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黑镜 第四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3-28 20:1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黑镜 第四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黑镜 第四季》是一部由托比·海恩斯 / 朱迪·福斯特 / 约翰·希尔寇特 / 蒂莫西·执导,杰西·普莱蒙 / 克里斯汀·米利欧缇 / 吉米·辛普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镜 第四季》影评(一):意识的克隆

  赶着跨年的时候看完Black Mirror S04E01,也借着这两天被哲学科学思维填塞的热乎劲,向伟大的猜测致敬。

  (以下内容有Black Mirror S04E01部分剧透)

  本集黑镜里,游戏公司CTO因为不满现实生活中的废柴现状,也为了报复同事,"digitalized" 同事的DNA,从而将同事的副本放入了他自己的游戏版本里,大加折磨。游戏中的副本们就像bitcoin在某个区块高度被分叉了一样,在某个时刻被强行复制了一份,拥有此前的意识,但只能活在游戏里。

  这个“副本”故事在黑镜的S03E04中也出现过,这次决定分叉的是本尊,为了获得一个对本尊100%了解私人助理,被克隆出来的副本会永远生活”在一个操控台前,负责本尊的所有日常起居、安排喜好

  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physically的克隆不同,这些副本,从本尊/现实的视角来看,都是只是代码,并无物理存在,而且他们都是本尊的意识的克隆,只不过从分叉的时刻开始,就沿着两条不相交的路各自拥有意识,在某些特殊的点上(剧情需要时)可以交流

  因此,开一个不负责的脑洞,如何确定当下的你不是一个副本呢?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de-javu都会莫名让人觉得惶恐,这个场景、这段情节仿佛从前也经历过,但是一闪而过片段迟疑不会承载更多信息。因此,如何确定这些de-javu不是有意/无意为之的连接点呢?是不是多一些这样思考探索,你们终将相遇呢?

  这一类问题每当细思,最终得出的结论可能都是感叹人生的中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真的有分叉,这个副本的完结不影响在另一个版本里的另一端人生,你和你在另一个平行宇宙的你都会会心一笑呢。

  所以到底是基因持续流淌还是意识遍地开花呢?

  继续向伟大的作品致敬。以及,新年快乐

  《黑镜 第四季》影评(二):看完黑镜六集来谈下观后感

  看完第四季第六集,每一集看了都不舒服。第五集完全没看懂,有点瞎,可能黑白难以投入。第一集,那个程序员死的有点冤。是不是被黑的最惨的一次?明明是合作伙伴,口花花,会吹会玩的合作伙伴在公司占尽风头,人人爱戴,而真正默默贡献加班加点创造整个模拟宇宙探险的程序员老大却被遗忘了,最后只能靠dna复制一个虚拟世界报复下社会结果还被创造的傀儡干掉了。有点悲哀!貌似这一季大部分都和数字意识复制模拟相关,是不是这就是未来整个社会走向。想拒绝有效么?第二集,无限监视溺爱女儿母亲,被仇视嫌弃,想起有个小组父母皆祸害,现在小孩出生率低这个小组也贡献不少因子吧。第三集,通过播放人脑记忆图像来恢复案发现场真的很危险,一不小心就撞到杀人犯了,感觉没有秘密可言的世界更恐怖。第四集,模拟1000次约会才开始的拍拖真的不会失败?不过这个设想有点棒可以省去认识人渣的惨痛经历。第五集没看清楚糊掉了。第六集,感觉是总结纪念品,不过也是让我最不适应的一集,迷恋痛感医生,自残拔牙恶心到我了,把变成植物人的妻子意识储存到黑人老公意识里,结果因为认识新欢,残忍把旧爱留在布偶里,然而最后一个黑人小女孩却能与母亲意识共处,莫非暗示伴侣没有小孩来的可靠长久,看完第二集还想隐晦安利我生娃?这个安利不吃~

