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如花》是一部由赵治平执导,黄圣依 / 杨子 / 李曼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人如花》观后感(一):爱情不是那么简单----------------《女人如花》观后感
非常幸运的能够参加《女人如花》在金宝街百丽宫的全球首映式,这部3月里算是唯一的一部真正的爱情文艺片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特别是杨子的发言----那4个牛逼确实够劲儿。哈哈哈。
淡淡的古镇,没有汽车尾气、没有一氧化碳,只有早晨公鸡的叫声、小狗的大闹、孩子们的玩耍,平静的河水清澈的让人流连忘返。一个美丽的黄花大闺女、一个只会喝酒的乞丐,一次严厉的训斥、一个无厘头的误会,让他俩紧紧的被栓到了一起。
然而3年后,女孩变成了女人,身边还带了一个男孩。乞丐成了囚犯,在牢里受尽屈辱,但心里总想着这个女人。女人受尽了封建主义思想的迫害,冒着被邻里辱骂的危险,一直养大了这个孩子。
爱情就是这样,看似不经意的相遇和误会,却成了未来的一个转折点。乞丐来接女人,来接孩子,来承担这个误会给她带来的痛苦。女人由不愿意到犹豫到只能默默接受这个现实,排山涉水呀,翻山越岭呀,来到了乞丐真正的家。
他不在乞丐、不在留着满脸的胡子;他不在只顾着喝酒,开始担负起了这个家。他跟孩子玩的很开心,很开心。这个三口之家虽然不富裕,但是很温馨很温馨。直到有一天,女人发现了男人的秘密。。。。
爱情的萌芽开始产生,女人爱上了男人,男人开始含蓄的释放自己的爱。两个人的爱情就像春天一样,开始生根发芽。宅里的井越挖越深,但是还没有发到泉水。男人还在不停地忙碌,女人依旧在家做饭洗衣服。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美好的生活好像总伴随着危险。一次野外的郊游,一只蛇出现.........
女人伤心欲绝,离开了男人,独自回到了娘家。男人躺在这口井里,回想着自己的过去,大声啼哭。我想男人的发泄方式除了哭之外,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男人开始更加使劲的挖井。一天、两天、三天.......... 直到有一天男人醒来,发现水井内开始流水。水一点点的上升,男人大喜,赶紧跳出水井。然而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我想那天一定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本片的启示:
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想看过电影的人一定明白我说的话,善恶是有因果的,爱情也一样。
2.为爱付出才是能够赢得美人归的最重要的条件。无论她是冰山美女还是受伤后的女人,都会为你感动。
3.中国的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其实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受人尊重、最经典的思想。然而由于封建晚期的部分野人民族,将封建思想彻底扭曲了,使它成为了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好的封建思想,去除那些南蛮民族称帝后强加的所谓的“正统”。
4.有了孩子的三口之家其实才真正的像一个家,或许很多丁克家庭也应该看看影片。因为影片里的小孩真的很可爱,哈哈。其实有个孩子在家也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呀。
我还是希望这部片子能够大卖,黄圣依小姐还是很努力的。特别是片尾曲《月亮人》,让我眼前一亮!
