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凶铃》是一部由中田秀夫执导,松岛菜菜子 / 真田广之 / 竹内结子主演的一部悬疑 / 恐怖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午夜凶铃》影评(一):虽表恐怖,情感亦重
午夜凶铃这部诞生于上世纪末的经典恐怖电影在首部播放之初会立马给人一种惊悚的恐怖气息,令人对七日之死这种气息为之一栗,故事中贞子那种幽森的形象渲染的淋漓尽致,那种突破电视屏幕,时隐时出的另人窒息的惊恐即使经过了很多年依然不被人所遗忘,电影的前三部大都是毫无保留地描绘出贞子的可怖,杀人如麻,即使死了也要利用那寄托她哀怨的录影带连环杀人,那持续播出的一幕幕让贞子在恐怖这个界域立足了脚步。这部片子将会当之无愧的在那个恐怖刚起的年代独步一时,但第四部的出现恰恰打消的恐怖本身,这不得不说是一部有非凡意义的完结篇,这种超脱于恐怖之外的情感境界,这是单一的恐怖片所缺乏的,它让贞子这个看似恐怖的主人公形象变得令人同情和叹惋。有了这样对贞子凄惨悲情得令人几乎在结局落泪的情感,恐怖片的所应当有的情节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这部经典影片应该完整地欣赏下去,会深有体会。情感很重要。
《午夜凶铃》影评(二):不明白啊不明啊 看了午夜凶铃第一部 请进
(午夜凶铃第一部) 那个男主角高山龙司,他为了调查事件的源头来到了伊豆大岛。 然后就和他前妻一起找到了山村志津子的表兄想要了解当时志津子被带去东京做实验的情况。 原来男主角也有探知过去的能力,他看到了差不多在40年前志津子被伊熊博士验证是否具有超能力的情景。 为什么这里镜头一变黑白,里面就出现了女主角浅川???后来还有志津子的女儿贞子握着浅川手腕的场景???按道理来说40年前贞子差不多10来岁,可那时候浅川压根就没出世啊。怎么贞子能握着浅川的手腕呢???期间贞子还用自己的意念杀死了个和自己妈妈做对的记者。 后来镜头有切换回来了,画面又变明亮了,浅川摇摇晃晃站不稳的倒下了。 我能弱弱问句不,浅川为什么会倒下呢?
《午夜凶铃》影评(三):《午夜凶铃》
已经快要忘记主要的情节了。不明白当年为什么由这样一部影片引导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恐怖片的潮流。 今天再次将《午夜凶铃》系列回味了一遍。对于恐怖片呢,自己早就麻木了。不过今天却看到了恐怖气氛背后的真实。我有一个好友,他曾经对我讲: 他第一次看《午夜凶铃》是在一个家里没人的后半夜,关着灯。他在扫电视,扫到《午夜凶铃》(第一次看不知道,当时已经演到后半段了),看到一个女人在井里摸东西,一个不知什么东西的东西从井水里浮上来,然后突然就进广告了。他没太在意,继续扫台。看一个娱乐节目看到放广告的时候,他无聊就扫回《午夜凶铃》看看演哪里了(他当时坐在离42寸背投一米左右的地板上),电视先是出现了频道号,随后一个巨大的让人无语的经典的眼睛出现在电视上(不用不信,真的就卡的这么准...)...然后他把拿在手上的遥控器甩到了离他3米左右的鱼缸里... ,我听完后笑抽了。 恐怖,就是让人产生恐惧。而恐惧的由何而来? 《午夜凶铃1》:一个气氛,让不少的人吓 了一跳!! 我个人就看法是,自己吓自己,恐惧源于本身!!但是人的好奇心总是比恐惧心要来得强!!不然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去看那影带!!哈哈!! 恐惧总是无所不在的!!我在看这部的时候也真的有点~~~!!!但是在看到高山死而浅川没死的时候,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因为浅川抱了那个骷髅!!所以她没死!!爱让她战胜了诅咒!!而不是因为翻录什么的 。 《午夜凶铃2》:我觉得这个应该不叫《贞子缠身》而该叫《贞相大白》。 