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追逐珊瑚》的影评10篇
日期:2018-03-26 21: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追逐珊瑚》的影评10篇

  《追逐珊瑚》是一部由杰夫·奥洛威斯基执导,Andrew Ackerman / Pim Bongaerts / Neal Cantin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追逐珊瑚》影评(一):追逐珊瑚

  电影讲述因全球变暖而导致珊瑚大面积毁减,

  进一步验证了岌岌可危环境威胁

  2017年7月12日,Netflix原创纪录片《追逐珊瑚》发布官方预告片,

  一群科学家摄影师、潜水员深入大海探索这个神秘物种,试图警醒公众关注

  导演: 杰夫·奥洛威斯基 编剧: 杰夫·奥洛威斯基 / Davis Coombe / Vickie Curtis 主演: Andrew Ackerman / Pim Bongaerts / Neal Cantin / Phil Dustan / Mark Eakin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7-07-14(美国) 片长: 93分钟

  《追逐珊瑚》影评(二):20171103

  珊瑚的白化现象及珊瑚体内的寄生关系相当迷人(我尤其被前者吸引,为何它们在死前变得通体洁白?)。它们的死亡也许并非个例或近年环境突变的后果,而是一直持续的灭寂过程想象几万前的地球,那时的生物种类可能比今天多不知多少倍。已有的生物种类不会再推陈出新,它们在漫长运动时期内相互吞噬,灭种是常事,最终剩下今天的一些玩意儿,除非变异出现,否则就一直杀到最后一支——大概是人类,然后人类丢弃地球之类),不是说在近代之前,海水就一直够冷,珊瑚就一直活着。我有点不喜欢把其他生物当作地球的原住民的论调,它们竖起耳朵就是灾难将至(其实生物本来也有这个功能来着…),而近代人类一定是发生了什么突变,变得和历史上哪个时代不同残暴无知。(总觉得有哪儿不对,但我还不能确定)。

  要去看看大堡礁!可是澳洲奇怪的生物真多,我会害怕的吧。或者在家里看些这方面东西也可以。潜水、白化、珊瑚寄生、纯粹美丽的珊瑚礁本身、一台架在海底的拍摄珊瑚生灭(最终得到非常令人痛心影像)的延时摄影机、一群人潜到海底,每天去几十个固定地点架摄影机,一个地点拍两分钟……我相信这些事儿全和某种深邃的本源性的内容有关,应该多把它们放在脑子里。

  最后,白化现象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之后毛茸茸的水草会缠住它们,摧毁洁白的事物?看一件日常被驯化了的物种个体腐败苹果香蕉、梨子)和看一整个永远不会再重生的物种的死灭,有什么区别?(我还想再去潜水,买个在水下也能照相的相机。想多看一些关于自然照片。)

  《追逐珊瑚》影评(三):抓紧时间买张去澳大利亚的机票朋友们

  我知道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会导致珊瑚白化死掉 但我没想到是这么快

  一直说可持续发展是希望子孙能有和我们这代一样的发展权利 真的 先别惦记子孙了 咱们这代能死在有花有草的世界里就烧高香吧

  从我自己硕士去学清洁能源也好 想做环保也好 在本土的野生动物保护NGO当志愿者也好 我都一直不希望周围人产生那种做环保的人都是“圣母”的想法 也会有关注人权的同事会有“人权都没法保障呢 怎么有精力关心动物”的想法 但我一直觉得 做野生动物保护其实是用旗舰物种当做指标衡量我们的生态环境是否还适宜人类生存 保障的是马斯洛金字塔最下面的那一层需求 并不是只有圣母或着吃饱了饭的人民才有闲心考虑的

  珊瑚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那种“那么萌 怎么能吃掉”的物种 甚至对我来说过分鲜艳而显得诡异 但珊瑚就是海底的森林 珊瑚的死亡就意味着居住在珊瑚中小鱼的死亡 然后吃小的大鱼也就没了 靠捕鱼为生的人也没了生计来源 看吧 我们谈保护自然的时候 人永远都无法从其中抽离

  而对于我这种生长在内陆城市里 大部分时间都靠大棚里蔬菜养活的人 似乎珊瑚的死活距离我就不那么近了 可惜我一直是个矫情悲观的人 信奉阴三儿老师的“都得死”为人真谛 惧怕仪式感 认为人生中很多事其实都没有意义 但不巧看到过另一个悲观的人写的“人生的一切虽然都是梦幻泡影 但人生有美 梦幻泡影嘛 本来就是美的” 所以至今还抱着为了多看看世界上的“美”努力活下去的幻想 因此还奢望着在我买一张去澳大利亚的机票之前 大堡礁不要变成一滩白骨

  《追逐珊瑚》影评(四):人类醒醒吧,这个地球上不仅仅只有你们

  跟雾霾相比,珊瑚离着人们城市生活太远了,远的都不足以被引起讨论。反正也看不见嘛。

  然而珊瑚也在影响天气变化气候变迁氧气含量。珊瑚礁还是人类吃的海鲜的生命来源,是五亿多人的食物收入。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经济依赖健康的珊瑚。

  珊瑚礁产生的防浪堤比人类建造出来的防浪堤更能保卫我们免受海啸的侵袭。

  你感受到的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已经是海洋吸收掉了93%的温度之后的感觉了,不然猜猜现在地表温度是多少?人类体温升高两度时间长了都是危及生命了,那珊瑚呢?