《女人如花》观后感(二):月光井更适合做片名
很久不上豆瓣,偶尔来看一下影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部片子有人写的有模有样的影评,后面跟着的甭管怎么着,都是一个步调。队伍整齐的简直不像话。
难得公司不限网很无聊的不小心看了这部电影,因为看了淡妆的黄圣依个人觉得不管演技如何,长的还是很耐看的,所以就来看看这部片子。心里已经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预期,说实话黄圣依一直是个挺努力的人,但是她好像总是不能太入戏,想来她也是想脱离花瓶的头衔,但这部片子她单做花瓶也是好的。
故事就是简介里说的那样,开头不得不说稍有诟病,可能是杨子和黄圣依确实不容易将人带入戏吧。黄圣依开头的心理戏确实不出彩,所以让人莫名其妙的没什么滋味的就看到了她孩子长大。然后,下面就好看了。从剃了头发出狱的狗子开始,这部电影就进了正道。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男主(请忽略杨子)孙祖扬作为新人来说,表演真的可圈可点,而且短发的狗子出现在黄圣依家门前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一瞬间很像年轻时候的梁朝伟,只是眼神更清澈,少了梁朝伟的忧郁。从他接黄圣依母子离开时,很简单的一个蹲下准备背孩子的动作,而小男主允娄很自然的就爬上他的背开始就给大家一个预示,预示着接下来他们会有怎样身后的感情。被颜雯(黄圣依)大声斥责之后,二人又快速分开,狗子很小心的去帮忙提箱子,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和细节都张弛有度。黄圣依在接下来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里,真的很美,倒不是长相,而是美术和摄影外加配乐真的非常用心,宽大的民国服装,简单的盘发,很多帧画面美的恬静自然又让人难以忘怀。狗子从开始的小心翼翼眼神闪躲,身上脏脏的满脸污垢,到慢慢的抬起头刮干净胡子露出羞涩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神。这真是变成了看点。全片那口井在片子里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前半段短暂出现的月光,后半段的枯井,一对男女不同的悲苦曾经。后面狗子每天都在不停的挖井,配上安静简单的家庭生活,如果不是黄圣依的眼神过于生硬,内心戏不够的话,即时没有台词仍旧能够感受到浓郁的感情氛围。男主非常细节化的演出,在井下的他在河边的他在家里的他,直到后来他在河边静静的看着黄圣依笑,真是每一个小细节都很到位。允娄突然的死去,预示这个电影就要匆匆结尾,编剧稍微不给力,让人觉得结尾太潦草。但是我个人要说,黄圣依在孩子被抱去看大夫开始那一段,表演还不错。
片子有两处,虽然静默无声但是让我热泪盈眶,一个是在允娄死去后狗子送黄圣依离开那段,他如同来时一样提着黄圣依的行李走在前面,黄圣依走在后面,他依然是把行李安放在船上,只是这次他没有跳上船而是把船推走,然后默默的站在港口看着船离开,那一帧江南水乡的画面很美很美,但是看的我心里一阵一阵的难过。男主的表演层次这就看出来了,什么也没说但是胜过千言万语,在失去师姐变成街边乞丐每日醉酒又遭人误会锒铛入狱,除了师姐死时他的嚎啕大哭他始终都没说过一句话。但是这个男人的内心有多少炙热的单纯的爱,不是用语言可以表现的。如同他对允娄渐渐投入的父爱,对黄圣依渐渐生出的倾慕之心,对生活重新抱有的简单的幸福向往。
第二处是狗子送走黄圣依,独自回家默默的坐在椅子上,看着那些生活的器具,那些画面真好。每一件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器具,用过的灶台,睡过的床铺,橱柜,但是那些简单的画面都有了深深的情感。狗子心里的不舍,重失所爱的痛苦一点点的流露出来。直到他重新跳下枯井,愤怒的乱挖,大声的哭喊。这个男人所有饱满的情绪发泄出来,如同失去深爱的师姐一样。一个人一生能够面对多少次的失去呢?我觉得我的承受力很低,虽然看上去都挺厉害的。感情浅浅淡淡又能伤人好几分,狗子和黄圣依母子相处的时光是那么平淡,但是那些感情却一点也不肤浅,甚过多少轰轰烈烈的爱。
最后,狗子发泄累了睡着,从井里醒来,发现井水已经没过了自己,潺潺的水流了出来。那一瞬间我真的觉得这口井意义深刻。多少时候我们如同井底之蛙,从井底看天空,天空那么小。我们想要挖掘枯井,不放弃的挖着,后来乱打乱挖才流出了水,不是从底下渗出的而是从旁边的岩缝中流出的,很多时候我们努力了那么久,不是因为努力的不够,而是因为力气用错了地方。井水流出来了,他成功了,但是哭笑不得。算是有了一丝的心里慰藉。当狗子从井里爬上来的时候,他恍惚的看见黄圣依坐在桌子旁,那一瞬间我也以为这是男主看花了眼,但黄圣依站起来,简单的一句“吃饭吧”又那么简单和真实。看完了电影,还深刻的记得男主在井口看见黄圣依对着她笑的眼神,明晃晃的眼神如同黄圣依最后明晃晃的笑容。最后当个花瓶我也觉得黄圣依还不错了。
如果再给男主一些戏份,比如他虽然在坐牢,但是依然知道外面的事情,黄圣依生孩子是怎么知道的这一点他交代的不够清楚。还有其实他也是受害者为什么要去接黄圣依一起生活,替别人养孩子,因为他也有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段不堪回首的曾经,他知道饱受世人风言风语生活的日子,知道那些心里的痛苦,出于理解和惺惺相惜他明白一个女人更不容易才做了决定去接黄圣依母子。一些小的细节总要交代清楚才能让人理解。李曼的镜头虽然很少,但是真的是个美人儿。最后的旁白挺突兀的,但是也让我这种以为要悲剧的人心里有了安慰。其实也没错,简单的相守,静默的爱情,也是深刻的并且幸福久远的,谁说只有轰轰烈烈才是爱情呢?