因为其中讲述了贞子是为什么死的,事情的真相完全被批露了出来!! 为什么在世界上的人对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都视为妖怪呢???为什么总是不能容纳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我觉得应该说是比自己强的人)??我想这就是一种恐惧吧!!恐惧自己会被淘汰被抛弃。 这些恐惧比贞子的恐惧更甚,所以都无可避免的陷入了贞子所营造的恐惧气氛!!我看到这已经不觉得有什么恐怖的了!倒是多了对贞子的一种同情和佩服。贞子是无辜的,就因为自己身上有着常人所没有的能力就必须消失。而且还是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推下井,试想一下有哪个父亲会如此的狠心把自己的女儿杀死!!虽然只是淡淡地带过说伊熊死了,但是总给我一个感觉他是因为杀了自己亲生女儿而愧疚而死。 可惜贞子掉进井里后却偏偏没死,而且还活了30 年,试想一个人在暗无天日的井里生活是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来抵抗心里的无助和恐惧(说真的要是是我这样,我可能还不到一两年就崩溃了)。所以我佩服她!! 《午夜凶铃3》: 日本恐怖片王《午夜凶铃》的恐怖延续……讲述高山被厉鬼贞子惊吓致死后,警方认为死因有可疑,决定解剖尸体。而解剖官正是高山的同学安藤。在解剖过程中安藤发现了一张写有数字密码的字条,更揭开了杀人影带的秘密,最不可思议的是贞子欲借高山与情人交欢后的胎儿还魂报复,她的真身出现,将惊吓推上顶点…… 《午夜凶铃4》: 在这一集中,贞子谜一般的过去将被揭晓。昭和43年,贞子18岁,母亲志津子死后,贞子的身世究竟起了什么重大的变化?为何任何人都无法逃脱诅咒?决定性的关键将在本片中一一揭晓。 本片由一直以恐怖片著称的导演鹤田法男执导,集合贞子系列作品的恐怖精华,以最骇人的视觉影像,将贞子呈现在大银幕前。 影片里的人们所恐惧的是什么?他们怕的是死吗?好像不是,因为很多人在谈论到死亡的时候都是如此的兴奋,甚至于有点嫉妒那些被贞子缠身而惨死的人们。都希望自己谈论的是自己经历的,或者参与的死亡。这样看来,死对于这些人来讲,并没有表现的那么可怕。 真正可怕的,不是死亡这个结果。而是从得知即将死亡到真正死亡之间的过程。那种明知自己的末日什么时候到来,却毫无办法的恐惧,足以让人在死亡以前就已经崩溃。解脱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解脱之前那种无助,却让每一天都周而复始地煎熬着。仿佛会有一点希望存在,或者一点侥幸,让人不忍心在大限之前放弃。然而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发现希望终究成为泡影,却已经无力再挣扎。这就是来自与希望与失望的恐惧。hope,is a dangerous thing,hope can drive a man insane,it's got no use on you inside, you better get use on this idea。 此外,值得恐惧的还有死亡的方式。那种被未知的,没来由的事物突如其来活活吓死的状态,足以另任何人齿寒。自然的衰老人不会怎么怕,而得了新种的怪病就不一样了。同样,若说死于洪水猛兽,大多只能带来悲哀,但若是死于电视机里爬出来的一把黑发,那就足一制造恐惧。这就是人类对未知事物本能的恐惧。 看电影的人们又恐惧什么呢?他们怕的不是贞子那有眼无珠的脸孔。而是贞子出现的时空,都太贴近生活了。我们不会去怕那些在科学上无法证明存在的鬼怪或其他什么东西。怕的是某一天,你发现你身边最平凡的东西也会出现异变。想像一下例如镜子,电视,录像带,井以及诸如此类熟悉到不能在熟悉的,现实到不能在现实的生活用品中,用了几十年都平淡无奇的物品,突然成为贞子活动的媒介。在使用这些身边的事物时,难道可以毫无心动?或多或少的疑神疑鬼,慢慢累计起来就是恐惧。对于现实的恐惧。因为现实的残酷,使人们不敢轻易否定哪怕最荒诞的事情发生的可能。 这样来想,这影片的成功就可以理解了。用现实的东西,来打击现实的人群。真正的恐惧,也只会在现实的生活中产生。
