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好雨时节》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2-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好雨时节》经典影评10篇

  《好雨时节》是一部由许秦豪执导,高圆圆 / 郑雨盛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雨时节》影评(一):仅仅是好

  说之前先表态。这是我去年在校内上发的,没人看过这话。

  好像确实好久没有看浪漫爱情电影了,上一部大概也就是《非诚勿扰》了,至于什么《全城热恋》《纽约我爱你》这种短片集拼凑的电影,很难真的打动我。

  看这电影时候我一直在笑,看着他们俩在一起就想笑,那种劲儿觉得很勾人。两人刚开始一直在暧昧,这符合大众心理,这种情况下重逢,放谁谁都得先暧昧着。前两天看见有人在网上问“为什么男人喜欢暧昧”,说真的,女人别把自己往外摘,男人要是一上来就表白,你敢接受吗?!所以朴东河一上来虽然能看出他的蠢蠢欲动,但其实一直在被吴月带着走。最喜欢那段两人在吃小摊时候相互调侃,说大学对方跟别的人好过,但自己都矢口否认。后来说急了,吴月改用中文来了一句“想什么呢?!”朴东河也来一句“무슨 생각하니 ?!”真是太好玩了。

  暧昧这事吧,自己玩着就觉得累,女人就觉得男人磨叽,但其实也怕,怕男人并不是喜欢她,只是喜欢跟她玩。男人这边就是怕拒绝,拒绝了之后连玩都出不来了。所以两边都耗着,都怕着。但暧昧这事,如果看别人玩,那可是乐趣无穷啦,别说看着吴月和朴东河重逢结伴游玩有意思,就是随便你身边哪个朋友玩暧昧你看着也会觉得好玩。

  肥肠粉这事确实搞,朴东河事前还明明问了那个支社长那玩意叫什么,以后可千万要躲着,结果吴月还特意点了两碗,他拦都没拦住。吴月一句“我喜欢爱吃肥肠粉的男人”一下就把朴东河撂进去了,还是得乖乖地大口吃。

  《好雨时节》有点像《非诚勿扰》,那个韩国支社长有点像乌桑那个角色。不过比乌桑要好玩,特别三人吃饭时候,俩俩说韩语、俩俩说英语、俩俩说汉语,三人相互聊天还得用三语交流,好玩的很。不过《好雨时节》比《非诚勿扰》更贴近现实,俩人在街头坐人力车、在路边吃火锅、在广场跳舞,这些都是我们能亲身经历的浪漫,毕竟不是每对情侣有钱飞一趟北海道的、或者吃一顿茉莉。

  前半部分像两人学生或者小年轻的在谈恋爱,后半部分就告诉我们成年人的爱情是怎么样的了。朴东河没有按原计划离开,在机场看着吴月舍不得,又留了一天,两人一进酒店房间就是一阵激吻,这段当初放进了预告片,我看了后还怕他们弄得太激烈。结果我很高兴吴月在朴东河把手伸进衣服后刹住了,不管她是出于什么原因。我就说嘛,别动不动就把性爱镜头放进去,根本没用,这样一下很好,既能表现吴月的欲望还可以表现他的迟疑。其实往后发展一下,拍拍性爱场面也是符合剧情走势的,但这种处理更好,我更喜欢。而且,这片子好就好在不装,朴东河主动想和吴月上床,吴月当然是顺从啦,后来把这段荷尔蒙压下去就又出来玩,后来晚上朴东河又提出要回酒店,吴月就把她结过婚的事说了。这样真好,就是男人其实真的很喜欢性,不装,都这种关系了,平常走路又亲又吻的,双方心里又都有对方,所以提出上床时很自然的事。但你说朴东河和吴月做完爱后不是就回韩国了么,又给不了她什么,这再另说了。这从另一面体现出,男人在受到性的诱惑时,不会考虑什么责任问题的。

  电影是以汶川地震一周年为背景,其实描写的幅度倒不大,只是为了这个爱情故事提供了所有能发生可能,如果没有地震,吴月的丈夫也不会死,朴东河也不会代表公司来四川销售建筑机械产品。不过这整部电影你能看出,四川,起码是成都在的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通过两人的爱情也可以看出,地震对人们心灵所造成的创伤也渐渐开始恢复。

