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气球》是一部由艾丽莎·唐恩执导,瑞斯·维克菲尔德 / 托妮·科莱特 / 卢克·福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气球》影评(一):气球?
影片当中的主角我觉得都是一群可爱而且可敬的人,托马斯的妈妈为家庭日夜操劳,她知道,如果你不去照顾查理,他一定免不了更为悲惨的命运,更何况他们的妈妈对家,对子女都有着顽强的爱。托马斯的爸爸强悍,从他那彪悍的体型就可见一斑,每次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把查理KO,他还很幽默,更准确的说是审时度势,记得片中一家人包括美琪在一起打棒球的时候,他装模作样的在那里开怀大笑,也许这笑声是发自内心的,但是那一刻,这笑声却是这个家庭里面久违了的……我们再说美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好的女孩么~那也不枉这句话:上帝是公平的。可能会有很多人都在想能不能有这样一个女孩对我这么好,如果答案是能,但是与此同时也要背负托马斯这种家庭的沉重负担,你还会抱有幻想么?幸福的托马斯是因为有了美琪,然而可悲的是,美琪突然之间出现在了他的世界,他没得选择,就好像是安排好了一样,那么接下来他带给她的会是什么呢?还是只有那避之不及却又近在咫尺的麻烦,托马斯还是没得选择! 久而久之,逆来顺受的日子让托马斯的生活是黑色的,也许偶尔的收获,就像美琪,会让使人大脑涨暴的生活平添一些姿色,但是世界上的这种好女孩实在太难得了,为了生活,为了美琪,托马斯,你需要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你要去选择生活,主宰命运!就像影片的最后,在那个看上去更像猴的在后台耍无赖的时候,你要勇敢的想想办法,不再只是坐着看热闹,然后再等着别人看自己的热闹,可能麻烦并不是你造成的,然而却是注定要你来承担,那么,坚强起来,勇敢一点,坚强的人才会与命运同行。
《黑气球》影评(二):特别适合非独生子女们观看的一部澳大利亚电影
《黑气球》影评(三):无法回避的情
剧中人不可能觉得困扰便离开从此摆脱,得以快乐,生活始终要继续,正道是沧桑,磨难要煎熬。即便有多大委屈,托马斯,大多数人都会像他一样,面对母亲的哽咽而放下自尊,重新思考如何面对生活的方式。 你知道,他是你的兄弟,夜深,他仍在家门外等你。《黑气球》影评(四):黑气球
大约于电影三分钟,一家人待在院子里,Thomas坐在蹦床缘,仰望湛蓝的天空,一束红色气球渐渐升空,一个黑色气球飘摇着紧随其后。明显的对比,无论怎样的生命,总有得到光明怀抱的一天,无论是自闭症患者还是备受其烦扰的家人。《黑气球》影评(五):这只气球,是黑色的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百度百科)
说自闭症是智力低下或者神经病,其实是不科学的。不过,我们国家也是近些年来才开始关注和科学的对待自闭症的。2015在《三联生活周刊》上也曾经就这个话题做过一个深度专刊,国内现在有一些机构在关注和帮助治疗这类孩子,但是收效甚微,并且步履艰难。
说到底,关注自闭症只是社会现象的一个小小分支,但是落在个人家庭上,就是一个无法轻视的大问题。
《黑气球》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电影很暖,但是那只是电影,真正的家庭生活中,有一个自闭症患儿,暖和感动的瞬间微乎其微,而能够走下来,全靠家庭成员的互相支持和理解,以及共同关爱一个永远不可能给予你想要互动的孩子,缺少任何一个人,都是不成立的。
很多人说,托马斯的父母是自私的。在已经有一个自闭症患儿的家庭里,再添另两位成员,让处在青春期的托马斯肩上挑起照顾哥哥的重任——他还是个孩子,他不应该承担这些。那大抵仅仅是把个人当做个人了,如上所说,一个家庭,如果真的接纳和关爱一个自闭症患儿,是一个人,或者仅仅是父母双方都承担不了的,它需要一个家庭共同来努力。
对于托马斯的父母来说,是又自私又无私的。《姐姐的守护者》中,妈妈要第二个孩子的初衷就是为了给第一个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管是妈妈还是大女儿都是自私的,但是问题却又无法单单只看一面。在一个家庭里,血肉相连,骨血相通,会让问题很复杂难解。没有一个决定不是出于爱,又没有一个决定不是以爱之名的伤害。到最后,没有人能真正的将这个问题分解,用二元对立的方式给出一个是与非的答案,没错,这就是家庭。
托马斯父母的自私,许是想要多些人来照顾查理,毕竟,在察觉到查理的不正常之后,他们会本能地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哪怕还有漫漫岁月,父母都是有这样的觉悟的——自己是一定会死在孩子之前的。那个时候,谁来照顾查理呢?又要第三个孩子,又是无私的,即便身为父母有责任义务,但是也想找另一双手来分担托马斯的重担。同样的,作为一对正常的父母,谁会没有一个想要一个正常孩子的想法呢?所以,最不可责怪也无法责怪的,恰恰是他们的父母。养育一个自闭症患儿太艰难了,如果没有托马斯和小妹妹,冗长的家庭生活中,谁与他们互动,谁能让他们体会到做父母的幸福?