  《黑镜 第四季》影评(三):黑镜第四季第1集卡利斯特号星舰

  《黑镜》系列一直被誉为科幻神剧,前三季一直都有很高的声誉,奈飞介入后,把它变成了全球科幻迷每年必等的一个盛会。

  第一集:《U.S.S.Callister》卡利斯特号星舰

  本集设定背景是沉浸式虚拟现实游戏普及的时代,玩家可以戴上“磁体”进入完全真实的游戏环境。“无限”是一款著名在线沉浸太空游戏。他的开发者戴利在公司不受重视,虽然是联合创始人,却被老板剥削,被员工冷遇。他无法在现实世界获得的强者精神待遇,转而向虚拟世界寻求。他开发了一款“卡利斯特号星舰”的游戏,是“无限”的一个副本。他把公司里人的DNA(通过唾液、精液)等复制出来,转换成自己童年最爱的剧集《卡利斯特号星舰》的一名船员。在飞船上,船员要对他臣服,否则便会遭到惩罚,变成无脸无法呼吸无法看见的角色,或者变成大蜘蛛怪兽。公司新来的美女科尔也被戴利获得了DNA,复制进了飞船,但是她拥有自主意识。她敏锐地意识到飞船可以同外界连接,并且他们只要飞过虫洞(防火墙),就能获得新生。一场虚拟人寻求自由战争开始了。

  概念

  本文的创新概念是基于DNA创建虚拟人类,戴利用到了高级计量生物学和基因虚拟克隆器。这让我联想到Ted姜的《软件体的生命周期》,都讲到了利用基因信息的数字虚拟表达。这个创新概念的下面,垫入了老的《星际迷航》类主题的太空歌剧片。避免了光讲基因概念,而无视觉表现尴尬同时也赋予了文本厚重历史感。

  戏剧与真实的反讽

  有趣地方在于,剧中人物在游戏里执行任务时,经常会被真实世界打断,比如戴利要离开虚拟世界去拿披萨,所有人都闲下来,包括反派和怪兽都会开始聊家常。很像一群演员导演喊了“cut”,停下来的样子。产生了戏剧与真实的反讽效果

  看似无关的细节成为最后的解决方案

  在影片的开始,印度程序员需要在圣诞发布一个“补丁”,这个技术细节看似不起眼,却成为最后的“虫洞”解决方案。这种技巧很值得学习,这个情节具有双重性,既丰富了细节,又成为后面的伏笔,蝴蝶效应理念

  多义性

  由虫洞联想到防火墙,本片其实逻辑上并不是很通,但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创意关联,这也是科幻的魅力所在

  主题:死亡和自由

  在影片中,人物穿越虫洞便会面临死亡。但是他们宁可死亡也不愿受奴役。死亡和自由,经典的主题。

  主题:亲情和残忍

  戴利把沃尔顿的儿子杀死,利用了亲情和残忍这个心理机器

  技巧:倒计时和危险

  虫洞即将关闭,卡利斯特号星舰到达虫洞要穿越小行星带,后面有戴利的追击。倒计时以及逼迫,好莱坞几板斧之一。

  人物弧

  沃尔特:自私的老板-顺从的奴仆-爱子的父亲-勇敢牺牲者,他是剧中人物性格变化最多的一个。

  卡利斯特号星舰

  《黑镜 第四季》影评(四):E2 《方舟天使》:控制狂的胜利

  照顾or干预? 妈妈萨姆布瑞尔女士因为一次意外差点丢失萨拉,所以就在女儿脑子里植入了这么一个可以定位、可以第一视角全监控、可以打码、可以检测人体身体数据的这么一个电子芯片。不妨称之为"永远爱你"器。 一开始就是为了更好的照顾,一切家长式的初衷从来都是为你好。 然而从这小女孩看到那条打码的狗开始,我就知道这女孩接下来的生活将充满遗憾。 萨拉从小就自动打码所目测到的成人世界所定义不良信息,而这种方式极大限制了一个人认知发育。 先不谈成人定义的伦理,光想想无法接触到的信息对一个人的认知会有多大的影响? 这种思维首先包括想象力对比和区分、批判性思考,然后才是伦理观定义。 你经历过很多屠杀,未必就会成为屠夫,是不是也有可能更珍惜和平很难说。 然而绝对传承这世界只有一种神圣和谐永恒正确,既不可行也无必要。 参差多态才是幸福之源。 但更重要的是下面要说的另一个问题。

