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神话 宫崎骏》是一部由NHK执导,宫崎骏 / 铃木敏夫 / 坂本千夏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了神话 宫崎骏》观后感(一):他说活着就要制作电影
宫崎骏作为一位大师级的画家,经手的动画电影都蜚声国外,但自己却仍是一个保留本真和赤诚的白发白须老人,敢于直抒己见,保持自我。 看到人工智能做出来的残疾人扭曲的体态时,宫崎骏很严肃的说我完全不想让自己的作品和这个恶心的东西扯上关系,我强烈的感受到这是对人的侮辱。对面那三个兴高采烈介绍这个可以用于僵尸类影片的人冷汗涔涔地口吃着解释这基本上只是实验…想用AI代替人来画画。宫崎骏眼神闪烁了,他有那种世界末日的感觉,人类好像渐渐失去了信心。
我心里五味杂陈。一直觉得手绘是很珍贵的存在,一笔一笔地勾勒出来的分镜头,虽然费时但却饱含着画者细腻独特的心思,像很多国家的动画通过精确的计算机计算和制作出来,固然令人惊叹其精妙,但却多少有些冰冷,缺少了些许人情味儿。而在人工智能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和不可估量其发展的未来,靠铅笔炭条钢笔去一笔一笔勾勒,用颜料去一点一点上色已经愈来愈少了。这多少令人觉得有些悲伤的情绪。因为对于很多画者,那每一笔都是一次直接的情感诉诸,那涂涂改改的痕迹又是他们思想的挣扎。
宫崎骏的那一声叹息那么轻却像一记重拳直捣入人心最柔软处。七十五岁高龄了,他却并不想真的退休赋闲在家,而是反复“折腾”他的动画短片,一刻也不让自己闲着。因为他热爱动画,热爱电影。一辈子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幸运的。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太难了。”每一个微表情,他都要反复琢磨思量,这表情要符合其相应年龄及情景,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物,容不得一丝敷衍。看着他着急地去抓满头白发,抖腿,抽烟,却找不到解决方法,突然就很心疼这个老人,何必要一次次为难自己和同事呢?已经够好了。但经过一月一月的反复修改思索,终于是想出了办法。这才是精益求精的宫崎骏啊,屡败屡战,永不言弃。
他又计划半年时间再制作一部动画长片了,他说做到一半中途死了总比什么都没做要强,情愿想着自己不能死的时候死掉。和他一起工作的负责色彩设计的同事去世的消息令他难过,但也让他更坚定自己画下去的决心。
我不会写什么专业的影评,这也是我第一次写。当我看完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一腔热血实在是按耐不住了,因从小就喜欢他的作品,最经典的《千与千寻》已经看了不知几遍,他的电影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如反复咀嚼,而每到一个阶段又有不同的感受。他总能通过各种细腻去抓挠人心,有时童趣天真,有时却现实赤裸。真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完成那部动画长片,真是非常期待!
