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梦魇疯人院》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22-03-21 09:46: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梦魇疯人院》经典观后感10篇

  《梦魇疯人院》是一部由杨·史云梅耶执导,安娜·盖伊斯洛娃 / 帕沃·里斯卡 / Jan Triska主演的一部恐怖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魇疯人院》观后感(一):两个体制两个极端

  刚开始看的时候云里雾里,最后新院长被放出来提出的体罚疗法:用身体遏制思想,与旧院长提出的自由主义和艺术疗法与开头史云梅耶的两个极端不谋而合,也即两个体制

  杰恩在两个体制中总认为未来会比现在好,结果侯爵等所代表的旧的体制让他失望后他便寄希望与被禁锢的新体制,旧的体制被革命掉后,原本还有个白色谎言——及革命成功后可以走出疯人院可以安慰度日,却被明确告知,之前你只是个试验品,你不可以走出去

  人在体制交换的变革中总是无所适从,与其相信院长,还不如面对自己永远都只是院长的试验品的事实,否则最后也只是会被套上疯人的衣服强制关在疯人院而已

  当然我上面解释过了,大家都懂疯人院与院长是什么

  很有意思的政治片儿,史云梅耶开头说这是部恐怖片,明白了之后真的挺恐怖的不是吗??

  里面的舌头眼睛心脏肌肉,真的很萌诶O(∩_∩)O~

  《梦魇疯人院》观后感(二):“大师”还是“大屎”?

  他热爱生肉。

  他热爱内臟。

  他热爱人脑。

  他热爱眼球。

  他热爱舌与头骨。

  他热爱用钉子。

  他热爱用木质大衣柜。

  他热爱吃鸡。

  他亵渎神灵。

  他反宗教反自然。

  他是史云梅耶。一位捷克鬼才导演。

  这是我看了他两部长片及几部短片得知的。

  看第一部长片《极乐同盟》,又名《如何达到性高潮》。

  看完后感觉他是位“大师”。

  第二部叫《疯狂疗养院》,看完后我认为他是“大师”中的大屎。

  抛开剧本内容不说。单是以上提到的那些道具,严重感觉到,这个所谓的名导的脖子卡到瓶颈了!不同时代的片子拿出来一对照,竟然大相径庭,毫无创意可言。艺术形式已经原地踏步这么多年,单一了这么多年。

  最重要的是,叙事直白的可怕,没有悬念没有迂回,电影一旦失去了神秘感,而只是借助稀奇古怪的道具,就太显肤浅了。

  记得一个摄影师老师曾经说:“做什么艺术行当都没有什么难的,也没有什么别人能拍的我拍不出的片子,但是所有的艺术家最害怕的就是形成一种艺术形态无法自拔,陷入其中找不到或者不敢尝试其他形式的创作。”

  当初觉得他说的难以理解,觉得怎么就难在这,今天拍了花花草草,明天拍月球宇宙不就是一种突破吗?今天看了史云梅耶才体会到艺术的困惑。希望这个名导能够突破自我,砸碎枷锁,不要让昔日家喻户晓的“大师”最终变成臭名远扬的“大屎”。

  《梦魇疯人院》观后感(三):这个世界把我逼成精神病,那我就把这个世界变成精神病院!

  看看现在的人,随随便便都能被冠以各种病:被害妄想症,中二症,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等等等等。

  为什么有这些病的存在?只因为某些小群体状态或者形式比较与众不同,然后大部分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正常,就把与自身相异的就称为'病态','畸形','残疾',如此大家都有病,这病就叫'正常病'。

  人生来独一无二异于他人,因此人人都有病。而人的组成无非就是肉体和意识,要达到肉体的一致很简单,死是最快的捷径,要达到思想的一致很难,因为思想从不随着肉体的毁灭而消逝。

  这个世界本是精神病院,我们都是精神病人,我们最大的疾病便是我们对于人生而自由这种思想的忘却。所以,能救赎我们的,从来不是上帝,而是自由,并且只有自由。

  如何才能获得自由?人生的枷锁似乎伴着我们出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沉重。我们不堪重负,于是寄希望于有人与我们一同承担这沉重的枷锁——限制自己的同时苛刻地去限制他人,这是互相的——统治者们用钱,用名,用利,用权,用武力半引诱半强迫地给你套上本应是他们的枷锁——佩戴枷锁的人越来越多——枷锁只会变多变沉而不会变少变轻。