  每个爱情故事都会有某个物件作为线索,这里面就是黄色自行车。朴东河首先回忆起送给吴月的黄色自行车,但吴月称不记得了,后来朴东河从吴月的“绯闻男友”那里找到了照片作为证据,从而改变了吴月想矜持到底的想法,这是自行车第一次推动剧情。后来吴月出车祸,镜头隐约交代了她为何无法再骑自行车,这是第二次推动剧情,从而引出马部长废了牛劲告诉朴东河她丈夫去世了。最后朴东河寄来自行车,吴月再一次骑上了,证明了她的生活再次恢复正常。之前还让吴月在丈夫的忌日时做了一碗肥肠粉忌给丈夫,后来又骑上了车。自行车这时就让吴月的生活彻底回复了正常,让她走出了阴影。电影最后朴东河又一次来到杜甫草堂,吴月推着自行车出来,整个的后续陷入无限的遐想。我觉得导演应该在字幕最后演一个两人一起骑车的片段,不过这样的结尾也很好。

  吴月也挺难的,爷们刚死一年,又和老同学好上,这传出去,好说不好听的。所以就强忍伤痛,心里寂寞不能对任何人说。朴东河也挺难的,鉴于他见到吴月的第一次表现,能看出他一直喜欢她,这么多年了,都是异地的问题。

  整个选景、配乐都很好,无可挑剔。选景拍回来,再加上后期修改,那样的场景,想不恋爱都难。

  有一个不解,就是既然吴月有车,干嘛还老打车呢?!可能是低碳生活。真棒。

  高圆圆这个长相,其实可塑性不强,总是特别清纯感觉。让我想起了前一段看《72家租客》,袁咏仪演一个中年老女人,也很有感觉。我觉得可能高圆圆就不能这样,她演老女人肯定好看,所以还是趁着容颜还在赶紧挣钱吧。郑雨盛我不熟,不过确实挺帅。

  最近全中国人民都在反韩国,我也知道韩国人有时候是挺腻味人的,不过对于这个电影大家还是网开一面吧,别因为有韩国人演的,就捎带着骂上,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太傻逼了。我从来不看韩日电影,但这种情况应该不算破例吧。

  想起前两天校内上有人在状态上写“巴黎我爱你,纽约我爱你”,明显是看完《纽约我爱你》觉得很好,又得知之前还有一部《巴黎我爱你》,又去补课,看完后也觉得很好。我对她说“还有一个成都我爱你”,她问是不是正在筹划要拍的,我说“不是,是国内的,已经拍完了,即将上映”,她说“国内的,还是算了吧”。人家是我师妹,我不好说什么,但其实这种人其实很欠,一听是国内的,立马就毙了,很短视。

  为什么我看爱情电影总是能看得这么high,每次看的时候总是会笑,或者会哭。因为:“你喜欢看什么电影?”“科幻、动作、爱情。”“为什么?”“因为这三种类型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遇到的!其他类型的电影我在现实生活都可能会遇到。”

  《好雨时节》影评(二):看了5遍都有,你说,好不好看!?

  成都很美,去过,杜甫草堂很诗情画意,去过,湿漉漉的城市,没在4月的时候去过,想去,可没空。有空了,去了,也不是在我最美的年华,和最爱的人一起了。。。

  故事发生在春天的成都,东河是工程师,从韩国来这里出差。

  东河很帅,非常帅而且迷人,他穿着干净的白衬衫发型清爽举止绅士

  了解这样的男人,外表看似安静儒雅,内心却也是感性容易动情的,我真的知道。

  东河在杜甫草堂偶遇了做导游的MAY,一个同样气质纯净美人

  第一眼他们就爱上了,一见钟情也好,旧情复燃也好,就似成都四月的天气,绵绵缠缠,温暖潮湿。。。

  一起吃饭,聊天,去广场跳舞,公园里牵手,竹林里拥吻,真爱让一切看似平淡的事变得如此甜蜜,这些甜蜜的小幸福,对于活在21世纪的我们是多么奢侈

  记得有次和一个男人谈到,若是以现在三十岁的我,再爱一次,是怎样的。

  我想要的恋爱竟然只有吃饭和做爱了。做爱越做越爱,曾几何时,这变成了我的恋爱观点曾经纯真灰飞烟灭了。

  东河没有和MAY做爱,这是电影最成功地方,至少我这么认为。

  原来爱和性是两回事,当他变成了可怕的第三件事,那就是淫。我错了,原来我没有爱的能力,也许都没有爱过,也不会再爱了。。。

  电影的结局美好,东河在夏天的成都,又来等MAY,春天的那句我想你,一定变成我爱你!

