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的心》是一部由熊泽尚人执导,吉高由里子 / 松坂桃李 / 松山研一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摇摆的心》观后感(一):吉高又演跑偏的女人了……
第一次get到了松山的好看,高挺的鼻子和笑唇真的很适合这个角色,大屏幕上一点也不输(甚至觉得超过了电视里)。【这一点上和一同观影的朋友出来后迅速达成了共识
这世上男人总觉得自己能拯救流落风尘的可怜女子;就好像女人总觉得自己能令浪子回头再新生。
:音乐和片尾曲很值得一听
《摇摆的心》观后感(二):摇摆的心
第一次看新片展,还看到了导演,不过现场采访环节有一半问题问的还真是……导演原来拍过近距离恋爱啊,那是要支持一下了!毕竟有nana~
作为艺术,黑与白平等,为什么就不能歌颂那部分黑呢?况且日本电影的调性惯于塑造阴暗美。电影中又造了一个新杀人狂魔女-吉高饰演的美津子。虽然最后一个中年妇女如何杀了黑帮几人的杀人手法可能性有待考量,但是也可以看出美津子的转变,杀人对她之前是麻木不仁的,最后为了她的儿子也可以理解为为了爱吧,只能再次坠入魔女。(阳光版本式理解)
美津子因为童年阴影而人格扭曲,已成为一具空壳,她认为自己有罪,她杀人会加重她的罪恶,但她就是上瘾于此。她的割腕朋友也是另一个变态,越是痛越是沉迷。支离破碎的两人只拥有了短暂相互依靠的时光。巧合出现了,美津子遇到了因为她而心灵破碎的松山。片中美津子的自白那一句比较令人难忘,为了遇见你,我把你也拖入了地狱,这也是种幸福吗?虽然并不觉得他们两人爱情有多么深切,美津子真的因为和松山的爱情而改过了吗?还是说她作为一个自始自终冷血的杀人魔女会塑造得更成功呢?吉高的演技是不错,但是感觉颜实在会让人在魔女的印象中出戏…再说电影中类似“不要紧,我体内有杀人狂的血!”之类台词还是蛮有槽点的…
《摇曳不安的心》(ユリゴコロ)改编自沼田真帆香留2011年发表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在发表当时曾在日本引起过轰动,日本读者评价为”差点就要以为作者本人确实是杀人犯,不然写不出这样的小说“。原著作者的背景让我联想到同为悬疑小说女王的凑佳苗(电影《告白》的作者),这两位女性悬疑小说作家都曾经是职业家庭主妇。即使是职业主妇也无法抑制想象力和写作天分,创作有时候实在是老天爷赏饭吃。
说回这部电影,电影在今年9月23号上映,影院的排片并不算多。从题材上来讲还是比较小众。导演熊澤尚人我本来没什么印象,但今年两部他的电影都很巧合地在影院看了,这次就记得了他的名字。他上一部电影是《想要从心中呐喊》(心が叫びたがってるんだ。),完全的青春校园片,这次就画风一变拍起了残酷又带着温情的悬疑片。
我没有拜读原著而直接看了改编的电影。据日本网友评论,电影因为长度原因未交待清楚一些小说中描写过的细节,虽说并不妨碍理解整个故事的轮廓,但总觉得仓促了些。作为仅仅看了电影的观众来说,时长128的电影已经尽量把故事叙述地完整,尤其对日记和现实穿插着叙述的节奏掌握得非常不错。(以下含有部分剧透)杀人笔记的主人是男主角亮介的母亲,她由于自小患有脑补的疾病,对于感情和同理心有缺失,在一次偶然的杀人后体会到了快感,之后也继续毫无愧疚地杀害了数个无辜的人,虽然一直未被逮捕,但终究这行径也影响到了她自己的整个人生。
饰演女主角的吉高由里子再次让我惊艳,第一次被她惊艳是看了她的出道作《蛇舌》,之后几乎所有的作品包括纯商业电影也都非常好看,演什么都能演出真实感。有几位演员就是看到TA是主演就可以放心观看,很少遇到烂片。女演员有吉高由里子、天海佑希、宫崎葵。男演员有绫野刚、松山健一、山田孝之、加濑亮、染谷将太。这些演员首先本人看起来就漂浮着一种奇妙气场,其次每换一个角色都能完完全全地变成那个人,演技长期在线且每次都有突破。现在日本商业片的御用小鲜肉,真的是演技捉急,主要依靠瞪眼和大吼大叫表达情绪,粉丝买单也没办法。这是摆到哪里都一样。