  终有一天有人承受不住,终有一天有人于心不忍,终于有一天有人记起了自由——他们想要摘去自己和别人的枷锁,即便不能摘去,也抱着最小的希望:稍微减轻枷锁的重量。

  但自由不是教了人人就都能学得会的。

  于是,那部分觉醒的想要挽救自己的同时挽救他人的人,选择了两条路:1.推翻单方给予枷锁的统治者。2.开化更多渴望自由的人不再互相给予枷锁。

  乍一看来,第二点似乎是第一点的基础,因为貌似只有更多渴望自由的人出现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推翻专制统治者。实则不然,对很多人来说,他们不必去知道自由是什么,只需尝到自由带来的枷锁重量的减轻的甜头,便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可最难的是,怎样让他们尝到自由带来的枷锁重量的减轻的甜头。

  因为长久的“病患”,他们丧失了味觉,别的知觉也趋于麻木:舌头适应了苦味,肩膀也习惯了沉重:给他们甜食,很多人起初是适应不了的,而摘下他们的枷锁,他们环顾四周反而心生疑虑——别人都有枷锁,我怎么没有?!本来就因为异于他人而被冠以有病的名头,现在和有枷锁的大众差距更大了,那病是不是更重了?!不过还好,在他们的知觉慢慢恢复之后,他们中的大部分就会为脱去枷锁而欣喜了。

  已经觉醒的那部分人在开化未觉醒的那部分人的道路上走得很艰辛。他们尝试着各种方法,起初都是循循善诱的劝导,但是不难看出这个手段的效率并不高,从而演变出了半冷不热的嘲弄和看似荒诞不经的讽刺——这个手段效率高了风险也高了——要知道,有些人是宁愿不要自由也要去维护自己那一丁点仅存的自尊的,结果他们像个反叛期的少年少女一般,半句中肯的话也听不进去,甚至于完完全全地抗议对方的每一句话!不过还好,持半信半疑的态度的人占大多数。

  殊不知持半信半疑态度的人是最难去争取的那部分人。专制统治者们占了太多优势——钱权名利,可已经觉醒的那部分人能给予的只是一个希望,被唤醒者能想象,却看不见,也摸不着。即便有人对钱权名利没有企图,也可能会被棍棒给打败了,或被别的东西给诱惑,就像这部电影里的男主角对那个荡妇的被利用的爱情。如此的种种使得专制统治者们很容易在这场角逐中获得胜利。

  最后的结果,可能就像电影里一样,专制统治者们又成为这个精神病院里的医生,囚禁所有人,依靠对肉体的鞭笞来磨灭人的意志,寄希望于民主改革,表面上看起来荒诞不经的侯爵却被关押,被可耻地用毁灭肉体的方法来压制思想,而这结果的造成仅是因为他试图去帮助那位“时常做噩梦的,半信半疑的”男主角。

  民众的判断决定了他们生活在一个看似怪诞但是自由的精神病院,或者是一个依靠枷锁和肉体上的鞭笞因而看上去秩序井然的精神病院。

  ——————————没啥特别的分割线————————————

  杨·史云梅耶的隐喻太强大了,个人浅薄地说几点自己的看法。

  1.我作为一个轻度生肉恐惧症患者彻底拜倒在他的那些看似可怖的生肉的石榴裙下:有些人是条舌头,耽于口欲;有些人只是眼睛,只会看;有些人只有脑,但不能表达,而大多数人只是块会行动的肉,不会看,不会尝试就更别提思考了。

  2.伯爵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以及怪异的举止看似很无端很邪恶,跟后来出场的医生相比就更加,其实是对众生被困而不能醒悟的嘲笑以及为了唤醒男主角而做的比较极端的举动,表达了导演恨人们分不清看似正义的荒诞和看似荒诞的正义,只会感性地去看一个人的表面却不能探究其深层次的意图。(经朋友提醒,向侯爵表达最高的敬意,也向校内上的)

  3.男主角的梦魇也是你我的梦魇,害怕被囚禁害怕失去自由。

  4.女主角的存在则是为了表达:邪恶的东西外表总是那么有迷惑性,对其应该〇容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5.在精神病院看到的精神人看似怪诞,却是这个社会的完全写照。往人身上泼墨的和甘愿自己当画布的——艺术家;拿刀刺坏枕头的——暴徒;拿了刀自己私藏的——小偷;喂鸡的——农民等等等等,每个人都不难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子。表达了这个世界就是精神病院,或者说,精神病院就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6.导演为什么强调说这部片子是恐怖片,恐怕不是单纯的因为这片会给生肉恐惧症和家禽恐惧症者带来不适吧?是因为杨·史云梅耶对这个世道的了解清醒到近乎残酷,他就是要赤裸裸的把这恐怖的现实摆在你我面前,不会因为我们的拒绝和不承认而改变。