《不了神话 宫崎骏》观后感(二):伟大的宫崎骏
看豆瓣的排行榜不难发现,我们几乎很难看到有动画或者动漫上榜,而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则是个例外,豆瓣上评分都非常高。很多人说不就是动画电影,有什么值得这么高分,我想这类人一定没有看过宫崎骏的作品,或者就是这类人内心的童真几乎不见了。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是有灵魂的,他是一个连一幕人物转头场景都要描绘到极致的人,就比如影片中的开头,我们的小毛毛虫刚刚破壳而出探头看外面的世界,CG动画表现出来的在常人来看可能是很好的,但宫老爷爷却说,刚刚出生的孩子是不会这么表现的,可见他内心对于童真对于儿童有多么的了解,多么的细腻。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画出真正有灵魂,直击人心的作品。这部纪录片应该是我看过那么多部宫老爷爷的动画加起来流的泪还要多的片子了。老爷爷一直在说“来不及了”,每说一次心里就揪一下,多么希望他可以长命百岁,可以完成更多美好的作品。宫崎骏是大师,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不了神话 宫崎骏》观后感(三):永不止步的人
不论作为一个导演,还是作为一个退休的普通人,宫崎先生都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最大的原因不是他创作出多少伟大的作品,而是他对艺术对生活的态度。
看完这部纪录片,有两个地方令我印象深刻。一是为了“菠萝”出场的画面,他足足花了大半年来构想,“扭头”、“毛发”这样的小细节都不容有失,这种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着实让我吃惊。作为观众,我们忽略的一个小细节可能就倾注着宫崎先生的大半年心血。所以我觉得宫崎先生的作品不仅仅是动画作品,而应该称得上艺术品。
但宫崎先生感染我的远不只这些。我最敬佩他的一点是为人的纯粹与坦荡。影片中人工智能组向他介绍工作,用了恶心的无头僵尸作为例子。宫崎先生立即表达了自己的反感——“我认识一个残疾朋友他连击掌都不能正常进行,你们这样是对生命的侮辱,恕我不能在我的作品中采取这么恶心的画面”。他完全不顾同行情面,毫不犹豫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在CG动画如此胜行的时代依然坚持手工创作这么多年,在大家都去看星战时坚持自己的世界观与众不同。
宫崎骏先生说:“我创作电影不是迎合观众口味,而是完成自己的心愿。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创作,在于知道你现在应该干什么。”这也是我想要的生活。任世界再污浊,我只守护自己内心的一方净土。
《不了神话 宫崎骏》观后感(四):努力啊,加油,老爷爷
题记:因为世界美才做动画,为了发现不被世人察觉的美。——宫崎骏
进入智能时代,CG技术横扫了从动画、电影特效制作到建筑和工业设计,几乎所有视觉艺术创作领域,宫崎骏似乎与之背道而驰,依然坚持着手绘,在《起风了》中一个4秒的镜头要制作一年以上,因此三年前自觉精力体力有限的他,再一次隐退了。影片接下来该讲述的是一位巨人的陨落吗?非也。非也。它带着我们走近这位大师,让我们一同近距离经历宫崎骏的挣扎与思考——余生应该怎样度过?
宫崎骏在与几位CG动画师见面之后,觉得自己怎么想都画不出的东西,也许可以借助CG技术完成,于是他重燃了制作动画的热情,吉卜力工作室又招兵买马恢复往日的生机。只要把数据输入电脑,就可以计算出几百万根毛发在自然环境中的运动,使画面展现出手绘无法达到的精度和表现力,大师似乎如虎添翼,但当说到“挑战CG”时,宫崎骏说自己只是在“前进,前进,前前进”而已。
当看到短篇动画的主人公毛毛虫第一次用CG制作出的3D模型时,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脸上泛出兴奋的潮红,说“好像在创造一种新型的病毒哦”。其实CG的设计图并不需要画的很细致,但是宫崎骏为了画面能更准确,依旧一笔一画地耕耘不辍。75岁的宫崎骏身体并不是很好,有心脏病,经常画到一半身体就僵了。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就是“时间不够了”和“太难了,真的太难了”。难道,大师也有犯难的时候么?