  阈值 萨拉在解除控制后见到这条狗逐渐完全不怕了还给它喂食。 15岁首次性生活就模仿艾薇女优的技巧,似乎还非常熟练,以至于男友怀疑萨拉,说你别骗我了你就是个老司机。 我想起了一个词:阈值。 阈值的意思界限,又叫临界值,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 我年幼的时候看到女孩子白花花的大腿就好想要上。 青春期会想方设法搜集各种类型的伦理爱情动作片。 现在呢,在阅片无数和几次少得可怜身体力行之后,我已经能做到心中无码,随风而逝了。 哪怕一个女生脱光光站在我面前,我也会微微一笑,绝对不抽。 (好吧,你先别质疑,这不是重点,重点我下面要说的) 也就是说我的情色阈值跟青春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萨拉对这种“不良信息”的阈值受度,有着一种与其年龄匹配成熟

  反噬 这就回到我刚才想说的那个问题:反噬。 弗洛伊德和荣格学派的观点是,一个人的童年,人格的不完善会对其造成相当大程度的终生影响。 你从小就免疫了一切负面,屏蔽了一切暴力、色情和阴暗,是不是就能长成完美了? 未必。 童年缺失的,长大以后想要更多,而且只会多得多。 在本集里的表现是萨拉成为了彻底的另一面,逐步走向深渊。 你不让我色情不让我暴力,你还偷窥我,更要命的是你还强烈干涉了我的意志。 好,我走。 于是萨拉果断离家出走了。 (然而这么捶老妈这是我想不到的)。 青春期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同的人生剧本在这个时候分道扬镳

  方舟:上帝悲剧 故事的结尾为富戏剧性走向夸大,女儿殴了妈妈满脸血,控制狂妈妈赢得胜利,成功逼走女儿。 回到片名,方舟天使。 诺亚方舟,是出自圣经《创世纪》中的一个引人入胜传说目的是为了让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种陆上生物能够躲避一场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灾难。 诺亚做方舟是源自上帝指示,本意就是想留存世界精华,就是因为上帝对人类太失望了。 为了人类更美好,上帝操碎了心。 但是全能的上帝怎么也想不到当年就是撒旦诱惑了亚当夏娃,而大洪水之后人类仍然魔鬼横行。 家长的控制跟上帝一样,许许多多的伤害就是来源于:我是为你好! 只是世界变化太快,观念破碎与重建,好像连上帝都来不及思考了。 比如加州自2016年11起娱乐用大麻合法化。

  本集里女儿吸粉殴妈这种事个人以为还是该和谐的。 我讨论的重点是家长的极度干预。 考虑中国父母普遍的干预程度,植入女儿脑子里的这个芯片在中国绝对是爆款。

  《黑镜 第四季》影评(五):我感觉,目前看来好像惊喜少了

  年终,贺岁。e01:之前有过这样的现代科技设定,像之前黑镜圣诞特别篇里的也是同样复制人去控制,而且能有更多的自制控制空间。本篇简述公司情况后即能了解主要内容,也容易猜到结尾,更多的是加入了游戏和星际致敬的元素趣味提高了; e02:算是自己家亲子版的楚门秀,在一开始植入东西之后就一定知道会因此结束差不多就能猜到类似结局,对于亲子关系还有教育的探讨是为数不多可以肯定的部分; e03:关于记忆机和删除记忆的东西在前两季有更深刻的探索和故事发展,而故事的结局一定是会败露的,而当调查第一个证人之后就会知道暴露的过程了。这集里很多的远景和空景,而女主走上犯罪道路算是意料之内。最后知道小孩儿是瞎子,带走了仓鼠获取记忆,到了拷问道德的高度。算是风格偏离科幻而更偏剧情化了。女主的演技真的非常棒。

  e04:这集从一开始整体质感就是前一两季的感觉,字幕的设置,故事的节奏,科技是引导故事的感觉,算是这一季为数不多的亮点,而不是像之前干巴巴地说出来,但本身放到前两季也不算特别出彩一集。整体是探索现代男女的爱情与寻找爱情过程中男女关系,有些乌托邦的感觉(男女主都不上班吗?),系统来定义爱情是主要反抗对象,最后结尾的反转会有些看不懂…但真的算是这一季为数不多的“黑镜”故事了。

  e05:末世逃亡题材黑白惊悚科幻片。有疯狂的麦克斯的感觉。一只机械狗的舍命追击,人类的生存欲望与未来机器的博弈,大部分都是女主逃亡的独角戏,却能看得人目不转睛激素飙升。非常强烈的电影感。最后结局算是反转 也算是一种安慰。看好这集的导演。原来…david slade…导过那些剧…

  e06:开头算是轻松点儿的节奏,但感觉那个男主有问题有问题,最后女主反转…讲故事是普通美剧的方式,进入到博物馆后能感觉到故事容量会很大,有足够的精彩程度。讲述欲望的故事,一种变态贪婪。讲述亲情爱情的故事,成为了一种颅内高潮和斗争,一种神经质般的生活,也成了一种完全的直播,终究也会去寻找欲望。最后一位死囚犯的故事。整体关于虚拟灵魂之类的。算是多个故事的糅合。

