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拼贴幸福》影评精选10篇
日期:2017-12-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拼贴幸福》影评精选10篇

  《拼贴幸福》是一部由鲁弗斯·诺里斯执导,蒂姆·罗斯 / 基里安·墨菲 / 比尔·米尔纳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拼贴幸福》影评(一):原罪引发的悲剧蝴蝶效应[猫]

  别以为英美国家的普通人民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有宽容开明的心智。那些镇上的孩子,一样可能在上大学前都不晓得避孕套是什么,父母也一样听不进人话,不可理喻。这部电影里,女孩苏珊好奇地拆开那个偷来的避孕套,就像打开潘多拉魔盒,放出愤怒、奸淫、撒谎、骄傲等等罪孽,一举毁掉了邻里三家人。 于是,父亲鲍勃•奥斯瓦德误信了女儿谎言,即她与邻居大男孩里克•巴克利发生了性关系,他被愤怒罪冲昏头脑,把这个无辜男孩打伤,更严重的是,遭遇飞来横祸的男孩精神受到刺激,变得自闭且具攻击性——失去自信的受创伤者往往会主动攻击他人,防卫过当。电影叙事方式有个有意思的手法,虽不像诺兰的《记忆碎片》那样从头到尾玩倒叙拼贴,但是它会漫不经心地给你一串平静甚至纯洁的镜头,再突降一串震撼性镜头,然后慢慢倒叙前情,让你知道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比如在片头,主角小姑娘斯昆特•康宁汉姆刚向里克问过安,一转身,他就被暴打了,然后场景才切回堪称“邪恶之家”的奥斯瓦德家中发生的谎言。后来男老师麦克被打,也采用了类似叙事顺序。如此,愤怒、谎言、淫乱等原罪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也更有冲击力。 此片的摄影,有不少纪录片式跟拍摇镜,也有静止镜头,这样的交错,现实感十足,也很符合影片复杂却平稳的叙事,或者说符合小清新与重口味交织的风格。斯昆特是被卷入所有事件的一个小清新,潘多拉魔盒牵引出一系列互有联系的事件:目睹里克被暴打;目睹成人世界的残酷爱情——麦克的恋人与他吵架分手,转投入斯昆特的父亲(蒂姆•罗斯)的怀抱;纯情小男友离开她去远方;被奥斯瓦德家的女儿们暴打;心情不好跑去她和哥哥秘密花园,一辆废弃大车,却目睹十几岁的他和苏珊在车里做爱……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摧毁一个孩子纯真世界,更何况她还得遭遇更大的悲剧,甚至自己的濒死状态。 奥斯瓦德家的三个女儿,简直是原罪的化身,让人不得不相信基因遗传,学校里的孩子们都害怕她们,不敢惹她们,斯昆特偏偏冒犯了他们家老三,接下来的一幕很真实,她在课堂上紧张地望着老师麦克,和周围同学完全不在一个频道。果然,放学后她被老大老三打了,如果不是麦克出手相救,还不知道俩天生邪恶的孩子会做什么,于是,结下梁子的麦克成为下一个替罪羊——苏珊终于把奸淫的诱惑坐实,成为坊间除她爹之外都知晓的小荡妇,再次撒谎,把怀孕的事情,栽赃给麦克。她付出的代价血淋淋,可惜她被送医院这事,也能惹出几条人命:奥斯瓦德家的女儿们借故刺激了刚从精神疗养院回家的里克,里克失手杀了妈妈,又在崩溃状态下,将爸爸打昏,更可怕的是,绑架了身患疾病的斯昆特,看到她发病的样子,绝望自杀。故事达到高潮。不是愤怒老爹鲍勃无意中救了斯昆特,我们简直无法原谅他们这一家。爱女心切也好,爱亲姐妹心切也好,只求自己或自家的利益,没有对他人的爱,陷入罪中,罪又如发酵般膨胀,祸害邻里,我们可怜这个破碎之家,却无法同情。 斯昆特的濒死状态很有意思:在沐浴神光的教堂里,坐满除奥斯瓦德一家之外的所有人,甚至她仅见过一面的陌生人,里克依然是故事之初那个连洗洗车都能感到满足的清纯大男孩。在这里,人们都获得救赎,得到平安喜乐。这毕竟不像加斯•范•桑在《大象》中冰冷隔离地讲述一个残酷故事,导演有比较明确的喜恶态度,所以观众能感同身受,体会导演的价值判断。 亮点:有不少很有表现力的场景,比如,里克失手杀了妈妈,站在黑暗处,一边手抓蛋糕吃,一边貌似平静地等着爸爸,说明此人已崩溃;女孩走进里克家,关门声之后,接上鲍勃大哭的画外音,画面却串起其他人此刻的活动,这样的音效处理也显得人物间的命运息息相关。 您还可以看:《超脱》,《大象》 此文发表于《环球荧幕》2013年3月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树屋钓月亮