《女人如花》观后感(三):《女人如花》:不讲三浅一深的伪文艺片
《女人如花》:不讲三浅一深的伪文艺片
文/马庆云
《女人如花》这部电影,时长八十分钟左右,导演赵治平,主演黄圣依,幕后有好莱坞团队帮忙。该片3月8号上映,笔者已经观影,以下内容,不算影评,只算一些粗浅的观后感。
第一,《女人如花》导演风格近似《秋之白华》。
唯美的镜头,流线的水乡意境,江之南的缠绵环绕,及其民国的风土,这些均是影片值得表扬的地方。《秋之白华》(曾入选电影一周酣2011年度十佳电影)在这一点上,可谓是把民国范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导演的艺术把控能力值得称赞。有如此强劲的前辈,再来看《女人如花》这部电影,则显得其略有吼不住的嫌疑了。《女人如花》开场的喧嚣,有大上海的气质,但却忽略了故事的水乡背景,因此给整部影片减分。一个无法完整统一的艺术风格,是《女人如花》的大遗憾。笔者冒昧地揣测,导演开始是学大上海,后来又学《秋之白华》,最终弄的有点四不像了——中国电影讲究意境美,可这部电影的意境是不充沛的,或者说,前后是不一致的。
第二,《女人如花》虽然出自美国人之笔但没讲三浅一深。
这部电影的编剧是美国人纳撒尼尔•贝克,据说是给好莱坞写剧本的。好莱坞电影基本上都讲求一个跟做爱一样的“三浅一深”法则,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有进进出出的快感。所谓的“三浅一深”,就是,一部九十多分钟的电影,第十分钟制造一个矛盾,第三十分钟制造一个矛盾,第六十分钟制造一个矛盾,到第九十分钟上下的时候再制造一个巨大的矛盾,解决之后,影片结束了。这种三浅一深的写作套路,被一些讲“创意写作”的上海系的中文老师们所利用,还专门开课,给孩子们讲怎么写作来着。“三浅一深”的写作方式,与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不符,属于舶来品,应用起来应该慎重,尤其在那些中国风的电影中,要慎之又慎。《女人如花》虽然是美国人写的,但是他却运用了中国传统笔法,没有生搬硬套“三浅一深”,基于这一点,可以给予表扬。
第三,《女人如花》还是没有走出创意写作的羁绊。
“创意写作”好像是美国舶来的玩意,除了“三浅一深”之外,还有很多成条条框框的法则,有美国留学背景的严歌苓等(也就是上海系的那几个中文老师)把创意写作在中国发挥到了极致。创意写作的最大便利就是,你可以不是事件的亲历者,也可以对你所写的事件没有切身的体悟,但是可以按着“法则”的方式构建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故事出来。《金陵十三钗》就是严歌苓创意写作下的一个畸形产物——无南京特征,放之四海而皆可,可天津十三钗,也可上海十三钗,最终弄的老谋子不得不让十几个女人操着金陵腔来标榜自己,俺们真是金陵的。
《女人如花》的编剧贝克,也没有民国江南的经历或者说切身体悟,但却要写一个民国江南女人的戏,直接造成他要玩弄创意写作的招数了。创意写作者一般都或多或少地抄袭生命写作者的作品。《女人如花》主要讲述了一个民国中产女子因为与叫花子摔在一处而被未婚夫误会,最终带着未婚夫的孩子与这个有名伶背景的叫花子生活在一处,又死了孩子的故事。仔细翻阅民国的鸳鸯蝴蝶派的小说,读家们就会发现,《女人如花》其实是抄袭之作,当然,编剧也可以说自己只是借鉴,或者说在意境上向这些小说学习罢了。笔者上大学那会儿,读了一点民国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因此对《女人如花》的故事套路并不陌生。再看《女人如花》,则觉得学了皮毛,而少祖师爷们的气质。
创意写作的贝克学了鸳鸯蝴蝶派祖师爷们的故事套路,却缺少了故事之外的民国范。祖师爷们的小说,可不是简单的为了一个故事,在咱看故事的同时,是能从文字中嗅出滋味来的,这种功底,是后来的作家们少能达到的。惭愧的是,大言不惭的笔者,也无法达到这些祖师爷们的功力上去。“滋味”很重要,这是个中国古典美学意境中的词汇,不好用西方文艺理论的方式解读。导演赵治平倒是有意拍出这种“滋味”来,但给笔者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四,《女人如花》怎样才能做到更好?