  《黑镜 第四季》影评(六):鳄鱼的眼泪 只是假慈悲

  看到第三集要气炸了,一开始还以为是双线并行,最终交汇,女主被绳之以法,谁知道完全是单方面被碾压,女主像爆seed一样完成了四杀。

  如果说一开始杀了前男友还能看作是一时行差踏错,那么后来的一系列行为简直是丧心病狂,特别是最后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行连孩子都下得去手,不禁让我联想到片初撞人的时候她本来不同意男友报警,结果镜头一转就在帮男友拖尸体。或许她曾经也有底线,但这底线太过脆弱,轻轻松松就越了过去。为了掩饰一个错误不停的做出更加错误的决定,最后把自己也变成了深渊。她的孩子在音乐会上唱的歌词更是为她做了定论:你被世人记住的方式,就是你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

  苍白着脸 红了眼眶的女主看上去有些脆弱,但想到那些无辜惨死的人,只会觉得恶心如果当初她真的有考虑过自己的孩子,就该知道,有这样一个母亲,只能让人蒙羞。

  :不明白为什么鉴定一个车速要这么麻烦,看车辙轨迹、监控视频不好吗,安检员追查到她家然后失踪,然后一家被杀真的那么坚信追查不到她身上?即使按保险案再追一遍也回到她身上了……这世界的科技发展太不均衡了

  《黑镜 第四季》影评(七):就此终结给黑镜这名字留个全尸吧

  第一集 ★✰✰✰✰ 心理扭曲的程序员自建虚拟世界囚禁灵魂却被勇敢正义的妹子打败。

  整个科幻设定是愚众级的,比如:天才工程师可以自己做出神奇的工具;克隆人可以带着思想;复杂程序总有弱智漏洞... 整一季都有这个问题,设定的愚蠢虽然让情节容易推进,但时不时会给观众一种wtf的尴尬。最严重的,虽然套着科幻外衣,但故事就是美式个人英雄模式,连结尾反转都没有,做为一个不懂原力的trekkie失望至极。

  第二集 ✰✰✰✰✰ 单亲妈妈用芯片监控保护女儿但不得理解以至母女决裂。

  是过分控制适得其反的故事,与黑镜有什么关系?

  第三集 ★✰✰✰✰ 为隐瞒真相不停毁尸灭迹的残忍女最终被黑科技制裁伏法。

  除了最后,把保险妹子用机器挖记忆换成毛利小五郎调摄像取证并不会对剧情有任何影响。挖记忆带来的道德隐私法律问题本来是可以深入一下的,但就被这么草率应付过去了。

  第四集 ★★★★✰ 大数据帮你约,又准又快。

  鹤立鸡群的一集。虽然情节拖沓无聊,结论也见仁见智,但这集的确找到了一个重点:到底哪些事情可以模拟的。 AI和数据再发展下去,智能助理可以帮到什么程度,我们能接受它帮到什么程度。如果思想和行为都有pattern,那人类还有用么?如果pattern注定不准,那AI还要不要继续搞下去?爱情是精确计算出来的话,很多人的世界都会变得更加无聊吧。

  第五集 ★✰✰✰✰ 大妈与机械狗斗智斗勇逃避追杀。

  除了机械狗很会给自己挑兵刃之外找不到任何看点。没什么内容还故弄玄虚,不能忍。

  第六集 ★★✰✰✰ 白人商人虐待黑奴遭复仇。

  前一个故事比后一个好多了,从各种角度都能再细说,完全可以单独拿出来做一集的。复制感受是个可能且有趣的点,但,和第一集一样,复制灵魂就有点傻了。而且还非要扯上种族问题,本来简单的情节变得乱七八糟。

