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潘多拉》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2-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潘多拉》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潘多拉》是一部由朴正祐执导,金南佶 / 金珠贤 / 郑镇荣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 / 灾难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潘多拉》观后感(一):带着我哭红的眼睛来分享

  刚刚在家和朋友一起看完了《潘多拉》,本来觉得自己朋友都是女汉子类型的,所以看之前就知道是灾难片,还是觉得不会在对方面前崩溃。没想到完全没忍住眼泪

  第一次,看完电影以后开始思考,思考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什么,有没有让我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开始思考,电影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什么才是好电影?!

  当然,本人觉得,只要观众觉得自己的票价或者时间,与这部电影是等值的话,那么它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如果在此之上,让我开始对周边有了不同的思考,那么它一定是一部优秀作品了。电影中,主人公父亲哥哥的离世,让他比谁都清楚核电站的危险,明明他是一直想离开这个危险的“潘多拉”的人,最后的结局却是他合上了这个魔盒。男主人公在和家人最后的告别时,真切表达了自己的害怕,他真的不想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那样一个雄心勃勃的人,那样一个想去远方发挥自己能力的人。”时势造英雄“有时候不是英雄有多么的向往伟大,而是如果他不当最后一堵防线,死亡就只能摆在面前。最后进入核电站的志愿工作人员,其实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生命没有多少时间了,那样努力挣扎,无非也就是再亲眼见一见自己的家人,道一声永别。

  电影结尾的字幕,是本电影最让我震撼地方,对,就是字幕。日本的福岛核爆炸之后,我们都是在叹息,一定情况下也有庆幸吧,还好不是我的国家,我的故乡,我的身边。可是谁又真正的去了解过,核电有多么的恐怖呢?再触目惊心遭遇,不是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大概都难以感同身受吧。而这部电影的结尾,清楚地警告着观影人,韩国核电的密集和危险。这是一部电影的良心,是它的使命。做不到对已发生的改变,就请让那未发生的,永远也别发生吧///////

  《潘多拉》观后感(二):真正的英雄始终过着平凡生活

  这几年韩国除了把生活变成了电影外,电影工业真是突发猛进,灾难片一部比一部精彩导演在这部片子里又是结结实实的揭露了真实世界和看上去的相比那种血淋淋的反差,还用了大半集的冲突抖了好几个泪目的包袱。现代科技的加入,让原本的配料和剧情就是看着更刺激。 剧情来说太棒太棒了!韩国电影好在什么都敢拍,什么都敢讲,加上无与伦比的煽情能力,凑成了这部堪称完美的电影!震撼震撼!和中国电影差距太大了,全部在讽刺韩国政府,结尾也是在讽刺核电站的制度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男主角诀别时刻,如果中国电影,会拍成为了国家英勇就义,而这一部,男主怂了,害怕了,委屈不满,但这才更真实啊!

  《潘多拉》观后感(三):潘多拉的盒子

  核电站题材的片子并不少见,原本是韩国最拿手的灾难片,这次虽然片子不佳但还是反应出了事实,核电站爆炸最出名莫过于切尔诺贝利,号称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当时事件爆发时首先政府也是封锁消息,且处理缓慢导致该地最终成为了荒凉不毛之地

  韩国最喜欢的就是借用电影来批斗政府,该片的剧情也很简单,讨厌核电站的男主和其朋友在核电站爆发之后为了自己家人进入核区拯救的灾难电影。作为男主,其实可以体谅他的内心,毕竟亲眼目睹过父亲和哥哥的死亡,见识过核爆发的危险,因此他不愿意呆着家乡,拿着父亲和哥哥的抚恤金毅然决然的离开,谁知生意亏本,他只能走上他不愿意的职业。但是男主与女友爱情线有点莫名突兀是其中的bug之一,两人看似完全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只是为了有一个女友这样的身份而设置了一个这样的角色,而且看的出男主并没有那么爱自己的女友,核爆炸时他联系女主却并未询问其有何危险而是直接让她去寻找自己的嫂子母亲,中途两人的几次电话也只是为了铺垫而铺垫。男主整个心态的转变也很奇怪,从原本的不接受到后来目睹朋友出事,第一次决定进入核区是为了营救朋友,这我可以理解,到了后来要留在核区虽然是为了表达其心态发生变化,但是显得导演就是为了塑造平民英雄而将刻意将其为止,反而核电站站长的人设更加合情合理,因为有一个这样的身份,从一开始核爆发时让员工撤退,到声明自己会全权负责,看的出是为了拯救家乡的普通人民而努力,然而郑进永似乎也总扮演者这样普通的平民角色,因此虽然演技在线但是也就基本及格不好不坏。