这部电影正常人看来一定有几处会让人感到不适。电影的分级是PG-12(小学生以下需要成年人陪同观看),并没有过分渲染死亡暴力,只是也没有刻意避开。观众可能看了心里一揪,正好也衬托出日记主人的冷酷无情。再前一次感到不适的电影是上周在电影音乐鉴赏课上看的小林正树的《切腹》,1962年的电影虽说是黑白的画面,但切腹时特写的镜头还是让人头皮发麻。声音也是导致头皮发麻的一个重要原因,《切腹》里在自己肚子上划拉一刀的时候,用的音效类似于把切西瓜放大十倍的声音(什么烂形容…)。现实中自然不会有这种响度,但是放在电影里却不会突兀,电影追求的并不是真实而是注重表现力来突出某个场景。
(《切腹》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挺有意思,但我的注意力全部在60年代对于男演员的审美上。到底是什么将大众审美从浓眉大眼一身正气的男儿引向了白皙柔弱的小鲜肉?大概是个社会学的课题。)
同样有“切割”这个动作,《摇曳不安的心》在割腕的时候使用的音效也让我印象深刻。这里就没有用“切西瓜”的音效,毕竟是手腕上而且不必要表现出撕心裂肺的感觉,反而要表现一种快感。所以这里的音效用的是类似于武侠片里拔刀出鞘的“噌——”地一声。发现用文字形容声音挺难的,翻拍自小说的电影却是完全依靠平面的文字,搭建出一整个场景、动态画面、音乐音效。不禁再次感叹人类之想象力。无论是从无到有的创作者还是将世界观丰满起来的构筑者,因为有了这些将灵感实体化的人,我们才能坐在台下接受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洗礼。让人觉得头皮发麻或者起鸡皮疙瘩的艺术作品未必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给自己带来一些新的震撼的。电影、小说、音乐等等,我们吸收各种形式的内容,是因为我们想要获得、想要感知更多的体验和精神。
或许谁都有过ユリゴコロ吧。
台下台上都上演着人间悲喜剧,台前台后我们都各怀心思,可我们还是普普通通地生活着。即使偶尔产生摇曳不安的心思,波动了最深内心的湖面,最终也会回归于平静。
【完】
映画声像,无国界的独家影音资讯
虾米音乐人:http://i.xiami.com/kyo
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kyo0824
lt;严禁任何形式的演绎、复制及转载>
先吐槽一个翻译问题:
日文中ゆり(yuri)虽然有摇摆的意思,但是是常用外(而且是非常地不常用),而且还是他动(及物动词),如果说摇摆的心的话对应的日文应该是ゆれ(yure)こころ(ゆれ(る)是常用的,并且是自动,即非及物动词)。台版/港版的翻译「百合心」是可行的。日本电影节观影时影片字幕也是用的「百合心」。一切都怪中文版小说译者。
原文ユリゴコロ实际为女主(美纱子)幼年时高度自闭无法说话的情况下,错听的产物。所以只要通顺,怎么翻都行(愿意玩梗的话翻译成「由里心」,「由里子小露」甚至也完全可以),就是那个摇摆的心那个摇摆是在日文中讲不通的。这里的yahoo智慧袋问答虽然不说是权威,但是是符合我常年阅读的日文中日本人的使用习惯的。幼年的女主是不可能知道「摇摆」这种常用外或是文言用法的。符合幼年能知道和理解的词语,大概只有「百合」了。
那么ユリゴコロ(yurigokoro)对应的没有「错听」的原文是什么呢?当初那个医生说的话无从得知,只是美纱子成年后推断,应该是よりどころ(yoridokoro)——中文可以翻译做「精神支柱」,或者我们说「归属(感)」。从整部剧情上来说,也的确合情合理。
(题外话,如果按「归属」+「错听」来翻译,可以翻译成「灰鼠」,2333但显然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翻译。我觉得错听中的这个「心」字,是不能丢的)
------------------吐槽完毕------------------
