也不可以忘记我们。”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在这场白驹过隙的时间隧道里,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可逆的形态成长着,可是随着长大的来临,我们都会忘记许多童年时期发生的美好。其实成长是一件简单得超乎预料的事情,但是永葆童心反而难上加难。
宫崎骏曾说:“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每个成年人都曾年轻过,只不过他们渐渐遗忘罢了,此时的我们,像极了忘记小猫巴克里、忘记一切冒险故事的小男孩鱼嘟,我们不再童真了,我们换上世故的外衣,变得成熟,变得拘谨,变得不快乐。
我们总在教育孩子要快乐,却独独忘记自己寻找童心,而《小猫巴克里》其实就在提醒我们,在已逝的时光中重新打捞起被自己遗忘的单纯。这部电影告诉我们,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羁,那些百分百信任小伙伴的坚持,那些势要打败恶势力的善念,其实都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如此一看,《小猫巴克里》不仅是拍给孩子们看的,更是拍给我们这些忘记单纯的成年人看的,每个可能不再年轻的看客,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忆与感动。
既能教会人类重新看待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又能在冬日里送上暖萌的心灵治愈,还能让人们打捞出被遗忘的童真,这就是《小猫巴克里》带来的惊喜,12月30号,不要忘记携家带口一起去影院感受这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