  是真爱,纯纯的,欲望之外的,我相信

  《好雨时节》影评(三):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天的成都,震后余生,一切仿佛归于平静,只有通过偶尔几个细节镜头,收音机传出的声音才能看到地震的痕迹

  宁静的杜甫草堂,一丛丛的翠竹,竹篱,茅舍,还有三两枝桃花,春日的阳光透过竹枝,照在高圆圆年轻清秀的脸上,光影斑驳。如此美好的春日,美好的容颜,人心里却有着生死相隔的惨痛回忆。 郑宇成饰演的韩国青年,长身玉立,衣着整洁干净,心思单纯内敛,曾经的校园感情回忆起来都是美好。于是,这样的重逢必然有着不一样感受。 偶尔的春夜急雨里,有相逢的喜悦,也有着爱而不敢靠近的忧伤

  成都的人间烟火,广场舞,大排档,火锅,破烂的背街小巷,在镜头里竟然是如此干净清澈,作为成都人可能觉得陌生,但作为外乡人,错觉成都是如此美好。在我看来,美好的成都的确是在杜甫草堂和武侯祠一带,那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建筑古朴,有着古风中国的无穷韵味

  爱情,景致都非常干净清新的一部好片子,有人觉得拖沓,但恰恰是这样的慢节奏,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今,让心里很宁静。

  爱极了韩国文艺片导演拍摄的清新视角画面干净到极致

  《好雨时节》影评(四):好雨时节

  中韩合拍影片好雨时节,犹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观后令人隽永回味,余音袅袅。

  本片是大家熟悉的韩国导演许秦豪导的,一贯以拍伤感唯美的浪漫爱情片著称的导演,这部影片也不例外,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不过更质朴自然,清新细腻。影片讲述了在大地震中失去丈夫的杜甫草堂英文讲解员高圆圆,偶遇大学时代的韩国同学郑宇成,两人之间发生了一段诗一样的情感邂逅

  影片没有去拍大灾难后那些不堪的画面,也没有拍出来高圆圆演的may在食谱亲人后的自怨自艾,更没有拍成都的嘈杂喧闹,而是着力表现出两个人邂逅后的情绪波动,以及那淡淡的惆怅愁绪情节的推动全靠大量的旁白,这部电影一直是安静的,两位演员接近自然本真的表演,不露痕迹,把两位主人公复杂情绪诠释的丝丝入扣深深感染群众

  《好雨时节》影评(五):爱,让人“自行”——看电影《好雨时节》

  这是一部韩国人导演的中国电影,我一直不怎么喜欢韩剧,知道韩剧一贯用那种纯情唯美的爱情悲剧赚人眼泪,请他们来拍电影估计也就还是那一套吧。

  所以第一遍看的我昏昏欲睡,电影叙事拖沓、情节冗余,觉得无非就是个爱情片吧,又缺乏浪漫与奇遇,很没劲。要不是葱茏幽美的杜甫草堂和我的梦中美女高圆圆,我都难以坚持看下去,直到快结尾了,才知道原来吴月已结婚,随后,又知道吴月的丈夫一年前在地震中遇难,到此,一切才恍然大悟——这绝不仅仅一段爱情故事,而是灾难的心灵实现自我超越的纪录。再从头看一遍,不仅仅被深深的感动,也由衷的佩服韩国导演表现感情的细腻,原来认为冗长拖沓的细节也不再多余(除了最后朴东河在草堂门口等待的桥段有点画蛇添足),整个故事浑然一体,细节巧妙准确,直到最后吴月骑上自行车,歪歪扭扭后终于自由前行,我的眼泪也终于止不住了。