《午夜凶铃》影评(四):《Ringu》片名解读
Ringu,一般中国译名为午夜凶铃,因为日语Ringu实质上就是英语的Ring,属于外来语音译,也就是电话铃声,而如果在伊豆指定的旅馆里(仅限),也确实可以接到恐怖电话,在加上这个惊悚的片名,的确营造了一种还没看片,就已经先感觉到恐怖的氛围。(但需要注意一点,这个恐怖电话和午夜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玲子在伊豆调查时,下午也接到了这个电话。片名加上“午夜”只是让你感到恐惧而已,如果只叫凶铃,估计你会一头雾水。)
在那个年代,无法预期的电话铃声响起,确实是有够吓人的,尤其是安静的环境里,且不说现在的手机在安静的情况下突然播放MP3歌声(铃声)会吓到人,以前的老式电话,清脆而尖锐的声音更加吓人。
所以扩展翻译成午夜凶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翻译得非常到位,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Ring,日语读作Ringu,在英语里有电话铃声的意思,还有环(圈)的意思,甚至还可以表示戒指的意思等,影片的最后,讲述这个诅咒的“解决方法”,就是一直传递给别人看,无休止的重复下去,像环一样不停的循环,周而复始。
所以,这个诅咒没有解决方案,只能这样无休止的传递下去,所以,才更让人感到恐怖。因为龙司和玲子都以为解决了,结果还是没能解决……
所以中文翻译只是把恐怖氛围翻译出来了,并没有把另一层含义表达出来。
后记:铃木光司第一部(也就是这部)写贞子的小说叫《Ringu》,而第二部叫《Rasen》,Rasen是螺旋的意思,其实也契合本文的这个思想,螺旋从二维上看,就是永无止尽的环,但从三维上看,其实它是虽然在转圈,但实际在上升的,每一个环都跟另一个环不同,这也是作者想表达的。
《午夜凶铃》影评(五):真的是第一次看恐怖电影
嗯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午夜凶铃》绝逼算我第一步看你的恐怖电影,而且还是大晚上陪女票(还没在一起呢hhhhhhhh)看的。
真的和我感觉的中的恐怖电影感觉不一样,我原来以为的恐怖电影总感觉要有一些血腥的画面,但好像这个电影并没哟一些很血腥的画面,每次一个人要死去都不会给出这个人具体是怎么死的。而是给出一张死前惊悚的画面。
突然想起来自己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12宫》那时候好像还没有开始写影评的习惯,不过应该当时会有这么一个想法。有现实物质作为载体的恐怖好像总没有虚无的或者真相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的恐怖令人可怕。
这个电影应该就是完美地阐述了这样子的逻辑吧。贞子从头到尾出现过正脸吗?好像没有。每个人是怎么挂掉的?好像还是没有。
就是这种不可名状的恐怖,让人觉得口怕。
其它真的没有什么可写的= =
:估计以后没有特殊目的估计不会看恐怖片了= =我去,表示并没有在观影过程中感到特别的愉悦。
《午夜凶铃》影评(六):等到瞌睡以后才会出现恐怖镜头。
影片看的我全程在瞌睡,日本恐怖片套路永远都是千遍一律,在昏暗黑暗缓慢角度无解的镜头下,开头沉闷枯燥交代事情发展经过,即使凭借着主角不出戏甚至有点面部表情夸张的演技来打发时间也无法忽视前奏缓慢拖沓的诟病,最后有点悬疑恐怖的是贞子从井里爬出来再到电视屏幕幽幽出来的那一刻,还有对着镜子梳头的贞子母亲的录像带。