在创作毛毛虫破壳而出的镜头时,怎样才能体现出主人公菠萝初见世界的感觉,创作的过程让他倍感挫败,从未接触过电脑的他亲自上阵用起了CG为毛毛虫雕琢细节,却也始终无法满意,到底如何处理这影片中的第一个镜头,让宫崎骏寝食难安。从10月份菠萝第一次在CG上出镜,一直到平安夜那天,宫崎骏灵感迸发,这个破壳而出的镜头终于有了突破。他大刀阔斧地改动片头,“与其没做而感到后悔,不如即使后悔也一做了之”大师如是说。
影片的这个情节让我想起了在不久前看过的一部卓别林拍摄《城市之光》时的纪录片,为了把男女主人公第一次邂逅的场景拍好,卓别林日复一日地重拍这一个镜头,因为没有灵感,电影甚至中断拍摄两个月,最后直到影片拍摄工作接近尾声,卓别林终于拿出了一个完美的拍摄方案,用纪录片里的话说,那是种“水流过鹅卵石的感觉”。
是的,大师也有犯难的时候,甚至大师犯难的频率之高和程度之深都要远超凡人。因为大多数人解决问题时,眼睛永远盯着问题本身,很难触及本质,一旦有所突破立刻有功成名就之感,所以凡人能够得到的最好结果就是把问题解决掉而已。大师与凡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无法止步于仅仅解决问题,他们着魔一样地苛求自己,直至达到优雅而完美的境界。
真正伟大的人还会继续向前,直到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深层次的原因,然后再拿出一个优雅的、堪称完美的有效方案。——史蒂夫∙乔布斯
当宫崎骏跨过这个难题后,他又如蛟龙出海一般忘我地投入创作的海洋。最让我动容的一个镜头是他举起一沓手绘稿在眼前快速翻动,接着闭上眼睛,再张开眼睛,重新翻动观看,反复感受自己的画稿。一丝一毫都不肯妥协。而且我并不认为大师启用CG技术是像他在片中说的,是一种认输和妥协,在这个年纪还在尝试挑战和接受新技术,需要的不只有开放、谦逊、还有非凡的勇气。
还有一幕颇具冲突的情节是一个IT企业的会长带着自己的CG产品来拜会宫崎大师,他得意地向大师展示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绘制的动画——各种肢体残缺的怪物在地上扭曲地爬行。宫崎骏突然一改面目慈祥的老爷爷形象,他想起自己身体有残疾的朋友,说分分钟都看不下去这种东西,制作者根本不考虑人的感受,他觉得这是对生命极大的侮辱。这一番话说得之前还眉飞色舞的会长满面通红,尴尬得语塞。不知道这件事让大师陷入怎样的情绪,再之后的镜头是他边画画边说着“感觉世界末日越来越近了,人类已经越发没有自信了”。是啊,艺术创作这件事更需要的是创意、热情、灵感——这是人类于机器残存的一点点优越性了,如果连这件事也要拜托给机器去做,那么这个失掉自信的人类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的呢?
不能让同行兼好友约翰拉塞特觉得自己做的作品丢人;担心作品水平无法让观众满意;担心作品还没完成自己就离开人世了;而且不能觉得这挺有意思就抱着这么随便的想法开始做。大师开始创作之前会背负比普通人更重的负担,但是影片最后一幕,宫崎骏还是开始策划制作一部长篇动画。看着曾经与他并肩制作动画的同事、昔日鼓励他继续做动画的同僚,一个个离开人世,宫崎骏说“和什么都不做相比,在制作中死去要好的多,做点什么总比等死强。”
他回到桌前,放下思绪,继续一笔一划为新动画绘制分镜。
技术在更迭,世界在改变,人心在浮动,但好像都和宫崎骏无关。他烦恼时会说“愁死了”,他兴奋时会说“努力啊,加油,老爷爷”,这都只为了他的动画,他的一切都只和动画有关。愿他的余生都不会被打扰,愿他能一直带我们领略这个世界中我们不曾察觉到的美。
《不了神话 宫崎骏》观后感(五):这部纪录片值5分,但有一个误解需要说说。