  ………………以下严重剧透,未看电影者慎入……………………

  吴月与朴东河是一起在美国留学的同学,如大多数的故事一样,他们相爱了,一起郊游、一起读杜甫、一起吃中国美食和韩国泡菜,然而,快乐总是短暂的,朴东河要回国了,走之前送给吴月的礼物是一辆自行车,同时也许“还立下了永不分离的誓言”,但也许分离才是爱情的常态吧,朴东河回国后,联系逐渐减少了……,分离似乎在所难免,其实分离并不意味背叛,更非忘却,它只是爱情对时间空间无奈,东河写了十几万字的信,但却没有发出,可见其内心的百转千回。大洋彼岸的吴月呢,也许同样忍受着感情的煎熬(尽管也许还有其它追求者),终于,她也毕业回国了,在成都杜甫草堂做讲解员,后来,新的爱情出现了,想起上一次,吴月万千纠结,是春天来了花才开呢,还是花开了春天才来呢?迟疑再三,她在内心深处刻下了朴东河的名字(就像那些男孩女孩把名字刻在竹子上一样)之后,开始了新的感情。

  但不幸再次降临,5·12汶川大地震夺去了她丈夫的生命,上一次是时间空间的距离毁灭了爱情,而这一次则是天灾,这都使人极度痛苦却又无处发泄,恐惧悲伤使吴月出现了失忆。从心理学上看,失忆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使人可以选择性的遗忘痛苦与恐惧,于是,她忘记了曾经的爱情甜蜜,忘记了一起吃饭郊游,忘记了跳交谊舞,无论是与朴东河还是自己的爱人,那些幸福的过往现在回忆起来都如剑一样刺着她的心。

  吴月掩盖着内心的伤痛,佯装坚强的继续工作,同时,她却以喝冰啤麻醉自己,不再跳交谊舞,更愿意在集体舞中挥洒沉迷,甚至也想过要离开杜甫草堂这个伤心地。但逃避和麻醉并不是办法,过去的记忆会在梦里折磨你,会成为潜意识无时无刻的在生活细节中冒出来,过去的经历可以忘记,但积淀下的感觉却会凝结于心,比如看到朴东河做鬼脸,她仍然会开心一笑;面对有些陌生的朴东河,她仍然感到的内心的熟悉与亲切;再比如对肥肠粉的情结,对杜诗的偏爱……。但越是这样,她的内心就越是纠结,因为对灾难的逃避只能会使压抑潜意识的过程更加矛盾痛苦,因此,她才完全忘记了那辆自行车,本来喜欢自行车的她在地震之后就再也不会骑了,每当看到自行车,他就产生一种莫名的爱恨交织。

  自行车,作为一个重要意象在电影中曾多次出现,震后的废墟中就有一辆压扁的自行车,吴月找到马浩时他正在给自行车打气……。自行车是一种依靠自己的力量前行的工具,蕴含着自立前行精神,而这正是蒙难之后的人们最可宝贵的精神,地震之后,人们不应该回避和忘却灾难,也不应该执迷于灾难中不能自拔,需要的是勇敢面对,正视过往,稳步前行。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吴月在灾难的阴影里痛苦的挣扎,看到了她内心的矛盾与敏感,一次未发生的交通事故都让他惊恐难当,但同时,爱也给了他自强的力量,使她勇于面对不幸,并终于坚毅而乐观的前行,就像那只大熊猫一样,当看到它经过艰难攀爬终于登上山顶的时候,吴月那样欢欣鼓舞。相信此后她会常常骑着那辆自行车畅行于翠竹葱茏的杜甫草堂。

  《好雨时节》影评(六):雨水清新中的爱情故事

  大概是从很久很久之前就想看这部电影。片名清新脱俗,取自杜甫“好雨知时节”。雨水和竹叶勾勒出最初印象。

  画面干净。大量运用自然光。不管是双流机场,杜甫草堂,还是锦里,都还原了最本真的状态。但是这种真实的状态,反而不大像电影了。成都的天气在导演的镜头下,一直呈现出淡淡的灰色。特别是拍摄公路的几个画面,其实处理的很不好。但大概那些韩国人就是这样真心觉得成都的路况很差的吧。所幸的是,导演对于杜甫草堂情有独钟。同一个场景,愣是用不同的光不同的角度展现多次。朱墙翠竹,通幽小径,交错的竹林,久违的古典诗意。