  《黑镜 第四季》影评(八):两星给的是辛苦的分,毕竟废了这么老大劲拍个电视剧不容易

  第一集,发现一个超大bug,细思极恐。现实生活中,如果男主的生命安全出了什么差错,女主心里得有多大的阴影?!!?第二天男主没去上班,第三天没去上班,一个月没去上班,两个月后男主被发现臭在了家里,警察在男主家调查后发现了女主的指纹, 这可能导致女主进监狱啊!!朋友们!清醒一点!想一想!!毕竟飞船里边的都不是人!!!是code!!!!因为一个系统故障误杀一个活人?!!what?!!?!? 可能是编剧成心留的?可是这……结尾根本不是黑镜该有的感觉啊……

  第二集,不多说了,后半集我快进了……肥皂剧啊……

  第三集,十分钟看完的,没亮点,有点想弃剧了。

  第四集,是个很甜蜜的爱情故事,不过有个bug,女主是怎么发现这是个test 的?凭空想象出来的????交代不清楚啊……

  第五集,哎! 第六集,终于找到了点黑镜感觉……可是最后一集了……

  我更期待下一部,希望编剧们能有亮点出来吧,黑镜换了美国口音以后有点变了……

  Overall,如题,两星,辛苦分。毕竟要是让我拍我可能连剧本都编不好,人家拍这么老半天弄出来一部电视剧也不容易是不是。

  《黑镜 第四季》影评(九):只评第四集!hang the Dj

  首先抛一个问题,不知道各位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系统设定只有会反抗系统的情侣,才有可能成为完美匹配呢?

  《黑镜》第四季看完了,网上褒贬不一,不过大多数人的感受是,这一季的黑镜没有那么“黑”了,没有让人看完后背一寒,倒吸一口凉气的感觉了。不过我倒是想特别推荐第四集《hang the DJ》,有人觉得它是最温暖的一集,我觉得它是最黑暗的一集。 以下涉及严重剧透,谨慎阅读

  《hang the DJ》剧情一开始,男主Frank女主Amy通过一个智能系统被匹配到一起,并且设定有12小时的约会时间。他们都说是“第一次”使用这个系统,也是第一次约会。在晚上回到酒店后躺在床上谈到这个系统在谈恋爱这件事情上带来的“好处”。这个系统为大家省去了自己去摸索尝试的过程,给你做好了所有选择,甚至连时间也给你设定好了,只需要尊重系统指示就可以,连分手的过程也都省了。

  这“初次”约会之后,Amy和Frank又各自和其他系统分配的对象进行了短至几小时,长至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约会。在他们分别和其他人约会期间,聚会上一对成功配对情侣在台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感想:“一定要对系统有信心,因为它真的能帮你找到完美对象”。

  这个场景和电影《龙虾》很相似,但两个剧情设定有所不同,《龙虾》中设定是单身人士在这个未来社会中必须在45天内找到一个匹配的伴侣,否则会被变成动物,而《hang the DJ》的设定是系统会为单身男女进行匹配,匹配度高达99.8%。

  之后又有一次,系统将两个人分配在一起,但是这次女主希望两人都不要去看设定的约会时长,她已经受够了系统给她安排的短暂的露水情缘,不想要再重复这样的约会。两人握手协定。

  再次被系统匹配在一起Amy和Frank在一起很开心,有次两人散步的时候,女主开始质疑这个系统: “但你怎么知道对象是完美匹配的?或许系统做的,只是不断消磨我们的耐心和期望,让我们经历一段又一段恋情,时间是随机的,顺序也是随机的?每次你都变得更顺从,更千疮百孔,直到最终它给出一个终极对象,告诉你这就是你的真爱。到了那时候,因为你的受挫感很强烈,精疲力尽,你会直接接受,将就过日子,接着,你的余生都必须不停地告诉自己并没有将就。”

  在相处了几天之后,Frank还是忍不住偷看了系统设定的时间,原本是五年,但是因为他单方看了时间,系统的时间一直在缩短,

  最后缩短至几个小时。“为什么会这样,能不能不要再缩短时间了?”Frank问系统,“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系统回答。