  《拼贴幸福》影评(二):爸爸说,我会变成一个美丽女人,有时候很悲伤,但大多数时候很幸福

  有个小妞

  生下来就有先天性一号糖尿病,妈妈很早就跟别的男人跑了,不过还好,还有爸爸,还有哥哥,还有一个类似小妈妈的Kasia, 还有常常会来我家的Kasia的男朋友Mike。

  哥哥会陪着我玩,爸爸每天晚上都会跟我谈天,所以,尽管我每天都要割破手指测血糖,但是我还蛮幸福的。

  常常来我们家陪我玩的Mike说我们不能再做朋友了,因为他就要当我的老师了,因为老师和学生天生就是死对头。我不能再叫他mike,我要叫他老师。他不能叫我 Skunk ,而是Cunningham小姐。

  对面楼上有点奇怪但是很善良的Rick被隔壁的暴力先生莫名其妙的打了一顿。现在他常常一动不动站在窗前。我想去找他玩,但是他妈妈说不可以。

  我遇到一个男孩Dillon,他很滑稽的在我面前表演骑自行车,他玩得很烂,他说我长得像一个拉拉,他说我长得很丑,他说顺道过来看看我找我玩,他说我是个很酷的女孩,他说,要我做他的女朋友。他说,要我亲他一下。没有口水喷溅,没有舌头乱缠,我亲了他一下。他对着我笑。

  我马上要上一年级了,哥哥说,高年级的人会扯我的头发,一拳打在我的肚子上,我的头会被灌进马桶里,我很怕,但是爸爸说那都是吓唬我的。

  Rick被隔壁的暴力先生起诉了,现在他在疯人院,我觉得很奇怪,我很怕他会像电影里说的那样被欺负。可是Mike说不会。

  考试了,我考得不好,我想说脏话,但是那是不应该的。作为一个有前途的孩子,我不能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壁邻居先生的小女儿Sunrise摔坏了我的手机抢走了我的钱,好吧,给她好了。

  我恳求爸爸给我买个新手机,爸爸不肯。我很生气,和Dillon在秘密基地玩的很晚。我看到了Susan和一个男生在做奇怪的事情,他们管这个叫口(消音)交。回去的时候爸爸不理我,我说对不起,但是爸爸没有回答没关系

  我去看疯人院看了Rick。他很奇怪,说话昏昏沉沉的。我不能随意的跟他说我想说的话。我觉得有点别扭。

  我男朋友说,有一天要和我一起去很远很远的佛罗里达州,我愿意和他一起去。他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我爱你。他又亲了我。我很开心

  隔壁的Sunrise又来找我要钱了。我推了她一把。他很生气。她说我被列上了“死亡名单”。她和她姐姐Susan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把我堵住,把我推到墙上,打我耳光,踢我的肚子。但是Mike救了我。我很开心,因为Mike救了我。但是Mike不再理我了,因为我爸爸和Kasia在一起了,我爸爸抢了他的女朋友。所以他不不再理我了。我很难过。我讨厌爸爸,我讨厌Kasia。我知道,总有一天,Kasia也会像妈妈离开我那样,就像她离开Mike那样离开爸爸的。为什么爸爸不告诉我和哥哥,我不开心。我很难过。

  我难过的时候又去了秘密基地,我看到了哥哥和susan在做奇怪的事情。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做那样的事情。而且我不喜欢Susan。我觉得她不是个好女孩。我不明白,但是哥哥说等我恋爱了就明白了。

  暴力先生冲进教室,他一直在打Mike。我不明白为什么,但是他不可以打Mike。我很害怕,但是我还是上去阻止了他。原来是暴力先生的女儿Susan撒谎说Mike强奸了她。我不明白Susan跟很多男孩子做过,为什么她那样的坏女人可以告Mike?哥哥看起来很不安。我答应了哥哥不会说出去他和Susan的事情。恩。

  Dillon来找我了。他说他要离开了。他要去伯明翰了。给了我一条手链,让我记住他。他明天就走了,以后再也不会回来了,他要离我而去了,他不能跟我一起去佛罗里达了。他是个混蛋。我恨他!我会永远恨他的。

  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在变糟,为什么就只有坏事发生?