看着没有想象中带感,偶尔刻画的画面,体现了一些人性的丑陋自私自利,人善被人欺的道理,在那个时代,任何人都只是牺牲品,即使是一个通灵有本事的女人,她出生开始注定是个悲剧,嫁给一个不爱她的男人被带着四处展览参观,如同怪物一般活着更加是她软弱的体现,最后也导致了自己女儿贞子的悲剧。更是害了这么多无辜的群众。一代的悲剧造成代代悲剧。跳出固定思维看待,这剧本身故事发展情节就是三观不正的。
《午夜凶铃》影评(七):昭雪
小林去到过许多荒凉的地方。
他曾乘坐一台小小的电梯下到过一个废弃的盐矿。电梯门一打开,一种没有气味的阴凉扑面而来。矿洞工整而巨大,地上铺设了黄色的射灯,可也只能把小小的附近照亮。大概是经常有家庭游客的缘故,矿洞里还架设了木质的跷跷板和秋千,人们的影子因此被晃悠悠地拉远拉长。孩子们脚步茁壮地从大人身边跑过,年轻人停在介绍性的标牌下观看,人们就在这昏黄巨大而又冷清的空间里消遣着假日的时光。小林用手触摸矿洞的墙壁,犹豫着要不要尝尝指尖有没有盐的味道。然而小林的脚下踏过的地面与墙壁的质地一样,与头上没有照亮的矿顶也一样。这让小林害怕在吮吸手指的一瞬间,地板墙壁与洞顶的位置会无声变换,而小林将不再站立于地上。
还有一次,小林去到一个有活火山口的小岛。从岸上到岛上一共坐了将近两个小时的快艇,一路上打碎了无以计量又无关要紧的波浪。岛上的火山口终年升腾出白色的烟雾,地表凝结着新鲜的硫磺,还有沸腾的泥潭咕嘟作响。在小岛的另一侧并不向游人开放的悬崖上,栖息着数量惊人的白羽毛水鸟。在海鸟栖息的悬崖下面,据说是捕获鲨鱼的好场所。小林在小岛上拖着脚走了三个小时,又坐了两个小时的船,才又回到熙熙攘攘的岸上。
荒凉的地方还包括开掘出的古墓坑道,满是湿润而不流通的腐败气味;飞机穿过的云层,凝结的水汽毫不抵抗地被打散和刺穿;高山顶上的积雪,随时从远处看都有白色的覆盖;森林里厚实的青苔,很珍惜地含抱着水分的模样;以及每日夕阳西下,白昼与黑夜的转场。
小林也去过很多不荒凉的地方。
他曾在好多个海滩散步,每一步都踩在被冲上岸的贝壳上。每一波涨上来的潮水都用细砂般温柔的翻滚推搡着各色的贝壳,像是鼓励着木讷的挚友。小林偶尔捡起一片贝壳放在手里,它们光滑,洁净,似是开端多过结束,数目丰沛又富有纹路,却没有需索的根茎要强力地扎进土壤。
这些不荒凉的时刻,让小林构想出陪伴的样子。
仿佛新雪浅薄地敷在温厚的土壤上。那些被新翻出的泥土不知源自多么深邃的地下或远方,却恰巧有一刻敞开在天地之间的光阴,终于在不为生机延续忙碌的季节里,无言地遇上片刻清凉的贴近。
“我们踏实地对望”,它后来回忆道,“我要长叹一口气,却又不用担心会惊扰他的落降。”
《午夜凶铃》影评(八):怪谈背后是对人心的考量
《午夜凶铃》讲述的是伊豆发生了四个中学生在同一天离奇死亡的事件,四人死时都面目狰狞,并传闻在死前一周看了奇怪的录像带,传闻看这个录像带的时候会有电话响起一周后电视会突然开始播放录像带并响起电话铃声,这就预示着人要over了。一位记者、一位警察类的人(前任夫妻关系)对此展开调查,记者在伊豆旅馆找到录像带并播放,发现片子里有一个女的在梳头而后出现火山喷发的新闻简报等一系列很奇怪的镜头,最后是一个人的眼睛里面映着一个贞子。两人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个关于有一定特殊能力的女人的悲伤的故事,贞子则是这个女人的孩子,她具有能用意念杀人的能力。贞子被熊博士所杀(传言贞子是熊博士和女人的孩子,但熊博士是有妇之夫,因此而名声受损),困于井中,积怨于录像带。阴差阳错,女主和男主的孩子也看了录像带,于是两人单纯地认为找到了贞子的尸体就可以破解诅咒,他们在离女主看录像带一星期的时候终于找到了贞子的尸体,女主母性光辉爆棚紧紧拥抱着贞子的尸体,奇迹般地逃过了诅咒,他们高兴地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没有人会再死了。结果第二天(男主比女主看录像晚了一天)贞子从电视里的井中爬了出来男主被吓死了。女主大惊思考自己做了什么男主没做的事从而逃过一劫吗,原来只要在一周内拷贝一份录影带让别人看了自己就不会死,于是女主为了救儿子就开始了拷贝之旅……