  金明民饰演的总理和李璟荣试验的官员,一个正义不行,一个一脸反派角色面相,不是两人演技不行,实在是两人针锋相对画面显得薄弱,明明都是有气场的人却总感觉发挥不出来,直到最后金明民总算硬气了一把,却对着国民说了一顿废话,当然这毕竟是一部嘲讽国家的片子,就如同男主说的一样,明明出了事,却还是让国民来解决,所以观看这段时却是对政府的态度抱有一肚子气。

  全片整体看下来的感觉首先是故事长,铺垫也长,几个平民英雄塑造的也是不温不火,众多角色太多导致每个人都没有发挥出自己的长处,且每个人的故事线也烦琐,因此看的时候切换起来全是碎片化,虽然每个演员的演技都还算在线,但是无奈剧本实在不行啊。而且金南佶什么时候变成这幅德行了,毫无魅力可言了啊。

  《潘多拉》观后感(四):电影《潘多拉》

  有一部很棒的韩国电影《潘多拉》,现在的韩国电影都是外挂了,好电影层出不穷啊,灾难片,完胜!! 其实故事开始也是很平淡情感做铺垫,直到核电站爆炸那一刻开始,灾难降临,而且核污染和其他不同,僵尸可以爆头,怪兽可以攻击,洪水可以逃避,就像哥斯拉都可以轰炸,可是核污染是不可消除,防御无效果,完全是无处不在,所以难得更大吧。其实这部电影2个主题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和政府的政策转变,如果只是个人英雄主义难么故事会很片面,我觉得在政府应对方面从无到有,也是很重要的,核事故不同于小范围典型事故,受影响年纪大,社会影响严重,都是不可避免问题特别是核资源高度运用的今天,问题很严峻!! 故事情节很紧张,不是一开始就英雄主义泛滥,这点很真实,男主也不是无所不能,很平常也很简单,也许在那种情况下,其他人也会义无反顾吧姜在赫,男主角的名字记录一下,怕会忘了,不帅,跟接地气的影响,貌似这个电影没有什么名人吧,之前我不认识。不过情节真的很好,很感人的故事,虽然有不少很负面的东西在,最后的结局还是很正能量的,很棒很棒的电影

  《潘多拉》观后感(五):男主独白时我哭了,

  看过多部韩国灾难片了,这不说实话就作品没有来多亮点,不过这样的作品还是不可能出现我国导演的手里,不管是拍不出还是市场的问题,这点很遗憾。作为警世之作我是很喜欢的,毕竟人类确实一边在发现一边也留下了太多的后遗症了,不过黑政府貌似过了点;煽情的内容评价大家好像都不太喜欢,但不煽情何以动人心,只有从画面直观的感受那种悲剧的整个过程以及给人留下的诸多痛苦才能给人深刻记忆,就像日本福岛核电站事件看再多新闻图片也不如这样一场真正的灾难摆在面前直观,毕竟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都是局内的旁观者。我个人是很喜欢男主最后那段独白的,是人就恐惧死亡,或许那就是身处死亡边缘每个人的想法,不要让我们有这样的机会吧。最后希望国产电影真的能好好的发现,市场,政策也能更宽容一点,让我们看到题材更新,内容更贴近社会,演员演技很成熟,导演更用心的好电影

  《潘多拉》观后感(六):人类建造的潘多拉魔盒,并不少

  《潘多拉》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考文垂选择+福岛五十人+天津爆炸逆行者

  建立你赖以生存的一切的基础,你生存受到威胁的护盾,国家机器得以运作的齿轮,都是负重前行的他们。

  套路化的韩式灾难片,更深层的国际问题。交给朴正祐就不会有问题。标配混蛋马后炮政府和正能量总统在流感和铁线虫之后已被玩剩下,然而让朴大妈痛恨至极的日常黑政府总是不会停止,当黑政府成为一种电影文化的时候,韩国电影的高度和深度可以说已经是涨停了,不会有更深的层次,也没有继续挖掘的意义。潘多拉保持了韩式灾难片的平均水准,而升华在对于核设施处理的国际化问题上。君不见福岛的石棺仍然是一个耗资巨大定时炸弹,君不见切尔诺贝利的受害者还在扩大,人类到底需不需要核设施,有多需要?这是个可以无休止地争论下去的问题,而现在可以定论的只有一件事: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带来的只会说灾难。而人类建造的潘多拉魔盒,还少吗?

  《潘多拉》观后感(七):潘多拉:又见豆瓣装逼人

  我大中华什么时候才能拍出一部这样的大戏场出来啊?