  Rick回来了,我又看到他一动不动的站在窗前了。我要去找他玩。打开门之后,我看到Rick的妈妈倒在楼梯上,他的爸爸满头是血的躺在地上。然后,Rick捂住了我的嘴,我不能呼吸了。他一直在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话。天黑了。我要回家了,我爸爸在等我,我要测血糖,我要打针了。可是我没有力气了。

  我要离开了,我要离开这个只有坏事发生的世界了。但是我还没有跟爸爸告别。爸爸来了。爸爸再见。爸爸,为什么不回答我?爸爸··我爸爸不想要我离开。

  那,我不要离开了,我不要走了。我爸爸在等我。我要跟我爸爸在一起,我爸爸说,我会变成一个美丽的女人,有时候很悲伤,但大多数时候是幸福的。

  《拼贴幸福》影评(三):男人

  非常有趣的一部电影,从一个小女孩儿的视角看各个年龄段、各种关系的男人。

  女人和男人之间能保持得最长久而亲密的关系就是父女了。不过那种“怎么宠你都不够”的老爸小心了,将来你闺女很难在另外一个男性那里得到心理上的完全满足。;)

  哥哥是女孩子最初的玩伴,是她的保护伞,也是带她窥视成人世界的第一个人。是他第一次让女孩子知道,世界上还有不同的男人。甚至有时候,有点点可怕。

  老师和小男朋友都让女孩儿喜欢,一个是带着距离的偶像,一个是牵手探索奇妙关系的伙伴。可惜两者都让人没有安全感,都不能承担责任

  闯了祸的邻居瑞克在女孩儿眼里是那么孤独无助,需要温暖和帮助,因此即使在最疯狂的顶点,他宁肯伤害自己都不会伤害她,因为她是他的守护天使;他也是她的世界里最纯洁的一片天空。

  瑞克母亲是电影里仅有的两个成年女性之一,可惜戏份太少,看不出那个家庭有什么致命的缺陷,让瑞克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男人。

  和女孩儿自己家一样,邻居鲍勃的“邪恶小家庭”里也缺失了母亲的角色,也许原作小说作者真的是对女性充满了失望吧,笑。

  一个有趣的小细节是女孩儿在探望瑞克的医院里遇见的走路颤颤巍巍的老男人,一共出现了3次,两次都在医院里,嗯,老男人的生活就剩下无奈了。最后一次看到原来是他们的邻居,真是男人的各个年龄段都没落下。

  很多dark side的画面,也有很多温馨的场景。真实而亲切。

  叙事、摄影、音乐,整体很富诗意的一部电影。

  《拼贴幸福》影评(四):珍惜,幸福的碎片

  孩子眼中的大人的世界,一切都过于繁杂:谎言,欺骗,虚伪,暴力,抑郁,爱情,性……铺天盖地袭来,来不及想明白每一个人每一段故事的缘由,另一段悲剧又开始上演……瞬息变换的不仅仅是日出日落,而是每个人的心。白天所有的人都织起坚硬的外壳,只用来展示给别人看,自己有多坚强多幸福。而夜幕下,面对自己赤裸裸的内心时,却如此厌恶与彷徨。纷繁的世事扰乱了人们正常的思维和判断,不停地反省不停地否定自己曾经做过的一切,幻想一切重来将会是怎样一番美好的景象。可现实就摆在那里,发生了的,抹不去;没有发生的,也必须要澄清和面对。现实的压力下人们变得多疑,焦躁虚荣,且胆小。因为过分在乎而失去了判断的准则,咆哮过后的责任又羞于承担,一切一切的悲剧都只因自己而起,然后自我终结。

  这所有的所有,是一个孩子所不能理解的,她只能站在一旁静静观看大人们无目的的表演。她所关心的只是自己有没有被爱着,关注着。她用最单纯的眼睛去看,用最纯净的心去倾听,所有一切的伪装在她的门面前都是无用的,她只想知道相爱的真相。渐渐地,她也会明白,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是疼痛的,难忘的。生活就是因为这样充满变数,才会如此吸引人。留下来,活着,和爱自己的人在一起,还是温暖的,不是么?!

  破碎了的,只要存在,就还能被拾起,幸福也一样!

  《拼贴幸福》影评(五):看不开

  无论此刻的生活多么艰难,我都不会想去死,因为那是我最不想发生的事情,也许也是因为我还没有遭受最大的灾难。

  我不知道broken想说明什么,这种漫长的折磨,看得让人心碎,最后的结局只是她还活着,仅仅是她还活着,而她所生活的社会却是破碎的,碎得和渣渣一样碎,看着这样的电影,人真的是要疯掉了。

  我喜欢这样的女角色,因为她是个理性人,很真实,正常人就应该是这样子。但是她为什么生下来就是糖尿病,为什么她妈要跑路,为什么她住的地方人那么不正常,为什么她的小男朋友要离开她,为什么她哥哥要喜欢坏人,she deserved?it so does not!

  但是为什么生活总是要重重打击一个好人,为什么这个时候上帝不能站出来主持一下公道,一个好人应该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应该有一个好的结果,她身边应该是如意,如果上帝是智者,他一定知道人性是不可以考验的,如果上帝很善良,如果上帝爱我们,为什么不给好人一个好的交代。

  真的很心酸,如果说上帝爱人的方式就是让人活着,那他为什么不让所有坏人都去死。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提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话了好吗,只有现世报才带感好吗?