  因为迟钝,很多想的描述不出来,暂且先写这么多。

  《梦魇疯人院》观后感(四):重新发电

  而这种知道,并非用地图去再现一个已经定型的地形,而是创造行动。

  ——邱志杰

  杨 • 史云梅耶的电影《疯狂疗养院》,同时从爱伦 • 坡和萨德侯爵那里获得灵感,讲述绝对自由,以及文明的操控和压制。片头导演现身说法,竟然首先强调这部电影与艺术无关,所谓艺术早已被夸张的渲染所代替,电影不具备丝毫的艺术性,只是关于如何建造疗养院这个意识形态问题的探讨,大体存在两种方式,两种都是极端主义,极端自由的和极端保守的,皆筑基于监禁和惩罚这个共同的基础,当然,也许还有第三种,就是集此两种极端主义于一身。

  我们希望从城市展的角度探讨艺术展,城市演变为大都会,正是集此两种极端主义于一身之表现,大都会早已将自己从城市那里继承的政治遗产,统一安排在自己的分割符之中。艺术也不能幸免,虽朝暮弹唱,虽放任自由,也终不过是被监禁于大都会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边沁监狱之中,膜拜在招摇过市的“札格纳特”,这个马力巨大又失控的景观装置面前。只有在此意义上,重新发电,才成为一个问题,发电厂早已搬离,巨大的躯体转化为失控的城市遗产,失去了原本的使用功能,被抛入来日方长的世界。发电厂的未来不可预知,可能是古董,可能是垃圾,也可能是艺术作品,全在于如何重新发电,如何做到真正的重新,重新发电,不是为景观装置输送新能源,进行一种好大喜功的嘉年华式阐发,发表欢迎拍砖的宣言书将砖头积累为自身绚丽的颁奖台,重新发电,不是为景观装置挂上复活节的游行彩车,装点招摇过市的行进路线,以影像和文字游戏传播自身肤浅的诗意和懵懂的青春,重新发电,也不是为景观装置提供向未知领域进发的可能性,将对生存方式的资源性命题转化为无差别的牟利行径,自封某某人士将他者视作未被开发的矿藏一般颐指气使自以为是,还揶揄还支招还法外施恩还昂首天外。

  重新发电,就是绘制地形图,行动中的再生产,营造出一处心灵脉动的共同体场域,在二维的投影上重新理清三维运动的深度和广度,并借以新视角返观二维世界,“札格纳特”的铺陈改变不了景观装置表面上的匀质性,三维运动的波澜起伏也远远超乎二维观者的想象。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层级复合的空间之中,二维投影的世界拥挤却留给三维运动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城市展还是艺术展,都是捕捉此三维运动的专门技术,而非在二维平面上的简单搬运。重新发电,就是跳出二维空间,重新发现投影之外的世界真实,就如同重新发现景观装置背后的来日方长一般。景观装置终结了城市的历史,但其自身也旋即被历史的城市所终结,城市展或者艺术展,作为此终结之再终结,正如幽灵一般死死萦绕在景观装置的周边,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重新发电,就是无条件投入这样一场持久的战斗之中,在战斗之中,积累继续战斗所需的弹药,勾勒未来都市行进的路线,保全社会群体再生的能源。

  《梦魇疯人院》观后感(五):血肉狂欢

  曾经一度沉迷于各种怪诞电影。衷情两个小时的影象刺激。

  这些电影的导演本人很少去记住他们的名字和来头。只知道,诸多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更是乐于冲击传统美学的自我主义战士。

  漫漫长夜,抑郁侵袭时候,此类片子是最好的麻醉药。得以窥视他人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快乐的。

  最少,能哄好我的怪异神经。

  喜欢爱伦坡的人会爱看,因为整个剧情简直就是坡小说的大合集:《红死魔的面具》、《乌鸦》(片中是白鸡)、而侯爵母亲被埋那段的灵感是取自《鄂榭府崩塌记》。

  除去视觉系动画、时空错乱,故事情节同样怪诞不经。

  真的不是艺术电影,它渎神、逆经叛道、无休止地展示恶心。但也不仅仅是视觉刺激,是在黑色幽默的名义下对自我辩解的嘲讽、对是非曲直的怀疑。通过讲一个疯狂的故事来思考极端的辨证关系:保守派和自由派之争。