先丢个链接:本人没有看过小说,但这个链接有小说版情节剧透:日文小说版剧透
剧情很美,美得像一个童话故事。美纱子这样子的杀人魔,最后通过爱情得到了自我救赎,自我救赎就已经很美了,最后的情节设定里她还独闯黑社会据点,为儿子救出准儿媳,美得不像话。
太美了就容易出问题。一个是杀死厨师(还是店长?)双腿一扭,对方就失去反抗任由你用平底锅敲了。你自己可是一个hooker,还是在hooker之前各种给自己放血的人,哪来那么强壮的身体(真·美纱子就放血太多自己直接挂了。。。),对方可是一个做力气活的中年男子啊。另一个就是结尾的孤身闯入黑社会据点。。。。。。。
前期的设定只是杀人可以「心安理得」甚至「因此获得快感」的杀人魔,何时变成怪力女了?难道真的是某人说的「长得可爱 杀人方便」么。。。
情节上整体就是这样,看了小说版剧透,我才明白,哦这两段都是原创情节,怪不得(小说版后面只杀了孤身一人的准儿媳的老公(贵圈真乱),他还不是黑社会,而不是电影中那样杀了黑社会据点全家)。但确实单对比的话,不考虑这个bug,电影版其他情节改编使得整体更有一股凄凉感,更美。
所以剧情给7分。
然后演技,我完全没有意识到爸爸是松山研一演的,太棒了啊。总之看着松山和吉高飙戏我的内心是极为满足的。
而儿子役的松坂君。。你还是适合去演《不能犯》里面的那种角色。至少看你和整容版泽尻演那片子我可以完全放飞自我,不用拘束在导演/编剧划定的框框条条里面~而不是像在《百合心》里面被松山吉高深深拉入戏中后被你咣当一下砸出戏外。。。。
画面的色调上除了一开始幼年时期看着小女孩淹死那段显得很猎奇以外(不知道是不是调过色了,显得很不自然),其余的地方色彩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基本是写实的。前后氛围对比基本也是靠情节本身的场景(当然,基本的比如结婚后的明亮色是有的)
最后的最后,主题曲,
ミチシルベ8.2Rihwa / 2017,简直太贴切了!看片子本身因为松坂君导致我根本不想哭,最后主题曲的时候我是真的想哭了的!所以用来给电影加点分一点都不过分!(豆瓣页面里有自翻歌词)
------------------放飞感想------------------ 失去生活的目标,失去归属感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中并不罕见。年轻时也都有做过以现在的眼光去审视觉得不可原谅的事情。这个影片无限放大了这种「孤立感」和「自我否定」,迫使有着相同感受的人去审视自身。所以对于我来讲,这决不是致郁而是温柔的治愈。
愿每个人都能直面this fucking world, this fucking skeleton。
因为自己的这点点私心,其实很想给这片子打更高分,但确实情节上以及儿子演技上的硬伤是没办法视而不见的。
《摇摆的心》观后感(五):杀人犯故事如何走向纯爱
电影节闭幕作品,我觉得这部片子不错。不知道为啥大家都不停在笑。就和上一部不能犯一样。日本电影一直都是这样啊,希望导演不是在这一场看,否则应该会很奇怪吧。
今年电影节刷了三部,美丽之星,不能犯和吉高。我选片子还是cast的,一部kame,两部村长,而且这两部,也算是最近最期待的村长的作品了。不过,实话实说,的确都不够好。
日本女性犯罪电影很多,特别是这种,缓慢地,被折磨,渐渐扭曲地作品,不少。前两年wowow的玻璃芦苇,也是这个调调。一部没什么太大冲突,故事都是可以预料到,没有很大新意的电影,就需要导演掌控整部电影地基调,剪辑故事的切换,还有演员演技的稳定过关。
首先,先要对导演顶礼膜拜,女性犯罪题材应该怎样,怎样地节奏,怎样地画面,怎样地剪辑,配上怎样地音乐。导演都掌控的十分完美。就是这样平静地哀伤,就是这样没有尽头地绝望。还有现在应该幸福地表面。一切从平静的绝望开始,慢慢地越发绝望,慢慢地开始冲突,然后爆炸。完美。