  有时候痛苦,但大多时候幸福。但在我眼里,只是漫长的破碎和最后的安慰,安慰的是她还活着——这是最后的期待。在片子之初,我以为她会好好长大,她会有令我羡慕的爱情,我以为这会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我以为broken的是她突破了她的疾病她的不幸。

  到最后,我只希望她能活着,爸爸哽咽吐出my girl两个词的时候,我心里在大声呐喊,求你活着好吗!!!

  看完我才反应过来,我的要求竟然这么低,仅仅是活着。不需要有令我羡慕的blablabla,只求她活着。

  事实上,这最后的安慰也是不靠谱的,她也总是会死的。

  好无语。你奋斗一生,终于有了成绩,然后你得了癌症,然后你感叹什么都不如生命重要啊。但就算你健康一生,最后也还是会死。如果这是每个人最后的结局,继续的勇气从哪里来,简直是绝望啊。

  努力不是活着的充分条件,社会却要求努力成为活着的必要条件,谁能来给我讲讲道理。

  实在是看不开。

  《拼贴幸福》影评(六):小确幸相加等于大幸福

  《拼贴幸福》,导演是卢夫斯.诺里斯,影片开始,一个11岁的小女孩回家的路上看到正在洗车的瑞克被一个中年男人拳脚交加狠狠的打了一顿,奇怪的是被警察带走的不是打人的中年男人,而是瑞克。是因为中年男人认为瑞克强奸了他的二女儿,而事实上,只是二女儿无意间偷了一个避孕套,被他的父亲发现了,父亲逼问是哪来的,二女儿实话实说,父亲不相信她,要搬起他大女儿和小女儿正在看的电视,意图砸了以胁迫二女儿说出他想要的事实,大女儿和小女儿为了不使父亲砸掉电视,加入了一起逼迫二女儿的队伍中,最终在姐姐、妹妹和父亲的共同逼迫下,二女儿随口编了一个谎,想起在玩的时侯遇到精神不正常的瑞克,于是将瑞克的名字告诉了她的父亲,一场小孩子的谎言致使无辜的瑞克心里上有了极大的扭曲。影片以一个让观众心情压抑的谎言开始,不讲道理,充满了暴力的父亲,带有偏见,满口谎言的二女儿,只顾及自己的大女儿和小女儿,一场家庭的纠纷只因为偏见,波及了一个无辜的人,一个只是简单的,想把脏了的汽车擦干净,一个智商有点低的人,仅仅是因为他的的想法与我们大多数不一样而已。

  小女孩是叫斯兰珂,一个天真、却患有糖尿病的女孩,每天都得抽血检查自己的血糖是否恢复正常。睡觉前,他的父亲每天都会过来和斯兰珂聊天,问她这一天的情况,问他的血糖是否正常,父女说说笑笑,聊天时的笑容穿透了我。

  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斯兰珂的手机被欺负瑞克的中年男人的小女儿弄坏了,她向她的父亲撒娇,想要一个新的手机时的可爱样子,她缠着父亲买手机,父亲不肯。父亲在看一堆工作文件时,她打电话,告他父亲的状,她认真的拿起一个香蕉,拨号,发出电话未接通时嘟嘟的声音,然后拔香蕉放到耳朵旁,告他爸爸的状,说她爸爸不关心她,说爸爸讨厌她,说爸爸想让她死,此时坐在一旁工作的说“what?”,她紧张的说了一句“nothing”,然后嘟的一生挂了电话,好可爱的女孩,好有爱的父亲。

  小女孩喜欢外国寄居生卡莎,喜欢卡莎男朋友麦克,喜欢和卡莎、麦克,还有她的哥哥一起玩桌游,一起玩纸飞机。

  有一天下课回家的麦克,发现那个小女儿和她的大姐在打斯兰珂,他冲了过去,教训了小女儿,并送斯兰珂回家,卡莎看到受伤的斯兰珂,担心极了,但蒂兰珂笑着说“是麦克救了我”,本身因为之前和麦克吵架一直还生着气的卡莎瞬间笑了,说让她回房间换了因打架而弄坏的衣服,斯兰珂高兴的跑到了楼上,麦克向卡莎道歉,请求复合,卡莎说出和斯兰珂的父亲阿奇在一起的事情,麦克听了非常生气,拿起桌上的花生酱砸到地下,下楼的斯兰珂听到了他们的对话,麦克摔门而去,斯兰珂努力挽回却怎么也拉不成年的麦克。

  斯兰珂喜欢麦克,但还是希望他和卡莎在一块,希望和他们一块玩耍,她无法接受卡莎和爸爸在一块,在她的世界中,卡莎和麦克结婚,有几个小孩,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是故事的结局,可现在的这种结局她无法接受,无法接受这一改变。