  女主得知以后很生气也很失望,两人就此结束了关系,而此后也一直郁郁寡欢,这件事成了两人的心结。 最后系统提示明天将为他们进行最终完美对象的匹配。在此之前他们还有机会和其中一个匹配过的对象进行交谈,有利于打开心结。女主立刻选择了男主,虽然没有给男主做选择时候的镜头,但是看到两个人重逢后相拥吻的场景,料想,男主也是这么选择的。两人决定违背系统的“完美匹配”,逃离这个地方。等他们爬出城墙的时候,进入到一个空间里,这里面还有很多对他们,每一对都是一次系统模拟的结果,而在1000次系统的模拟测试中有998次两个人反抗成功。这一次也是其中一次。

  到这里我们大概了解这个系统测试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前面的部分就是系统其中一次模拟的男女主在一起的整个过程,而我们没有看到的,还有999次其他的场景模拟。像在《黑镜》其他剧集中运用的技术一样,类似于提取人的意识副本放于系统中,系统模拟1000个场景,记录每次模拟的结果,系统认为若两人共同反抗则是通过了测试,将达到998反抗的对象认为是完美匹配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女主开始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测试,女主从在湖边打水漂的时候,问:你有打过超过或少于四个水漂吗?

  因为他们每次打的水漂不管什么样的姿势都是四个,而这一点也不像正常生活会发生的情况,倒像是被设定的。男主也曾推想,是不是我们被困在了模拟的场景里。

  他们都没有来到这个地方之前的记忆,见第一面的时候,女主感觉两人好像以前就认识一样,非常熟悉。意识到这是一个测试,就是反抗的开始,才逐渐推动了男女主最后反叛地逃离这个地方。

  结尾在酒吧里Amy和Frank各自拿着手机,看到手机上提示99.8%的匹配对象,两人相视一笑,酒吧里放着《hang the DJ》。

  很多人奇怪这集的标题《hang the DJ》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因为最后酒吧里放了这首歌吗?这其实是英国乐队The Smiths 1986年《panic》歌曲的副歌,歌词部分:Burn down the disco焚毁迪斯科

  Hang the blessed DJ绞死那个DJ

  ecause the music that they constantly play因为他们时不时放着的那音乐

  IT SAYS NOTHING TO ME ABOUT MY LIFE并没有告诉我半点关于我的生活

  Hang the blessed DJ绞死那DJ

  ecause the music they constantly play

  因为他们时不时放着的那音乐

  On the Leeds side-streets that you slip down在你滑过的利兹的小巷

  rovincial towns you jog 'round你慢跑经过的地方小镇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绞死DJ歌词其实就是对这最后看似美好的结局的最强讽刺。“他们放的音乐并没有告知我半点和我生活有关的事情,绞死那个DJ”他们在模拟的系统中反抗系统为他们所做的匹配,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还是依照着系统告诉他们的,和系统为他们匹配的99.8%match进行约会。而更讽刺的是,系统判定只有在1000次模拟中做出998次反抗的人才是那个“完美匹配”的人。

  这个恋爱测试看似时间跨度这么长,但实际上它在电脑中只需几秒甚至更短时间就能完成。它的的确确就像最初男女主躺在床上聊天时说的那样——这个系统把一切都安排好了,省去了人们去摸索的过程,找不到对象或者面临分手的苦恼。你也不用去经历一次又一次让你伤痕累累,千疮百孔的不会“长久”的恋爱,但是如果把一个人和你“匹配”的概率和他将陪伴你的时长量化成数据摆在你眼前,你就能坦然、欣然地接受,不会再考虑其他,不会再反抗了吗?

  所以,等有了这样能找到99.8%match的系统,你要用吗?其实也不用等,现在的各大相亲交友网站,父母亲戚为你匹配的对象,不也是类似的系统吗?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系统设定只有做出反抗的人才能有可能成为“完美匹配对象”?我觉得这也是这一集隐藏的暗黑 一个设定,其实这可能只是那个未来社会中一个被大众广泛接受认可的完美爱情的标准,而爱情的模样千千万,你要按照这一种来判断是不是所谓的完美匹配吗?如果社会只剩下一个评判所谓完美爱情的标准,你不觉得后怕吗?