  故事的开头用几个画面介绍成都初印象。不繁华。男主角坐在街边吃肥肠粉的镜头,显得有些曝光过度。那种太强烈的自然光,让整个氛围变得尖锐冷淡。丝毫没有烟火气。

  感谢我们的女主角顶着一头清爽的短发出现在男主角面前缓解影片开头的沉闷。甜美的笑容,在桃花盛开的背景下,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故事线索从女主角开始。他们曾是一起在美国留学的同学。互相带着若有似无的好感。当年未曾说出口的心事在成都湿润的天气里面悄悄酝酿,开始了忆梦追梦的过程。

  昏黄灯光的小巷,女主角俏皮的笑容,男主角笨拙的反应,显然不是王家卫镜头下的风情万种的都市男女。小巷弄里的火锅带着淡淡的感伤,大概是为了配合有关于猜疑,错过,失去。年轻时候的爱情夭折的原因不外乎此。想要重新拾起旧日时光,想要再疯狂一次,都缘于再次相遇。可是整个过程都很忧郁,即使女主角不停的用笑容掩盖内心,男主角直视的目光永远猜不透。即使她好像真的很喜欢男主角,却总是转移话题,她究竟在逃避什么?为什么两个人对于同样的事情有两个版本的回忆?为什么她明明会骑单车却说不会?

  镜头移到都江堰5.12地震纪念馆修建地址。断壁残垣。废墟上的鲜花。还有电视里播放的纪念片。好像散落的珠子终于找到丝线,可以串成一整串了。题外话:表示看到地震纪念馆的时候,觉得导演拍摄的角度和我当年过去拍的角度差不多,落脚点也差不多嘛。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可以进到里面去。导演轻描淡写的插入这些画面跟文艺片似的,要努力烘托出唯美的感觉真是不容易。明明那么悲壮。不过这个韩国导演好像基本做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支社长告诉男主角,爱情是有国界的。女主角说,我结婚了。一瞬间所有的可能似乎都变得不可能。然而一场车祸让事情出现转机。接下来的是所有的可能。你能想到的所有。有关于重新把握的故事终于给画面增添了一丝温暖感。

  强烈推荐片尾曲《Falling down》朴盛斌。雨天的惆怅从缓缓响起的音乐中渗透。如果没有这首歌,这部片子会失色不少。

  毕竟是韩国人拍摄的影片。没有烟火味。也没有一般韩国电影中的唯美。看不到有关于成都独特的魅力。就连小吃也拍得不正宗。女主角居然煮了碗清汤肥肠粉!!!!我当时就囧到了。不过的不过,画面干净自然。情感细腻。

  《好雨时节》影评(七):好雨时节

  这辈子算是迷上了成都的雨,几年前看了邱庆剑的《成都我爱你》,对成都有点薄薄的印象,之后的一个初冬,有机会去成都一游,这一游就爱上了成都的雨,总是在清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会儿,之后便乖乖的停了。

  10年初,看了这部电影,我又怀念起成都的雨;今天,里昂下着同样的雨,我索性把窗子打开,听雨的声音,不需要任何的音乐,就已经感觉平静和幸福,雨里夹杂着回忆,一缕一缕。每当此时,我就忆起《好雨知时节》的一段,女主角坐在桌前,头发还沾着水,穿着宽松的体恤,在橘黄的灯光下自言自语。这样的画面,充斥着暧昧的小分子,就仿佛两个恋人不管相隔多远或是多久,都能被这些混着雨水的情愫给湿润了。

  《好雨时节》影评(八):一部操英语的中韩电影

  曾跟朋友说自己很喜欢《春逝》,我的另一个好朋友说他非常喜欢《八月照相馆》。呵呵,看完之后又感叹道,又这么狗血的剧情----不是男猪脚有不治之症就是女猪脚由于各种不明不白的原因而不能跟男猪脚在一起。