  影片展示了三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一个易冲动蛮横的单身父亲和三个叛逆期的女儿;一对懦弱、面对儿子病情不知所措的夫妻;一个被妻子抛弃的律师和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患有糖尿病。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过分宠爱,充满暴力的父亲,女儿因为害怕父亲的责备编织了各种谎话,用武力欺负其他的小孩子;儿子被他人打了却不敢进行反抗软弱的父亲,却对自己的妻子恶语相向;和孩子经常沟通,对别人的请求施以援手,正直的父亲。三个父亲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只是爱的方式不同。

  影片中的许多情节是我所不能接受的,与我想象中的所不一样。在暴力男人和他三个女儿的欺凌下,心里有点智障的瑞克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使一个无害的,无暴力倾向,喜欢洗脏东西的他攻击了爱他的父母,还差点害死了小女孩,最后心理充满愧疚自杀了;和斯兰珂感情很好的哥哥和欺负她的小女儿的坏姐姐在一块,而且喜欢上坏姐姐;和他一块玩耍的,度过一个暑假的小男朋友离开了她,去了另一个城市;他喜欢的麦克也被坏姐姐的父亲暴打一顿,还被指控侵犯儿童。

  一个暑假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一个本身无忧无虑的小女孩经历了这么多成长的烦恼。

  一个始终在快乐的奔跑,笑容永远挂在脸上的她。最终她还是最幸福的,他的爸爸,卡莎,麦克,哥哥会一直守护着她。

  影片中展现着三个家庭,三种教育方式,武力、过度的保护、和友好的沟通,三种不同的结局

  《拼贴幸福》影评(七):裂痕交織著的《破碎》(Broken)生活

  到底是世界很爛,還是我們很糟?面對生活的不如意,或者我們會埋怨,會推卸責任,有些人會把傷痛藏於心底。城市裡頭,人情冷暖滿是百般滋味在心頭,還記得上一次被人關心與關心人是何時嗎?《Broken》背後的意思是談「共存」與「共融」,鄰舍之間發生了些小誤會、敵視,彼此之間的冷漠蔓延至日常的相處,幾個家庭之間又各自有自身的家庭問題,家庭關係、人際關係都是支離破碎的,而電影充滿張力,利用小孩子的視角切合讓我們看到到底是發生了什麼的一回事。

  雖然未看過其原著小說作品,但單看拍攝的手法與當中的脈絡,大概感受到是一部反映社會寫實的作品。《Broken》讓筆者想起一部曾獲得柏林影展得獎的澳洲作品《Black Ballon》,兩者均是描寫在小鎮內的家庭與成長的問題,都值得注意的是兩部電影都是小電影,單以親情與社會問題就能引人思考。電影在某程度上除了是一門藝術外,還能作為反映社會現實的作用。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青少年暴力、對性方面等等。縱然這部電影想談的題材也實在太多,但總算是點到即止,同時又帶有一點兩小無猜的青春感覺。運用小孩子的天真的視角,透視出成長與大人世界裡面對的混沌,情感的封閉或廝裂。

  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電影裡的三個家庭各有面對的問題,一個是兒子患上了精神病,父母親不知怎樣與兒子共處,或者是用了兒子不喜歡的方式,兩老均有自己的方式用作守護孩子,但他的問題最終就只有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另一個家庭是一個父親帶上三個女兒,「狼來了」的故事經常性出現,父親又過於保護女兒,結果忽視了管教,女兒走上了歧途。第三個家庭就是父親在感情上出現了新的機會,面對情感的試探,同時也從側面的角度看著身邊的家庭發生什麼事。而這個家庭同時也面對著擔心患病的女兒與早熟的兒子的管教問題。

  每當看到有關「成長題材」的電影總是有種「對號入座」的感覺,流行曲中也有寫到「成長之中有萬重障礙」,有時候是自卑、自憐、自信、自大等等,有時年少氣盛總有銳氣與浮躁。於是,我們就要學習長大,學習如何面對社會,面對慾望,面對與社會磨合的自己,面對更多的人生百態。在當中的過程裡並不簡單,漸漸發現自己與最初的自己愈行愈遠。電影裡所發生的事就像從身邊的一樣,朋友患上了抑鬱症,需要友人的關心。家人患上了某種疾病,要好好照料她。新聞上又報導著少女墮胎的消息。在成長過程裡,我們碰壁,我們以為有完美,但事情永遠都沒有最好的,就只有取個平衡。

  幸福永遠都不是必然的,有得有失,只少我們付出,無後悔就可以了。這部電影除了是揭示社會上的陰暗面外,還描寫到人的可能性,它並非直接的告訴你那人的心理狀況,但你可以在電影之中想像到底發生什麼事。到底電影裡的某人的謊言被拆穿後會怎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平凡且善良的人走上錯的道路?這些都需要我們接觸真實世界才能感受得到,電影的魔力就是它的感情真摯,各位演員都能各施其職,其中幾位更是出名的演員,經驗豐富。