  照我的看法,片子虽然到处充斥着新鲜的肉块和器官,但是每次它们的出场都带着拟人的动作和激昂的革命音乐。不论是生肉(大概是猪肉)舞蹈、内脏暴动、眼球爬进头骨、舌头交合,用动画的表现手法还有那么一丝丝可爱的意思。最少是冷幽默的。

  当然,如果是有洁僻或者从来没下过厨房的人,应该相当受不了这种肉肉的真实。影片一开头的猪下水足以把你唬一跟头。

  片子中的羽毛人、从雕像的眼口乳房中窜出的舌头、模仿法国大革命的疯子聚会、侯爵对上帝的漫骂,昂然响起的马赛曲,是经典。

  随便说句,男主人公的眼神让我想起约翰尼德普。也许,拍这种神经叨叨的片子必须纤细脆弱、满脸无辜。

  作为一部有阴暗情节的影片来说,根本不算压抑,也没有让人透不过气的局促感。节奏也够流畅,我想这都得益于大约十分钟就出现一次的血肉盛宴。

  再强调一次,那些肉肉真的很幽默。

  《梦魇疯人院》观后感(六):都是货架上的肉

  史云梅耶在片头说:"你们将看到的是一部恐怖电影. 它跟艺术无关,艺术被夸张的渲染代替....以此片来悼念爱伦坡.感谢萨德侯爵,从他那里我听到了辱骂神明的声音,以及一些反叛的思想观念.电影的主题是意识形态的争辩.争辩的核心是如何建立疗养院.....有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个争论,它们都是极端主义.一个是绝对自由的,另一个又拼命保守,它们的共同点是控制和处罚....."

  史云梅耶所谓的绝对自由是借侯爵(根本是萨德的化身啊)这个人物通过极端的违背常理的淫乐,渎神和荒诞行事来展现的;保守主义当然说的就是站在侯爵对立面的男主角了.

  信仰上帝的男青年被侯爵家里他窥探到的一系列荒淫,怪诞,反道德的行为所震惊.他站在基督徒的道德立场上质问侯爵.然后得到这样一段讽刺神明的话:

  quot;摒弃虚伪的道德和奴性的传统是因为我们浸淫快乐吗?因为我们用想象力反抗吗?"

  上帝连自然都不如,自然至少还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思想的客观存在,而上帝纯粹是人们出于对恐惧和愿望而虚构的东西."

  quot;为什么人们一定需要上帝来做什么?让我们不能作恶,那才是值得敬仰的上帝.然而上帝却给人类选择的自由,于是人类受到了种种诱惑.以上帝的智慧一定知道诱惑会把人们引向何方.他诱导他的傀儡误入歧途仅是为了让自己开心."

  这套说辞无疑是SADE的理论体系所衍生出来的观点.或者说,这就是JAN站在与SADE同一阵线继而发出的厥词.

  JAN曾经得过厌食症,被疗养院强行喂食.所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他的电影/短片里,食物都毫无美感,甚至恶心,更别提让人产生食欲了.他说吃不只是"吃",也表明一种逐渐被现代文明吞没的意思.

  人类在千古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出的不只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还有文明的附加产物:机械化的复制,刻板的模式,循规蹈矩,表面的和平与友善,虚伪,阿谀谄媚.....

  深陷这些完全背离人本性的僵化的愚蠢思维中,除了让我们千篇一律走向日渐黯淡的未来和虚无,是不是别无其它.

  那些被世人和假道学家们所鄙弃谴责的"疯子"却是真正忠于自然的人,但他们的非理性和恣意妄为却一直遭到社会的排挤和同情.

  这个社会就是病态的.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带来的精神贫瘠恐怕就是导致病态的最大一个祸端.

  片子最后一个镜头,不管JAN是陈述还是在讽刺,他道出了这样一个事实:经历过社会"洗礼"后的人类,不过就是排列整齐码放在超市货架上,塑封之后明码标价的肉而以.