你们松山的演技真的没话说,从去年地圣之青春,就让我顶礼膜拜,这次以为自己背负罪孽的少年也是完全没问题,转换自如,什么样地镜头,怎样地绝望,怎样地哀伤,又突然又希望,父亲就是这样地一个人,没油任何问题。其中对于村长演技最大的吊打,莫过于父亲让misako去自杀,但是又忍不住拉他回来和村长想要杀了misako地对比。怎样的不忍心,和怎样地哀伤,虽然我可以感受到儿子地愤怒,和不理解大家莫名的笑,但是的确村长的演技距离松山还有好大的距离啊。
然后来说吉高,这个角色选的太棒了。吉高之前的确很多失足少女,而且因为她和tamaki的恋爱入圈,其实我对她一直都有偏见的。不过偏见抵不过实力,吉高的这个角色太棒了,从无脸少女的杀人狂魔,发现知己,又开始孤独地堕落,接着再遇到生命中地希望,开始新的生活。每一个变化状态下的吉高都有着细微的转折,还有自己冷漠地旁白,不停地高速我们,啊,这是一个杀人犯的自白。导演表现最棒的部分,就是misako在烹饪学校碰到割腕地好友地状态,少女们相互袒露内心,无法和别人交流,只能相互交流地痛苦。美到极致地鲜血和肌肤。冷酷又美丽地展现了杀人犯地内心。然而到了最后,辞去今年再次相见地misako和父亲,简直就是疯狂的泪点啊。命运注定了我们地相遇,但是我们应该分开,最后又再次相见,明明就是十恶不赦地杀人犯,但是还是被爱情原谅了啊。认真地佩服吉高和松山,分离和相遇都演地太棒了。
最后来说村长吧,看了下大家地点评,果然都是对村长这条线地不满意,又中二又搞笑。其实我是没有笑,一开始地阳光少年,我是给满分地,随着看着母亲地日记和未婚妻地不告而别,变得魂不守舍,其实夜可以,但是最后狂化的过度,不知道式导演没油给足细分还是村长的确没油把握好,导致了儿子这条线地部分让人诟病,哪怕粉丝滤镜,依旧觉得最后放弃杀母亲的部分,无论式木村多江还是村长,都没有展现出最佳地状态。这也是我无法给这部片子五星地原因吧。否则早就高兴地打五星了,毕竟综合水平,这部片子太棒了。
因为明天要去看coco啦,一定要撑着眼泪没有干,内心对吉高和松山满满敬佩地时候写下评价!当然,割腕啥地镜头还是有点血腥地,如果怕地观众务必看完高能预警在看哦。 今年电影周最佳作品!
《摇摆的心》观后感(六):困惑的浪漫
我看过原作,谈不上多喜欢,但是的确被小说的笔记部分震到,因为太细腻太刻骨了,也只有女性可以把女性这种扭曲复杂的心理刻画得如此入木三分。但是抛开异色变态的心理描写,单单把故事主线拎出来看,其实真的是蛮无聊的。真心,惊世骇俗的杀人女魔头爱上人、爱上家,最终甚至为自己的小孩自我牺牲,听着就很无聊,没想到,实际拍出来更无聊。我看的大光明那场,影厅里不断发出大家由衷的爆笑,你都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悬疑电影,我起先还觉得这对创作者不礼貌,看到后面越看越觉得,我靠,这也太好笑了,让我也笑一笑。
改编得真的算失败,整个故事像一个荒诞的矫揉造作的闹剧,突兀的巧合配上演员假装很投入的用力表情,观众会笑出来情有可原。
吉高和松山演得蛮好的,特别是吉高,太美了。
有几个无论如何都要吐的槽:
1、这个小说确实很难改编,导演自己也说了,太复杂了,所以他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动,比如大坝那场戏,他自己加的。那场戏我给大家描述一下,就是美佐子她以前的杀人事迹暴露了,警察在抓他,他老公也知道自己长久以来的梦魇(误杀过小孩)是自己的老婆一手酿成,就带她去大坝,用绳子绑住她的手,然后还装了一个感觉重得一笔的秤砣,吉高由里子哭唧唧地爬上大坝,哭唧唧地说对不起啊老公,抬脚要跳,松山健一抱腰拦住,两人一起摔倒在地。吉高压在松山身上,秤砣压在吉高身上,吉高毫发无伤。
我白眼翻得至今贴在眼皮上掰不下来。
2、松坂桃李发现了细谷小姐就是他的杀人狂亲妈,一路崩溃开车回去找他爸。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日本小汽车,油门踩得多猛看上去大概最多70码,心情自由自在的70码,不能更多了。他找到他爸了,猛得掏出哆啦A梦小拳头,又猛得张开!五根指头笔笔直!手心放了一个苍耳!