  當然,這是一部談「愛與包容」的電影,錯綜複雜的情感交錯地在電影裡穿插,幾個人的故事看起來是複雜的,但卻如此簡單直接的呈現他們的某部份特質。他們都是「性本善」的,只是環境與觀念讓他們建立了別的看法,他們都是有個好的出發點。姑且談一下三位的父親,他們都對自己的子女有承擔與關心,只是他們有人用錯了方式跟子女溝通,大人經常認為自己是權威,然而真正要做到家庭和諧的不二法門就是要跟孩子討論,跟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

  生活本身就是一件折磨又累人的事情,然而因為它的不完美才能讓我們明白自己是有多幸運與幸福的,至少我們今天還在這裡,可以說著「明天會更好」,有機會使自身的環境變得更好,有機會得到「愛」,有機會關心人與被關心。

  在電影裡,要讚的是片頭與片尾的音樂,翻唱了BLUR的《COLOUR》,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時候的我們,生活就是五味紛陳,時喜時悲。而電影令一個要讚之處就是那種LOMO味道的風格,特有小清新的味道。或者應該說在混亂的生活裡頭,有幸看到這部電影,渡過了一個晚上,為本身破爛的生活填補了一點滿足。樂觀一點說,世界很爛,而我們卻活得很好。

  TEXT/DOROTHY

  《拼贴幸福》影评(八):请替我向Skunt说抱歉

  “Would you do one thing for me?Would you just apologize to Skunk for me?For all embarrissing shits but she had to witness.”

  说这话的人是Mike,Skunt保姆的前男友,Skunt的老师,也是片中继Rick之后第二个被Oswald先生殴打的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Oswald家老小联手老大搞校园霸凌,把Skunt打得满脸血,恰好路过的Mike救了Skunt。

  然后,Oswald家老二跟男生乱搞怀孕了,被老爸逼问时就说孩子是Mike的,一方面是撒谎成性,一方面也是借机报复吧。结果Oswald先生就冲到学校把Mike给打了,班上的小朋友们全部吓呆,只有Skunt扑上去拦住了Oswald先生(对了,这个演员似乎是black mirror s1e1里跟猪发生性行为的那个苦逼首相,瘦了)。

  Mike的这番话和他的身份还让我觉得蛮意味深长的。一个是从玩伴到老师的身份转变。虽然跟Skunt的关系一直很好,但他要求Skunt在学校里必须叫他XX先生。他也跟Skunt说过,如果你上学了我会恨你,因为老师就是要把学生当做敌人——这是对学校教育和成人社会的讽刺?

  另外一个就是所谓的“embarrissing shits”,真的仅仅指Skunt看到他被暴打或是被分手(保姆告诉Mike她跟Skunt的爸好上了,被Skunt听到了)吗?我觉得不是——他是一个人民教师,他是在代表所有猥琐不堪的大人,向纯真无暇的孩子,致以最沉痛的歉意!

  电影里的Skunt问了很多问题:为什么明明是Oswald先生打了Rick,警察却把Rick带走了?为什么哥哥爱上了诬陷Rick强奸的Oswald家老二(并且她看到这两个人在原本是兄妹俩秘密基地的废墟里做爱)?为什么男女之间要做那种事?为什么新生入学后一定要被欺负?为什么爸爸跟保姆好上了却不告诉自己?等等等等。

  她能够理解自己有糖尿病每天都要抽血验血,她能够理解Rick的不正常,她也勉强理解了哥哥对坏姑娘的爱,但是她不能理解的事情更多,比如性,比如暴力,比如欺骗,比如背叛。

  看电影的时候真的很纠结。怕Skunt突然就沦陷了,变脏了。欣慰的是导演没有狠心到这种程度,从头到尾Skunt都是一个特别正能量的孩子。(这里夸下小演员,乍看不漂亮,越看越有味道,演技也自然,希望将来变成大演员大明星。)

  突然想到闾丘露薇评点柴静(虽然闾丘自己不承认),说如果记者只关心新闻中的人,而不去探寻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那么这样的记者是不称职的。我虽然不喜欢柴姑娘,仍觉得这话值得商榷。柴静的采访表面上看是人浮于事(这词儿应该不是这样用的),但是等她把所有人采访一遍后你就会发现,事件的原因出来了。并不全是由于谁谁谁特不道德或谁谁谁很没素质,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互相监督、环环紧扣的机制来发现并避免类似的事件。

  想到这样一个似乎毫无关联的事情是因为,看这部片子,刚开始以为是开心家庭片,后来以为是成长纪录片,再后来愈发觉得是社会问题片。特别像那种很狗血但又让人很痛心的社会新闻改编出来的电影,原标题大概是《如花少女何故陨落》一类知音体。