一味的表扬或者批评某部影片,均是无大意义的,只能逞一时嘴快。针对这部简单但又想学习民国江南范的电影,如何才能更好一些,笔者有几个粗浅的或许不对的想法,姑且说出来,博大方之家一笑。
首先,弱化开头的少爷回家戏份。
这个很容易达到,把灯红酒绿尽量减少一点,再剪切掉几个镜头便好了。给人呈现的不是大上海的繁华,而就是一个江南小城的夜生活等等。
然后,得了财产的叫花子接黄圣依走后,增加一些故事情节。
对这个男人内心的读白要更多一些,而且要更全面一些。他不能是一个一门心思对黄圣依好的人,他也要有他的私心和想法,但这些想法不能建立在削弱黄圣依内心读白的基础上。男人或许更应该时不时地想想,“我为何要替别人养儿子”——因为这个世界是没有救世主的,人必须是全面的人。
再次,孩子死掉之后,还要有大量的故事发生才好。
《女人如花》因为给叫花子赋予了一个救世主的形象,所以,很难产生与黄圣依和孩子存亡的对手戏了,因此,不得不在孩子死掉之后,戛然而止。如果按着第二点建议中的方式来编排,男人有自己属于人的全面的想法,有对孩子的好,也有对“我为什么要替别人养孩子”的内心质问的话,在孩子死掉之后,则还会有大量对手戏出现。影片戛然而止,则少生命的厚重感——无限拉伸时间,才可以塑造时间的厚重感。
如果按着我的想法来的话,《女人如花》应该还有故事,而且是男人和这个女人之间的对手戏的故事,而且是一个瞬间拉锯几十年的故事。这样,女人生命的厚重感便出来了。《百年孤独》就是靠时间来拉锯厚重感的。当然,我的这种想法,也不是我自己的,是抄袭民国鸳鸯蝴蝶派的祖师爷们的。
最后整体看来,《女人如花》作为文艺片,虽然不讲舶来的“三浅一深”是靠谱的,但却又严重受到“创意写作”的羁绊,沦为一种伪文艺的电影,十足地值得惋惜了。
《女人如花》观后感(四):沉默的抗争
民国环境下弱女子的坎坷命运似乎已经形成固定的悲情印象了,套用这个模式的故事整体并不新鲜,皆因误会而命运坎坷,时过境迁却发现弄巧成拙凑成了真感情。败家子一样的金仁只是以一个苦难制造者的身份出现,狗子入狱的特写就表明后续的故事将是颜雯和狗子走到一起为主线。而影片却能沉下心来慢慢的讲述这段故事,超凡脱俗的将两个爱情失意者的情感发展下放到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去,整个故事自有一种淡雅的妙趣。而在不温不火的故事下却有着强烈的抗争情绪。
选择白墙黑瓦的民国小镇讲述这样故事,也奠定了影片素雅平淡的叙事风格,人物之间没有太多的冲突。柔弱女子被富家少爷抛弃未婚生子的桥段尽管有足够的理由编排成哭哭啼啼、喊喊闹闹的苦情戏,影片却相当克制自己的情绪。金仁虽还是无良心的富家少爷的典型装扮和性格,颜雯却一改此类故事中必然的怨妇形象,敲门见金仁有新欢转身即走,从此不再纠葛,黄圣依饰演的颜雯有这样一种傲骨。
影片采用黑屏式的转场切换,故事发展之间无联系的割裂开来,看似粗暴而无艺术感的手法却很契合这部影片平淡恬静的氛围。颜雯和狗子,两人之间交流甚少,日常简单生活的堆砌也是情感的累积,二者的关系是靠寻常生活慢慢炖出来的。黑屏式的转场切换在展现乏味的生活段落上恰大好处,不用顾及剧情之间的逻辑,也不被剧情发展所限制,此时河边挑水洗衣,彼时做菜弄饭,老宅子里年复一年的生活简单如此。累积的情愫比浓烈的情感更加动人。枯井是个很重要的道具,老外编剧甚至通过这口井的设置来完结整部影片,只注重象征意味而不顾及故事该有的逻辑转折。颜雯和狗子的情感自然存在,颜雯识得狗子的一段过往就已经在眉宇间转变态度,只是突兀的转折还是有些冒进了。