在一个家庭中,或许任何的问题,都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
影片的开头,查理打碎了鸡蛋,家里一团糟的时候,托马斯木木地坐在桌边吃早点。妈妈已经接近临盆,下蹲困难,但是却没有叫托马斯来帮忙。很多的小细节,都能表明这对父母在努力地保护儿子的青春期,并且想把照顾查理的责任剥离出去,给托马斯更多的正常生活。
多年来,因为查理,托马斯需要不停的搬家,并且受到同龄人的嘲讽,致使他比一般孩子更敏感和自尊,杰姬的理解和接纳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起初,接受善意,对于托马斯来说都有一点困难。
女孩杰姬就像一个天使,作为一个16岁是女孩,也并非天生就能理解查理的一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杰姬本身也是有所缺失的孩子。没有妈妈的杰姬,或许正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吧,但是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却都是做不到的。
黑气球的世界和彩色气球的世界是泾渭分明的,一个世界的人理解不了另一个世界的人,但是归根到底,他们都是人,或者,他们都是气球。
尽管托马斯的父母想要做到最好,但是妈妈玛姬的孕妇高血压还是不可忽视的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托马斯作为家庭里的一员,只能被动接受照顾哥哥的重任。影片中所有的家庭成员几乎都崩溃过,除了妈妈。妈妈,大抵是这个世界上的另一种物种。她属于女性,但是并非全部女性。一旦为母,爆发出的力量简直难以想象。是很多男性难以理解也望尘莫及的。当然,这并非全部是科学的力量,作为爸爸,接受查理照顾查理是因为“他是我儿子”,而母亲却有种执念“查理会好起来”。
明明知道无望的事情,这个时候,妈妈就像未成年的托马斯。
失去妈妈的女孩杰姬说,你必须停止幻想他会好起来。成人的世界是残酷的,在那里并不存在fantasy,没有妈妈和查理永远也不会好是残酷的现实,而人们只有面对这个现实,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影片的最后,托马斯不但与哥哥共同表演,还一起躺在浴池里洗澡。他兀自说了很多话,明明知道查理只是听着,却根本进入不了他的世界。他突然笑了:你尿在我腿上了吧?
托马斯接受了查理,接受了现实,夏天要过去,孩子会长大。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个关于青春期男孩成长的电影。
在任何时候,成长给我们的第一课都是:面对现实。
外面暖暖的风在吹着,天地和煦。悲伤和残酷的事情好像离这个温暖的世界很远,但是,没错,它们就发生在这里,正在发生着。长大也如期地到来了,长大也很好,因为它马上就会告诉我们,面对现实之后,就算这世界有着诸多不可理解和难以接受的现实,我们依然可以忠于自己,依然可以过得更好。
唯有爱,才是一切没有答案的问题的答案。
《黑气球》影评(六):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他选择了拥抱
这是一部看时有点压抑的片子,你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放在男主的位置,你几乎可以感受他所有的自卑,难于启齿,和一点点的孤僻。