  它似乎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中心思想(人性多面?平行时空?蝴蝶效应?成长艰难?生活不易?),也没有很清晰的是非判断(就拿看似最坏的Oswald先生来说,他是一个冲动易怒的人,但他为了女儿一直没有再婚;他间接导致了Rick的失常,同时他也是Skunt的救命恩人)。这部电影就是把一段时间里的事情用每个人的视角分别地、交替地呈现出来,至于你怎么理解,是你的事情。

  kunt陷入昏迷后,导演以梦境的形式表现了她从死亡线上恢复的过程。(话说我只知道外国人的婚礼在教堂办,葬礼呢?梦境开始时看到Skunt站在台上,下面坐了一排排的邻居亲友,我心里咔嚓一下心说别是game over啊,结果证明不是告别仪式,是浴火重生。

  其实影片中间也有类似的暗示,Mike跟学生们讲小说,学生们叽叽喳喳地问“主人公到底死了没”“我不希望他死”什么的,这时候Mike看到Skunt不太对劲,心神一晃把主人公的结局讲出来了:不,他没有死。)

  纵观全片,有两个明显提到梦的地方。一个是Skunt央求父亲讲述他在Skunt即将出生时做的一个梦,另一个就是上面说的这段。不过现在回想起来,电影里充满了闪回(以及类似不知道术语该怎么说的技巧),从而使得电影在整体上都具有一种梦呓般的感觉。

  kunt他爸这样叙述他的梦:我梦到一个女人,她有时候悲伤,但大多数时候快乐。她美极了。

  影片开始时,有一个婴儿在保温箱哭闹的镜头,父亲的手伸进去抚摸婴儿的头,婴儿止住了哭闹;结尾的时候,这个镜头复现,于是前后有了呼应,我也才发现:原来导演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Skunt是个特别的孩子。而最后不仅有Skunt小的时候,还有她长大了,跟父亲梦到的一个样子,父亲已经白发苍苍。或许是梦,或许是后续吧。

  我们有惊无险地长大了,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很伟大。

  也希望我们所有人,不要成为我们讨厌的那种大人。

  “She is a terrific kid.You know,on someday she’s gonna blow us all away."

  《拼贴幸福》影评(九):戾气的源头

  昨天看了英国电影《broken》。中译名为《拼贴幸福》。不能不说这个译名构思奇巧,更贴近原著者的真实意图,并以极委婉的方式表达了“破碎”的意喻。通常人们不愿意看到纯粹的悲剧,总希望从生存中寻找精华因素——所谓“幸福”。

  《拼贴幸福》表现一个11岁少女眼里的世界。英国女孩斯昆特与父兄住在一个普通的街区,她家的邻居之一里克是个极内向害羞的年青人,有点自闭,有交流障碍(这很容易理解,极柔弱的缺乏自卫能力的人要在这个险恶的世界生存下去,,也只有靠自闭才能自保)。就是这个与世无争的小伙子,某天早上正在自家车库门口洗自家的车,突然被一个邻居袭击,随后,被打得满脸是血的里克又被警察给带走了。

  袭击里克的邻居是鲍勃,鲍勃的妻子几年前死了,他与三个女儿一起生活。某天早上他在厕所里发现一只避孕套,就认定是二女儿跟人发生了关系,脾气暴燥的鲍勃根本不听女儿的分辩,威逼之下,二女儿胡乱指认了透过窗户恰好看到的里克。

  鲍勃将自己导演的闹剧轻描淡写地称为“一个玩笑”。说这话的时候他数纸似地一片一片往嘴里塞火腿。他吃火腿的样子让我想起《美国x档案》里那个新纳粹党员大胖子吃糖果的样子,那种糖果别人都是一颗一颗地吃,他是拿起装糖果的罐子往嘴里倒。细节很能反映人的个性。好的影片一定注意细节,经得起反复地看。

  里克的遭遇让人嗟叹,他让我想到《红楼梦》里的冯渊。冯渊不幸遭逢了冤家——或者是香菱或者是薜蟠又或者二者皆是,冯渊因与薜蟠争夺香菱被薜蟠的小厮群殴致死。而里克,这场飞来横祸催毁了他本来就很脆弱的神经,不说是逢了冤家也难解释,不是冤家不聚头。鲍勃一家明显是讨债鬼。我家附近的一个街区有一片简易房,其中一家简易房住户是整个街区的麻烦。这家的男主人进过监狱,他家的男孩品行很差,攻击性强,对人怀有莫名的恶意。我儿子小时候去那边踢足球,那个男孩把他故意地拉倒。他也无缘无故地骂过我。他家养了一条狗,总是冲着过往行人狂吠不已。