寻常生活的演绎特别需要一张耐看的脸来撑住过日子的单调,黄圣依无论是外形还是演技都很适合出演这样的角色。虽然影片强调女人如花,谈到更多的却不是女人,而是爱情。颜雯和狗子之间的命运捉弄或许就是自然注定。颜雯未婚生子被当地居民所不容,拉着儿子当起了“月亮人”,这和因为喜爱自己的师姐而被世人唾弃流浪成叫花子的狗子一样,两人的爱情都是世道伦常下的牺牲品。狗子这样因为一场姐弟恋而落魄的人,最后似乎又要和颜雯来一场姐弟恋来对伦常的进行猛烈回击。反观影片的格调和平缓,甚至无限弱化了人物之间的对话,正是这种沉默才能掀起高潮。
《女人如花》观后感(五):2012-04-23影评。
2012年
赵治平 导演
黄圣依 孙祖扬 主演
纳撒尼尔 贝克 编剧
剧情节奏缓慢 无关痛痒的伪文艺片。
人在做 天在看 什么样的人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不必感到不公。
一无是处的人也许并不是你我看起来那么一无是处 我无权强制性的对任何一个人下定义 因为我不知道ta经历过什么 看不穿的生活才会更有趣一些。
女人们总有多出来的一丝期望 在她们眼中男人们总有一些不足。
干涸多年的井一直在挖 众叛亲离的时候流出了希望。
最温情的结局也无外乎离开的又回来了 继而过着缓慢而安宁的日子。
毫无意外。
《女人如花》观后感(六):如花的女人,爱情美丽绽放——《女人如花》
影片下载时是冲着扬子和黄圣依这对绯闻男女去的,想看一看这对模糊的恋人在电影里如何释放感情,也许是谣言,也许是炒作,只是,听着他们对彼此的欣赏,看着他们郎才女貌的容颜,总希望他们是真的恋人,一对情有独钟的、能幸福走下去的两个人,毕竟这个社会真爱太少,每两个人的爱情都值得被祝福和期望。
然而,看着看着,才发现原来男主角不是扬子饰演的金仁,而是一个叫狗子的乞丐。
金仁因不信任抛弃了颜雯,狗子因误会带走颜雯,先前是热闹繁华的镇子,如金仁和颜雯在一起的轰动。之后是平静安详的山村,若狗子和颜雯的波澜不惊。
不知道是影片出乎意料的先动后静的格调,还是最后颜雯回到狗子身边的感动,唯一肯定的是我对这部影片的喜爱,很奇怪很温婉的感觉。故事没有多么曲折,情节也没有很波动,一部安安静静,一对平平凡凡的结合,可我就是这样被吸引,被颜雯的执着,被狗子的憨厚,被颜雯与狗子细水慢慢流式的暧昧和有情,还有他们终成眷属的相守相伴……
一个流言蜚语的家乡小镇,因为爱,在这里等待,等来的却是屈辱和孩子的不被容纳,于是,颜雯选择了离开,不情愿的跟着狗子走了。
一条船,载着因谣言而融在一起的“三口”,飘摇着来到一个大院,灰尘荒废,一口枯井似冷淡灰暗的过去一样,横在院子里。当颜雯失望的站在枯井边时,狗子提来一桶水,放下便走了。他们很少说话,狗子默默的挖井寻水,颜雯带着允楼洗衣做饭,以为就这样平淡的走下去,我也像颜雯一样期待着金仁的到来,把她和儿子一起带走,然后解开误会,如王子公主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只是,当狗子偷看颜雯洗澡,颜雯拿走绳梯让狗子在井下冻了一夜,然后又叫他一起吃饭,当颜雯和孩子坐在狗子拉着的车上时,当狗子开始微笑,当颜雯知道了狗子便是当年的张天,当他们开始说话,当他们像一家人似的微笑生活,当允楼死亡……当一切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时,当狗子疯狂的挖井,痛苦的喊不出语言时,我才敢百分百的确定,也许颜雯选择狗子才是最幸运和正确的抉择。没有奢华的马车可坐,没有精致妖艳的衣服可穿,也没有夜夜笙歌的享受,只有平淡的种菜卖菜,只有清水河边的洗刷,只有平板车的颠簸,但是,他们拥有对彼此的信任和爱护,有深情对望的双眸,有珍惜用心的体贴,更有对生活的满足,这些,足矣!