最基本的,我要强调 —— Miyazaki老爷子,的确是艺术人格的楷模,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纪录片有意无意(注意,我觉得更多是无意,后面会解释)突出的——宫崎骏老爷子的勤奋和坚守。在我看来,其实存在一个不小的误解。
这个误解就是:“宫崎骏老爷子这么多年来制作的动画这么成功,是因为他的勤奋和坚守啊”。
如果你对宫崎骏的艺术创作过程不太了解,仅仅从这部纪录片里面看,会得到这样的印象。
但是当我第二刷这部纪录片时,我发现了几个细节:
细节(1):毛毛虫短片的想法的创意,被称为“幻の作”,在纪录片中解释为宫崎老爷子多年前的一个梦引发的灵感,并且这个灵感在多年的酝酿之后,以大量笔记的方式保存下来。
细节(2):老爷子在苦苦思考毛毛虫诞生时候的场景时,抖着腿、苦思冥想,然后又回去翻之前的笔记,竟然想出让奇怪鱼在毛毛虫蛋周围游走的方式这样一个特殊的处理。
细节(3):老爷子在CG team取得进展后,灵感涌动,主动画出来大量毛毛虫拥挤运动的场景原稿,让工作人员赞叹不已。
其实这三个细节,比片中其他展现宫崎骏勤奋和严谨的片段,更加说明动画创作的实质,这个实质就是: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灵感。
简单的说,宫崎骏取得的成就,勤奋是基础,是铺垫,真正熠熠生辉的,是他丰沛的想象力、不竭的创造力和无与伦比的艺术灵感。而勤奋和百折不挠,只是坎坷征程的足迹;每一次绝处逢生、遇难呈祥或者扭转局势,所仰赖的,还是宫崎骏的才华。
才华这东西,是决定性的,勤奋对才华有保驾护航的作用,但也仅仅是保驾护航。
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由于没有了演员(声优的因素先不考虑)的发挥因素,所以其艺术呈现基本上完全依靠制作团队的艺术水准,在日本动画产业界,这个水准的下限控制者,就是监督。
为什么说是下限控制者呢?因为有些具体细节的发挥,年轻的艺术家可能超常发挥,但是监督是为全片兜底的,真正把控艺术水准不在某些环节跌落下去,要靠监督的艺术造诣来把控。
如果仅仅是勤奋、如果仅仅是坚持,在把控艺术上是远远不够的。
我曾经看过大友克洋制作《铳の街》的纪录片,对于那样一个艺术风格独特的动画片,严谨和勤奋都是必要但非决定性的,大友克洋的艺术创意和艺术实现把控才是全片制作中的亮点。
说回老爷子,老爷子给人的印象更多是谦和与克制,其实他老人家在管理制作团队时是很严厉的,纪录片中也有显示,就是老爷子对一个他不满意的画师说:“你是靠大脑放空过日子的吗?……画不好还是走人吧……” 其实这就表明他并不仅仅是个勤奋的匠人,他其实在每一个作品前,都是有明确的艺术追求的,而且苦恼老爷子的从来不是工期迫近,而是艺术表现力的不足。
前面我说,纪录片摄制组应该是无意地强调“勤奋与执着”,因为一个75岁老头,在生命进入尾声的情况下,依然对工作如痴如醉,外在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这样的。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应该看到,宫崎骏真正自信的,是自己的艺术创造力,是自己的想象力,是自己的艺术灵感。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能坚持到底的原因。
最后:老爷子别画完分镜就死啊!
如果说一个真正的战士的理想是死于战场上最后一颗子弹的话,那么老爷子的理想就是生命完结于一部上佳之作的最后一副手绘图。
当然,我真心希望老爷子能活到90岁,能够活到100岁,甚至更长寿,因为像宫崎骏这样的灵魂中充满美好,看待世界与人类充满悲悯和希望的人,他的生存,是世界的福气!
老爷子,刚把爹!