  上梁不正下梁歪。问题家庭出产问题青少年,鲍勃的女儿们也象她们的父亲一样暴力,这家的女儿大的滥交,小的在校园称霸,欺负同学。与她们同校的斯昆特也未能幸免。不过最后救了斯昆特一命的倒恰是鲍勃,而让她陷入险境的却是善良脆弱的里克。

  这个结局让这部电影脱了一般的巢窠,人往往就是这样,遭遇了连串的不幸,最后却不知道该去恨谁。有人发议论说看英国电影憋闷,因为好人坏人正邪不分明,善不能扬恶不被惩。

  其实想看快意恩仇的电影有的是,大部分复仇电影不都是那个套套。只是,只想快意恩仇,却不去追问背后的原因,只怕又是一场戾气的循环。

  在这部电影里,鲍勃看起来是连串悲剧的始作俑者,但如果继续追问下去,他的戾气或者是源于他丧妻这回事,或者是他日常的食物,我总是记着他数纸似地一大片一大片吃火腿的样子。近几年西方年青人中刮起了素食风,《八月,奥色治郡》里十四岁的孙女儿就是个素食者,她解释说,因为”吃肉时也吃进了动物的恐惧。“她的说法被她的长辈们引为笑谈,不过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可笑,似乎源于某个科学家的发现。

  按佛经里的说法: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人与动物互杀互啖(羊也可以代换为猪,牛等其它动物),天地间的杀气戾气就是这么循环。窃以为那些带着戾气出生,天生对人怀有恶意者,多半是向人讨还血债的动物所托生。梁漱溟老先生在文革中的遭遇或者可以部分地佐证:梁老先生终身茹素,文革时被抄了家却没受皮肉之苦,他的夫人(非素食者)却挨了红卫兵一场痛打。

  我几天前上街,碰到某个组织在搞街头调查宜传:主题是”法国是否该为卢旺达种族仇杀负责“。看到我饶有幸味地读着那些言论及标语,该组织的一位女士对我发生了兴趣。既然她问到了我,我自然也就发了一番议论,她听后提议把我的看法归结为一句话,也写在纸板上挂起来:”每个人都该为发生的事情负责“,后面标注有我的名字年甲。我顺便也看了一眼旁边的几个纸板,其中一个纸板上写道:”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希特勒”。落款显示这是一个67岁的老先生说的。

  这是一种成熟的态度。成熟的态度是理性的态度:寻找一切问题背后的原因。佛法讲”深观“,深入观察一切现象背后的因缘。只有深观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快意恩仇,只是一种情绪的渲泻,逞一时之快却往往怡害无穷。如历史上农民起义,暴力革命,常常伴随着滥杀,这或者也是一种推动变革的方式,但代价却太惨重。这就是成熟的态度与不成熟态度的区别。

  《拼贴幸福》影评(十):社会不止一面,人性不止一面

  ——向《飞越疯人院》致敬的影片

  什么样的好人?什么样的坏人?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承受能力?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结果?

  三户人家,有两户是一般人认为好的,包括那一位老师,另一户是不好的(他本人、三个女儿几乎是犯罪的源头。)

  就是那一户坏事做尽的人家当中,也有人性中好的一面:

  1,单亲父亲,在妻子去世之后,他自认为自己和女儿们处于弱势的地位,经受不了别人的一句不好的话,片面地袒护三个女儿,最后引发了三个女儿处处以邻居为敌,导致种种的严重后果。——这里对所谓的底层人物心理的描写,可说是刻画入微,中国很难会有同等的作品。——对女儿的近乎病态的“爱”(其实是恐惧,并非真正的爱)导致了不好的结果,或者也可以说是不好的教育的结果。

  而这种形式的恶性教育始终存在于社会当中:不论中国,还是美国。

  2,另一面在最后他也为发生在他的惨剧(导致三户人家的悲剧:死了那么多人)落下了眼泪,影片的导演是对他也是抱着同情的态度的——受过十分良好教育的人才会做到的。善才能让整个社会处于安定、和谐,并创造繁荣——唯有宽容,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当然,中国人嫉恶如仇,对犯罪始终抱不宽容的态度,比如一个人犯罪后连同家人也会受人轻视、隔离,也让许多人、包括家庭成员不敢从事犯罪活动。中国人犯罪首先会接受家人的监督!

  ——另一面,在防止犯罪的时候,也导致了中国人良性的创造力一直被压制,让社会承受了另一种损失!因为他们很在乎别人对自己怎么看,而不敢做真正正确的事,只做别人认为对的事;一旦他们陷入一个死胡同或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观念,他们永远也转不出来。)

  这样的影片,对中国人是有很好的启发的。这场景不正在我们周围发生吗??你身边、我身边。

  社会的阴暗面和光明面,同时体现。

  社会不止一面,人性不止一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拼贴幸福》影评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