一直不明白,女人选择什么样的男人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照顾?颜雯最后一身红衣的等待,一句“吃饭吧”,简单纯净,是相处中慢慢懂得的理解和好感,更是爱情的归宿。由误会产生的负责,由不情愿到主动去爱去留下,由一家三口到仅剩彼此两人……一口枯井,曾经掩埋了一段“不伦恋”,如今,在爱情的燃烧下,重获源泉,打湿了狗子的身心疲惫,却点亮了他两的希望。
如果不是电影,如果不是一个故事,我会说这是命中注定的我爱你,它让我相信“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总有一个属于你的人在等着你”,不害怕不爱,不害怕失去,终有一天,你们会相遇,然后在对视中明白:就是你,我的爱情!
朋友说,这井要是早点挖好,早点出水,孩子就不会死了。是啊,有水了,他们就不用去河边,孩子便不会被蛇咬……只是,即使是故事,也不存在完美,再多的美好总有些许的遗憾,欣慰的是,颜雯与狗子直视心中的爱,孩子的离去更让他们懂得彼此的重要,不逃避,不放弃,守在一个似乎脱俗的山院里,愿为爱情寻一片洁净的天堂。
《女人如花》观后感(七):生命这口枯井
这是由黄圣依主演的电影:《女人如花》。
今年三八妇女节上映,名字起得玄乎,总有种让人信以为又是一部类似台湾的悲情剧,事实上,这就是一部苦情电影,其实在我看来,影名不如唤作月光井来的贴切些,毕竟影片中很多细节体现了月光和井。
影片讲述的故事是这样的:
颜雯是小镇男人心中垂涎欲滴的高岭之花,出身中药世家、父慈母爱、还有个富有的留洋未婚夫金仁。然而,一切美好如烟花一般,因一晚误会消失贻尽。那夜,颜雯被金仁诱骗失去贞操,谣言四起,最终演变为落魄的戏子狗子强奸颜雯,孰真孰假陷入罗生门。
结果,颜雯被金仁抛弃,一夜之间从天堂跌落地狱,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黯然凋落。然而,噩运并未就此罢手,儿子的出世,狗子的身份之谜,让颜雯再度陷入宿命纠缠的漩涡之中
民国环境下弱女子的坎坷命运似乎已经形成固定的悲情印象了,套用这个模式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并不新鲜,皆因误会而命运坎坷,时过境迁却发现弄巧成拙凑成了真感情。败家子一样的金仁只是以一个苦难制造者的身份出现,狗子入狱的特写就表明后续的故事将是颜雯和狗子走到一起为主线。而影片却能沉下心来慢慢的讲述这段故事,超凡脱俗的将两个爱情失意者的情感发展下放到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去,整个故事自有一种淡雅的妙趣。而在不温不火的故事下却有着强烈的抗争情绪。
这部影片让我觉得有些荒诞之处在于电影宣传打的旗号是好莱坞的制作班底,似乎不打上这样的旗号,这样的悲情电影就没有看头。
故事很平淡,安静、朴素、干净的生活,优秀的摄影,完满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美丽、寒冷、孤独的环境。很多个空镜头,如缓缓道来的久远故事的转折点。
里面那个掘井的男子张天,他的生命如同一口枯井,命运将他狠狠的抛进这口枯井,看不见天,姐弟恋的爱情不被世俗认可,师姐跳井,而后嗜酒如命的他流落做了乞丐。但是生命的门,关了一扇门,还是会开启另一扇窗,机缘巧合,让他遇到了颜雯,纵然是这样,他也依然躲不过一场牢狱之灾,拯救别人也罢,自我救赎也罢,他默默地照顾着颜雯母子,但他还是缄默不言地掘起那口井。在井底的日子,他抬头望天空,小小的天空原来是那么遥远。当命运抵达它弄人的极限时(允娄的意外去世),他彻底被晦涩的人生击得崩溃,却也在这时,一场浑浊的梦后,浑浊的井水湮没了他,他看到了生机。当他爬上井,见到生命中第二个女人时,颜雯露出了笑脸,淡淡的说了句:吃饭吧。那个时候,我都开始害怕,那只是他的一个幻想,生怕故事是已一个人的孤单结束。电影在这个时候草草结束了,到底是幻想还是导演的一个祝福,在那样一个时代,像颜雯这样的女子真的可以跨域世俗隔膜勇敢在一起吗?