  过去的30年间,这个星球已经死了50%的珊瑚。还有许多未知的,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无穷福利的东西,还未被发现或许就已经消亡了。

  如果放任全球持续变暖,我们将会失去这整个生态系统,如果我们现在连珊瑚都救不了,那么以后受到威胁的是森林呢?是氧气呢?或者是人类自己呢?

  虽然人类是目前时代地球的霸主,但地球上的生物不止人类一种。

  ,我管不了别人,当下我能做的就是减少碳排,购物不使用塑料袋,往少算,就算我一个礼拜买东西会用3塑料袋,一年不也是省下了156个塑料袋吗?

  下次潜水我不再纠结看什么种类的鱼了,我要将我所见范围的珊瑚力所能及尽收眼底。还有一滴防晒霜能杀死一片珊瑚,再防水泡海里也会掉,真的怕晒伤就少泡一会好吗?让我们的孩子亲眼去看看珊瑚的瑰丽吧,不然可能25年后珊瑚就真的灭绝了。

  这些是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图蓝本的珊瑚,再去的话他们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追逐珊瑚》影评(五):向海洋中的缤纷色彩致敬

  我平时看的纪录片不多,接触到这部《追逐珊瑚》,除了它亮眼的豆瓣评分以外,最让我惊艳的便是它的“超高颜值” 。

  《追逐珊瑚》影评(六):当代一点问题

  事实上,人类社会的经济,技术,工业实现高度,和文明之间的发展关系是相互制约的.我们知道人类伟大的技术进步一定需要建立在经济充裕的基础上.但是事实上经济充裕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后到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经济的发达有效运转一定程度上与工业实现水准不呈正相关关系.

  举简单例子说明一下我的观点.例如中国人的工业效率非常高,但是其水准和实现高度并不高.德国人建的下水道可以30年不需要修复重造.中国人修的路每年都在缝缝补补.我们也能很简单的理解到,后者比前者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这说明,重复劳动的工业过程中,事实上GDP的产出比一个长久看来更具性价比更具高度的产出要高得多.也就是说,在今天,我们对经济收入的社会需求导致了我们的社会工业水平受到严重的制约.而社会工业水平和什么相关呢?一方面影响人类的整体文明高度----社会工业水平对于整个社会的人文思潮必然有着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影响着地球的环境.

  其实这真的是近30年才开始发生的事情.这属于当代人和下一代人的问题.而且按照现有的人类社会制度结构,这个问题看起来没什么太大的修复可能性.因为社会的轮轨是掌握在既得利益团体的手中,而他们关心的主要就是当下的经济产出是否能维持这个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技术发展循环关系.那么自然而然要一定程度忽略环境因素----只不过以前他们不会直接提出实际上是制约整体社会工业水平.

  现如今,我们鼓吹的新能源,电池,只不过是另一个形式污染.我想差不多等珊瑚海床死完了的时候,电池可能就成为了普遍主流的新能源了.再下一代人又要想方设法去解决电池污染的问题,和眼下这个看起来只影响到不属于人类主要生活环境的海洋不同,电池问题离人类更近一点.

  再说一点我的看法.今天的美国,中国,并不贫穷.拥有足够的整体经济国力去全力推广新能源和其他一些对工业水准要求更高而对环境有更多好处的事情.但是他们不会这样做.其原因就是因为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存在不可估量的影响.所谓的逐步转型最终我们会发现在现金高速运转的社会体系下,只是一个人走在前往火山口的路擦一擦脸上灰烬举动.也许最后我们能够成功悬崖勒马.只是不知道到时候脚下那块石头会不会打滑.

  以碳排问题来打个比方.他的不可逆效应是怎样的呢?他的确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也许最终只是一个可以普遍意义上被解决的化学问题而已.在过去,我们对犯错误认识可能只是一般短视的人在砌一堵墙最后发现把自己围在了中间,那也许只需要把墙破坏掉还能复原.不过碳排问题实际上是当空气中的碳含量密度高到你不得不去面对它的时候,人类会发现海中主要承担光合作用的珊瑚群已经死绝了,地表植物的分解力也已经大大下降了.人类除了原地等待可能做不了什么修复性工作.而这个等待它复原需要的时间以万年为计数单位.

  《追逐珊瑚》影评(七):不喊口号,只看行动,不从明天,就从现在

  如果你亲身感受过被清澈海水包围的感觉,亲眼看到过斑斓而奇异的海底世界,你就能深刻感受到本片后半段的那种气愤沮丧,无力的感觉。

  以前,好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环保是离自己好远的事情--我知道环保很重要,但是好像环保和经济发展好像很矛盾的样子,这么复杂的议题我等屁民爱莫能助,跟着新闻政府吼吼口号就好,平时生活该吃吃该喝喝,习惯浪费的还是浪费。

  自从我去了潜水,自从我亲眼看过,接触过,感受过海底世界,再看这个纪录片,那种切身的痛和愤怒和懊恼,我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去表达。为什么我不早一点行动,为什么我早一点改变,为什么我没有多做一点?保护地球,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我们随口都能扯出十几二十条,道理我们都懂,方法我们都会,可是为什么我们只是空喊口号而已?为什么我们没有行动起来?

  也许不少人看过这个片子之后,也愤怒,也心痛,也可惜。然而阵痛过后,口号喊过之后,又恢复了之前的生活习惯。环保不是只是政府和国家的事情,身为个人,我们能做的,真的好多好多啊!!!双面用纸,随手关灯,多走路,少开车,走楼梯而不是坐电梯,自带水杯而不是喝瓶装水……这一次,我找不到理由,再去忽视这一切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追逐珊瑚》的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