  《梦魇疯人院》观后感(七):我们就生活在疯人院里

  透过伯爵的嘴说出了很多杨大爷的观点,

  其实我一直觉得人很荒唐,各种怪诞的行为因为习惯而熟视无睹。

  很多被冠以冠冕堂皇的帽子,贴上各种漂亮的标签,披上美丽的外衣。

  但本质上,我们只是动物,人性的根本就是动物性。

  当道德遭遇人的原始本能,你不存在选择,因为要生存杀戮是无可避免的。

  宗教,更是扯淡,如果各个教真实存在,那耶稣,佛祖,真主等等他们平时是一起斗地主还是打麻将?不过是草民的精神麻药,上瘾还有快感,花钱少不害人是优点。

  宗教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各个教种那种最好用,那种就会得到当政者的扶植,自然也就壮大了。

  杨大爷很厌恶食物和性,所以他的原始本能欲望不强烈,才可以使他能比较客观看待思考问题。

  这一幕映像最深,男猪说我是志愿者,可以随时出院,新的院长说:谁说的?男猪说:院长说的?(当然是前任,现在已成阶下囚的) 新院长答:我就是院长?等你病好了才可以走。

  两种体制的转轨,让一些人一些事陷入无比的尴尬中而不知所措,伴随着迷茫,和在新势力面前的妥协。

  《梦魇疯人院》观后感(八):SOSO

  导演本来是玩儿动画的。

  所以片子里头的肉的场景就十分的动画化了。

  很有小时候看大盗贼的感觉。

  这个片子导演很有装B的嫌疑。因为片头的那段非艺术声明

  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种装B的状态,当然导演也很聪明。

  先说了与艺术无关。也就避开了很多板砖。

  片子中很多东西确实来自萨德,这个我看得出来。至于爱伦坡

  我就没有感觉了。片子里出色的还是那些肉的场景。片子其它

  部分基本上不值得一提。这种混淆现实与幻想。颠覆宗教与正常价值

  观的手法与设定也极其一般。情节也一般。每每让我想到晦涩的裸体

  午餐。不过后者走得更远而已。肉的部分又想我想起那部极其出色的鳄鱼街。鳄鱼街里那种纯粹的黑色动画的感觉本片只做到了一部分。总之本片拍得过于厚道。给口味重的观影者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恶心是有一点。但不至于到让人吃不下饭的地步。黑暗的感觉也有一点。但是又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那种黑。片尾的结束不幸落入了俗套。让我提前猜中了。

  因此对本片的印象大打扣折。

  说了这么多本片的不是。

  评价还是给了四星。没办法。谁叫这种片子实在是太少了。

  到得了手的更少。资源匮乏得很啊。

  《梦魇疯人院》观后感(九):永恒规训——《疯狂疗养院》

  着实不喜欢“疯狂疗养院”这个译名,在我看来,这部捷克导演杨·斯凡克梅耶的名为“Lunacy”的影片应该译为“癫狂”更贴切。被誉为超现实主义大师的斯导讲述了在一 个精神病院发生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一点都不“超现实”,正如他在开头所言,这是一部向爱伦·坡和萨德侯爵致敬的跟艺术无关的电影。于是从一开头我们就知道了,故事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非常现实的爱伦·坡式的恐怖和萨德式的施虐。如果有什么不现实的话,那只是如同插播广告一般出现在正常情节之中的小动画片段,这些片段的主人公是一堆堆货真价实的猪肉、猪舌、猪爪、猪脑以及猪眼睛等。

  关于癫狂的一切,都是搞文学、绘画和电影的人所喜闻乐见的题材,其中的精品并不多见。就电影而言,尼科尔森出演的两部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闪灵》和《飞越疯人院》,前者更加恐怖,而后者的施虐气氛较重。《Lunacy》在故事的讲述上则有其独到之处,不过在这个故事大爆炸的年代,我早已经学会见怪不怪了。因为更多的原因,我不想做一个复述故事情节的人,只能说就我的智商和口味而言,看这部电影没有丝毫浪费时间之感。

  故事中的治疗者有两派:侯爵和马医生是彻底的自由派,他们主张让病人自由释放自己的想法,对于特定的病人,虐待甚至杀人都有其合理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为虐待者和被虐者、杀人者和被杀者共同享受;康医生和他手下的护士们是狂热的惩罚派,他们的治疗手段是用惩罚肉体的办法衡平肉体和精神的关系,因为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存在着思想和身体之间的较量,后者如果强于前者就会导致精神上的不正常。康医生将惩罚手段分成13个等级,病情越重,惩罚越残酷。护士小姐夏洛特则在其中充当了转换器的作用,无论是谁掌握精神病院的权力,她都能够乐在其中,这个悖论在于所有所谓正常和不正常的人都臣服于不同形式的性欲之中,而夏洛特对于他们而言真是一个能够释放性欲的天使——依然是一个趣味性的“共享”。夏洛特和可怜的主人公简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形式的共享,只是内容换成了“爱情”:夏洛特用对简的慕恋诱引后者对她也产生了爱恋,他们一起完成了精神病院的权力更替。