他说,爸,你骗我,妈还活着
他爸照理来说应该说,你有病吧,儿,拿了个苍耳过来跟我说你妈还活着,你为什么不跟我说知道了「细谷小姐下面的名字是美津子那可是妈一直用的假名啊」这样的理由,偏偏拿一个苍耳呢
但是他爸却什么都知道了,靠一个苍耳,「什么你见到你妈了?她还活着?」
我白眼翻得至今贴在眼皮上掰不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松坂桃李老师在此片奉献了我觉得可以载入史册的灾难演技,他的一切,都是如此僵硬,僵硬的表情,僵硬的动作,僵硬的台词(和别的演员对戏显得格外明显)。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那么的出戏,他的咆哮和愤怒、担忧和焦虑,惹得全场观众哈哈大笑。
但我不觉得这全是松坂桃李老师的错,毕竟哪怕是在原作里,儿子的故事都是非常苍白无力的,儿子整个的人设都面目不清,没什么性格,更不要说电影了。
3、原著中的细谷小姐是一个比较冰冷干练且寡言的人物设定,还是比较有魅力的。我不是说木村多江没魅力,但是也太像女菩萨了啊,到后面我以为还会放她帮她儿子杀黑社会的戏,给人一个反差刺激,结果什么都没有,得了,女菩萨也的确不能杀人,翻个白眼翻篇吧。
4、改掉了我觉得不应该改的点。一个是对父亲的刻画,原著中父亲承认被美佐子如漩涡泥沼般的百合心吸引,父亲也不是什么正常人。另外是,我记得美佐子离开家,不仅仅是因为罪行败露警方来追,还有是怕自己有一天自己会杀了小孩和丈夫。
杀意和爱意可以是一种东西吗?当然可以。
《摇摆的心》观后感(七):当选角神契合的时候,其他的好像都成了次要
也是巧了,这次魔都的日本电影周,看了两部熊泽尚人导演的作品
第一部是《心灵无法大声呐喊》,老实说看了剧情简介立马觉得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当时对这个导演也没什么印象,几乎没有抱任何的期待值,就想着为了主演随便看看来着,但是看到一半觉得拍的还不错,可能这两年看了太多让人忍无可忍的流水线日式校园片了,居然觉得这部有点打动自己,音乐剧的部分拍的也很有感染力,买的这场有见面会,当时并没有什么问题想问导演,毕竟片子里该表现的都表现的比较清楚了,作为一部青春片也没什么难懂的地方,所以就听了听其他迷妹们问的问题,老实说问题也都挺没营养的,听过就忘了的问答环节
但是周日晚上看了《摇摆的心》之后,却开始后悔这个没有买见面会场次了,这个电影倒是有一些想从导演口中得知的细节部分的东西,翻看这个导演的履历,以前的《近距离恋爱》啊《好想告诉你》啊都是看完连一点印象都没有的流水线作业,感觉不到任何导演的存在感,但是这次影展看的两部熊泽的片子,也不知道是因为他现在话语权比以前大点了还是怎么的,看完终于记住了这个导演,觉得他讲故事还是有点小能耐的,不知道以后拍片会是什么样子的,下次他有新作会想要围观一下
说回《摇摆的心》,我觉得这部电影最灵的地方就是在选了吉高和松ken这两个演员上,他们两个太适合彼此角色的人设,吉高前些年连晨间剧都演了,可以说一直在主流的路线上打拼吧,但是对我而言总觉得那样的她看着总是不太对味,终于到了这部《摇摆的心》,在大银幕上看过之后,果然还是想感慨,她的气质从来就不主流,还是演这些边缘角色最适合她了,往那一站女主的形象就立住了,太有说服力了,我在看很多日系悬疑推理小说的时候,对于里面气质独特且有些怪异的年轻女孩子,都会自己代入吉高的脸阅读下去,终于看到她演了一个自己理想中的角色,那种满足感真是难以言喻
前半段一直在感慨吉高和女主角色的相性太好,而当松ken与她在桥上相遇那幕出现后,对我自己而言简直有点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了,超出自己预料之外的相性好到了极致,就是有这样的演员,只要他们演这样的角色,你就会去相信原本根本没有任何代入感的剧情,其实是很想吐槽故事设置的也太巧了点,但是嘛无巧不成书,何况就是这种凑出来的巧合才给了吉高和松ken极大的发挥空间,虽说很想再看到他俩继续合作,又觉得这部电影里已经做到了极致,自己已经心满意足了,以后的事就交给以后再说吧
总之谢谢这部电影,谢谢如此的神选角,自己作为观众,已经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