《不了神话 宫崎骏》观后感(六):跟着步调慢慢做就好了
明明宫崎爷爷2013年再次宣布退休了嘛。但是NHK电台专门拍摄了一部《永无止境宫崎骏》的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他退休后的细枝末节:疯狂抖腿、挠头抓耳。主要因为他在制作新的动画长片过程中,进展并不顺利。也许对爷爷来说,退休就好像让他戒烟一样困难。
因为70多岁没有精力带领几百名吉卜力工作室人员一起创作,他一个人为三鹰森吉卜力美术馆创作展品。
这个美术馆就是宫崎爷爷打造的世界,去过的人告诉我们: 穿过铁门,你就反仿佛进入他的电影世界,“不断被扑面而来的细节占据,每一个都充满惊喜。床上是《魔女宅急便》中的林子萱,还有《千与千寻》中走来的无脸人。”
跟随镜头,我们仍看到爷爷在手绘创作,可是,全世界都已经电脑制作动画了啊!明明有更快更轻松的途径,爷爷为什么还执着手绘呢?“短短4秒的动画,手绘也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啊!想想真的让人很无助呢!”
“跟着步调慢慢做就好了!”嗯,是这样啊!
可是拿身体真的没办法诶,爷爷最终愿意尝试电脑动画的技术,让20年前一心梦想的角色----一只叫菠萝的毛毛虫,看见世界。
“The world isn't simple enough to explain in words.” 这个世界并不是什么都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也许正是这样,宫崎爷爷才为我们带来了“让孩子觉得,虽然没去过没看过,但是这个世界好美啊”的作品。
其实,除了这些创作之外,宫崎骏为工作室建立了托儿所。08年他在东京一场演讲中透露了自己作品背后反射的对社会的焦虑,以及自己能做的事情:
“如今,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潜在的不安。自己的孩子将面对怎样的未来?父母对此感到非常不安。同时也对怎样培养孩子感到非常不安。于是我们在制作电影的同时,也为这些在吉卜力工作的员工的小孩建造了托儿所。如果向地方政府拿补贴的话,很多事情都会比较难办。所以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让企业负担了这个工程。”
有一天,如果你恰巧去东京,不妨去走走吉祥寺,沿着它看看托儿所,走向吉卜力美术馆,看看体型硕大的龙猫,身体上还带有窗户,整个身体毛绒绒的,它长有很多腿,还咧嘴笑着,载着“小月”和“小梅”正穿梭在山丘之间;看看工作室制作电影的过程;走走宫崎骏模拟书房画画的草稿。
前几天,我的学生信息欣喜对我说:
-我和好感女生的审美挺一致的。
-具体一点,比如呢?
-我们都喜欢宫崎骏。
-啊,有谁看过宫崎骏,会不喜欢他的作品呢?
-哈哈哈,所以说这世界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宫崎骏的;一种是没看过宫崎骏的。
谢谢他后来给我分享了这部纪录片,看完之后让我想起去年看的另一部《寿司之神》,同样的几度泪目:寿司之神的“十年了,你连一个鸡蛋都煎不好”,十年的基础训练完毕,一名学徒终于够格煎蛋;宫崎骏说“比起什么都不做死去,在制作中死去要好得多。”
是啊,我们都会相信:跟着步调慢慢走,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不了神话 宫崎骏》观后感(七):钟爱
一部好的动画花费的时间精力超乎想象,更何况宫崎骏爷爷极致的认真,严格要求。看着短短49分钟里闪现的龙猫、魔女宅急便、哈尔的移动城堡、千与千寻,有种熟悉感。宫崎骏爷爷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对一个小小的分镜都极致认真,他的动画传达出来的感情、带给我们的感动,是其他动画无法代替的。这也是我一直最喜欢他和他的动画的原因。
很期待看一看《毛毛虫菠萝》,希望有机会可以去日本展览馆亲眼看一看这部短片,看看宫崎骏爷爷的手稿。