  在故事的最后,自由派全面落败,侯爵受到了第13级的惩罚,夏洛特继续享受她和康医生的性爱游戏,而简,没有任何变化,拥有爱情不能拯救他,失去爱情也不能,他继续产生有人要捆绑他的幻觉,也就继续呆在这个康医生主政的精神病院里……

  导演很好地扮演了他在开头的角色,他让爱伦·坡和萨德都同时平等地说话,他让马医生和康医生一起穿白大褂——他让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地位。对角色的最大制约就是对观众的最大放纵,你可以站在精神病院的任何一个角落里,或者站在它的院墙之外。但是你必定会选择一个属于情景之中的角色,你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只是你自己。最后,你一定得回答一个问题,在精神和肉体的衡平中,你的选择是什么?没有选择当然是最可悲的一种。

  可以想象,一定会有人嘲笑导演的庸俗,从他一开始说“这是一部和艺术无关的电影”开始。不过我正是由于他说的这句相当低调的话而先入为主地判断它会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因为当大师们高调时,我们已经看到了什么:大场面、大制作、大红大绿大色彩、真真假假大馒头……相信也会有人如数家珍地发现在影片中所流露出来的各种前人的痕迹,这些痕迹并不是导演才华用尽的明证,当爱伦·坡和萨德一再重现,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我们在阅读那些恐怖和虐恋的文字,而是在体验这个现实世界的恐怖和虐恋,尤其是在体验关于自由的种种状态。正如后现代是另一种状态的现代,超现实也是另一种状态的现实,影片中所有人都是癫狂的,所有人都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心中,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说我们必须选择现实主义,从而选择对这种状态的默认,那么就是一件多少有些可怜的事情。在此,我不得不引述福柯这位天才的认知:他认为现在我们对“不正常的人”所拥有的医学上的权力,只是一种对社会进行权力干预的技术性操作。这些不正常的人之所以被认为不正常,并必须接受医学的权力约制,是和相对而言所谓正常的人对社会的保护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这些人是社会权力发展的产物,癫狂,只是一种历史性的症候和状态。人们将这种技术进行扩张,就产生各种各样的“治疗”:精神层面上的疯子、肉体层面上的瘸子、乃至手淫的儿童等等。更为严苛的治疗是监狱,通过对时间、行为和目标等方面的限制治疗他们的罪行,这方面进行的扩展是整个社会——学校、工厂企业甚至政府——最终结论是,所有人的肉体和精神被各种各样的方式所“规训”。

  从规训的意义上进行阐释,Lunacy就是一部关于不正常的人的规训和反规训的影片。撇开情节因素,这是一部个人接受规训和反抗规训的影片。它没有隐讳地反应这个社会——无需如此,它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描写了这个所有人生活着的社会的状态。正如福柯所言,状态是一个极具力量的词。它的力量大到我们必须生活在这个状态之中,它是历史的,就目光短浅的我而言,它也是永恒的。

  (对于一个消费社会而言,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不得不接受大众的消费,也就不得不接受各种各样的宣传,它的一个偏离轨道的目的是让人们更多的关注是馒头好不好吃,胸脯是C罩还是D罩。对于这部影片而言,这同样会是大多数人观摩之路的终点。写影评,并让人阅读,痛苦也就这样产生了,因此,我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消费者。真令我不得不有些做作的沮丧。)

  《梦魇疯人院》观后感(十):史云梅耶的序言

  除了电影开头导演的现身说法外,史云梅耶还为这部电影另作了一个序言:

  【序言】为了写《疯狂疗养院》的剧本,我从爱伦坡的两个故事里借用了灵感,即《提前埋葬》和《焦油博士和羽毛教授的疗法》,经过我的加工改造后,电影情节基本上看不出爱伦坡的故事。其中的侯爵这个角色则直接源于萨德侯爵,并受到他作品的一点点启迪。《疯狂疗养院》算是一部真人电影,动画只是在场景转换或梦境和非现实场景中使用。虽然,电影里的故事被设定在19世纪初的法国,但里面有意的增加了一些时代错误的东西,以提醒大家这部电影对当前现代世界的寓意,和除了把当前的世界比拟为疯人院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如果我一定要给这部电影归入一个类型的话,我想应该是“哲学恐怖片”。他的主题是关于绝对自由,以及文明的操控和压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梦魇疯人院》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