这是一部朴素到有些简单的电影。
黑黑白式的转场切换,略显粗暴的艺术手法,平静恬静的氛围。颜雯和狗子,两人之间交流甚少,甚至难得的才说上一句话,即便是眼神的交换,二人的感情在平淡的生活中慢慢升温,没有跌宕的剧情,此时河边挑水洗衣,彼时做菜弄饭,老宅子里年复一年的生活简单如此。累积的情愫比浓烈的情感更加动人。影片中的枯井是个很重要的道具,它就像一个牢笼或者一个束缚,牢牢锁住那个年代的物欲横流,总在外人一次次敲击挖掘中看到希望。老外编剧传承了中国的象征含义,通过这口井的开始末端设置来完结整部影片。这样看下来,影片中的平淡又是那么动人。
我想,那个年代的爱情最好的大抵如此吧!
《女人如花》观后感(八):生活中的感情,和感情中的生活
看之前对该片毫无了解...仅是浅薄的表述自己的想法罢了....
相比故事里,宁静细腻的感情,并没有感受到“美女如花”(看这名字第一感觉给我想起很多叙述古代女子悲惨命运等的感受)这类故事的凄凉……
开篇的故事,或许跟旧时代,女人悲惨命运,大街小巷流言蜚语等市井故事无太大新意。出人意料的或许是那街巷里的狗子,和这狗子还是个清秀帅哥…让这篇故事,与众不同了…
电影技术咱不懂,但是故事里表达的感情世界,确是现在人们很少会感受到的了…
生活中的感情,还是感情中的生活?就如鸡生蛋,蛋出鸡一般,很难去分辨…狗子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主动去找颜雯和孩子,他心知肚明他与孩子之间的秘密,再加之他与颜雯可谓萍水相逢。再到之后发现的他与师姐间的感情,他对颜雯的含情脉脉…
但是电影中,狗子的话语更不多,似乎他是个唯唯诺诺的穷小子,或许在颜雯初对他的印象也是如此,更多一份同情怜悯…但是当那扇门被启开,“狗子”似水般的年华,渐渐流入颜雯之心——这男人颓废表情背后是华丽丽的过去,华丽丽的过去背后是苦不堪言的伤痛…
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彼此发掘出对方的优缺点,渐渐的滋生的感情,淡淡的沉淀着…编织成的是缠缠绵绵,细水长流的日子——生活……
很感激,颜雯静悄悄的回到那小院,等待着男人从井里出来的喜出望外…他们生活中的感情,和感情中的生活,正如后语“孩子”的简述——父母真实的浓情蜜意…
早安(早点晚安)
《女人如花》观后感(九):花自飘零水自流!封建冤屈!吾来抗拒!
虽然这是一部有缺点的影片,剧情并不复杂,叙述也较为舒缓,整体定位偏小众化,但男女主角由于被世人误解,身背数年的痛苦冤屈,两人后来患难以共,反缔造了一段相濡以沫的浪漫!《女人如花》具备文艺佳作所必要的元素:恬静优雅的唯美画面,中国民俗的悠悠配乐,无比虐心的浪漫爱恋,半生坎坷的凄惨女子,痛失师姐的潦倒落魄男,与及流言蜚语与封建思想造成的不白之冤!