  男人追女人(韩国电影中很多女性占主动地位的剧情严重影响了我对现实中女生追男生的概率估计),或者一方抛弃另外一方,是主流爱情片永恒的主题。这些片子把重点放在爱情最初萌芽的阶段,也是爱情最不现实的阶段。那样的爱恋一半由美好的幻想,一半由朦胧的接触交织而成,所以那个时候恋人眼里的对方,跟贴了一层发光膜一般永远的魅力四射,可爱得让人觉得这个世界都充满了爱,仿佛生命因此而有了意义(上帝笑了)。

  而我总觉得爱上一个人是很简单的,去爱一个人则tmd的很复杂了,就好像青蛙王子爱上了美丽的公主,青蛙也变回王子了,书本上故事的结局可能是他们两个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但是很有可能王子后来又有了三宫六院七十二房,公主也有一号二号三号什么的,还不能离婚,因为是政治婚姻。抱歉,希望我没有恶心到你们,我并没有想把青蛙的童话改写成欧洲版的《清宫秘史》的意思

  许秦豪的电影总是给我带来一种切近肌肤的清新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春逝》里面男猪脚在某个寺庙前去捕捉夜晚初雪的声音,还有最后一个镜头:男猪脚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拿着毛茸茸的麦戴着耳机倾听风吹麦田。

  《好雨时节》里不乏精彩的镜头;不乏小清新的小细节,但看到中间的时候我还是看了下进度条,松散的剧情并没有足够生动的意境场景来填充;一个韩国帅哥对一个四川美女究竟有怎样的喜欢也看不出来;双方,尤其是中方操着一口没有什么表达内容,没什么生活气息的英语只能提醒我这部电影是以导演为代表,以中韩双方注资为后盾,要求这一对素不相识的男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的中部----四川----演一场感情戏,还要正面反映5.12震后灾区人民坚强的精神面貌。

  1:我第一次看《春逝》的时候,是在临川的一个破旧的网吧里,好像是网吧自己的电影共享,名字是《日韩爱情动作片--- 一夜情》,我就纳闷了,怎么老是在找爱情动作片的时候看到我喜欢的牙痒痒的片子呢?

  2:有一个疑问,就是在电影进行到42分58秒时,为什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小卖部在韩国人的镜头里怎么就拍得具有韩国风味呢?向懂镜头构图的NB盆友求解。

  《好雨时节》影评(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看这个电影是要有一定年龄和经历的,当弹幕上一群看不懂的字串游过时,我想那是因为你们还小。成熟男女的爱情,发生在多雨的成都暮春时节。郑宇盛看高圆圆的那种眼神,是充满荷尔蒙的,隔着屏幕也让你心痒痒。如果他们的相遇是在一个没有伤痛的背景下(此处涉剧透),那就成了爱在好雨时节,彼此欣赏的旧友相遇,爱情自然流淌,在清新美丽的成都的春天,俊男美女,浑然天成。然而,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09年,一个空气中仍然弥漫着悲伤的时间点。当两人在酒吧喝酒时,男主有意无意的挑逗着女主,高圆圆问他,是先开了花春天才来,还是春天来了花才开。这一句台词,可以说一下子把片子的逼格拉高了。片子的节奏很慢,但这不是槽点,拜托,人家不是拍剧情片。只有这种慢节奏才能把弥漫在两人间的那种情感表达出来,这一点导演处理的非常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段爱情发生的正是时节。

  《好雨时节》影评(十):个人十分喜欢

  看第二遍才喜欢上的一部电影,当然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加分不少。

  电影整个给我的感觉十分舒服:温馨、浪漫,还有一点小幽默。这部电影最让人想吐槽的也许就是高圆圆的英语吧,我看第一遍的时候也比较难以接受,不过再看的时候反而感觉不错,呃,关键是比较喜欢May的颜,所以发音什么的就忽略不计了。

  还有,身为一个女的,我最开始甚至连第一遍看完都不是很懂May的心,不过第二遍看完,我自认为懂了。

  呃,还有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是女主的笑,真的是太治愈系了,我把片尾做成动图给同学看的时候,同学说了一句怎么能笑得这么开心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好雨时节》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