  《黑镜 第四季》影评(十):挣扎着自由,第一集评

  盼望着,盼望着,《黑镜》第四季终于在元旦假期之际全部六集一起放出,而且勤恳的字幕君也很快的放上了中文字幕,不用去翻“生肉”(其实翻了我也不可能看懂)这个假期算是有着落了。先简单介绍一下《黑镜》。

  《黑镜》是2011年开始播放的迷你英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个故事都是以独立的故事,所以你可以不必补以前的剧集直接就对某一集下手。第一季只有短短三集,但是因为它奇异的想象,巧妙的构思,以及科幻惊悚的名义,一下子就收获一系列好评。之后又相继推出后三季再加一个圣诞特辑。黑镜主要瞄准的是未来世界的生活,讲述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处处隐忧,一个又一个伦理关系的重新构造,人性的冲突。

  黑镜第四季第一集

  今天刚看黑镜第一集,个人感觉没有那么黑镜,最后居然没有反转,是个英雄式的喜剧结尾,让我们这些内心“抑郁”甚至有点“crazy”的老粉有点失望。这一集讲述的是一个代码设计师不满于周围的人群,通过科技手段提取周围人的DNA,然后复制一个又一个数字版他们,并将他们放入自己设计的游戏“无尽”中,模拟了自己喜爱的剧集《星际穿越》的场景,自己变成他世界里的上帝,奴役其他人。而其他人也不甘于被利用,试图反抗,但面对这样完美的代码,他们又能否找出破绽,能否逃离,能否寻得他们所想要的自由......

  整一集看下来,内心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们对自由的态度,他们都在自己不太如意的环境中,挣扎着,彷徨着,寻找他们心中的自由,但所呈现出来的态度去并不相同,最终获得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首先是我们的达利舰长,他在自己的公司里受尽上司的压迫。他是一个天才的的代码工程师,他写出了无数完美的代码,但是上司并不尊重他,只把他当成一个赚钱的工具,只是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催促他更新,并不考虑他的功劳。达利很不满,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处处不得志,同事也说自己老是盯着他,对他没有善意。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很不自由,他选择了自己创建一个精神世界,他选择躲在他的星际战舰里面,奴役周围人的复制品,成为虚拟世界的上帝......

  这种人就像是选择隐逸山林的人,但我又不能这么说他,因为隐逸山林于世无害,只求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但达利舰长却是带有报复性质的,带有明显的私欲,竟然你们不能给我自由,那我就让你们的复制品(要不我叫小灵魂吧)也不得自由。所以我觉得达利舰长的自由,是一种逃避的自由,更是一种建立在别人的不自由上卑微的自由。这种宣泄,让我觉得可怜。

  但想想很多时候我们也是选择了这样的一种方式,只是达利舰长通过科技的手段,将自己的行为具象化,将自己的报复心理在“无尽”中实现。而一旦我们也有这样的技术,我们有会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其次是众位船员,他们在现实生活因为没有给达利舰长好脸色,而变成被囚禁在这里的小灵魂,他们是最可悲的,因为他们有一个残忍的上帝(达利),达利可以操纵这一切,他们被夺去生殖器官,他们一反抗,可是最终得到的只有更加残忍的奴役。当然一开始上司那么刚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肯屈服,知道看到了自己儿子的小灵魂被带到了这样的地方,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他不忍再看到这一切,他终于屈服了,双手奉上自己的自由。

  之所以说是最可悲的,莫过于“无尽”二字。他们能寻求死亡吗?不能,他们一来死不了,二来,死了之后,不过是再被复制,再次通向无尽的孤独,无尽的被奴役。这又让我想起了圣诞特辑里面,被囚禁的灵魂。连死亡的权利都没有,连一了百了的权利都没有,他们的生命不再有希望,莫过于最大的不自由。最后,他们不再渴望自由,他们屈服于不自由......

  最后是女主,女主其实也并非很高尚,她只是更加幸运,在自己没有崩溃之前,找寻到了自由的出路,她只是自己那时还犹年轻,犹存渴望自由之心,不断探索,不断反抗。

  所以最后他们的结果怎么样?奴役别人的达利舰长被困在无尽里,众船员在女主的不屈服下,连到了外面的世界。黑镜,这次给了他们一个好的结局,没有盛世的大悲剧。

  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快乐让人觉得可耻,建立在别人的不自由上的自由让人觉得可悲,唯有,趁着自己还没有老去,趁着自己还年轻,去追寻你所渴望的自由,去创造你的世界,你的未来。莫等到,哪天被生活苟且的遍体鳞伤,只能默默的等待躯壳也一同死亡,默默的等待自己生命的结束,一生不再渴求,不再寻找......

  系列持续更新,第二集几小时后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黑镜 第四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