一个险些成为富家少奶奶的颜雯,由于一次偶然的邂逅,使得流浪汉“狗子”蒙上了强奸她的冤屈,对方被判刑入狱,她呢?一夜之间从天堂跌落地狱,不但被为富不仁的男友金仁甩了,还成为千夫所指“贱货”,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黯然凋落。然而,噩运并未就此罢手,孽种的出世,狗子的出狱,他的身份之谜,让女主角永远陷入命运的恐慌。
而初执导筒的赵治平导演,由于有美国监制安德鲁摩根的辅助,编剧纳撒尼尔·贝克+《时间机器》《霹雳娇娃》的剪辑师沃尔曼,让剧本和剪辑都很有想法。全片那处处徽派建筑、旗袍、发髻等东方符号,更让《女人如花》拥有一种中国古典美。我认为著名配乐师卞留念功劳最大,正是他抒情的民俗音乐,时而悲伤,时而高亢,时而低平,悦耳的音乐从开头贯穿到尾,调动起观众的情绪,让有电影一种内在的张力。
《女人如花》起初在喧闹繁华的民国上海滩,而后转向恬静优雅的山野小屋,却始终围绕男女主角命运写起,牵挂人心。曾出演《绝恋》的孙祖杨,有点像小一号的“梁朝伟”,但他一脸迷茫,总那么颓废潦倒,失魂落魄,所以戏份很多很出彩。他不仅对颜雯母子善待如宾,还懂得音乐,并不停在挖井找水源,极为讨巧。而他隐藏那段沧桑爱情,一个曾是戏班出身名角,他和师姐相爱,遭受反对,导致红颜自杀。这短短的闪回画面,既言简意赅交代了沧桑浪漫,还让笔者颇为痛心。
毕竟有情鸳鸯没能终成眷属,毕竟痴情红颜自杀惨死,毕竟世俗礼仪造成惨剧,永远不是我愿意看到的。所以《女人如花》中的薄命红颜与苦情小伙子,永远应赋予同情色彩。承认本片追求言简意赅的文艺片意境,因此镜头中频繁的黑场,很容易让人进入感减弱。假如剧本再打磨一些,镜头再精炼一些,效果会更好。或许颜雯和狗子在那个时代被冤枉成那样,他们起初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并没有誓死反抗,有一些刻意;或许颜雯的孩子不幸被蛇咬死,也是用俗气手法,在做死亡宿命;或许杨子演的金仁,赌博输了家里房子,应交代下他的去向;或许......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影片,重要的是这部片的态度很诚恳,重要的是我被男女主角的遭遇感动了!《女人如花》优点是透出人之常情,男女主角永远受着世俗冷眼,永远那么无奈,永远那么悲催,永远是那个封建时代的牺牲品。但我喜欢孙祖杨挂光胡子的样子,喜欢他终于忍痛送走了心爱的女子,喜欢他继续去挖他心里的“那口井”。那一刻,他让颜雯的芳心大乱;那一刻,他开始学会咬紧牙关;那一刻,并开始向命运抗拒。
现实生活中的黄圣依,由于跟杨子的绯闻关系,只要她出现在任何影视作品里,从《猛龙》到《罪恶迷途》再到《白蛇传说》,主流媒体和网友们不会瞧到她的表演,只会跟风照死了瞎骂。《女人如花》中黄圣依扮演的颜雯,依旧像《猛龙》中白若雪一样,静静地演绎苦情戏,她平日带孩子躲着世人,享受月光的洗礼,但爱子惨死那刻,她嚎啕痛哭,内心那道坚强防线,已然土崩瓦解。我喜欢她这样的苦情戏表演,但如果你说这不算演技,那也无话可说!
人生如戏,太多的流言蜚语与封建思想,总会让不少人成为牺牲品。可他们绝不应消极度过人生,更不应该向命运低头。
听!颜雯在井口喊“吃饭了”,那一刻,井水涌出,悲催男女主角浪漫相聚了,苦尽甘来!
《女人如花》观后感(十):本身冲这个故事,演技没什么可言的
女人如花,多美的名字
可是故事并不是很美,如果没有狗子跌宕起伏的故事背景,这个片子没什么可看的。
首先,留洋归国人士,拿个玫瑰花就求婚成功了,女孩儿的老爸老妈也放心他们先在一起了。而且他既然那么爱他的未婚妻,居然还放着贤良淑德并且刚ooxx的美人不管而去鬼混,匪夷所思。
再者西化过的人怎么这么守旧,立刻有了新欢,但是要再几乎6年后才结婚,真是脑子进水了,金大少爷是终于想安定了,还是说终于娶了个有二心的老婆呢?
狐朋狗友+扬子越来越猥琐的面部加全身。
小家碧玉,家道比较殷实,要不也不可能弄个私生子养活6年也基本上相安无事呢,就是做月亮人比较悲惨些。
母子情太少了,倒是和狗子的暧昧情愫铺垫得比较好,总体而言,狗子是个好孩子,演员也很努力,演绎得很小心很谨慎,符合人物的性格。
黄姐姐太瘦了,妖怪一般,倒是如其他瓶友所言,他们这一对越来越像了,那个不做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