  而棒子是一部又接着一部的好片,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题材算是新颖,核电站核泄露,后果很严重的一种灾难。

  可本片还是逃不脱灾难片的套路。

  不过让我佩服这位导演乃至被电影所感动,数次落泪,是因为这里边讲的人性太触动人心了。

  人之跟本,不就是血农于水的至亲吗?最危难的时候,想的不外呼父母子女爱人

  看到有很多人去点赞那条喷煽情过度的短评,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可能他们没什么亲人,或者他们已经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他们的家庭已经很冷漠无情了,当下中国社会,就因为这样的冷漠人,才如此的不堪。

  在我看来,男主最后临死前的拖沓,才演绎出他是个人,如果没有那场戏——对世界的依恋,对亲人的不舍,对父母的不孝之情,那他就跟本不是个人,而是个神,不怕死不为已,太伟大,太无私了,这样是情节是那些人想看到的吗?

  《潘多拉》观后感(八):一部量产型韩式灾难片

  这个标题并不是说这部影片不好,而是作为这两年看的诸多韩国灾难片的一个总结。在诸如流感、隧道、汉江怪物、铁线虫入侵、釜山行等灾难片后我渐渐的从潘多拉中看到了相似味道。这部影片和其他同类型影片一样通过刻画政府的无作为和企业勾结以及利益至上等等来对比突出国民的无力和悲惨,设立起对立的两方使观众更能从自身的角度同这些平民主人公产生身份认同和共鸣同时这些影片另一标志就是大量的刻画小人物的真实心理并用大量的煽情戏码来赚取观众眼泪。所以这些电影看完后第一时间我都是处于流过泪、为主角同情、痛恨制度腐朽政府无能状态中。套路是好,但是要谋求创新。

  《潘多拉》观后感(九):远不如釜山行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关于核泄漏题材的电影,不得不佩服韩国的电影人,虽然剧情毫无新意,煽情煽的催人尿下,但拍摄灾难片已相当成熟,海云台,铁线虫入侵,流感,釜山行等等,皆是特效优,场面赞,加之创作环境宽松自由,更是让电影人可以无限施展拳脚,黑政治,揭人性。

  电影用潘多拉作为名字,确是贴切。传说宙斯憎恨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于是创造出了潘多拉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并把她馈赠给人类。但是越是天下掉下的馅饼,吃了就越可能拉肚子。宙斯同时附赠了一个盒子,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了魔盒,于是灾难、瘟疫等都飞出盒子,从此便与人类文明如影随形。

  作为战争的产物,核能源在和平年代投入民用。在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的时代,核能源确是给人类文明保持持续的高度发达带来了希望,所以我们等不及研究如何预防辐射,便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当前也只是封闭反应堆防泄漏,但是一旦泄漏则生灵涂炭,方圆几十里将在未来的上千年将成为无人区,比如切尔诺贝利。

  当然,和其他观影者的感受一样,电影的剧情过于平庸,经不起对敲。电影的故事不复杂,开始先交代人物关系、政治立场等相关背景,然后交代后来事故的原因,半个小时后核电站出现危机,剧情瞬间紧张起来,一环扣一环,救灾、逃难、高层博弈三条线并行交织,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导演的叙事功底还是很扎实的,后半段就开始大量煽情了,最后男主牺牲自我炸毁底仓,让我想起了头几年摩天楼的结尾,简直一个模子。

  电影的优点就是特效和场面,核电站的外观以及爆炸的场面都极为逼真,人们蜂拥逃难的场面也是非常壮观,导演对核电站的专业知识也做足了功课

  缺点是煽情有余,悲壮不足,讽刺有余,细腻不足。电影长达2个小时10分钟,后半段煽情过多,大大消弱了故事的悲剧性和壮烈感,对人性的复杂多面未作过多探讨,这一点就远远比不上釜山行了。男主角后来救工友,以及慷慨赴难这种平民英雄精神,电影交代的缘由友情亲情,可是电影前半部分对友情和亲情的铺垫并不饱满,对男女主之间的爱情就更加没有交代了,基础不稳,注定最后感情的宣泄就比较尴尬,最后放炸药的桥段也过于牵强,远不如釜山行里的流畅自然温馨。总统与总理的内斗也只停留在事件处理表面,没有交代深层次的原因,两人脸谱化明显,为了黑政治而黑政治。

  好的电影就是要把观众带到黑暗中去感受丑恶、痛苦、绝望,但在最后总要泻下一缕阳光,比如釜山行。可是潘多拉却没有表达盒子里最后有希望的意思,也没有对核能源作更深入的探讨,这也是影片一大败笔。

  《潘多拉》观后感(十):《潘多拉》:核事故就像打开的潘多拉盒子

  继《釜山行》这部丧尸灾难片在国内外大获成功后,其制作公司N.E.W.再接再厉,又推出了一部重磅级的灾难电影《潘多拉》。

  该片由曾执导《铁线虫入侵》的朴正宇编剧并担任导演,他透露,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很多国家都在使用核能,韩国更是全世界核电站密集度第一的国家,核泄漏的隐患几乎到处存在,他希望这部电影能引起观众的思考。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潘多拉》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