这部片子从现在来看其实一点点都不恐怖,也是日本最喜欢用的怨念的主题,从而在解密的过程中透着点悲伤的意味,同时作品中对这类都市怪谈的产生也借男女主之口有一个简单评论。女主说“这类传说是怎么开始的呢,一开始是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吧”男主说“是对发生事情的忧虑吧”“忧虑?”“毋宁说是希望发生什么的期待”。在事件刚发生不久,记者对事不关己的学生采访的时候,他们脸上洋溢的全都是对怪谈的好奇和应验的喜悦,完全没有对生命消失的悲伤。就这一点思考内容的加入就让这部片子比普通的纯惊吓片显得更值得玩味了。剧情上设计最好的地方在结尾的转折,一方面充满了世界奇妙物语的味道,另一方面女主表情的瞬间改变,从母亲的柔情变到对他人的冷酷并且在电影中这一改变甚至连犹豫都没有,这也反映了日本社会人人自扫门前雪的当时状况吧。
《午夜凶铃》影评(九):为14年前的贞子鸣不平
贞子的成功之处在于她98年就从电视机里爬出来了。
恐怖片本就不是能经得住岁月淘洗的片子,看了那些写在08年10年的评论,那些各种嘲笑,我心底真心为贞子鸣不平,为十二年前我胆小的表现鸣不平。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天,十二年前的中学暑假,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在大大的书法教室,我们十来个人拉上帘子看这个片子。最后一起吓得小心脏狂跳,拉开窗帘时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并让我近一年不敢再看恐怖片。
本打算再看遍《午夜凶铃》的,可是刚重温了《寂静岭》让我发现原来让我感觉超噩梦的场景竟都变得粗劣搞笑了,所以我放弃再看一遍。
那些说贞子可笑说本片无趣的人我相信是他们的真实感觉,只是我真的为贞子鸣不平,恐怖片是要看在当下的。就如同艳绝天下的美女,也只是那几年时光,但是即使她满脸褶皱牙齿掉光你也不能否认她曾经的倾国倾城。
我不会再重温本片,为了让贞子一直在我心底维持她当年的模样。
《午夜凶铃》影评(十):喜剧
本来是冲着最恐怖电影的旗号看的这部片子。最后很失望。除了贞子从电视机里爬出来之外,没有一个恐怖镜头。大部分都浪费在调查上了。
而且贞子爬出电视的时候也颇有喜剧效果。贞子爬出电视是不具备普遍性的。为什么呢?1.如果她从我家的小电视爬出来,一定被挤得脸都扁了。2.我家电视不是壁挂也不是落地,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她从里面爬出来,一定会摔在地上,然后歪歪扭扭一瘸一拐地立起来吓人,多么丢脸啊。
最搞笑的是受害者(尤其是男主角)居然是看到贞子丑陋的小眼睛之后被吓S。正应了那句骂人的老话,“丑得都吓S人了。”所以,给人的感觉不是大家被恐怖气氛、死亡感觉吓S,而是见到如此丑陋不堪的小眼睛一时间震惊得没有喘上一口气所以就S掉了。那么就让人联想起冯巩大哥说过的,“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不对了。”
再有,最后女主角抱着录像带到父亲家去,在电话里拜托父亲。明显地她是要将翻录的节目给父亲看,然后来救自己的儿子。多么没有孝道啊,为了自己的儿子竟然亲手杀S自己的父亲!天,原来听说日本远古的时候有弃老的习俗,一直wonder那里的人们是怎样下得去手的,现在总算明白了。孝道在哪里?看得人真为那老爷爷感到心酸。
或许我是恐怖片看多了吧,反正是觉得这部片子没有到火候。正经的,《山村老尸》那种没什么遮掩,全部都是鬼脸的片才真的让我受到莫大的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