人总是要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我还在迷茫,还在探索。宫崎骏爷爷对制作电影感兴趣,专注于这件事,取得这样的成就不是理所当然吗。
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怀有爱。我想看宫崎骏爷爷的动画,能让我沉浸在他创造的世界,能让我思考,足矣。
《不了神话 宫崎骏》观后感(八):做点什么吧,总比等死强。
不了之人。如果这次长篇动画做出来的话,他就是第五次反悔自己隐退的决定了。虽然这么多年来来来回回这么多次,我倒是一直觉的他不会就此退休享受清闲生活的。他很认真,迎难而上,而且,他有才华。
如果人可以把才华用到穷尽,该是多么令世人庆幸的一件事情。一,他有才华,二,他知道如何用自己的才华。缺一不可。才华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有些人知道自己有那么一点儿才华,像李志。省着用,同时也明白自己终有穷尽的那一天。挺明白的。有些人呢,感觉自己有才华,但其实只是学问和见识制造起来的雾气罢了。见多识广,不是老天给饭吃,是自己找饭吃,停止寻找知识的时候就会失去了。再有些人,连学识都没养好,靠一腔的想象力告诉自己才能大过天,活在自己的梦里也能过一辈子。人是多种多样的,才华是鲜少可见的。但像宫崎骏这样即使累到都发出了隐退声明也要推翻继续做下去的,肯定还是因为有东西想要传达吧。
这部纪录片里,为了做短片也不是没有遇到过难处。艰难的时候他用劲挠头发,嘀咕着,难啊,真的好难。太丢人了。这样的喃喃自语相比在创作生涯中一定千万次的出现过。表达不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只是知道不对,至于哪里不对,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出口。过去很长时间之后,他发现原来第一个镜头怎么都不对的原因是周围环境缺少了生气。这样的灵感也是花了很多时间而出现的。“便秘”一样的感觉终于消失了。想要做成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都是难的。在困难的时候,该怎么面对大概才是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结果的重点吧。
对自己而言,时间不多了。自己身边的同龄人一个又一个的故去,参加的葬礼也越来越多。去参加老年人的集会发现周围都是很老的人们了。随笔画下这些人,也就不禁问自己,自己也终于变成他们中的一员了吗?这也是75岁的宫崎骏在工作之余会偶尔想起的事情。不想承认吧,但也终于也变成了一个老人,哪怕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想做,也不得不时刻提醒着自己:快要来不及了,比起什么都不做死掉,在做的途中死掉比较好,做点什么总比等死强。
做点什么吧,总比等死强。
《不了神话 宫崎骏》观后感(九):这才是吉卜力
https://www.douban.com/note/593082113/
【2016NHK纪录片】【永无止境 宫崎骏】
介绍:
3年前动画电影导演宫崎骏突然宣布退休,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谁都以为他的动画生涯已经结束,而事实并非如此。
宫崎骏毕生都坚持手绘制作动画,却在75岁高龄第一次挑战用CG技术制作动画短片。
这是他酝酿多年的计划,而在这新制作中历经艰难的宫崎骏,面临了人生一大抉择!
“在剩余的时间里应该如何度过”。
HK独家跟踪报道,向观众揭秘这不为人知的700天。
这真的是好需要耐心啊
CG好看,制作不易
制作或许也容易吧,但创新就太不易了!
费劲心血,亦可能全部推到重来。
好吧,我听你的,创新也是平常事,
但,如何在作品中加入人性呢?
宫崎峻领导下制作的诸多手绘动画,技术确实很重要
更重要的,应该是人性的渗透啊!
生命,描绘者将自己内心的生命力注入了纸面的线条。
我们从银幕上读取,并感受他们描绘的:
风、光、热
欢、悲、恐
这才是吉卜力!
有在线资源,大家可百度观看!
《不了神话 宫崎骏》观后感(十):《不了之人 宫崎骏》随感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Zig-zag(来自豆瓣)
感慨于老爷子后继无人,在《梦与狂想的王国》里,他也说到吉卜力早晚会消失。
“被时代抛弃了,他就是这点搞不清楚”,有人说。手绘的方法,确实达不到CG的精度。皮克斯和迪斯尼不断创新把动画做的越来越华丽,也还有像莱卡那样的公司。(五个福娃都喜欢)
铃木叫他尝试着玩,反正退休了没事做。宫崎尝试做了一部短片,是一直以来想做却没能做的毛毛虫“菠萝”的故事。他嘴里说着“一定不能做出让人失望的作品”、“ 很可能是部烂片,那样的话,还不如毁了”。呈现给大家的,必须是完美的作品。有两个细节。
没用过电脑的宫崎骏尝试CG时,有人问他觉得是不是挑战,他回复的大意是“不算挑战,慢慢跟上就好了”。是啊,作为博士,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作为普通人,对世界充满好奇,去学会新的东西。不用担心,慢慢跟上就好了。
当初次看到CG呈现出来的动画,他觉得这个可以实现他想做的,眼神里充满了元气,“猛烈地动起笔来”。即使可以不用画的那么细致,他也毫不松懈。是啊,遇到自己一生都喜欢做的事情,怎么会没有激情呢?
最后一段说到有CG工作人员制作出来在地上不自然扭动的肢体,“总觉得对生命有了极大的侮辱”,宫崎骏说。因为很多残疾人动作就会这样,连打个招呼都会困难。他们这样制作出来的东西,没有丝毫考虑到别人的疾苦。这让人想起川普模仿残疾人,都是对生命的恶意。宫崎老爷子就是能这样看待世界。
他们说想做可以画画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也许有一天,动画真能从人类手中解放。“人类自己已经越发没有自信了”,老爷子说。“人”作为最不稳定的因素,如果没有这个因素,千篇一律,早晚审美疲劳。
即使这样,老爷子“虽然也有不想认输的想法,可还是用CG了”。他“觉得以后的日子有得玩了”。能贪有趣的事情玩,多好。开场做出来的效果不满意,就反复琢磨,灵感就在一瞬间。而“菠萝”第一次看世界的镜头,CG可以做的很精美,可是少了些文化内涵,没有新生儿那种探索踟躇的感觉,宫崎骏指导工作人员改进。
老爷子知道观众是如何的苛刻,如论如何不想做烂片。嘴上说着“我原来已经是这样的老头了”、“ 看上去绝对比我长寿的家伙先走了,为什么总留我下来干这种事”、“ 没有时间了”、“毕竟已经不是颠峰时期的我了”,还凡事亲力亲为,做就得做彻底。想起我最敬重的爷爷,九十多岁了还在每天做操、看新闻、看体育、看杂志、写毛笔字、做札记、看百家讲坛、下棋;他喜欢走动,对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我也想带着您去北京再看看呐。初中时看《杂文月刊》,就是从他这里来的。后来有一次,发现他还一直在买这本杂志来看。常开玩笑,爷爷那一叠记录本就是对我而言最大的财富。爷爷时常给我一些箴言,尤记得临出国攻博时,平常话多的他给了我两个字“自律”,也让我能做到自己更喜欢的样子。有一次打电话给他,聊天说出“Good morning”、“Goodbye”,感觉很自豪。希望爷爷身体健康。
对“动画就是唯一要做的”的老爷子来说,如果不画画,余生要怎么度过?一定会无聊死了。他还有自己未尽的事业,还有一个不会停止生长的宫崎骏的世界。自己说着“加油啊老爷爷”,决定开始做长篇。宫崎骏退休再复出的梗,新海诚上节目也有被问起怎么看待。不说接班人,日本还有其他努力制作动画的人,做出好作品的话,市场也不会因为宫崎老爷子而亏待大家的。
我当然又希望能再看到老爷子的作品,又会心疼这个穿着可爱背裙的艺术家。严厉的他,说着
“我想让人感叹‘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喜欢电影并不是因为故事,看到某个画面感到‘真美啊’,我觉得这才是电影”
“因为世界的美才要做动画,为了发现不被世人察觉的美,我想用这样的眼睛来观察世界”
能看到他的作品真是太好了。
铃木开玩笑“要是宫崎你画完分镜就挂了,那样电影肯定火了”
宫崎说“那我岂不是不死都不行了”
祝老爷子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